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發展工作意見

時間:2022-01-13 11:16:00

導語:企業發展工作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企業發展工作意見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小企業促進法》等有關規定,為貫徹落實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中小企業的若干意見》,實施來賓市“工業強市”發展戰略,進一步加快全市中小企業的發展,推進全市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現就加快全市中小企業的發展提出如下意見:

一、重要性和緊迫性

(一)加快中小企業發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撤地建市以來,我市中小企業發展較快,推動了工業經濟發展、擴大了就業、增加了財政稅收、維護了社會穩定。但由于種種原因,我市中小企業的發展仍然存在總量少、企業規模小、品種不多、產業層次低等問題。當前正值北部灣經濟開發的大好時機,抓住廣西北部灣經濟發展規劃實施的機遇,加快來賓中小企業的發展,刻不容緩。因此,我們必須提高認識,解放思想,轉變觀念,達成共識,充分認識到加快中小企業發展是實現“工業強市”戰略目標,是推進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重要途經,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富裕文明和諧新來賓具有重大意義。

二、指導思想和目標任務

(二)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指導思想。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市場為導向,以推進工業化、城鎮化為核心,以增加經濟總量和優化產業結構為主線,全面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小企業促進法》和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中小企業的若干意見》,加大改革創新、技術創新、機制創新、管理創新的力度,加快承接東部產業轉移,建立和完善中小企業社會服務體系,優化中小企業發展環境,努力開創中小企業改革與發展的新局面。

(三)中小企業發展的主要目標。到2012年,全市中小企業發展環境及企業競爭力、技術創新能力明顯提升;產品結構加快升級,行業發展更趨合理;力爭在制糖業、冶煉業、電力業、繭絲綢業、農產品加工業等優勢行業中取得更大發展;形成一批特色鮮明、成長性好、實力強的中小企業產業集群。

1.到2012年,全市規模以上中小企業超過300家,其中新增中小工業企業200家,力爭每年新增規模以上中小企業40家。

2.到2012年,全市新增年主營業務收入5000萬元至1億元的工業企業80家;新增年主營業務收入1-5億元的工業企業30家;新增年主營業務收入5億元以上的工業企業25家。

3.到2012年,全市中小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500億元,年均增長25%;其中規模以上中小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370億元,年均增長28%;

4.到2012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萬元增加值能耗年均下降6.1%。

三、建立健全中小企業服務體系

(四)加快建立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全力搭建服務平臺。為中小企業提供公益性、扶持性等綜合服務的公共服務平臺。一方面,政府各部門根據各自的職能、條件和基礎,按照“構筑服務平臺,整合社會資源”的方式,全面為中小企業提供服務;另一方面,引導各類中介機構為企業提供優質服務,建立企業經濟信息服務體系。充分發揮協會、商會等行業組織的作用,為中小企業提供服務。形成多主體、多層次、全方位的為中小企業提供資金融通、技術支持、信用評價、人才引進、人才培訓、市場開拓、創業輔導、信息網絡、管理咨詢、依法維權等多方面的服務體系。

(五)加快建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力爭通過2~3年的努力,初步建立形成覆蓋全市、縣(市、區)二級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市級財政出資控股或參股成立信用擔保公司,各級(縣、市、區)財政部門根據實際情況擴充政策性擔保機構資本金,提高擔保機構擔保能力,切實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信用擔保機構可以采取多種形式組建:第一種形式,由政府獨資成立信用擔保公司;第二種形式,政府出資并控股,民間資本參股,市場運作;第三種形式,鼓勵民間資本獨資成立信用擔保公司。形成多形式、多層次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

(六)發揮政府的扶持作用,設立我市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每年在市本級財政預算中安排一定的資金作為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專項資金主要用于支持本級中小企業發展(技術改貸貼息和補助)、與大企業協著配套及改善中小企業發展環境等方面。各級縣(市、區)財政也要安排專項資金扶持中小企業,相應的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由各縣(市、區)自行制定。同時在科技三項經費等專項資金中安排一定比例資金用于扶持重點中小企業。

(七)加快組建來賓市中小企業網。2008年建立來賓市中小企業網,2009年六個縣(市、區)建立中小企業網。建成面向廣大中小企業的區域性信息化網絡服務和支撐系統,為中小企業提供技術、信息和產品推介等服務,成為向全社會開放的信息體系。

