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義務教育體制實施意見

時間:2022-10-30 07:37:00

導語:農村義務教育體制實施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義務教育體制實施意見

為進一步鞏固和完善“以縣為主”的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促進農村義務教育健康協調發展,根據市委辦公廳、市政府辦公廳《關于深化農村義務教育體制改革的實施意見》(渝委辦發〔2005〕11號)精神,結合我縣實際,特制定本實施意見。

一、改革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

(一)落實以縣為主的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按照農村義務教育“在國務院領導下,由地方政府負責、分級管理、以縣為主”的要求,進一步建立和完善各級政府責任明確、財政分級投入、經費穩定增長、管理以縣為主的體制。從**年1月起,縣政府依法對我縣義務教育學校和公辦幼兒園的教職工編制、人事管理、教育經費、學校布局和教育教學實行統一管理。由縣教委直接管理全縣義務教育學校和幼兒園。

(二)撤銷街鎮鄉教育管理機構,劃轉教育管理職能。按照國務院關于“鄉鎮人民政府不設專門的教育管理機構”的要求,撤銷街鎮鄉教育辦公室(以下簡稱街鎮鄉教辦)。街鎮鄉原教辦人員由縣教委會同人事、編辦等部門共同研究,妥善分流安置。屬教師編制的人員原則上回原學校任教,非教師編制的人員原則上回原單位安置,臨時聘用人員按照“誰聘用,誰清退”的原則全部予以清退。

(三)實行縣教育行政部門委托管理制度。街鎮鄉教辦撤銷后,在街鎮鄉政府(辦事處)駐地的中心小學掛街鎮鄉教育管理中心牌子,實行一套班子、兩塊牌子。街鎮鄉教育管理中心受縣教委的委托,負責轄區內(除教委直接管理學校外)小學、幼兒園和成人教育的教育教學、師資隊伍、財務管理、教育統計等方面的管理工作,并管理轄區內社會力量辦學單位。街鎮鄉原教辦保管的檔案資料等全部移交教育管理中心管理。

(四)加強教育人才的交流與管理。縣教委要認真組織協調全縣教育系統人才流動與服務工作,指導師范類大中專畢業生就業工作,引導高校優秀畢業生到農村義務教育學校任教,組織城鄉義務教育學校教師“校與校”的定期交流,堅持實施教師資格制度和教師聘任制度。

(五)改革教育資金管理辦法。根據市委辦公廳、市政府辦公廳《關于深化農村義務教育體制改革的實施意見》精神,進一步完善教育經費管理體制和建立教育經費“統一管理、集中支付”的教育經費管理體制。按照“一個部門,一本預算”的要求,預算由各中小學編制草案,縣財政局、縣教委共同核實,報縣政府審批。按照“收支規范、事財統一、監督到位、方便學?!钡脑瓌t,教育經費實行財政、教育共同管理,設立教育會計核算中心,建立教育資金核算專戶,以法人事業單位獨立建賬核算。

(六)科學規劃、合理調整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布局。按照小學就近入學、初中相對集中、優化教育資源配置的原則,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布局調整要充分考慮小學生及家庭居住分散的實際,在尚未建設寄宿制學校的街鎮鄉,不能盲目撤并村小,防止因不合理的撤并造成學生上學困難、導致學生輟學和增加學生家庭經濟負擔。

(七)加強教育資產管理。實行“以縣為主”的管理體制后,所有上收學校的資產由縣教委統一管理,并本著債務主體不變、教育資產不流失的原則進行劃轉。劃轉前產生的政府性債務由所在地街鎮鄉人民政府(辦事處)承擔,劃轉前產生的學校債務由學校承擔。街鎮鄉原教辦撤銷后,要進行資產清理和財務審計,其管理的資產一律轉入教育管理中心。因校點布局調整而空置的校舍,應用于發展農村學前教育、成人教育和職業教育,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占。個別校舍確需置換和變賣的,按縣委、縣政府有關規定辦理,其收入應全部用于教育事業發展。

二、改革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

(八)認真落實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實施辦法,增加對農村義務教育的財政投入。建立和完善上級支持、縣政府負責、經費穩定增長的農村義務教育投入機制。縣財政要調整支出結構,把增加的農村義務教育投入作為建設公共財政體制的重點,保證農村義務教育經費的穩定增長。縣財政要將教職工工資(含缺編臨時聘請代課教師工資)、公用經費、由縣級承擔的雜費、補助寄宿生生活費、校舍維修費、設備購置等全額納入預算。認真落實《教育法》規定的“三個增長”,逐年提高用于農村義務教育的支出比例,確保全年預算執行結果實現教育經費的增長高于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長。每年全縣新增教育經費,按不低于70%的比例用于農村義務教育。

(九)完善農村稅費改革轉移支付中義務教育經費轉移支付辦法。農村稅費改革后上級轉移支付資金,統一納入縣財政預算。教育轉移支付資金的管理和使用嚴格按照市財政局、市教委《關于農村稅費改革市對區縣教育轉移支付資金管理有關規定的通知》(渝財教〔2004〕129號)規定執行。教育轉移支付資金主要用于“保運轉”和“保安全”,補充公用經費的不足,安排中小學危房改造。每年由財政部門牽頭,會同教育、審計等有關部門對教育轉移支付資金的使用情況進行專項檢查。

