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政領導干部意見

時間:2022-09-28 03:23:00

導語:黨政領導干部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黨政領導干部意見

黨政領導干部能上難下,能進難出的問題是當前困擾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領導干部隊伍建設的難點問題。近年來,我縣根據中共中央《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綱要》和《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等法規文件的要求,在黨政領導干部“下”和“出”的問題上進行了積極的探索,通過創新制度、強化措施、運用結果,有效地疏通了領導干部出口,切實加強了領導干部隊伍建設。

一、創新“下”“出”的制度

近年來,我縣根據中央、省、市有關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文件的要求,結合**實際,出臺了一系列疏通領導干部出口的制度,為疏通領導干部出口提供了較為全面、具體和操作性較強的政策依據。**年4月,我縣率先在全市范圍內出臺了《中共**縣委調整不勝任現職領導干部暫行辦法》,界定了不勝任現職的18種表現形式,規定了降職、改任非領導職務、引咎辭職、責令辭職、待崗等5種調整方式.與此同時,近年來,我縣以《暫行辦法》為統領,圍繞《暫行辦法》出臺了《關于干部管理的若干規定》、《**縣領導干部考勤辦法》、《關于對任期經濟責任審計中存在問題的領導干部實行組織處理的暫行規定》、《**縣干部選撥任用試行公示制、試用制、末位淘汰制暫行辦法》等一系列干部監督管理的配套制度,形成了疏通干部出口的較為完整的制度體系。

二、強化“下”“出”的措施

(一)運用督查結果疏通出口。我縣由縣委組織部牽頭,縣紀委、縣委督查室、縣政府督查室等部門共同參與,建立了聯合督查制度和聯合督查隊伍。同時,縣委還建立了干部作風督查專員制度,從離崗的縣級和科局級老同志中聘請了6名德高望重的同志為領導干部作風督查專員,為他們頒發了《聘書》和《督查專員證》,明確了督查專員的職責、權力、督查內容和督查方式等,縣委領導定期聽取督查專員的督查情況匯報。干部作風聯合督查隊伍和督查專員按照領導干部活動延伸哪里就監督到哪里的要求,采取明查與暗訪結合、晨查與夜查結合、實地查看與電話追蹤結合、個別訪談與查閱資料結合等方式,對全縣領導干部作風進行了經常性的全方位的督查。近三年來,干部作風聯合督查隊伍和干部作風督查專員每年開展督查活動近100次,通報批評和處置干部達58人,其中降免職6人。

(二)運用審計結果疏通出口。為切實強化對領導干部的經濟責任監督,我縣成立了領導干部任期經濟責任審計工作領導小組,建立了審計工作成員單位聯席會議制度,加強了審計機構建設和審計隊伍建設。近三年來,我縣堅持全面審計與重點審計相結合、離任審計與任期內審計相結合,共對119個單位149名領導干部進行了任期經濟責任審計,通過審計共查出違規金額3000余萬元,提出審計意見和建議160余條。近三年來有32名領導干部在經濟責任審計中受到了批評教育、取消評優評先資格、降職、免職等組織處理,其中降免職4人。

(三)運用查核結果疏通出口。近年來,我縣開設了干部監督舉報電話和縣長公開熱線電話,設立了干部監督舉報信箱,出臺了《干部考察預告制》、《領導干部任前公示制》、《關于獎勵舉報有功人員暫行辦法》等制度,進一步暢通了信訪舉報渠道,有效地調動了群眾參與監督舉報的積極性。同時,縣委組織部建立了干部監督員制度,在全縣鄉鎮和縣直單位在職干部中聘請了51名干部監督員,通過干部監督員廣泛收集反映領導干部現實問題的信息。近三年來,縣委組織部共接到群眾反映干部問題舉報52起,調查核實52起。通過調查核實,有31名領導干部受到了相應的組織處理,其中降免職8人。

