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年度工作意見
時間:2022-02-17 12:25:00
導語:政府年度工作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今年是我區全面貫徹落實黨的**精神,加快建設現代化中心城區的關鍵一年。**提出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建設生態文明,更加注重社會建設,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我們必須進一步轉變發展觀念,以新一輪思想大解放推動海珠經濟社會新一輪發展。
今年區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黨的**精神,以鄧小平理論和“**”重要思想為指導,繼續解放思想,堅持科學發展,堅持共建和諧,堅持民生為重,堅持務實創新,努力爭當實踐科學發展觀的排頭兵,圍繞建設現代化中心城區的目標,以會展經濟為龍頭,促進區域經濟實力有更大的提高;以萬畝果林保護和河涌整治、道路建設為契機,促進區域綜合環境有更大的改善;以公共事業發展和構建和諧社會為重點,促進全區人民共享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更大成果。
今年我區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0%,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8%,戶籍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2.7‰以下,城鎮登記失業人員就業率在70%以上。為實現上述目標,今年要著重抓好以下工作:
(一)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以會展經濟為龍頭促進區域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今年,會展中心二期、三期工程即將落成。我們要把握機遇,促進現代商貿服務業、總部經濟和創新型經濟發展,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建立與現代化中心城區相適應的經濟發展方式。
增強經濟的集聚力,大力發展總部經濟。積極實施“中調”戰略,根據我區的產業基礎和優勢,重點發展會展、批發零售、都市型工業、創意產業、名優名牌總部經濟以及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的研發中心、銷售中心、采購中心、營運總部等。承接琶洲地區會展經濟的發展,著力建設總部企業聚集區。制定和實施加快我區總部經濟發展的措施,加強對總部企業的引進、扶持和服務。
發揮會展經濟帶動力,大力發展現代商貿服務業。加快促進琶洲會展商務區發展。精心組織會展經濟論壇等宣傳推介活動,打造海珠會展品牌。加強產業引導,制定會展行業發展規劃和鼓勵產業發展的配套政策,進一步優化會展業布局,做強現有會展項目,加快引入國際知名會展品牌,促進會展業市場化、產業化和國際化,培育成新的支柱產業;大力扶持商務、金融、酒店等配套產業發展,引導形成以會展業為中心,各類配套產業集聚發展的格局。完善琶洲地區配套設施和服務,積極配合市加快道路、交通、停車場、公共廁所等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扶持保利世界貿易中心等商務配套項目建設。提升專業市場發展水平。引導傳統專業市場承接會展輻射,向以總部結算、電子商務為導向的展貿型市場或商務配套項目轉型。按照統一管理、統一形象、統一物流、統一信息化的原則,推進中大布匹市場、華南汽貿易手車交易中心、南天(國際)酒店用品批發市場升級改造和廣州紡織博覽中心、長江(中國)輕紡城項目建設。實施商業網點規劃。促進江南西商業中心發展,引導扶持江南新地地下商城建設。大力發展休閑旅游業。結合廣州新電視塔和周邊區域的整治建設,規劃和引導發展休閑旅游配套產業;結合萬畝果林果樹生態公園群建設,發展生態旅游業,打造小洲嶺南水鄉等品牌;結合市對白鵝潭一河兩岸規劃調整和實施,推進太古倉、大阪倉碼頭轉型改造項目建設。
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大力發展創新型經濟。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做好專利申請、授權工作,營造良好的創新發展環境。發揮區內高校和科研院所眾多的優勢,引導扶持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創意產業。加強對科技、工業企業和軟件動漫產業的扶持、獎勵,每年投入800萬元作為扶持軟件動漫產業發展的專項資金。引導扶持舊工業小區、舊廠房改造轉型,加快淘汰“城中村”小制衣廠、小作坊等低端產業,引導扶持高技術含量產業發展。加快推進高新技術產業和創意產業園區建設,建設區科技產業基地敦和園區科技中心大樓,扶持琶洲國際創新經濟園、廣東文化創意產業園(聯星文化星城)和珠江電影制片廠影視文化創意產業園等項目建設。
(二)加強城市建設和管理,營造優美舒適的城區環境。
