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農業局意見

時間:2022-02-11 05:36:00

導語:市政府農業局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市政府農業局意見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直機關各單位:

發展品牌農業是促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重要手段,是優化農業結構的有效途徑,是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和競爭力的迫切要求,是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重要舉措。為加快我市品牌農業發展,特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提高我市農產品質量水平和競爭力為核心,堅持“企業為主、市場導向、政府推動”的方針,充分發揮我市名特優農產品的產業優勢、區域優勢和特色優勢,牢固樹立質量觀念和品牌意識,大力推進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市場化運作,支持做大做強名牌農產品,為發展現代農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產業支撐。

二、工作目標

“***”品牌農業建設的目標是:到2010年,全市各類農業企業上市農產品商標注冊率達90%以上,新增省著名商標和名牌產品40個以上,實現全國馳名商標零的突破,新完成綠色食品、有機食品認定100個,在糧、豬、禽、煙、草、茶等六大主導產業中形成1—2個區域性優勢農產品大品牌,培育出一批生產規模大、科技含量高、競爭實力強的知名品牌和龍頭企業。

三、工作重點

發展品牌農業,培育農產品品牌,應從創建品牌、保護品牌、發展品牌三個層次上下功夫,重點抓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樹立農產品品牌意識,科學制定品牌農業發展規劃。各級各相關部門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認識,把培育農產品品牌、發展品牌農業作為推進我市農業標準化,促進農產品升級換代,提升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實現農業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一條重要途徑,擺上重要議事日程。首先要依托我市已規劃的19條優勢農產品產業帶,科學制定本地的品牌農業發展規劃,圍繞優勢產業,開發知名品牌,推進形成區域特色明顯、優勢突出的生產基地,形成幾鄉一品或一縣幾品的產業帶;其次是對本地具有市場發展潛力和競爭力的優勢特色農產品進行商標注冊、原產地認定,并進一步調整和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品種結構、品質結構,盡快實現規?;a,把品牌農業做強做大。當前要以優質稻、優質豬、優質禽、優質煙葉、優質茶葉、優質瓜果等農產品為突破口,形成創品牌、樹品牌的良好氛圍,逐步發展形成“一地一品、一品一產業、一產業致富一方”的新格局。

(二)大力推行標準化生產,加快建設優勢特色農產品產業帶。各級各相關部門要全面開展優勢特色農產品產地環境質量調查工作,加快建立優勢特色農產品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在產前、產中、產后各環節實行標準化生產與管理,并逐步擴大規模,建設名牌農產品、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和出口基地。支持和鼓勵龍頭企業、特色農產品生產基地制定產品生產技術標準或操作規程,實行標準化生產,努力做到建設好一個基地,創建出一個品牌。我市將重點抓好創建無公害農產品生產示范基地和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建設,發揮其在發展品牌農業中的示范帶動作用。突出抓好衡陽、衡南、耒陽、衡東、常寧、祁東等商品糧基地和90個鄉鎮的高檔優質稻基地建設;重點抓好以322國道和107國道為軸線,年出欄300萬頭的優質生豬產業帶,以衡南、衡陽、耒陽、衡東、衡山為重點的優質家禽產業帶,力爭全市出欄生豬1200萬頭,出籠家禽過億羽。進一步抓好衡南、耒陽、常寧、祁東等地的優質煙產業帶,衡山、祁東、衡陽、常寧等地的席草、龍須草產業帶,發展優質煙20萬畝,席草18萬畝,龍須草10萬畝。到2010年我市基本實現無公害農產品生產,主要農產品基本實行標準化生產。

(三)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強化安全監管和安全認證。繼續完善農產品和畜禽水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中心建設,推進7縣市和南岳區的檢測站建設,抓好各縣市區的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超市與各鄉鎮農貿市場的檢測站建設,建立三級質量監測網絡。全面加強對產地環境、農業投入品、農產品生產過程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檢驗監測和執法監督,確保優勢特色農產品生產全過程質量安全得到有效監控。加大無公害產品生產技術標準和規范的實施力度,實行名牌農產品生產經營的規范化、科學化和規?;V笇мr產品生產、經營者嚴格按照標準組織生產和加工,科學合理使用化肥、農藥、獸藥等農業投入品和灌溉、養殖用水,積極推行先進的動植物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要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認證工作,加快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認證步伐,嚴格執行證書管理和標識管理制度,逐步實行農產品市場準入和可追溯制度。努力創建名牌農產品,積極推進品牌農業向更高層次發展。各地要廣泛宣傳和組織發動有條件的生產單位申報湖南名牌產品和優質產品認定,爭取用5年時間培育出一批享譽省內外的名牌、優質產品。

(四)大力發展龍頭企業,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是品牌建設的重要主體。優勢品牌的形成,有賴于一批龍頭企業的崛起和帶動。各地要不斷加大對農業生產、經營的指導和引導力度,積極培育一批從事優勢特色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我市要繼續貫徹落實衡政發[20*]12號文件精神,集中涉農資金,重點扶持糧食、生豬、家禽、席草、油類、林產品等產業加工龍頭企業,不斷擴張企業規模,形成一批大的集團,增強企業的輻射和帶動能力。積極發展各種形式的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和農產品行業協會,“***”期間,全市建設各類專業合作組織1000個,充分發揮這些協會在帶領農民發展生產、創建品牌、搞活流通中的積極作用,加快提高我市農業生產的組織化、企業化程度。大力引進國內外企業進行農業綜合開發,特別是要積極引進國家和省級農產品生產加工龍頭企業,進一步強化招商引資責任,優化招商引資環境,鼓勵外資依托我市的糧食、生豬、家禽、蔬菜等大宗優質農產品,發展農產品深加工,實現優勢特色農產品的加工增值、增效,爭取用5年時間培育出一批在全國都叫得響的農產品生產加工大戶和農產品生產出口創匯大戶等農業品牌龍頭企業。

