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商貿若干意見
時間:2022-02-11 05:38:00
導語:市政府商貿若干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直有關單位:
根據《國務院關于促進流通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9號)和《湖南省構建大市場大流通試點工作方案》(湘政辦發[20*]36號),為進一步適應發展現代商貿流通業的要求,加快內外貿一體化,構建大市場、大流通,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充分發揮商貿流通業在引導生產、擴大消費、增加就業、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以及在國民經濟中的基礎性和先導作用,特提出我市加快現代商貿流通業發展的意見。
一、發展現代商貿流通業的指導思想和目標
我市“***”時期現代商貿流通業發展的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重要思想為指導,按照黨的十六大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部署,貫徹落實十六屆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堅持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堅持服務產業和服務群眾,發揮流通的先導作用,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消費需求;在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的基礎上,加強政府的引導和宏觀調控;通過重點發展連鎖經營,積極發展現代物流業;穩妥推進電子商務試點,促進商貿流通業的現代化和國際化,進一步提高我市國民經濟綜合競爭能力和整體素質。
我市“***”時期現代商貿流通業發展的目標:到2010年將我市建設成具有較強輻射功能、充滿經濟活力的區域性現代商貿流通中心、全國樞紐一級節點物流中心城市。
——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到2010年達到387億元人民幣,力爭年均增長14%。
——大型龍頭企業。到2010年全市建成年銷售額過億元的市場達到25家,年銷售額過10億元的市場達到4家,50億元的市場1家。
——“萬村千鄉”市場工程。3年內,建設鄉級連鎖超市、便利店175個,村級連鎖超市、便利店3000個,達到65%的行政村和85%的鄉鎮建立和改造標準農家店,形成以城區店為龍頭、鄉鎮店為骨干、村級店為基礎的農村流通網絡。
——農貿市場改超市。重點推動經濟發達、具備條件的縣市區的農貿市場改超市,5年內完成10家左右的農貿市場改超市。
——連鎖企業店鋪數發展到300個,連鎖企業銷售總額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中所占比重達到15%左右。培育3家品牌化、專業化、特色化的能夠帶動相關產業發展的大型連鎖企業集團;1家經營業態突出、核心競爭力強的跨地區、跨行業經營、年銷售額10億元以上的大型連鎖集團;2家年銷售額5億元以上的連鎖企業。
——物流基地和配送中心。初步建成以松茶、白沙洲兩大一級綜合物流園區和13個二級專業物流中心的物流網絡,使我市成為湘南區域性現代物流中心。
——電子商務。鼓勵電子商務與連鎖經營、物流配送相結合,提高流通領域的信息化及電子商務應用水平。
——促進內外貿經濟協調發展。到2010年,外貿進出口總額達到10億美元,其中出口8億美元,年平均增長20%以上,進口2億美元,年平均增長15%左右。
二、大力推進現代商貿流通方式發展
大力發展連鎖經營。連鎖經營要向多業種、多業態發展。大力發展以社區為中心、具有多項服務功能的連鎖便利店,積極發展連鎖大型綜合超市和倉儲式商店,大力發展特色連鎖專業店和專賣店。
大力推進特許經營。在完善直營連鎖的基礎上,鼓勵特色突出、具有知名品牌的連鎖企業,運用商品、商號、配送、經營管理等優勢,發展特許經營和專業連鎖,整合社會資源。
加快重要商品流通體制改革。繼續深化糧食流通體制改革,完善糧食市場準入制度和經營規范,培育多元化糧食市場主體和內外貿一體化、產銷一體化的大型企業。進一步建立健全成品油市場準入和監管制度,穩步推進成品油流通體制改革。
