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意見
時間:2022-11-05 03:05:00
導語: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了認真貫徹落實《**省農民專業合作社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精神,規范我市農民專業合作社(以下簡稱合作社)的運行方式和內部管理機制,提高合作社的凝聚力和市場競爭力,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發揮合作社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中的地位和作用,現就加強合作社的規范化建設提出如下意見:
一、基本原則
(一)依法規范原則。合作社的設立、章程、股金認購、機構設置、內部管理、盈余分配必須按《條例》要求進行規范,確保合作社健康發展。
(二)正面引導原則。合作社的規范化建設必須建立在農民自愿的基礎上,以正面引導為主,不搞強迫命令。對條件不具備或農民不愿意的,暫不納入規范對象;有群眾基礎、條件比較成熟的合作社,要采取積極鼓勵的方法促其規范和完善。
(三)分類推進原則。各縣區要根據實際情況,按照合作社的組建主體、產業特征或項目建設情況進行分類指導,統籌兼顧,堅持條件,不搞一刀切。
二、主要目標和工作任務
(一)主要目標
通過規范化建設,使全市的合作社建設由量的擴張向質的提高轉變,由松散型向緊密型過渡,將合作社建設成為產權清晰、運轉高效、機制靈活、管理民主的市場主體。
(二)工作任務
1.堅持依法設立,統一登記行為。合作社是獨立的市場經濟主體,具有法人資格。按照《條例》和《農民專業合作社注冊登記的若干意見》(浙工商企〔2005〕8號)規定,規范登記項目,完善登記行為,統一登記程序。凡《條例》頒布實施以前注冊為合伙制、股份制、集體企業性質的合作社一律注銷,重新注冊登記為合作社法人。
2.合理設置股權,體現生產者利益。徹底改變“一股獨大”的股份設置格局,扭轉不同組建主體的股金份額比例關系,調整合作社制度安排以外的利益關系。規范分配方式,既要強調效率,又要注重公平,形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產權責任機制。
3.推進民主決策,維護社員權利。以保障社員的民主管理權和盈余分配權為導向,體現社員對合作社的所有權、控制權和受益權,防止權利濫用,維護社員權益,調動社員和理(監)事會成員的積極性。
4.完善管理制度,提高運行水平。通過完善合作社章程,建立健全財務、分配、決策議事、監督、股份設置、社務財務公開、社員管理、農資管理與供應、生產、質量、技術、營銷、商標管理、項目資金使用、培訓服務、糾紛調處等一系列規章制度。
5.發揮組織功能,規范生產經營。合作社要充分發揮生產、服務、市場營銷等功能,逐步形成統一生產標準、統一農資供應、統一技術指導、統一使用品牌、統一包裝銷售的生產經營體系。
(三)時間要求
合作社經濟性質變更登記必須在9月底以前完成,10月中下旬市里組織合作社規范化工作檢查,并對市級規范化建設合作社進行認定。
三、切實加強領導,確保取得實效
合作社規范化建設事關農業產業發展和農民增收,政策性強,意義重大。為了加強對合作社規范化建設工作的領導,市成立合作社規范化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和辦公室(見附件)。各縣區要建立相應的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切實加強對合作社規范化建設工作的領導,明確任務,落實責任,同時積極創造條件,把規范化工作列入對鄉鎮(街道)經濟和社會發展目標責任制考核。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要切實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依法履行《條例》賦予的指導、協調和服務職責,扎實推進合作社規范化建設。要將合作社規范化建設作為常規性工作,制定出臺考核標準,并組織實施年度考核和合作社資質確認工作,為全市合作社健康有序發展創建質量考評機制。工商行政主管部門在合作社變更登記過程中要繼續提供服務和業務指導。各有關部門要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加強指導和部門協作,為合作社規范化建設工作營造氛圍,合力推進合作社規范化建設。
- 上一篇:財政管理方式指導性意見
- 下一篇:客運油運價格聯動機制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