農村平安建設意見

時間:2022-09-18 05:47:00

導語:農村平安建設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平安建設意見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和中辦、國辦轉發的《中央政法委員會、中央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關于深入開展平安建設意見》精神,維護農村社會和諧穩定,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現就深入開展農村平安建設提出以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深入開展農村平安建設的重要意義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作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戰略部署,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要求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作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一項重要任務。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推動農村經濟社會全面協調發展與和諧進步,必須有一個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當前,農村總的形勢是好的,但因征地拆遷、土地承包等引發的矛盾比較突出,農民上訪和農村群體性事件也時有發生;一些地方盜竊、破壞農電、水利設施、農業生產資料和盜砍濫伐林木等案件多發,吸毒販毒、賭博、封建迷信、邪教和非法宗教活動屢禁不止,個別地方農村黑惡勢力橫行,嚴重影響農村地區廣大群眾的安全;一些地方農村基層政權力量薄弱,政府管理缺位,警力不足,治安防范基礎設施條件差,群防群治組織和經費不落實,農村治保會、調解會和治安巡邏隊等社會治安防范隊伍沒有充分發揮其應有作用,農村社會穩定的形勢依然嚴峻。開展平安建設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內容。保持農村經濟發展與社會穩定之間的相互協調,使農村安定有序、充滿活力,使農民群眾安居樂業、和睦相處,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關鍵。必須從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戰略高度,重視農村平安建設,通過深入開展農村平安建設,著力化解農村各類矛盾糾紛,減少不和諧、不穩定因素,完善農村治安防控體系,預防和減少違法犯罪,保護農民合法權益,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創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

二、開展農村平安建設的基本原則和目標任務

在農村深入開展平安建設,要堅持與實施“十一五”規劃、農村經濟建設、民主法制建設、精神文明建設、和諧社會建設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相結合,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統籌規劃,綜合推進;堅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注重實效,著力解決影響農村穩定和農民生命財產安全的最迫切的實際問題,不搞形式主義,不搞“一刀切”,不強迫命令,不增加農民負擔堅持以農民群眾為主體,以農民群眾滿意為目標,把依靠和發動農民群眾貫穿農村平安建設工作始終。

要通過在農村開展平安建設,使農村矛盾糾紛排查調處機制更加健全,農民的合法權益得到保護,農村各類突出矛盾得到化解,邪教和非法宗教發展蔓延勢頭得到有效遏制;農村治安防范體系更加完善,突出治安問題和治安亂點得到有效整治,治安狀況進一步好轉,群眾安全感進一步增強;農村民主法制建設更加深入,農村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進一步加強,農民法律意識明顯增強,遵紀守法、誠實守信、相信科學、反對迷信、反對邪教的自覺性提高;農村社會和諧穩定,農民群眾安居樂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順利進行。

三、深入開展農村“嚴打”整治斗爭

健全完善農村社會治安形勢分析評估機制、“嚴打”長效工作機制、治安混亂地區和突出治安問題排查整治工作機制。要重點打擊各類危害農村經濟發展、損害農民合法權益的違法犯罪活動,特別是農民群眾反映強烈的農村黑惡勢力犯罪、殺人和爆炸等嚴重暴力犯罪,堅決鏟除橫行鄉里、甚至“操縱”基層政權的村霸、鄉霸等黑惡勢力,依法嚴厲打擊非法集資、侵占集體財產等經濟犯罪,加大打擊盜竊牲畜、農電、水利設施、農機具等生產資料和搶劫、搶奪等多發性侵財犯罪的力度。依法打擊盜竊破壞油氣田及輸油氣管道、能源、鐵路、交通、通信等設施的違法犯罪和盜伐林木、非法狩獵、非法采礦、非法占用農田等破壞農村環境資源保護的犯罪。加強農村社會治安管理,依法打擊、賭博、吸毒和強買強賣、欺行霸市等違法犯罪行為,及時處理涉農違法案件,大力開展農資市場整治,加強農副產品生產、流通過程的監督和管理,依法打擊制假、售假等坑農害農的犯罪和危害人民群眾身體健康與生命財產安全的非法生產經營活動,維護良好的農村市場經濟秩序,確保農副產品質量安全。積極防范和堅決打擊境內外敵對勢力對農村的滲透破壞活動,深入開展同“”等邪教組織的斗爭,堅決取締非法宗教和封建迷信活動,嚴防危害國家安全和政治穩定的重大事件和暴力恐怖事件的發生,全力維護農村社會政治穩定和治安穩定。

