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期宣傳思想意見
時間:2022-10-04 05:02:00
導語:新時期宣傳思想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屆五中全會將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確立為"十一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目標之一,這是黨中央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基于對國情、民情的深刻洞察而作出的重大部署。這一重要目標的提出,對宣傳思想工作提出了新的歷史任務和更高要求,同時也為宣傳思想工作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和廣闊舞臺。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宣傳思想工作要進一步明確方向,理清思路,深化認識,不斷創新,增強緊迫感和使命感,在推進和諧社會建設的歷史進程中切實發揮作用。
一、把握正確導向,為構建和諧社會打牢共同的思想基礎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如果沒有統一的指導思想,沒有共同前進的旗幟和靈魂,就不可能把社會各方面的力量整合起來,把社會各階層的人們凝聚起來。宣傳思想工作必須始終堅持社會主義的意識形態,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按照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的要求,緊緊圍繞改革發展穩定大局,圍繞黨委政府工作中心,緊密聯系干部群眾的思想實際,結合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進一步深化對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學習宣傳,深化對科學發展觀基本內涵和精神實質的學習宣傳。當前,要認真組織開展五中全會精神的學習宣傳,使廣大干群全面準確地領會和把握"十一五"規劃的指導思想、發展目標、重大原則、主要任務和重大舉措,努力在提高針對性和實效性上下功夫,做到統一思想、凝聚人心。要進一步提高輿論引導水平,形成積極健康向上的主流輿論;加強對重大群體性事件報道的管理和對社會熱點問題的引導,完善突發事件新聞報道快速反應和應急協調機制,形成有利于和諧發展的輿論環境。同時要發揮輿論的監督作用,真正做到知民情、解民愁、暖民心。要加強形勢政策教育,特別是要加強對社區、街道、企業、鎮村等基層的形勢政策教育,最大限度地凝聚全體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使全體人民以實際行動為構建和諧社會貢獻力量。
二、弘揚時代旋律,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充滿創造活力的社會,社會活力首先表現為一種積極進取的精神狀態。宣傳思想工作要緊跟時代步伐,奏響時代旋律,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不斷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增強人們的精神力量,為促進社會和諧發展提供不竭的精神動力。要始終高舉愛國主義的旗幟,把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貫穿于構建和諧社會的全過程,不斷增強全體人民的愛國愛家鄉意識、團結意識和發展意識。要充分挖掘愛國主義教育資源,利用重大事件,重大節慶日和重大紀念日,發揮博物館、紀念館、烈士陵園等教育基地的作用,引導和激勵全體人民同心同德地創造幸福和諧的美好生活。要緊密結合新的形勢和任務,大力弘揚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時代精神,教育廣大干部群眾樹立與時代進步潮流相適應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和行為方式,使全體人民倍加顧全大局,倍加維護穩定,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積極投身到構建和諧社會的實踐中。
三、推進道德建設,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堅實的道德支撐
總書記指出:"一個社會是否和諧,一個國家能否長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全體社會成員的思想道德素質。沒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沒有良好的道德規范,是無法實現社會和諧的。"宣傳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在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中,要切實發揮作用,有所作為,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堅實的道德支撐。要認真貫徹落實《公民道德實施綱要》,大力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以文明城市創建為總抓手,統領其它各類創建活動,在全社會廣泛開展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在全社會倡導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基本道德規范,引導人們在社會做一個好公民,在單位做一個好建設者,在家庭做一個好成員,力爭在全社會形成團結互助、平等友愛、共同前進的人際關系和社會環境。要突出和諧社區、和諧村鎮創建兩個重點,加強陣地建設、創新教育載體、形成教育網絡,力爭把矛盾化解在基層,把穩定落實在基層,把和諧構建在基層。要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個體戶、私營企業主、進城務工人員等重點人群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創新思想道德教育的內容和手段,充分發揮典型的示范作用,通過先進典型的輻射帶動作用,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培育健康文明的道德風尚。
四、抓好文化建設,為構建和諧社會創造良好的人文環境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既需要提高人民群眾的物質生活,又需要豐富人民群眾的精神生活。宣傳文化工作部門要大力推進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發展,積極拓展內容、拓展領域、拓展渠道,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層次、多樣性的精神文化需求。要積極發展健康向上、各具特色的群眾文化,多舉辦人民群眾看得起、看得懂、愿意參與的文化活動,千方百計服務基層、服務百姓、服務困難群體。要創新活動形式,把舉辦重大節慶活動、舉行主題教育學習活動等與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有機結合起來,形成立體效應,做到活躍基層、服務群眾、寓教于樂。大力開展文化下村活動,使文化活動深入農家院落,深入田間地頭,深入農民心里。加強基層文化陣地建設,特別是加強城市社區和農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使基層群眾演有站處、看有坐處、樂有去處,切實提高群眾文化生活質量。加強基層文化工作隊伍建設,充分保護好、引導好、發揮好他們的積極性,不斷增強基層文化的活力。要結合實際,充分挖掘和開發地方的歷史和旅游文化資源,大力提升城市形象和文化品位,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發展。
五、加強隊伍建設,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必須切實加強宣傳思想工作隊伍建設,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強、業務精、紀律嚴、作風正的宣傳干部隊伍。廣大宣傳思想工作者要有一種"知識恐慌"、"本領恐慌"的危機意識,要在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質的同時,努力提高自身理論素養、業務素質和工作能力,認真學習科技知識、管理知識和市場經濟知識等反映當代世界發展的新知識,不斷改善自己的知識結構。要改進工作作風,深入群眾,面向基層,調查研究,大力倡導重實際、摸實情、說實話、辦實事、求實效。要樹立大局意識、中心意識、服務意識,找準位置、選準坐標,一切在大局下思考,一切在大局下行動,多做黨委滿意、群眾歡迎的宣傳工作,多打有影響、有效果的宣傳戰役。宣傳工作部門要堅持以思想政治建設為重點,加大對宣傳干部的培養力度,特別要加強思想理論、職業精神、業務能力的培訓,努力使宣傳思想戰線的同志真正成為社會輿論的引導者、社會穩定的維護者、和諧社會的建設者,努力為推進和諧社會建設貢獻聰明才智。
- 上一篇:集體學習活動規定
- 下一篇:黨建目標責任管理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