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業單位分類實施意見
時間:2022-11-04 05:59:00
導語:事業單位分類實施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逐步建立健全基礎優先、服務公平、區域均衡、門類齊全的公益服務體系和公益目標明確、布局結構合理、投入機制完善、治理結構規范、微觀運行高效、監管制度健全的事業單位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進一步貫徹落實中央和省關于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的指示和要求,根據《浙江省事業單位分類工作指導意見》(浙編辦〔2007〕32號)和全省事業單位分類工作會議精神,現就我市事業單位分類工作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基本原則
(一)政事分開、事企分離的原則。合理劃分行政機關與事業單位、事業單位與企業的職能,將現由事業單位承擔的行政職能劃歸行政機關,把行政機關一些技術性、輔助性、服務性職能交給事業單位;將現由事業單位承擔的經營性職能予以剝離,交給企業或經整合新組建的企業。
(二)以功能確定類別的原則。對現有事業單位根據其所承擔的主要職能、市場化程度以及發展方向等綜合因素,合理確定類別。
(三)精簡效能的原則。結合分類,清理、調整歸并和重組現有事業單位,優化布局結構,發揮資源優勢,促進事業發展。
二、分類范圍
(一)由市、縣(區)黨委、政府或機構編制部門批準設立的事業單位(除第二款所列單位和組織外),列入事業單位分類范圍。
(二)下列單位和組織不列入事業單位分類范圍:
1.經省委組織部、省人事廳批準,已列入參照公務員法管理范圍的事業單位;
2.二類事業單位(指除黨委、政府或機構編制部門審批之外的,由有關行業行政主管部門或其他社會組織利用國有資產,同時吸納部分非國有資產舉辦的事業單位);
3.使用事業編制的群眾團體、社會團體、參照群眾團體組織機構管理的單位和組織,以及使用事業編制的非常設議事協調機構;
4.其它不能列入事業單位分類范圍的單位和組織。
三、類別劃分
根據現有事業單位所承擔的主要職能、市場化程度以及發展方向等綜合因素,將其劃分為監督管理、社會公益、中介服務和生產經營四個大類。
(一)監督管理類事業單位
監督管理類事業單位指目前完全或基本依據法律、法規授權或依法接受委托,行使行政管理職能的事業單位。如行使行政審批、行政許可、市場監管、執法監督以及公共管理等職能的事業單位。
(二)社會公益類事業單位
社會公益類事業單位指面向社會提供公益服務以及為政府行使職能提供支持保障,不以贏利為目的的事業單位。對這類單位要根據職責任務和市場化程度的不同,具體劃分為純公益性和準公益性兩個小類。
1.純公益性事業單位。指由國家機關舉辦,主要從事關系國家安全、公共安全、經濟社會秩序和公民基本社會權利的公益服務的事業單位。其舉辦宗旨和業務范圍,由國家機關確定并嚴格執行,所需經費由財政保障。如義務教育、公共衛生、公共文化、基礎(社會)科學研究、生態資源保護、水文監測等事業單位。
2.準公益性事業單位。指由國家機關舉辦,并根據國家機關確定的公益目標開展相關業務活動,在確保實現公益目標的前提下,可依法開展相關的經營活動,經費由財政適當支持的事業單位。如非義務教育、非營利醫療衛生等事業單位。
(三)中介服務類事業單位
中介服務類事業單位主要指利用專門知識和技能,在經濟社會活動中發揮服務、溝通和中介功能,實行有償服務,承擔相應法律和經濟責任,并接受政府有關部門和服務對象監督的事業單位。這類單位在管理模式上,依照章程或有關規則進行自我管理、自我約束;在運作方式上,依法通過資格認定,依據市場規則,建立自律性運行機制;在服務目的和服務行為上,以體現社會效益或社會價值,依據市場和物價有關規定收取相應費用。如項目評估、信息咨詢服務等事業單位。
(四)生產經營類事業單位
生產經營類事業單位指直接面向市場從事生產、經營和開發性活動,所需經費按國家有關規定,依靠自身生產經營活動解決的事業單位。如生產和技術開發單位、賓館(飯店、招待所)、影劇院等。
四、組織實施和總體要求
(一)提高認識,加強領導
事業單位分類是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和實行規范管理的基礎和前提。按照中央和省的要求,分類后不同類別的事業單位將要采取不同的改革措施,實施不同的管理。分類工作情況復雜、難度大,涉及各有關部門和各個層面。類別劃得準不準,不僅關系這次改革能否順利進行,而且關系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各地、各部門要高度重視,充分認識事業單位分類工作的重要性,切實加強領導,認真做好此項工作。
(二)精心組織,審慎操作
事業單位在職能性質、組織形態、活動范圍、資金來源等方面有其自身特點,情況各不相同,差異性大,為此各部門和單位要將事業單位分類工作作為今年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要精心組織,慎重操作。在具體實施中,應根據其承擔的主要職責任務和發展方向,按照類別的劃分標準,對事業單位情況進行深入細致的分析研究,合理進行歸類。在歸類過程中要求盡量做到職能定位準確,歸類依據充分;要區別情況,采取先易后難,分步推進的辦法,做好事業單位具體類別的確定工作。對完全符合某類條件的,可直接確定其類別;對基本符合某類條件的,可先按其承擔的主要職能確定類別;對兼有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類別屬性的事業單位,對其承擔的職能進行清理,提出機構調整意見,再分別確定類別,或按其主要類別屬性確定類別;難以確定主要類別屬性的,按其發展方向確定類別。事業單位分類后,可根據其開展工作依據的法律、法規和承擔的職能變化等情況,及時進行類別調整,實行動態管理。
(三)規范程序,按時報批
市管事業單位分類工作按以下程序進行:首先,由市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會同市委組織部、市人事局、市財政局、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等部門研究提出事業單位分類初步方案,征求各主管部門(舉辦單位)和事業單位意見;第二,各主管部門(舉辦單位)對本部門所屬事業單位的分類初步方案提出意見,并于11月10日前反饋市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第三,經與市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溝通后,各主管部門(舉辦單位)于11月20日前向市機構編制委員會提出關于要求確定本部門所屬事業單位類別的書面請示。
各縣、區可參照上述程序和辦法,此項工作務必于年底前完成,并將分類工作總結報送市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
- 上一篇:淘汰水泥落后生產能力通知
- 下一篇:國民消費教育實施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