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組織黨建設意見

時間:2022-09-23 11:53:00

導語:經濟組織黨建設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經濟組織黨建設意見

各鄉鎮黨委,市委各部門,市直各單位黨組織:

為加強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的建設,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的健康快速發展,根據十六大精神和《黨章》的規定,結合我市實際,提出如下意見

一、提高認識,明確要求

在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建立黨的組織、開展黨的活動,既是增強黨的群眾基礎,擴大黨的工作影響力的迫切需要,也是保證和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加速我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實現的迫切需要。近年來,我市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建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從總體上看,仍存在企業黨員偏少、黨組織組建率低、覆蓋面不廣等問題,與我市非公有制經濟迅速發展的形勢需要不相適應。各級黨組織要從鞏固黨的執政地位,保證黨的基本路線全面貫徹的戰略高度,充分認識加強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建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增強政治責任感和工作的主動性,強化工作措施,切實加強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建工作。

加強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建工作總的思路是:以鄧小平理論、十六大精神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遵循符合黨章規定、有利于促進企業健康發展、注重維護職工群眾合法權益和講求工作實效的原則,緊緊圍繞本市第三次黨代會提出的“四化”重點,堅持積極穩妥,逐步推進,突出重點,分類指導的工作方針,以工業園區和專業市場等為依托,以提高組建率、擴大覆蓋面、健全工作制度和創新活動方式為主線,抓重點、攻難點、減少空白點,力爭通過三年的努力,使全市具備條件的非公有制企業全部建立黨的組織,扎實有效地開展好黨的活動,充分發揮黨組織在職工群眾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增強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

二、分類指導,健全組織

1、區別不同類型,建立健全黨的組織。凡有3名以上正式黨員、生產經營較為穩定的企業和個體經營專業市場,都要單獨設立黨組織,黨員人數達到或接近50人的,可以建立黨的總支部委員會;僅有個別黨員或暫不具備單獨建立黨組織條件的企業,應按“地域相近、行業相同”的原則,建立聯合黨支部,或將黨員組織關系掛靠鄉鎮、社區(村)或個體協會、工商、稅務所黨組織管理。黨員人數少、暫不具備建立黨組織條件的,要先建立工會、共青團等群團組織,為建立黨組織創造條件。

2、配齊配強黨組織班子,增強黨組織的戰斗力。要按照“精干、高效、協調”的要求,設置黨務工作機構,配備黨務干部。黨組織負責人應由政治素質好、組織領導能力較強、懂經營管理、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的黨員擔任。企業中一時沒有合適的黨組織書記人選的,可以采取下派、組織推薦、雙向選擇的辦法,從企業外挑選合適人選。黨組織成員人數應根據黨員人數和工作需要確定,7名以上黨員的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支部,要成立3-5人的支部委員會,黨員較少的黨支部設書記1人。

3、明確隸屬關系。(1)對于由國有、集體企業改制為非公有制企業的,原企業黨組織原則上成建制過渡到新企業,管理隸屬關系不變。但根據新企業實際需要,其內部組織設置和黨務工作人員可進行適當調整,黨組織不得隨意撤銷。(2)對于工業園區、專業市場的非公有制企業,工業園區、專業市場的黨組織負責園區、市場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的統籌管理。凡具備條件的企業,都要單獨建立黨組織;條件不具備的,則建立聯合黨支部,或將黨組織關系掛靠園區、市場管理機構黨組織管理。(3)對于屬地管理的其他非公有制經濟組織,所在鄉鎮、社區(村)或個私協會、工商、稅務所黨組織要負責抓好這些企業的黨建工作。(4)對于未建立黨組織的非公有制企業,根據“誰引進、誰服務、誰負責”的原則,由引進單位黨組織向自己引進的企業選派黨建工作聯絡員,黨建工作聯絡員由企業經營地鄉(鎮)黨委、工業園管委會或市直工委負責管理(國有、集體企業<鄉鎮辦集體企業除外>改制后的非公有制企業由市直工委管理)。

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中黨組織設置、隸屬關系的變化,以及領導成員的任免,必須按照有關規定,報上級黨組織批準。