四、提升中小企業發展水平

(八)加快承接東部地區產業轉移。進一步加強與“泛珠江三角洲、泛長江三角洲”的區域合作,堅持以對外招商引資為主線,以市場為導向,突出重點,統籌推進,選好一批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環境污染少,就業人員多的產業轉移項目到來賓落戶。在承接東部地區產業轉移中,按產業集群的發展搞好規劃和布局,特別是在工業園區和工業集中區內做好產業集群規劃和布局,鼓勵和支持中小企業向工業園區和工業集中區集聚,在土地、稅收、標準廠房租金等方面給予優惠。著力打造農產品加工業、有色和黑色金屬產業、加工制造業、化工產業、新型建材產業、機電電子產業等重點產業集群,為加快承接東部產業轉移和中小企業產業集群的發展構建基礎平臺和創業基地。

(九)實施中小企業扶優扶強工程,培育扶持“小巨人”。按照同類產業發展趨勢,引導相關企業聯合重組。本著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互利互惠的發展原則,加快發展優勢產業,做強做大我市的農產品加工業,拉長制糖、冶煉、電力、制造業、桑繭絲加工業的產業鏈,發展循環經濟,培育發展一批“小巨人”企業。

(十)鼓勵、支持和培育中小企業上市融資。到2012年力爭有2家以上中小企業上市融資。

(十一)提升中小企業產品質量檔次。引導中小企業實施名牌產品戰略,鼓勵中小企業按照ISO9000標準質量管理體系和全面質量管理要求,實施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全面加強質量管理,提高產品質量檔次,增強競爭能力。培育一批名牌產品龍頭企業,鼓勵中小企業爭創國家和自治區名牌產品及馳名注冊商標,對獲得國家和自治區名牌產品及馳名注冊商標的企業給予獎勵,推動全市中小企業實施名牌產品戰略。

(十二)引導和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生產性服務業主要面向生產者提供服務,是一項新興產業,也是一項勞動密集型產業。2008年至2012年是來賓市工業進入快速發展的關鍵時期,要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推動產業結構升級,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強引導和招商引資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嚴格按照市場化、產業化、社會化、規范化運作。

五、營造中小企業發展的良好環境

(十三)降低中小企業準入門檻。各縣(市、區)、華僑投資區、各部門、各工業區(工業集中區)要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鼓勵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自治區黨委、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縣域經濟發展的決定》和來賓市委、來賓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決定》等有關文件精神,放寬市場準入條件,進一步放開中小企業的投資經營領域。

(十四)依法保護中小企業的合法權益。市場監管等行政執法部門要依法加強管理,堅決打擊各種侵害中小企業合法權益的違法行為,創造和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監察、公安等有關部門要積極為中小企業發展保駕護航,及時辦理中小企業投訴案件,加大對損害投資環境、干擾中小企業正常經營、侵犯企業合法權益的違法案件查處力度。

(十五)切實減輕中小企業負擔。各縣(市、區)、各有關部門要嚴格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實行收費許可證制度,堅決制止“三亂”行為。加強對各項涉及企業收費項目的監督檢查,對巧立名目、違規增加中小企業負擔的收費,堅決按章查處、追究責任。嚴格控制對中小企業進行的各種檢查。堅決杜絕對中小企業進行吃、拿、卡、要。

(十六)依法規范中小企業的經營行為。通過引導、鼓勵、懲戒等多種措施促使企業誠信守法、合法經營、安全生產、依法納稅、履行合同、注重信譽,依法與職工簽訂勞動合同并參加社會保險,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維護社會公共利益。加強對中小企業經營者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導企業經營者愛國敬業、致富思源、富而思進,把遵循市場法則與加強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結合起來,塑造和諧向上、積極進取的企業精神。

六、加強組織領導和工作推動

(十七)加強組織領導。各縣(市、區)、華僑投資區、各有關部門、工業園區和工業集中區,要高度重視中小企業工作,把發展中小企業列入重要議事日程,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整合各方面資源,形成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合力。要針對中小企業發展中的重點、難點問題,制定切實可行的扶持措施。市政府成立中小企業領導小組,領導小組由市政府有關部門組成,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市經委。對列入中小企業成長計劃的企業,市政府和各縣(市、區)政府都要派出幫扶小組,幫扶小組要切實解決中小企業在發展中遇到的重點和難點問題,促進中小企業更好更快發展。

(十八)統計部門要做好中小企業的統計工作。抓緊建立健全中小企業統計制度,制定客觀反映中小企業運行情況的統計指標體系。

(十九)完善中小企業管理體制。加強中小企業管理機構和隊伍的建設,重點加強市、縣(市、區)、鄉鎮中的中小企業主管部門的管理力量,全面提高政府對中小企業的服務水平。創造條件成立來賓市中小企業服務中心,開展為中小企業提供管理、技術、人才培訓、信息等方面服務。

(二十)加大中小企業發展的宣傳力度。大力宣傳發展中小企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加大對外招商引資的宣傳力度,形成共識,促進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