四、切實抓好農村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

進一步健全完善矛盾糾紛預防、排查、調處工作機制,整合力量、整合資源,加強鄉(鎮)、村(組)矛盾糾紛排查調處中心、站點等工作網絡建設,把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和司法調解結合起來,完善農村多渠道解決爭端的機制。要嚴格落實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例會、情況報告、歸口調處等制度。高度重視和解決農村因干群關系、農民負擔、土地承包、土地征用、環境污染、移民搬遷、拖欠農民工工資、集體資產處置、村務公開、鄰里糾紛和宗族問題等引發的矛盾糾紛,依法保護農民的合法權益,妥善處理好農民群眾最關心的各種利益關系。建立和推行重大決策和重大項目風險評估制度,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各類矛盾的發生。加強和改進信訪工作,變群眾上訪為干部下訪,理順農民群眾情緒,努力把社會不穩定因素解決在萌芽狀態,有效預防和減少因矛盾糾紛激化而引發越級上訪事件、群體性事件和“民轉刑”案件。建立邊界地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協作機制,維護農村接邊地區穩定。

五、加強農村治安防控體系建設

建立健全適合農村治安特點的治安防控網絡體系,積極實施農村警務戰略,充實基層警務力量,建立適應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要求的農村警務工作機制。因地制宜推廣普及鐵門、鐵窗、鐵柜、報警器等經濟適用、防范效果好的物防設施,在有條件的地方逐步推廣科技含量高、適應農村特點的電子監控等技防設施。加強農村集鎮治安防范工作,在農村集貿市場、廟會、商業網點、文化娛樂場所、車站碼頭、旅游景點等重點地區和部位,設立治安室和報警點,增加巡邏警力,確保安全。切實加強對農村易燃易爆物品、有毒有害物品、放射性物品和槍支彈藥等的管理,消除安全隱患。建立流動人口綜合信息管理服務系統,特別要加強對鎮村出租房屋和重點場所、部位等流動人口落腳點及活動場所的管理,依法打擊藏匿其中的違法犯罪人員,維護當地農民和流動人口的合法權益。進一步整合農村治安資源,充分發揮村委會、治保會、治安巡邏隊等農村群防群治組織和民兵連(營)的作用,積極探索建立由政府出資的鄉鎮專職治安巡防隊伍,組建護村隊、黨員干部義務巡邏隊和治安巡邏志愿者隊伍,開展形式多樣的治安巡邏和鄰里守望活動。逐步推行民警包村、保安駐村和治安聯防聯治等做法,實現鄉與鄉、村與村聯戶聯防、聯片聯保、十戶聯防、聯防聯調、聯打聯治,構建專群結合、警民聯防的農村治安防控網絡,強化農村社會面的控制。積極探索治安防范承包責任制,建立治安與保險的互動工作機制,逐步擴大治安保險在農村的覆蓋面,多渠道解決治安防范經費保障問題,充分調動農民群眾參與維護治安工作的積極性,大力開展自防自治活動。

六、加強農村留守老人、兒童等服務管理教育工作

隨著農村大量青壯年勞動力外出,老人、婦女、兒童成為部分農村主要的留守人員,對由此引發的治安管理和防范上的問題,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應對。要加強對留守在農村的老人、婦女、兒童服務與管理工作,提高其自我防范意識和能力,確保其人身和財產安全;特別是對那些無人照顧或有不良行為的未成年人,要完善有關政策,加大政府投入,強化家庭和社會責任,落實義務教育,強化幫教、救助措施。加強對刑釋解教人員、吸毒人員的教育管理。

七、加強農村法制建設和思想道德建設

認真搞好普法宣傳教育,重點做好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義務教育法、治安管理處罰法和信訪條例等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工作,重點抓好鄉村干部、司法和行政執法人員及青少年學生的法制教育。努力培養和增強農民參與村民自治活動和其他社會管理的能力,引導農民通過法律途徑和正當渠道與方式解決矛盾糾紛、維護自身合法權益。落實《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推進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開展村民道德文化建設和反邪教警示教育,堅持不懈地做好“掃黃打非”工作。認真組織實施“依法治村”、“法律進鄉村”、“村民自治示范村”、“民主法治示范村”等創建活動,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完善村規民約,實行村務公開、財務公開、政務公開,積極推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

八、加強農村公共安全防范工作

認真做好農村公共安全教育,積極預防火災、一氧化碳中毒、食物中毒、電力安全事故、環境污染與生態破壞事件和傳染病等事件。加強對農用車、船等的管理和對農村建房、用電、用水、衛生等安全防范工作的指導、監督與管理。進一步落實鄉鎮和村辦企業的安全生產責任,把安全生產各項要求和措施落實到生產經營每個環節,預防和減少安全生產事故特別是群死群傷事故發生。加強對各類自然災害和突發事件的監測預警,高度重視生態安全和人口安全。