積極探索發展現代物流。進一步完善我市現代物流業“***”發展規劃和配套政策。加強物流基礎設施和物流標準化建設,加快建設和完善立體化綜合運輸網絡和物流信息平臺;建設集市場信息、倉儲、配送、多式聯運及展示、交易等功能于一體的松茶、白沙洲兩大綜合物流園區;支持大型連鎖、批發、第三方物流和大型工業企業內部物流配送中心建設;加快建立綜合性與專業性并存的多層次、多類型物流配送體系。
推進批發業經營,促進商品交易市場升級。根據《衡陽市20*-2020年城區商業網點發展規劃》,進一步完善現有批發市場功能改造和提升現有市場的經營規模和輻射能力。加快雁城千畝大市場、西園農產品市場、酃湖小五金市場、江東皮革、家居小商品市場、農資、農機市場、糧油市場、姚家山鋼材市場擴建的建設步伐,啟動和規范舊貨市場;布局三條專業特色一條街。
提高批發市場的組織、管理和經營能力,促進批發市場交易主體由單純追求交易數量向注重提高商品和服務質量轉變。
發展新型零售業態,改造和調整傳統零售業。加強城鄉零售網絡的規劃和建設,完善城市中心商業區,建成解放路、人民路、和平路、廣東路等商業特色街,加快華新開發區、紅湘南路、衡州大道沿線商業網點布局建設,拓展新興商業區。建立大型商業設施建設和開業的聽證制度,完善審批程序。合理規劃并適當控制大型零售店和大型購物中心的建設,我市商務中心區(CBD)要限制大型綜合超市的發展,新城開發和舊城改造要有商業網點布局規劃,防止盲目投資和重復建設。打造1個商貿中心區、7個副商貿中心區、13條特色街。進一步推進連鎖經營的發展,發展廠家直銷中心、鄰里中心和城鄉社區綜合服務中心。進一步改革城鄉零售體系,完善社區商業服務體系,加快農村零售商業網絡建設。
三、依靠科技進步,提高商貿流通業發展水平
優化信息網絡資源配置,加強信用平臺建設、預警平臺建設,充分利用現有信息網絡和平臺,使其成為流通信息化的基本載體,加快建立包括有形市場電子交易系統、工商企業網絡營銷系統等電子商務基礎網絡服務平臺,積極穩妥推進電子商務試點,努力促進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的結合。加快現代技術手段在流通企業及相關企業的普及應用。在零售企業廣泛推廣條形碼技術、時點銷售系統(POS)、管理信息系統(MIS)和電子訂貨系統,并逐步引進品類管理和供應鏈管理(SCM)等現代管理技術,不斷提高管理的科技含量。
四、加快商貿流通企業改革,培育商貿流通企業集團
鼓勵非公有制經濟參與國有、集體所有制流通企業的改革、改組和改造。支持各類流通企業以優勢企業為龍頭、資產為紐帶、品牌為載體,開展資產重組和業務聯合,支持企業利用資本市場籌集資金,實現商業經營與資本經營相結合。在全市范圍內培育10家(如華源、香江、晶珠)具有品牌和自主創新能力、主業突出、核心競爭力強的流通企業集團。加快培育國內企業自主品牌。對百貨商場等零售企業進行分等定級,促進企業加強設施改造、提高服務水平。實施“振興老字號工程”,加強對老字號的保護,廣泛宣傳老字號文化,著力把老字號做強做大。
五、擴大對外開放,加速現代商貿流通業發展
(一)加大商貿流通業對外開放力度。積極引進國際知名的大型連鎖企業和物流企業,促進流通企業實現經營方式、營銷技術和管理手段的創新與提升,推動企業在對外開放的競爭中發展。
(二)擴大對外貿易,轉變出口貿易增長方式。進一步轉變貿易方式,擴大加工貿易出口,改善出口產品結構,促進我市出口產品從高能耗、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轉變,建立外貿發展基金,扶持壯大出口主體企業,積極引導企業參與國際分工和國際競爭,逐步實現我市出口企業從處于國際分工的價值鏈低端向中、高端發展。
(三)加強國際合作。采取多種形式,促進我市商貿流通企業和國際大型流通企業開展合作,逐步建立與國際市場接軌體系。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加大“走出去”宣傳力度,有序成熟地引導我市名優企業走出國門發展,到國外投資興辦企業,對外工程承包要有新的發展。勞務輸出要逐年增長,到2010年,全市年輸出各類人才達到5000人。
六、加強農村市場體系建設
抓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建立農村消費品和農業生產資料流通體系,支持城市大型流通企業,整合基層供銷社網點資源,加快向農村延伸經營網絡;鼓勵各類批發企業與農村零售企業合作,開展商品配送,發展農村自愿連鎖經營。加強農資品牌建設,打擊制售假冒偽劣農資產品行為,創建讓農民“放心、稱心、省心”的農資品牌,服務農業生產。
抓好“雙百市場工程”,重點抓好西園農副產品等批發市場的搬遷及改造。積極引導優質農產品基地、農業龍頭企業與大型商品連鎖企業建立長期的產銷聯盟,推動農產品直接向連鎖超市、便利店配送。
抓好“信福工程”和農產品市場標準化建設。推動商務信息下鄉,讓農民足不出戶而知天下,在家門口就能夠了解與生產生活相關的市場信息,促進農產品批發市場按國家標準升級改造、規范管理。