(十)積極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就學??h財政要逐年提高學生助學金預算內安排標準,對義務教育階段寄宿困難的學生提供生活補助費列入預算,及時按校足額下撥。對家庭經濟困難的進城農民工子女,按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兩免一補”政策對待。

(十一)認真落實已出臺的農村義務教育投資政策。認真落實中央、市委市政府已出臺的多渠道籌措農村義務教育經費的各項政策,確保農村教育發展的多渠道投資,落實學校基礎設施建設工程行政性收費全免,事業性收費按低限減半收取,學校征地免收土地出讓金及相關規費等各項政策,保障農村義務教育持續健康發展。

三、改革農村義務教育學校編制和人事制度

(十二)落實農村義務教育學校教職工編制??h教委要根據縣編委核定的教職工編制數,統籌配備全縣義務教育學校教職工。對地域廣、生源較分散、校點多的農村地區,應從實際出發安排教職工編制,保證這些地區教職工編制的基本需求。對農村寄宿制學校要按規定配備衛生保健和生活管理人員。對農村空編學校,要足額配備合格教師。任何單位和部門不得擠占和挪用學校教職工編制。建立編制報告制度和編制定期調整制度,規范教職工編制管理。

(十三)改革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干部人事管理制度。按照縣委《關于干部管理權限的規定》(足委發〔2002〕31號)規定,教育管理中心、初級中學和中心小學領導干部由縣教育部門考察,征求街鎮鄉黨委、政府的意見后任免;積極推行校長聘任制,實行公開選拔、平等競爭和擇優聘任,把德才兼備的教師選聘到學校領導崗位。

(十四)加強農村義務教育學校教師隊伍管理。農村義務教育學校教師的資格認定、招聘錄用、職務評聘、培養培訓、調配交流和考核等由縣教委按有關規定組織實施和管理。要依法實施教師資格制度,全面推行教師聘任制和新任教師公開招聘制。做好教職工定編、定崗、定員和超編人員的分流工作,不得出現學校超編現象。完善農村義務教育學校教師培養培訓機制,多途徑提高農村教師素質。認真清理農村學校各類“在編不在崗”人員,嚴格合同管理,按規定審批,簽訂臨聘人員合同,并履行相關手續;嚴格控制學校人員編制,依法依規解聘在崗代課教師和臨時工。

(十五)嚴格執行教師輪流支教和任教服務期制度。城鎮義務教育學校教師要輪流到薄弱學校、農村學校支教,時間應在1年以上。適當提高農村義務教育學校中、高級教師職務崗位比例。積極引導城鎮超編學校的富余教師到空編的農村義務教育學校任教,新增教師要優先滿足農村義務教育學校。新聘農村義務教育學校教師應至少工作滿5年后才可申請調離。

(**)改善農村教師待遇。要保證農村義務教育學校教職工工資按時足額發放。農村義務教育學校教職工應當享受國家規定的津貼、補貼,并納入教職工工資一并發放。落實邊遠貧困地區教師上浮一級工資的政策,每年所需資金納入財政預算;實行定期表彰獎勵農村優秀教師制度,做好兩年一次的教師節表彰工作。

四、進一步落實農村義務教育辦學責任

(十七)落實街鎮鄉人民政府(辦事處)農村義務教育辦學責任。義務教育學校上收到縣統一管理后,各街鎮鄉人民政府(辦事處)應依法組織本地適齡兒童少年入學,嚴格控制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輟學;多渠道籌措辦學經費,改善農村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條件;動員社會各界捐資助學和支持學校的建設與發展;加強校園周邊環境治理,維護學校的治安、安全和正常教學秩序。繼續發揮村民自治組織在實施義務教育中的作用。

(十八)努力化解教育債務。嚴格按照市政府有關文件精神,積極籌措資金消化教育債務。禁止農村義務教育學校舉債建設,杜絕新的教育債務發生。今后學校確需舉債的,必須經縣教育、財政部門審核后報縣政府審批。

(十九)健全教育考核督導制度。從**年起,建立健全對街鎮鄉黨政和部門領導干部的教育工作督導考核制度。督導考核工作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由縣委組織部、縣委教育工委、縣政府教育督導室組織實施,具體辦法另行規定。對不依法履行義務教育職責,行政“不作為”和“亂作為”的,要依法追究行政責任或法律責任。

(二十)建立農村義務教育監督檢查制度。要主動接受人大的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每年向縣人大常委會專題報告一次農村教育工作情況。督查室要定期對各街鎮鄉、各單位農村義務教育目標、任務落實情況進行督促檢查,并將督查結果予以通報??h財政局、縣教委每年年底要向社會公布各街鎮鄉、各單位對農村義務教育投入及教職工工資、政策性津補貼發放情況。縣教委、縣政府教育督導室要加大教育考核督導工作,不斷提高全縣農村義務教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