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環保專項行動意見

時間:2022-11-05 10:43:00

導語:健康環保專項行動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健康環保專項行動意見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環境保護的決定》(國發〔2005〕39號),根據國務院七部委聯合下發的環發[2006]74號文件精神以及省政府八廳局統一部署,確保整治違法排污企業保障群眾健康環保專項行動(以下簡稱“環保專項行動”)取得實效,特制定如下實施意見

一、整治目標

切實加大環境保護執法力度,解決一批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環境問題,努力遏制污染事故上升勢頭,不斷改善環境質量,保障群眾環境權益,維護社會和諧與穩定。不斷推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促進經濟、社會、環境的協調發展,全面推動我市生態市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上新臺階。

二、環保專項行動重點和要求

(一)集中整治威脅飲用水源安全的污染和隱患

1.在2005年飲用水源保護區專項檢查的基礎上,對我市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源保護區(含已集中供水,但尚未規劃的水源地)內的環境違法問題進行集中整治。取締一級保護區內所有污水排放口,清除區內所有違規的碼頭、垃圾堆放場、畜禽養殖場,嚴格控制網箱養殖活動。

2.在開展環境安全大檢查的基礎上,進一步查清環境污染源,集中整治對飲用水源構成重大污染事故隱患的排污企業。重點整治水源保護區、居民集中區和開發區內大中型化工企業的突發性環境污染事件應急預案編制情況、應急設施建設情況和各項應急措施落實情況,督促企業完善和提高防范事故引發環境污染事件的能力。對列入省環保局《關于進一步加強重點企業環境污染整治的通知》(浙環函〔2006〕93號)名單中重點整治單位的整改情況進行重點檢查。對直接導致飲用水源地水質超標的排污企業,必須停產整治,對嚴重威脅環境安全的,要依法關閉。

3.摸清和掌握無證無照的非法經營、污染嚴重的企業,特別是小電鍍、小冶煉、小褪色、小煉油等“十五小”和“新五小企業”。

各縣區要在6月底前向市整治辦(市環保局)提交飲用水源地保護區專項檢查的報告。

(二)集中整治工業園區的環境違法問題

對全市范圍內各類工業園區在建設、管理過程中的環境違法問題進行一次全面清理,重點整治化工、冶煉、印染、造紙、制革、釀造和廢舊物資加工等企業集中的工業園區的排污問題。

1.糾正工業園區建設、管理和招商過程中,降低環境保護準入門檻、阻撓干擾環保部門現場執法檢查、降低或取消排污費等一系列違反環保法律法規的行為。

2.對工業園區內未履行環境影響評價審批程序即擅自開工建設或者擅自投產的企業,一律責令停止建設或停止生產;對建有污水處理廠但不能達標排放的工業園區內的企業限期治理,治理期間應限產限排,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務的,責令其停產整治或依法關閉。對治理設施不正常運轉、排放污染物超過標準的,責令恢復正常使用或者限期重新安裝使用;屬于違反國家產業政策明令淘汰的落后工藝和設備,一律按規定淘汰;對私設排污管線或者污染防治設施未經環保部門驗收的企業,一經發現立即停產整治;對未按規定安裝在線污染自動監控設施的重點工業污染源,以及未按規定設立排污口標志的企業,要限期整改;對故意超標排放、弄虛作假和屢查屢犯或者造成重大環境污染事故的違法企業,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從嚴處罰,同時要依法追究企業責任人的責任,涉嫌犯罪的要移送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對達標無望的,要依照有關規定關閉。

各縣區要在7月25日之前公布一批嚴重存在環境違法問題的企業名單,并于8月20日前向市整治辦提交工業園區的專項檢查報告。

(三)集中整治建設項目環境違法問題

在全市范圍內組織對2003年《環境影響評價法》實施以來的建設項目,重點是化工、冶煉、造紙、印染、公路等行業的建設項目(包括在建和已運營公路)執行環保法律法規的情況進行檢查,及時發現和解決建設項目在環境影響評價審批、環保“三同時”監管和驗收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對未經環保部門審批的違法違規建設項目依法查處,并將處理結果向社會公告。對未按規定申請環保“三同時”驗收,長期以試生產名義違法排污的企業,一律停產整治。