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和落實亞運城市行動計劃為契機,加快推進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促進環境質量明顯改善,提高城市管理現代化水平,推動區域協調發展。
加強城市規劃編制和實施工作。從優化城市空間布局、產業布局出發,集約使用土地,做好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城市功能區規劃和“退二進三”、舊城區危破房成片改造規劃工作。抓住市今年重點規劃建設琶洲地區、廣州新電視塔以南新城市中軸線地區和白鵝潭一河兩岸文化旅游觀光帶等3個區域的有利機遇,推動我區新一輪發展。配合市做好新一輪城區總體規劃編制以及琶洲、白鵝潭等重點區域的控規調整工作。做好廣州新電視塔周邊地區和新城市中軸線(海珠段)規劃的實施工作。
加快推進基礎設施和重點項目建設。切實做好市政重點項目的征地拆遷工作。加快完善主干道路網、環島路系統和新城市中軸線區域路網,完成小洲東路、南泰路(江南大道~東曉南路)、革新路、新市頭路等9項道路建設和改造工程,加快推進南洲路(二期)、同福東延長線、南洲北路、逸景路、江南東路以及新城市中軸線廣州大道南周邊路網等道路建設。大力開展22項人行過街設施建設,做好海印南苑等3個停車場和內街巷臨時停車場的規劃建設,推進10項“水浸街”改造工程,做好內環路、主干道兩側整飾工作。抓好零星危破房改造,推進南華西項目、鳳安地塊等成片危破房改造項目。做好小洲村社區(二期)、海印南社區(二期)和素社新村社區等綜合整治。全力以赴完成官洲島整體搬遷工作。繼續推進區機關新辦公大樓、區法院審判辦公大樓、區委黨校、區老干部活動中心、區教育發展中心等重點項目建設。
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建設。完成龍潭涌、臺涌、西碌涌整治任務,推進石榴崗河、康樂涌綜合整治工程,做好赤沙涌、北濠涌、琶洲涌整治的前期工作。加強水質污染治理。完善水系規劃深化實施方案,開展泵站補水等工程的前期工作。按照市的要求,切實加強“南肺”萬畝果林保護,逐步把萬畝果林改造建設成果樹生態公園群。推進龍潭果樹生態公園(二期)、瑞寶果樹生態公園(一期)建設和新城市中軸線廣州大道南周邊地區綠化工程,做好東風果樹生態公園、七星崗古海岸遺址公園和南田路綠化小游園等項目的前期工作。
提升城市管理現代化水平。加強環境綜合整治,標本兼治,鞏固和提高“創衛”成果,完善長效管理機制。整合共享治安視頻監控系統資源,建立城市管理監控調度指揮系統和指揮中心,對全區主要地段和重點區域實施全天候監控,實現城市管理執法快速化、科技化,提升管理現代化水平。加大力度整治“六亂”。嚴控新違法建設,繼續清拆歷史違法建設。推進農貿市場升級改造。開展我區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工作。抓好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加大節能減排力度,切實治理油煙、噪聲等群眾反映的熱點問題。健全出租屋聯戶管理制度,規范流動人員信息化管理,提高出租屋和流動人員的納管率。
積極推進“城中村”改造。加強規劃指引,加快改造試點工作。按照“一村一策”的原則,做好琶洲、新城市中軸線區域等城市發展重點地區“城中村”整治改造規劃的編制實施工作。加大對“城中村”市政建設和城市管理的投入。推進“城中村”道路的升級改造。完善“城中村”環衛設施和環衛管理制度。
充分發揮街道綜合服務和管理的職能作用。強化街道的服務意識,切實履行居民工作、社區服務、社會管理和城市管理等職能。承接市向區簡政放權的體制改革,充分發揮街道在城市管理中的基礎性作用。進一步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加強街道對經濟聯社、經濟社集體資金、資產、資源的監管,規范經濟行為及合同管理;依法依規查處違法用地事件,加強集體土地監管。
(三)加快推進社會建設,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堅持“富民優先、民生為重”,深入實施76項惠民措施,切實維護群眾的合法權益,讓廣大群眾共享發展成果,努力使群眾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推動建設和諧社會。
切實維護社會穩定。加強民生信訪問題專項治理和人民內部矛盾排查調處工作,著力解決好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把各種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整合應急、維穩、信訪、調處等部門資源,形成有效解決矛盾糾紛的聯調、聯動、聯治機制,促進全區社會的穩定和諧。做好第29屆奧運會等重大活動、節日期間的維穩工作。
加強安全生產和市場經濟秩序監管。開展安全生產隱患治理年活動,深化對重點行業、領域和重大危險源的監控和整治。加大消防安全“一暢兩會”宣傳力度,加快消防設施建設步伐。大力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深入開展“五小行業”、無證照生產經營、食品藥品安全和打擊私屠濫宰等專項整治行動。依法加強稅收征管工作。組建食品安全專家小組和義務監督員隊伍,完善長效監管機制,加強對糧、油、肉、蔬菜等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食品安全監管。
