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型農村基層意見
時間:2022-10-11 09:18:00
導語:六型農村基層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了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關于加強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的意見,糾正少數干部工作方法簡單粗暴、作風不實、辦事不公和損害群眾利益等問題,督促廣大基層干部不斷增進與群眾的感情,認真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密切黨群干群關系,**縣下發了《關于在鄉村干部中實行“六要”目標管理的實施意見》,破解鄉村干部作風不實的難題,以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凝聚人心、推動發展、促進和諧的作用。
1、明確“六要”目標管理的具體要求。《實施意見》對鄉村干部提出了“六要三十條”的基本要求,一是服務本領要“強”,做到素質要高、方法要對、鄉情要熟、思路要清、農經要精;二是親民感情要“濃”,做到勤入農戶、勤訪民情、勤思民生、勤問民計、勤辦民事;三是排憂解難要“快”,做到接訪快、受理快、運作快、結案快、反饋快;四是為民辦事要“公”,做到公開實情、公開事務、公開程序、公開依據、公開結果;五是工作業績要“好”,做到促民富、保民安、助民樂、順民意、贏民心;六是廉潔自律要“嚴”,做到手不伸、嘴不饞、利不占、名不搶,色不沾。通過對“六要”目標作出詳細具體的規定,使鄉村干部明確了在推進新農村建設、構建和諧社會中“要做什么”、“怎樣去做”、“做到什么目標”,增強了加強農村基層干部作風建設活動的操作性、針對性和有效性。為了使全縣鄉村干部熟悉“六要”內容,各鄉鎮結合當前鄉鎮場黨員干部的思想實際,有針對性地做好思想工作和宣傳發動工作,采取多種形式宣傳在鄉鎮場干部中實行“六要”目標的指導思想、基本目標、主要內容和有關要求,重點是進一步熟悉“六要三十條”的基本內容,教育鄉村干部克服各種消極情緒和思想顧慮,切實把思想認識統一到“六要”目標管理上來,增強踐行“六要”目標管理的自覺性和堅定性。
2、構建“六要”目標管理的互動機制。在實行“六要”目標管理的工作中,縣委組織部統一印發了《農村基層干部“六要”日志》,分發全縣鄉鎮干部人手一本,并構筑了干部與群眾之間的雙向互動機制。一方面,要求鄉村干部為群眾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服務。在加強學習的基礎上,組織黨員按照“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和黨章的規定,對照“六要”的標準,開展自查。重點開展“六比六看”的主題實踐活動,一比素質,看服務本領強不強;二比作風,看親民感情濃不濃;三比效率,看排憂解難快不快;四比思想,看為民辦事公不公;五比業績,看富民效果好不好;六比形象,看廉潔自律嚴不嚴。通過自查,對照檢查自己在理想信念、宗旨觀念、組織紀律、思想作風和工作作風等方面的表現,找準自己存在的差距和突出問題,剖析思想根源,明確努力方向,及時進行整改。在進村入戶與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的工作中,鄉村干部都認真填寫好《“六要”日志》中的“農戶情況”、“反映主要事件”、“處理方法及結果”等內容,記錄好鄉村干部完成“六要”工作目標的數量、質量和效果。另一方面,實行了群眾簽字驗收制,讓群眾對干部工作進行全方位的監督。定期采取群眾代表評議和隨機抽樣調查等形式,對鄉村干部執行“六要”目標的工作情況進行群眾測評,對在實行“六要”目標管理中群眾滿意度不高的黨員要重點幫助,引導其深入查找差距,重新進行整改。在《農村基層干部“六要”日志》每一頁上都設有“農戶簽字”欄目,對鄉村干部處理的每一個問題都要讓群眾簽字,杜絕干部不下基層、不訪民情的現象,杜絕弄虛作假,胡編亂造的不實行為。縣委組織部通過調閱和召開簽字群眾座談會,以此來檢驗干部一年內下了多少村,進了多少農戶,為群眾辦了多少實事,解決了多少問題,從而來檢驗干部的作風“實不實”。