(五)推動農業科技創新,努力提高農產品品質和效益。各地要進一步推進“科技興農”戰略的實施,加快建設和鞏固優質稻育種基地、優質苗木基地、良種家禽和魚苗繁育基地,突出抓好農業示范園、市種畜場、市中心苗圃、農科所等優質種子種苗基地建設,逐步形成育、繁、推一體化的種苗產業體系。積極實施“優質種苗”工程,大力推廣超級稻、雜交豬、名貴魚等良種,健全農技推廣服務體系,加強農民的技術培訓,大力推廣和運用生物工程技術、先進種養技術、信息技術和貯藏加工技術,推進以提高農產品質量為核心的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引導一批具有一定規模和實力的企業成立科技自主創新體系,加快企業技術改造步伐,提高名牌產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重視提高農業企業家、農業科技人員、農民的整體素質。優化和整合農業科技力量,鼓勵科研組織和農技人員以技術入股的方式參與品牌經營。組織科技人才加強農業科技攻關和創新,重點研究和攻克動物品種選育、農產品深度加工等技術難關,提高農業生產效益。

(六)加強農產品品牌保護,搞好國內外市場營銷。各級工商部門要依照《商標法》,為優勢特色農產品辦理商標注冊,創造出自己的品牌,加快實行傳統特色農產品原產地保護政策。按照《農業法》的要求,建立和使用農產品地理標志,依法保護產品品牌。進一步加強農產品市場體系建設,加快衡陽西園農產品市場、祁東果蔬市場、衡東城關農貿市場等農產品批發市場的改造升級,在重點鄉鎮發展一批上規模、上檔次的農貿市場,形成以批發市場為主體、以鄉鎮集貿市場為依托、以省內外農產品大市場為窗口的農產品銷售網絡。積極扶持綠色農產品配送中心等現代物流業發展,廣泛運用現代配送體系、電子商務等方式,增強農產品市場在品牌建設中的作用。同時,大力推進品牌營銷,科學制定有效的品牌戰略,強化品牌創意和營銷策劃。深入挖掘衡陽豐厚的文化底蘊,開發農業的生態、生活和文化功能,以“特”揚名,以“土”取勝。充分利用省農博會、西洽會、珠洽會等國內外農業展示展銷平臺和網絡、電視等媒體,大力宣傳和推介農產品品牌,擴大品牌影響,促進產品銷售,努力提高市場份額,擴大農產品出口。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領導,提高認識。發展品牌農業是建設現代農業的重要手段,事關我市農業的持續發展和農民的穩定增收。各級政府要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高度,進一步提高認識,轉變觀念,以提高農產品競爭力和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制定工作方案,成立工作機構,把發展品牌農業納入重要工作日程。成立品牌農業建設領導小組,市政府主要領導為組長,市農辦、市財政局、市工商局、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市農業局、市林業局、市畜牧水產局、市環保局等為成員單位,辦公室設市農辦。

(二)強化責任,完善機制。發展品牌農業是新階段的一項重要任務。各級政府要加強政策引導,發揮主動性和創造性,建立完善工作機制,科學規范品牌經營,充分調動企業和生產經營者創建農業品牌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對業績突出的地方、單位和個人,要及時給予表彰獎勵。

(三)落實政策,加大投入。各級要進一步轉變職能,在財政上予以支持,加快制定、完善和落實扶持品牌農業發展的各項優惠政策,在人力、物力、財力上切實加大對發展品牌農業的投入,每年安排一定的財政預算資金作為實施品牌農業發展戰略的專項資金。對農產品加工企業或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進行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或有機食品認證、ISO9001、ISO1400等質量或環保認證、QS等市場準入認證、標準化體系建設等給予財政補貼;對獲得省以上著名商標或品牌產品的企業給予獎勵;鼓勵生產企業創建品牌,擴大品牌影響和市場占有率,凡參加政府組織的省以上展銷、展覽活動及在公開媒體上進行企業或產品形象宣傳適當給予財政補貼。

(四)加強協調,形成合力。發展品牌農業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各部門的支持和協調。各級各部門要加強溝通與協調,形成工作合力。各級農業、畜牧、林業、發改、財政、科技、工商、商務、稅務、質檢等部門要在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分工合作,各司其職,盡快形成“政府推動、企業主動、市場拉動”的良性互動格局,共同促進品牌農業的發展。

(五)強化監管,維護信譽。依法保護品牌,維護品牌的質量、信譽和形象,是保障品牌農業健康發展的關鍵。各級各有關部門要按照《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商標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建立健全相關制度,加強監督檢查,對違法違規者要及時曝光,依法懲處,對恪守信用者要表彰獎勵。品牌主體要強化自律意識,切實加強品牌質量保證體系與誠信體系建設,不斷提高產品質量和經營管理水平,依法經營品牌,自覺維護品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