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救災補損工作意見
時間:2022-02-11 05:33:00
導語:市政府救災補損工作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直有關單位:
去今兩年我市遭受了嚴重的洪澇災害,今年入夏以來,又遭受了長期干旱和8月20日突發洪澇災害,給農業生產造成了巨大的損失。為把災害損失降至最低程度,確保今年各項農業目標的實現,全市各級各部門要按照“災害損失生產補、種植業損失養殖業補、夏秋損失冬季補”的總體思路,切實加強災后生產自救,大力發展冬季農業,早部署,早安排,早發動,精心組織,采取過硬措施,迅速掀起冬季農業備耕、備種、備肥、育苗高潮,確保市委、市政府確定的冬種目標的實現,現就發展冬季農業開展救災補損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發展冬季農業的指導思想與目標任務
(一)指導思想
今年我市冬季農業生產的指導思想是: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農民增收為目標,以稻田改種、減災補損和發展優勢產業為重點,進一步擴大冬種生產面積,優化結構,提高單位產量,推廣高新技術,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冬季農業效益,促進冬季農業又好又快地發展。
(二)目標任務
今年全市計劃秋冬種生產面積400萬畝,其中油菜200萬畝,蔬菜100萬畝,冬糧40萬畝,綠肥30萬畝,其它(席草、煙草等)30萬畝。(各縣市區2007年秋冬種生產指導性計劃詳見表一)
二、發展冬季農業的主要措施
(一)統一認識,及早動手,認真抓好計劃面積的落實
冬種生產成本低,見效快,效益好,是增加農民收入培植地方財源和救災補損的重要途徑。冬種生產時間長,有利于對溫、光、水、土等自然資源的充分利用,是變自然資源為新產品優勢的一條重要措施。冬種作物的莖、葉可作肥料,通過翻耕可改善土壤結構,有利于耕地的保護和利用。冬種生產的發展可推動農村加工業、畜牧業等多種行業的發展,還可為農村剩余勞動力找到出路。因此,搞好冬種生產,不僅有其重大的經濟意義,而且還有其重要的社會意義。各級各部門必須把今年的冬種生產當作災后農業生產自救的重點來抓,并利用傳媒進行廣泛的宣傳發動,大造聲勢。按照全市今年秋冬生產指導性計劃,建立和健全崗位目標管理責任制,層層簽訂責任狀,制訂獎罰措施,保證人員到崗,物資到位,勞力到田,措施到丘,把冬種生產落到實處,確保冬種計劃的全面落實。
(二)普及良種,推廣先進適用的種植技術
從冬季農業和農民種植習慣考慮,油菜始終是我市冬季農業的主導作物。在生產布局上,衡陽、衡南、耒陽、衡東、常寧等縣市要繼續穩定發展油菜種植面積,認真抓好雙低油菜優勢區域建設,積極探索優質油菜產業化開發的路子。祁東、衡山等縣要在總結前幾年油菜生產發展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生產面積。今年的油菜生產要進一步提高品質,提高單產,提高生產水平。油菜品種以推廣湘雜油6號、湘雜油753、渝黃油2號為主,示范推廣湘雜油188、希望98等高產優質雜交油菜品種。蠶豌豆繼續推廣啟豆2號和荊豆4號。馬鈴薯以東農303、克新4號為主。各地要選擇適合農民生產習慣,又容易被農民接受的先進適用種植技術加以重點推廣。因地制宜地加大稻田油菜免耕穴播、翻耕散播、一穴雙株移栽、棉田油菜精細施肥和硼肥技術的推廣力度。積極推廣稻田馬鈴薯稻草全程覆蓋免耕新技術的應用,減輕勞動程度,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種植效益。
(三)加強部門協調與配合,辦好一批高標準、高水平的生產示范
各地要按照生產要求,加強部門協調與配合,確定好品種、技術推廣內容,在具有示范影響的區域辦好一批高標準、高水平的生產示范,示范輻射面,以示范向農民技術、品種信息,帶動大面積生產的發展。衡陽、衡南、衡山、衡東、祁東、常寧、耒陽等縣市要各辦好1個萬畝以上雙低油菜高產示范片和1個千畝以上綠肥示范片。衡陽、耒陽兩縣市要辦好1個500畝以上馬鈴薯高產示范片。南岳、珠暉、雁峰、石鼓、蒸湘五個區要各辦好1個500畝以上無公害蔬菜生產示范片。在辦點過程中,切忌圖形式,走過場,要真正把示范片辦成科技水平高,影響力大,號召力強的樣板。
(四)抓好技術培訓,提高農民的科技文化素質
各地要充分利用冬閑時間抓好農民培訓,通過印發技術資料,舉辦技術培訓班,開展電視講座等形式,講解和傳授冬種生產技術。一方面抓好新型農民的科技培訓,以衡陽市農業局組織編寫的《抗災改種生產技術資料》為教材,對重點作物、重點技術進行培訓,提高農民科學種田水平。另一方面要認真抓好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培訓,抓住國家實行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培訓的“陽光工程”的機遇,切實加強對農村剩余勞動力的技能培訓,按照項目實施的規劃,有計劃、有步驟地完成項目規定的培訓任務。
(五)切實加強領導,確保冬種生產有序進行
各級黨委、政府要站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高度,十分重視今年的冬季農業生產。把發展今年冬季農業當作救災補損的重要措施來抓,各級要制定詳細的工作方案,層層召開會議,進行思想發動,把上級抓災后生產自救,發展冬季農業生產決心、信心傳達到千家萬戶,把發展秋冬生產的任務規劃落實到村到戶。同時要廣泛利用新聞媒體,加大對發展秋冬農業生產的宣傳力度,搞好輿論導向,在全市迅速形成大力發展秋冬農業生產的濃厚氛圍。各級黨政領導要親自掛帥,深入重點災區,帶頭辦好高標準、高水平的示范樣板。各級財政要克服困難,安排專項經費,采取以獎代補等方式支持災后生產自救、發展冬季農業生產。銀信部門要適當放低貸款門檻,增加對冬季農業生產的投入,充分發揮農村信用社在農村金融主力軍的作用。農機部門要及時組織農業機械,加快稻田翻耕進度。農業部門要加強技術指導,做好配套服務工作。農技干部要集中時間和精力,下田間入農戶幫助農民解決秋冬生產中存在的技術問題,為農民群眾提供產前、產中和產后全程服務;要采取行之有效的途徑和方式,給農民市場信息、培訓種植技術,迅速把技術、信息送到農民手中;要搞好病蟲害的防治,防止大災之后出現新的病蟲災害,基層農技推廣機構也要搞好技物結合的經營服務,幫助解決秋冬生產急需的種子、種苗等生產資料,各級各有關部門要加大對開展災后生產自救,發展冬季農業生產的督查力度,對每一次檢查的結果,要及時發出通報,表揚先進、鞭策后進。檢查的結果要作為全年目標考核評比的重要依據。要通過檢查,及時總結經驗,找出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促進秋冬農業生產健康有序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