3、強化“六要”目標管理的督查考評。鄉村黨組織對實施“六要”目標管理法高度重視,并結合本單位實際制定具體的實施方案,抓好各項措施的落實,真正做到認識到位、責任到位、措施到位。各級黨組織負責人、分管領導和班子成員各負其責,各司其職,形成一級抓一級、一級促一級的工作局面。為了促使鄉村干部把“六要”目標管理落到實處,防止重部署、輕檢查,重形式、輕效果的現象,縣委建立了一套責任到崗、任務到人、定期檢查、定期匯報、公開通報、考評獎懲等制度。縣委組織部制定下發《**縣鄉村兩級干部實行“六要”目標管理考評細則》,把“六要”目標管理作為考核干部的一個重要指標體系,實行千分制量化考評。鄉村兩級黨組織每季對鄉村干部工作情況進行一次評議,并形成書面材料;縣委組織部每年或在干部考察前對全縣鄉村干部《“六要”日志》調閱、考評一次,評選出“六好”干部,作為干部使用的一個重要依據。同時,對考核不合格的予以通報批評,并實行末位待崗或離崗培訓。
4、注重“六要”目標管理的實際成效。實行“六要”目標管理法,極大地促進了鄉村干部轉變工作作風,打造了“六型”農村基層干部。一是打造“能力型”干部。圍繞著“素質要高、方法要對、鄉情要熟、思路要清、農經要精”的要求,全縣各鄉鎮場開展“人人講學習”活動,平均每個干部撰寫讀書筆記1.5萬字以上。從省市內外邀請41名專家學者講授開放型經濟和現新農村建設等新知識,選派236人(次)干部到浙江、上海、福建等地跟班學習,增強建設“三個文明”和為農民發展經濟提供服務的本領。二是打造“人文型”干部。全縣廣大黨員干部堅持以人為本,勤入農戶,勤訪民情、勤思民生、勤問民計、勤辦民事。許多鄉村干部采取“日訪、夜訪、田頭訪”的方式,開展“干部專心、工作方法新;群眾放心,農村面貌新”的“雙心雙新”活動,與群眾交心談心,為群眾排憂解難。全縣1100多名科級干部共走訪24500多戶,每月在農戶家中住宿平均達到6天。三是打造“高效型”干部。各鄉鎮健全為民辦事的制度,設立為民辦事服務窗口,公開為民辦事程序,強化責任意識,提高辦事效率,按照接訪快、受理快、運作快、結案快、反饋快的“五快”要求,及時為群眾排憂解難。四是打造“誠信型”干部。黨員干部對群眾普遍關心的熱點和難點問題做到實情公開、事務公開、程序公開、依據公開、結果公開,以公開來促進各項工作的公正、公平和公道。五是打造“實干型”干部。全縣圍繞著“促民富、保民安、助民樂、順民意、贏民心”的目標,做到“親一方百姓、興一方經濟、富一方群眾、保一方平安、建一方文明”。新農村建設成效顯著,全縣180個試點村新建房屋116213平方米,路面硬化299.1公里,完成改水9412戶,改廁10767戶,改欄2400個,普及沼氣1700余戶,電話、手機11700余部,有線電視9000余戶,太陽能885戶,所有試點村的村容村貌和人居環境得到明顯改善,廣大農民的精神面貌不斷提升。六是打造“清正型”干部。先后出臺了《關于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實施意見》、《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執行情況考核辦法》、《關于在職領導干部不準駕駛小汽車的通知》和《關于領導干部操辦紅、白喜事的規定》、《干部述廉評廉制度》等,對領導干部的從政行為、作風建設作了嚴格的限制,與黨員干部約法“五章”,即手不伸、嘴不饞、利不占、名不搶、色不沾,從而加強自我約束意識,增強“廉潔自律無小事”的意識,增強拒腐防變能力。
- 上一篇:電信文明申報匯報
- 下一篇:村級組織場所建設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