對列入省市重點監管區未完成摘帽工作的區域,一律不得新批與受控行業有相同種類污染物排放的建設項目。

各縣區在8月30日前向市整治辦提交對整治建設項目環境違法問題進行專項檢查的報告。

各縣區對2005年以來群眾投訴反映強烈的問題進行一次全面清理,認真梳理,集中整治,逐一解決,對長期得不到解決的老大難問題,要組織有關部門制定計劃和整改方案,明確時限、落實責任進行綜合治理,切實加以解決;對排污企業進行全面檢查,對已經受到查處、現仍有超標排污行為的企業,一律按照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的上限予以處罰,并責令停產治理,未經環保部門驗收,不得恢復生產;對城市污水、工業區污水集中處理廠進行一次全面清理,凡是存在超標排污問題的,一律責令整改,對污水處理廠因不正常運營而造成污染事故的,要依法嚴肅處理;對于已經造成嚴重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地區,要采取有效措施積極補救。

三、加強領導、完善措施

(一)建立健全組織,加強領導

為切實加強對這次環保專項行動的領導,市政府成立由分管領導為組長,市環保局、市發展改革委、市經委、市監察局、市工商局、市司法局、市安監局、市行政執法局和**電力局等部門負責人參加的環保專項行動領導小組,建立環保專項行動聯席會議制度,聯席會議辦公室設在市環保局。

各縣區政府要切實加強對環保專項行動的組織領導,成立領導小組,建立聯席會議制度,聯席會議在當地環保部門設立辦公室。

各有關部門要在各級政府統一領導下,明確分工,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緊密配合、統一行動,切實履行行政執法主體職能。

(二)部門聯動,合力整治

在環保專項行動中,環保部門負責對企業環境行為的統一監督管理,加大執法檢查力度,及時發現和查處環境違法問題。

經濟主管部門負責監督檢查應淘汰的落后生產能力、工藝和產品,并依法提請同級政府予以取締、關閉。

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負責協助執行政府對違法企業下達的取締關閉決定,依法注銷或吊銷其營業執照;對不涉及前置的無照經營的不法企業依法取締。

監察部門會同環保部門認真執行《環境保護違法違紀處分暫行規定》和《浙江省環境違法行為行政責任追究辦法》(試行),負責對各級政府及其工作人員的環境行為進行監察,直接查辦一批典型違法案件,依法追究其行政責任;對基層政府出臺的違反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的政策、規定、辦法和做法,依法予以糾正。

司法行政部門負責組織協調環保法制的宣傳與教育活動,為開展專項行動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對群眾維護環境權益的行為提供必要的法律幫助。

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要加強對企業安全生產和危險化學品安全的監管許可證管理,促使企業完善安全生產條件,以防止或減少因生產安全事故引發的環境污染。

城市管理行政執法部門要依法解決好群眾反映強烈的城市環境污染問題,特別是危害群眾身心健康和正常生活的社會生活噪聲和建筑施工噪聲、城市飲食服務業排污行為造成的環境污染。

電力部門要監督電力企業按照政府決定,對違法企業依法采取停電、限電措施。

各級環保部門發現有對構成破壞環境資源保護罪的案件,及時移送公安、檢察機關。

加強部門間環境違法案件的協同處理,凡涉及其他部門處理權限的案件,環保部門要在查清違法情節后分期分批同有關部門提出處理意見,有關部門要予以積極配合,不得推諉扯皮。

(三)掛牌督辦,公開查處大要案

各縣區確定一批影響較大的環境違法違紀案件,由政府牽頭掛牌督辦,并報上級環保專項行動聯席會議辦公室備案。市環保專項行動領導小組對縣區政府掛牌督辦案件落實情況及飲用水源保護區、工業園區、建設項目的集中整治等重點工作開展情況組織檢查。對2004年以來督辦的重點環境污染問題整改措施不落實的,一律由市政府掛牌督辦。市環保專項行動領導小組將在《**日報》等新聞媒體設立曝光臺,定期公布典型環境違法案件的查處情況,并跟蹤報道。各地對依法查處的嚴重危害群眾健康、屢查屢犯的典型環境違法案件要加大行政處罰和行政責任追究力度,并通過媒體公開曝光。