九、加強農村治安綜合治理基層組織建設

高度重視農村政法、綜合治理基層組織建設,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綜治委和中央編辦《關于加強鄉鎮、街道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基層組織建設的若干意見》,在鄉鎮機構改革中基層政法、綜合治理的力量只能加強、不能削弱。要大力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充分發揮其在農村平安創建活動中的領導核心作用和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加強農村村委會和治保會、調解會建設以及村級綜治辦(綜治工作站、綜治中心)、綜治聯調聯動中心等基層綜合治理組織建設,落實辦公場所、健全工作制度,做到有人抓、有人管。要按照權責利相統一的原則,進一步加強和規范治安中心戶長、綜治特派員、綜治協管員、綜治信息員、人民調解員、治安巡防員等基層綜治隊伍建設,通過財政支持、有條件的集體資助和村民在“一事一議”范圍內自籌等方式解決群防群治組織運行所需的資金。縣(市、區)和鄉(鎮)、街道要選一些得力干部,派駐治安管理相對薄弱的農村,指導和協助這些地方開展農村平安創建活動。

十、建立齊抓共建機制

各部門要緊緊圍繞開展農村平安建設的目標任務,制定實施參與農村平安建設的具體措施,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加強協作配合,共同推動農村平安建設深入開展。公安機關要充分履行打擊和預防犯罪的職能,大力加強農村治安管理和防范,加強農村警務室、警務點、報警點、治安卡點建設,推動農村警務前移。人民法院要加強涉農案件的立案、審判、執行工作和涉訴信訪工作,加強對人民調解組織的指導和支持。人民檢察院要加強涉農案件的法律監督,堅決查辦涉農職務犯罪。司法行政部門要認真做好農村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搞好法制宣傳、法律援助、法律服務工作和農村刑釋解教人員安置幫教工作。組織部門要大力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民政部門要強化農村社區建設和社區管理,認真做好農村的自然災害應急救助和困難群眾救助工作。農業部門要積極會同有關部門進一步建立和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檢驗制度,穩定和完善農村土地承包制度,建立新形勢下的農民負擔監督管理新機制。勞動保障部門要積極探索和推動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林業部門要加強組織、指導森林資源管理,組織協調、指導監督森林防火防盜工作。水利、電力部門要指導農村安全用水、用電,采取有效措施保護水利、電力設施。國土資源部門要依法查處、打擊毀壞耕地等各類違法違規行為,進一步規范農村礦產資源開發管理。建設部門要加強對農村規劃、農民住宅、農村公用基礎設施建設與管理的指導,認真解決拖欠工程款問題。交通部門要加強對農村道路交通、渡口建設和管理工作的指導,預防和減少重特大事故的發生。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要加強農村市場監管,切實維護農村市場經濟秩序和廣大農民的合法權益。宣傳部門和新聞單位要采取多種有效形式,廣泛深入開展農村平安建設宣傳活動,引導農民投身于共創美好和諧穩定平安家園建設。人武部門要加強農村民兵建設并充分發揮其在維護農村治安和社會穩定中的重要作用,駐農村各部隊要積極開展創建平安駐地、平安基層單位活動,參與軍警民治安聯防共建。教育、文化、衛生、人口計生、海關、環保、質檢、安監等有關部門要按照各自承擔的工作任務,認真履職盡責,開展對口服務,進行具體指導,形成全社會關注、各方面參與的農村平安建設局面。要建立黨政機關結對促建制度,積極引導企事業單位和社會知名人士、志愿者對農村平安建設進行結對幫建,充分發揮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的作用,調動廣大青少年和婦女力量參與農村平安建設。

十一、加強對農村平安建設工作的組織領導

各級黨委、政府要把農村平安建設納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各地平安建設的總體規劃。各級領導干部要深入農村調查研究,總結實踐經驗,加強分類指導,幫助解決農村平安建設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要增加對農村平安建設投入,安排籌集一定資金支持農村平安建設,努力縮小城鄉差距和地區差距。要將農村平安建設納入黨政主要領導任期目標,列入干部考核評價的重要內容,與晉職晉級和獎懲使用直接掛鉤。對工作突出的縣(市、區)、鄉(鎮)、村的單位和個人,要予以表彰鼓勵;對因重視不夠、工作不力,導致發生嚴重危害社會穩定、造成惡劣影響的重大刑事案件、治安災害事故和重大群體性事件的地方和單位,嚴格實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領導責任制和一票否決權制,嚴肅追究有關責任人的責任。

各級黨委政法委、綜治委(辦)特別是縣級黨委政法委、綜治委(辦)要加強對農村平安建設的組織協調和督促檢查,加強調查研究,總結推廣典型經驗,查找薄弱環節,落實工作責任,制定平安創建工作檢查考核表彰獎勵辦法,對工作開展情況進行經常性檢查和定期考核,使農村平安建設工作的各項措施真正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