七、大力發展商貿服務業
推進“雙進工程”建設。以“便利消費進社區,便民消費進家庭”為主題,改造、提升、完善社區的商業服務網點,加強新建、在建社區商業網點配套建設和老社區商業設施改造。限制在居民樓底層開設油煙污染重、噪音大的“底商”,避免擾民。在消費水平較高的社區,形成體系完備、功能健全、布局合理的現代服務體系,使社區商業成為構建和諧社會、擴大就業的重要途徑。
大力提升餐飲業的產業化和現代化水平,大力推進餐飲產業與假日經濟、旅游經濟、與食品工業的結合,提高餐飲業的科技含量和文化內涵,促進餐飲業向品牌化、連鎖化、多樣化、現代化和規范化方向發展,實現傳統餐飲業的結構優化和產業升級。大力發展品牌戰略。培育扶植10家我市名牌,挖掘、恢復、振興我市餐飲老字號。發展餐飲業的多樣化和個性化。進一步豐富餐飲經營的內容,使原本具有飲食功能的餐廳,也具有社交功能、商業功能和娛樂功能。提升餐飲企業現代化管理水平。引進并運用現代化管理的方法,逐步實現計算機管理,餐飲企業關鍵控制點(HACPP)管理;到2010年,全市有20家實現具有知識化、專業化、有良好品質的餐飲企業集團;提高我市餐飲業從業人員的素質,把我市餐飲業推向繁榮發展的新階段。
積極引導規范住宿業發展。大力發展經濟型飯店,引導住宿業面向大眾服務。積極引導住宿業節約資源、保護環境,開展創建“綠色飯店”活動。
規范發展其他生產生活服務業。要大力發展文化、娛樂、健身、足浴、保健按摩、美容美發業。加強拍賣行業規范管理。加強對典當業的宏觀調控及市場準入管理,優化地區布局。進一步促進舊貨業健康發展。
八、進一步整頓和規范市場流通秩序
加快商務領域信用體系建設。開展全國“百城萬店無假貨”活動和“誠信興商”活動。嚴厲打擊流通領域商業欺詐。建立零售業風險預警機制。嚴厲打擊囤積居奇、誤導市場、加劇市場恐慌等各種擾亂市場秩序的行為,打擊制售假冒偽劣產品的違法行為。保護知識產權。進一步推動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密切銜接,開展跨部門執法協作。
加大商務行政執法力度。重點要抓好酒類產銷監督管理、定點屠宰、報廢汽車拆解、拍賣、典當、直銷等行政執法工作。
加強市場調控,抓好城鄉市場監測體系建設。為防止突發事件發生,保障市場供應,維護社會穩定,加強對生活必需品、重要生產資料及其它關系國計民生的主要商品和流通產業的調控與監測,建立覆蓋全市市場的監測體系。
九、主要政策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1、成立衡陽市發展商貿流通業領導小組。市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市直相關職能部門為成員單位,由市商務局牽頭,下設“衡陽市發展商貿流通業領導小組辦公室”,具體負責日常組織協調工作,下設“專家委員會”,聘請國內外的經濟學者和商貿流通業專家作為聯席會議常年顧問。
2、強化目標管理。將發展商貿流通業工作列入各城區政府及市直相關職能部門的目標管理考核內容,加強檢查督促,確保責任落實。
(二)規范市場準入,改進市場監管
1、按《湖南省城鄉集貿市場管理條例》,進一步完善《衡陽市20*-2020年城區商業網點發展規劃》,制定商貿流通業經營網點和設施建設規劃,建立市場準入聽證會制度,完善項目審批程序,避免盲目發展、重復建設和過度競爭。
2、依法行政。對商貿流通企業及連鎖經營企業的各種檢查,應嚴格依法行政,加強協調,推行多部門組織的聯合檢查,行政執法部門按規定收取的各種費用(包括罰沒收入),要嚴格實行“收支兩條線”。
(三)加強財政支持力度
設立商貿流通業發展專項資金。自20*年開始,市財政預算每年從第三產企業稅收增量中安排一定比例的資金,設立衡陽市商貿流通業發展專項資金,與國家、省二級相應引導資金配套,以適應內外貿一體化發展要求,引導資金主要用于全市商貿流通大型專業批發市場、大型商場、大型物流業、步行街及會展業等大型項目貸款貼息和自主創新品牌的培育和推介。
(四)提供用地保障
1、優先安排用地。凡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市建設規劃和現代商貿流通業發展規劃的項目用地,在土地利用年度計劃內優先安排用地指標,要確保現代商貿流通企業用地的需要。
2、商貿流通企業用地應當以招標、拍賣、掛牌方式供地,但經市政府批準同意,其土地出讓金可以視情況予以適當減免。
3、對現有企業利用國有土地建設現代商貿流通項目,原土地屬行政劃拔的,由政府收回土地使用權后,采取招標、拍賣、掛牌方式出讓供地;原土地屬出讓的,經市政府批準同意后改變為商貿流通項目用地,補交土地差價后重新補辦用地手續。
- 上一篇:市政府農業局意見
- 下一篇:市政府管理服務工作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