(四)運用通報結果疏通出口。為健全監督網絡,凝聚監督合力,我縣制訂了《關于建立干部監督工作聯系通報制度的規定》,縣委組織部與縣委督查室、縣政府督查室、縣紀委監察局等8個部門建立了聯系通報制度,確定了10個方面的聯系通報內容,由各聯系部門的信息聯絡員及時向縣委組織部通報各部門掌握的領導干部問題信息。同時,建立了9個部門的干部監督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各聯系部門每年向縣委組織部報送干部問題信息達100余條,縣委組織部對報送的信息進行了及時采用,對有關人員進行了及時處理。

(五)運用考核結果疏通出口。為加強對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的考評工作,我縣建立了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年度考核制度、政績督查制度、人大評議制度等多項制度。通過考核、督查和評議,全面掌握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情況。縣委組織部將年底考核、督查、評議結果綜合起來,充分運用于干部管理和調整工作中。近三年來,有5名領導干部因為在年度考核和民主評議中民主測評不稱職票達30%以上而受到降免職處理;有9名領導干部因為在政績督查中排在末位而受到降免職處理。

(六)運用改非疏通出口。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干部“四化”方針,打破領導干部終身制,我縣建立了領導干部改任非領導職務制度。一是到齡改非,規定凡男滿52周歲、女滿50周歲的領導干部都要改任非領導職務。二是因病改非,規定因身體原因不能堅持正常工作一年以上,或因身體原因較差,難以擔負現職領導工作的,給予改任非領導職務。三是無作為改非,對擔任領導職務時間較長,不思進取,政績平平的,給予改任非領導職務。近三年來,我縣通過實施改非制度,共改任非領導職務103人,為實行干部年輕化創設了機會和搭建了平臺。

三、完善“下”“出”后的管理

(一)加強“下”“出”干部的教育。針對因犯錯誤“下”的干部怕丟面子、有失落感等思想和社會上的一些議論,縣委建立了談話制度和幫教責任制度。對年齡偏大而“出”的干部,縣委制定非實職領導干部教育培訓、黨政領導與非實職領導干部定期交心談心等制度。對學歷偏低而“下”的干部,制定了選派外出打工、自學、函授的有關優惠政策及選送入高校培訓的方案,重點向這些干部傾斜。對德才欠佳而“下”的干部,強化專業技能培訓和“三觀”教育。

(二)做好“下”“出”干部的管理。對各方面比較優秀,但年齡較大的實職干部,改任上一級非領導職務退居二線,在政策允許的范圍內對這些干部提供調回原籍、子女就業、升學等力所能及的關心與幫助;對學歷偏低而改任非領導職務的干部,原則上“就地免職、易地安置”,為他們積極性的發揮創造良好寬松的環境,同時規定單位重要會議必須邀請他們出席,讓他們在工作中繼續勇挑重擔,使他們在政治上不產生“棄兒”感,在工作中不產生“失落”感。對犯錯誤降免職的干部建立犯錯誤干部管理工作責任制和檔案管理制,縣紀檢監察部門和組織部門把對犯錯誤干部的管理工作列入各單位紀檢監察工作和組織人事工作考評的重要內容。

(三)做好“下”“出”干部的使用。對因年齡原因“出”來的干部,鼓勵他們積極參與班子和干部隊伍建設、重點工作調研、重點項目監督、協助本級班子開展工作等。對因犯錯誤,或能力素質不適應崗位要求。對那些能在實踐工作中改正錯誤,同群眾保持血肉聯系,實績突出的犯錯誤降免職干部,重新提拔使用。近三年,通過嚴格考察考核,有2名犯錯誤干部被重新提拔使用,從而較好地調動了調整下來的干部的積極性。

近三年來。我縣共解剖領導班子7個,調整不勝任現職領導干部39人,領導干部改任非領導職務103人。通過大力調整不勝任現職領導干部,疏通領導干部出口,在全縣領導干部中產生了強烈的警示作用,形成了憑德才政績用人的正確導向,干部隊伍明顯優化,領導班子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明顯增強,為我縣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障和人才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