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一步深化社區建設意見

時間:2022-10-23 01:44:00

導語:進一步深化社區建設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進一步深化社區建設意見

為促進我區經濟和社會事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今后2—3年,全區社區建設要以黨的十六大提出的“完善城市居民自治,建設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區”為目標和方向,堅持科學的發展觀,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創新社區組織、管理和服務體系,增強社區功能,推進居民自治,強化以社區服務為基礎的社區各項事業,進一步發揮社區在聯系群眾、服務群眾、穩定社會、鞏固城市基層政權中的重要作用,實現三個文明協調發展,為創建文明城區做出貢獻。

(一)大力培育和發展社區民間組織。培育和發展社區民間組織是深化社區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要研究出臺有關指導性意見,明確社區民間組織的性質、任務、組織形式、活動規則和經費來源,其中,維權類民間組織,如老年人協會、計生協會等,由社區居委會協助相應的機關部門組建,20**年底以前基本完成;娛樂類民間組織,如健身隊、書畫協會等,由社區居委會發動居民組建,不做統一規定,成熟一個組建一個;服務類民間組織,如居民互助協會、家政服務協會等,由社區居委會負責組建,20**年每個社區至少組建1個。社區民間組織負責人全部由居民骨干擔任,由居民推選產生,社區工作者不再兼任。各類社區民間組織必須接受社區黨組織的領導,接受社區居委會的指導。

(二)強化社區成員代表大會民主監督作用。依據《居民委員會組織法》和中辦發[2000]23號文件精神,在社區成員代表大會中增設民主監督小組,作為其日常工作機構,一般由5—7名居民代表組成,設組長1名,副組長1名,委員3—5名,由社區成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主要負責主持召開社區成員代表大會,組織居民代表對社區居委會工作和社區工作者履行職責情況進行評議。民主監督小組在社區黨組織領導下,直接對社區成員代表大會負責。民主監督小組的工作制度、監督內容、表決程序和任期由區統一制定。各街道可在試點的基礎上逐步推開,20**年底以前全部完成。

(三)建立機關部門工作進社區“準入制”。機關部門、街道按照指導與協助、服務與監督原則,處理好與社區居委會的工作關系。除法律、法規有明確規定以外,機關部門原則上不得在社區內設立工作機構,不得自行在社區內掛牌、新設臺帳、組織檢查考核。如確需在社區內設立組織機構或在社區掛牌、新設臺帳、組織檢查考核的,應事先征求社區居委會意見,報區社區建設指導委員會審批,否則,社區居委會有權拒絕。凡機關部門需要社區居委會協辦的工作事項,應按照“權隨責走、費隨事轉”原則,賦予其相應的權利,撥付必要的工作經費,體現責權利相統一。機關部門配備到社區的各類工作人員和辦公設備,全部由社區居委會調整使用。區社區建設指導委員會每年組織1—2次督查,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四)構建面向全體居民的社區服務網絡。各有關部門、街道要采取行政和市場的手段,通過購買服務、出資聯辦、引進社會服務機構等形式,構建區域性養老、助殘、家政、救助、法律、文化、衛生、教育和志愿者幫扶等服務網絡和服務實體,在有條件的社區內設立相應的服務站(點),創辦在群眾中具有良好信譽的服務品牌,逐步做大做強,使居民不出社區就能近得到滿意服務。社區居委會是居民的法定代表,為居民服務是其主要職責,要在做好特困群眾和特殊人員幫扶、教育的同時,充分利用社區內的服務資源,為全體居民提供優質服務。

(五)加大社區硬件配套設施建設力度。結合門東、門西和中華門外地區開發,以及大校場機場搬遷,做好上述地區社區居委會辦公活動用房,以及福利、衛生、文化、教育、體育等配套設施的規劃。凡新建的居民小區,應按1000戶以上200—300平方米、2000戶以上300—500平方米標準,由開發單位配套建設社區居委會辦公活動用房(分期開發的居民小區,按總戶數計算)。2006年底以前,所有社區居委會均要達到市級示范社區標準,每個街道至少要有1—2個社區居委會辦公活動用房面積達到300—500平方米;每個街道要建成面積不小于1000平方米的社區服務中心。

(六)推進社區工作者職業化進程。出臺加強社區工作者隊伍建設的意見,明確社區工作者崗位職責,規范社區工作者選聘、培訓、考核等程序,建立淘汰制度。要加強社區工作者業務培訓,區民政局每年圍繞1—2個主題,集中組織一次;有關部門可結合業務工作,組織分類培訓;各街道要針對重點問題,加強經常性培訓。健全社區工作者社會保險,使社區工作者工資與全區居民收入水平基本平衡。著重抓好社區志愿者隊伍建設,探索建立社區志愿者服務登記、回報制度。區每年將表彰20名優秀社區工作者、20名優秀社區志愿者。

(七)構建社區信息化工作平臺。以開發綜合性的社區工作電子臺帳為突破,建設“秦淮社區建設網站”,為機關部門、街道、社區居委會提供互動式的信息服務,為減輕社區居委會負擔提供技術支持。同時,在具備條件的社區建立信息網絡,把轄區內單位和各類組織的信息資源、服務內容,以及居民的各種信息和需求聯系起來,創辦“社區論壇”、“居務公開”、“便民服務”、“居民互助”、“辦事指南”、“社區公告”等欄目,進一步提高社區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八)建立社區建設專項經費投入機制。從今年開始,區政府設立社區建設專項獎勵基金,按照“以獎代補”的原則,對社區居委會辦公活動公用房面積達到市示范社區標準的,給予街道一次性獎勵。各街道在每年的經費中應按比例安排專項資金,用于社區居委會辦公活動用房建設和配置、更新社區居委會辦公設施。隨著全區財力的不斷增強,進一步提高社區居委會辦公經費標準和社區工作者的工資待遇。同時,建立完善社區人、財、物管理制度,實行社區居委會財務獨立核算。

(九)積極爭創社區建設新特色和新亮點。各有關部門、街道、社區居委會要以創建文明城區為契機,進一步深化文明社區、文明樓幢、文明家庭、文明居民等創建活動,把廣大居民特別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擺在重要位置,提高居民文化素質,提升城區文明程度。要圍繞建設“人文秦淮”、“平安秦淮”、“綠色秦淮”等目標,在社區黨建、社區服務、社區衛生、社區文化、社區治安、社區環境以及自身建設等方面,開展能夠體現秦淮特色的、具有探索性的實踐,力爭每年有1—2項工作在省、市、區范圍,甚至全國范圍內有較大的影響,逐步形成“部門有亮點、街道有精品、社區有特色”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