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社會和諧發展意見
時間:2022-09-28 05:17:00
導語:農村社會和諧發展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近年來,我縣各級基層黨組織針對群眾普遍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采取四項措施,有效地促進了農村社會的和諧發展。
一是擴大基層民主,著力保障群眾權利。全縣各基層黨組織緊緊圍繞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積極探索民主議事會、村務點題公開等擴大基層民主的途徑,引導黨員群眾積極投身于基層事務管理、建設和諧社會的行動中。小腮鎮積極探索創新,在全鎮開展了以“雙選”維民權、“雙議”集民智、“雙評”順民意、“雙亮”聚民心為主要內容的“四雙四民”創建活動,堅持村黨支部“兩推一選”和村委會“海選”,提高基層組織選舉的民主化程度;堅持重大事項提交全村黨員大會和村民代表大會進行討論決定,切實維護黨員和村民的民主權利;堅持黨員評議和黨員、村民代表對村干部進行評議,提高黨員素質,轉變干部作風;堅持村黨支部和村委會向黨員群眾年初亮承諾、年終亮實效,接受黨員和村民代表的監督,推進民主治村,切實增強了村黨支部的凝聚力和戰斗力。構皮灘鎮構皮灘村開展了“村務決策提案權、決策醞釀審議權、決策確定表決權、決策運行執行權、決策管理監督權”為主要內容的村級“五權”決策運行機制,將村級各類事務明確決策主體,使群眾的民主權利得到了有效保障。
二是解決實際問題,密切聯系服務群眾。全縣各級黨組織把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作為推進和諧社會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普遍建立了黨員聯系和服務群眾制度、農村生活救助制度、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等。針對個別基層黨組織服務無平臺、無機制等問題,縣委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推動發展、服務群眾、凝聚人心、促進和諧的作用,全面提高全省黨的基層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在全縣組織開展服務型黨組織創建活動,采取縣建協調小組、鄉鎮建立便民服務中心、村建立黨員綜合服務站、村民小組建立便民服務點的形式,積極為群眾提供政策法律咨詢,化解民事糾紛,開展農業適用技術培訓,代辦社會事務。白泥鎮鎮結合服務型黨組織建設,推行了鎮黨政領導包村、村“兩委”成員包片、能人黨員包戶的“三包”制度,群眾定期對鎮村領導干部和能人黨員進行評議,促使基層黨員干部集中精力下村訪民情、為民辦實事。活動開展以來,全縣各級黨組織接訪群眾320人次,調解糾紛600余件,為群眾辦理各種服務項目8000多件,便捷、高效的服務得到群眾的高度贊譽。
三是發展農村經濟,切實關注改善民生。牢固樹立“抓發展,促和諧“的理念,充分發揮各級基層黨組織在改善民生、促進和諧中的引領作用。目前,全縣形成了精米加工、優質煙、小葉苦丁茶、無公害蔬菜、紅金桔、中藥材等八大產業基地,實現了農民人均純收入3487元,村級集體經濟積累達1600余萬元。各級基層組織投入資金1000余萬元,引導農民創建了300多個常規點和38個黔北民居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示范點,全縣受益人口達8萬多人,占全縣農村人口的48%。同時,大力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增加村集體收入,全縣村級集體經濟積累達1600萬元,有效地增強了村級黨組織為群眾辦事的能力。針對農村工作繁重,基層干部辛勞、清貧、清苦的實際,建立了農村干部工資正常增長機制、農村干部養老和醫療保險制度,完善了離任村干部補貼制度,切實激發了農村干部活力,調動了干部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
四是發揮黨員作用,激發基層組織活力。全縣各基層黨組織結合地方特點,積極創新黨員發揮作用的有效方法和途徑,充分發揮黨員在推動發展、服務群眾、凝聚人心、促進和諧中的先鋒模范作用。探索了“在農村能人中培養黨員、在黨員中培養能人、在能人黨員中培養村干部”的“三個培養”機制,全縣有1100名農村能人被列為入黨積極分子培養,980名黨員被列為農村能人進行培養,660名農村能人列為村級后備干部培養,240名農村能人進入村級“兩委”班子。全面開展無職黨員設崗定責和黨員承諾制活動,結合實際,對全縣2000余名農村無職黨員分五個方面10個類型進行了設崗,明確了責任,要求每名黨員向群眾作出辦實事的承諾,使廣大黨員變無為為有為,積極投身新農村建設,義務為群眾服務,激發了黨員活動,加強了基層組織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