三、圍繞發展,發揮作用

加強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的建設,關鍵是要發揮好黨組織和黨員的作用。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組織要切實按照“參與不干預,支持不拆臺,引導不強制,監督不遷就”的工作原則,堅持從企業的實際出發,采取靈活多樣、務實有效的方式方法,積極開展黨的活動,履行好以下工作職責:一是服務。圍繞企業生產經營,積極為企業排憂解難,提出意見和建議,支持和促進企業發展。二是保障。幫助企業協調外部關系,創造良好發展環境,為企業生產發展保駕護航。三是維穩。做好黨員、職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化解企業內部的矛盾糾紛,維護企業正常生產經營秩序。四是維權。協調業主與員工的關系,維護職工在安全生產、勞動保護、工資收入和福利待遇等方面的正當權益;維護企業的合法權益。五是監督。引導和監督企業依法經營,照章納稅,履行應承擔的社會義務。六是管理。加強黨員的教育管理,適時組織黨員進行政治理論、業務等方面的教育、學習與培訓;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切實做好企業黨員組織關系接轉工作,在企業工作半年以上的黨員應將組織關系接轉到企業或企業所在地黨組織;做好黨員發展工作,要把企業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和生產一線的優秀職工作為發展的重點,領導工會、共青團等群團組織并開展活動。

為增強黨的活動的實效性和影響力,充分發揮企業黨組織和黨員的作用,促進非公有制企業的生產經營發展,從今年起,在全市非公有制企業中廣泛開展“六幫、五在前、三培養”主題活動?!傲鶐汀?,即非公有制企業黨組織和黨員要積極幫助企業調解矛盾糾紛、協調外部關系、加強安全管理、提高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消耗、拓展產品市場;“五個在前”,即非公有制企業黨員在企業員工中,要業務技術鉆在前、生產經營干在前、急難險重沖在前、安全穩定走在前、表率奉獻做在前;“三個培養”,即把非公有制企業的黨員培養成生產骨干,把生產骨干培養成黨員、把黨員生產骨干培養成企業、車間、班組負責人。各黨委和有關部門要認真組織、指導督促非公有制企業黨組織結合企業特點,積極開展“黨員責任區”、“黨員示范崗”等形式多樣的活動,切實發揮好黨員的作用,以取得實在的成效。

要切實加強派駐非公有制企業的黨建工作聯絡員的教育管理,從生活、待遇各方面關心他們,積極創造條件支持他們工作,使他們認真履行好工作職責,充分發揮好聯絡、指導、協調等作用,主動幫助企業排憂解難,以熱忱的態度和良好的服務,贏得業主的信賴和支持。

四、加強領導,健全機制

各級黨組織要切實加強對非公有制經濟黨建工作的領導,建立健全工作機制:

1、建立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建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由市委組織部牽頭,宣傳、統戰、政法、工商、稅務、經貿、工商聯、人事勞動、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相關部門參加,成立全市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建工作聯席會議。其主要職責是:確定工作目標,制定工作計劃,建立工作制度,研究、部署全市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建工作;建立工作責任制和責任考核體系,對全市各級黨組織開展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建工作的情況進行督查和通報;研究、協調解決全市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建工作中存在的重大問題;發現和培養典型,總結推廣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建工作經驗。

2、建立基層黨委領導掛點包建責任制。進一步強化基層黨委書記是黨建工作第一責任人,黨委副書記、黨委委員是直接責任人的責任意識,轄區內有非公有制企業的基層黨委,每個基層黨委委員都要掛點一個非公有制企業,對已建立黨組織的要積極幫助其配齊配強黨組織領導班子,健全工作制度,開展好黨的活動,使掛點企業的黨建工作達到“四個有”的要求,即:有健全的黨組織、有好的領導班子、有規范的工作制度、有正常的黨組織活動;同時,要落實好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建工作經費,保證非公有制企業黨組織每年有500元以上的活動經費。對有條件未建立黨組織的,采取“先搭架、后規范、再完善”的方法建立黨組織;對暫時沒有條件建立黨組織的,幫助其建立工、青、婦等群眾組織和發展黨員,逐步創造條件建立黨組織。

3、建立責任考評制度。市直各單位黨組織,各鄉鎮黨委要建立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重點抓、其他成員分頭抓的工作責任制,切實抓好各項工作的落實,對工作的落實和進展情況,納入全市“十面紅旗”爭創活動予以考評,年終進行全面檢查,對好的單位和領導干部以及黨建工作聯絡員予以表彰獎勵,對未落實工作責任的單位及相關人員要進行通報批評,限期改進工作。在爭創“十面紅旗”活動中,各級黨組織要總結經驗,發現和推廣典型,以點帶面推動工作,使黨的建設與企業發展共促共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