(四)糾正不正之風,加大責任追究

各級政府在查處環境違法案件的同時,對包庇、袒護違法排污企業、在環境保護方面行政不作為、監管不到位的政府、部門公務員、國有企業負責人等進行行政責任追究,重點查處環境違法大案要案、公開處理責任人。

(五)廣泛宣傳,營造良好輿論氛圍

市環保專項行動領導小組要組織全市新聞媒體進行宣傳報道,制訂計劃,確定重點,積極協調新聞媒體做好宣傳和跟蹤報道。定期在新聞媒體上公布環保專項整治行動的進展情況和查處的環境違法案件。

各縣區要充分利用電視、廣播、報紙、互聯網、展覽等各種媒體形式,加大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促進全民環保意識的增強;暢通環保舉報熱線,引導群眾廣泛參與環保專項整治行動。

(六)強化報告制度,確保信息暢通

今年的環保專項行動由國務院七部委下發《通知》部署,各縣區政府要牽頭負責,各級環保部門要做好各類信息的報送工作。行動期間,各縣區專項行動領導小組辦公室要確定專人負責信息管理工作,及時報送進展情況。信息簡報實行周報制,每周五向市環保局上報一周工作進展情況。要對環保專項行動各階段工作進行認真總結:一是準備動員階段,各縣區環保專項行動領導小組要根據要求制定實施方案,召開專門會議進行動員和部署,有關情況在6月底前上報市環保局;二是自查摸底階段,各縣區環保專項行動領導小組對轄區內環保專項行動落實情況進行深入檢查,對群眾舉報的問題進行認真梳理,在此基礎上確定掛牌督辦名單,于7月25日前將檢查情況和掛牌督辦名單上報市環保局;三是全面整治階段,各縣區環保專項行動領導小組對檢查出的重點環境問題進行集中整治,公開查處、曝光一批典型環境違法案件,7月30日、8月20日、9月20日分別向市環保局報送掛牌督辦名單和地表水飲用水源保護區名單及保護區內企業排污情況、工業園區內環境違法企業情況、違反環保“三同時”制度建設項目情況;四是總結階段,各縣區認真總結環保行動取得的成效與不足,提出加強長效管理的措施,于11月5日前向市環保局提交2006年環保專項行動工作總結。

四、時間安排和實施步驟

根據國務院七部委下發《通知》和省政府八廳局的統一部署,緊密結合人大環保法執法檢查和“811”環境整治行動,分四個階段組織實施。

(一)準備動員階段(6月下旬)

各縣區政府要根據環保專項行動的要求,制定實施計劃,召開專門會議進行動員和部署,并將有關情況報告市環保專項行動聯席會議辦公室。

(二)自查自糾階段(7月1日-7月20日)

各縣區政府對轄區內重點污染問題和地表水飲用水源保護區及保護區內企業排污情況、工業園區內企業情況、2003年以來建設項目環保“三同時”制度執行情況進行自查自糾,提出整治措施,逐步加以解決。在此基礎上確定掛牌督辦名單。各縣區環保專項行動領導小組將階段性工作總結和重點掛牌督辦名單上報市環保專項行動聯席會議辦公室。

(三)全面整治階段(7月20日-10月30日)

7月下旬-8月下旬,各縣區政府組織有關部門對清查出來的重點環境問題進行集中整治,公開查處一批典型案件。及時向市環保專項行動聯席會議辦公室報送并將轄區內典型環境違法案件的查處情況。

9月上旬-10月上旬,市環保專項行動領導小組將組成聯合檢查組,對重點掛牌督辦的問題進行現場檢查。

(四)總結提高階段(11月1日-11月20日)

各縣區認真總結環保行動取得的成效與不足,提出加強長效管理的措施,認真加以落實。組織一次“回頭看”,防止污染反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