加大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力度。進一步完善治安視頻監控應用體系,在完成治安視頻監控系統總體建設任務的基礎上,建立兼顧社會治安和城市管理的視頻監控快速聯動機制。繼續推進圍院式小區建設,不斷擴大圍院式小區覆蓋面。嚴厲打擊各類刑事犯罪活動,保持刑事發案下降和“兩搶”、“兩盜”案件兩位數下降的良好勢頭。
穩步提高勞動就業質量。深入推進充分就業社區創建工作,加大對就業困難群體的援助力度,優化就業結構。全面推進職業技能和創業培訓,開展“農轉居”人員和外省籍農民工培訓,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使更多勞動者成為創業者。加強勞動監察,著力解決勞動糾紛,切實維護企業和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加快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著力擴大城鎮居民養老、醫療保險和農民工工傷保險的覆蓋面,基本實現建筑等高風險行業農民工參加工傷保險。全面推進“農轉居”人員參加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工作。完善社會救助體系,建立低收入困難家庭生活救助應急機制,完善城鄉困難群眾重大疾病醫療救助制度。大力發展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加快建立覆蓋全區的“平安鐘”呼援服務系統,全面推進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新建25個“星光老人之家”,基本實現所有社區都有1到2個“星光老人之家”。引導社會力量發展養老福利事業。組織開展大型慈善募捐活動,廣泛發動籌集慈善基金。開展房屋安全普查。建立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檔案。完善雙特困戶住房保障長效機制,做到當年發現問題、當年解決。
不斷提高醫療衛生服務水平。完善社區衛生服務網絡,力爭完成7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業務用房達標工作,基本實現3~5萬居民擁有1個衛生服務中心(站),為社區居民提供優質、便捷、平價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做好重大傳染病和慢性病的防控。加強中醫藥建設。健全計生利益導向機制。提高流動人口計生管理服務水平。提高免費婚檢覆蓋率,逐步推行免費孕檢,提高出生人口素質。
大力促進教育事業均衡、優質發展。全面推進義務教育階段規范化學校建設,做好迎接省教育強區復評和南武中學創建廣東省國家級示范性普通高中迎評工作。不斷改善學校辦學條件,加快推進北山小學征地、侖頭小學擴建、南邊路小學危房改造等重點項目建設。引導東部學校走內涵發展道路,提高發展水平。加強對民辦學校招生、收費、教師資格等關鍵環節的審核、審查,規范民辦教育發展。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
積極推進文化體育事業繁榮發展。廣泛開展群眾文化主題教育活動,全面推進“農家書屋”(社區書屋)工程,努力提高公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做好“全國民間書畫藝術之鄉”的申報工作。推進十香園(二期)、洲頭咀抗英紀念雕塑建設。完成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申報工作。推進海珠體育中心建設和海珠體育館擴建改造。不斷加強社區體育設施和全民健身路徑建設。
(四)大力發展民主政治,建設服務型政府。
進一步加強民主政治和政府自身建設,不斷提升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水平,建設服務型政府。
不斷加強民主政治建設。認真執行區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議、決定,自覺接受區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區政協的民主監督,重視群眾監督、輿論監督和社會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議案、意見、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健全政府部門、街道與各派、工商聯對口聯系制度。主動聽取各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的意見,充分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的橋梁和紐帶作用。依法依規做好社區居委會、經濟聯社和經濟社換屆工作。
進一步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加強公務員學習和培訓工作,廣泛開展“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努力爭當實踐科學發展觀的排頭兵”學習討論活動,提高公務員的創新意識、服務意識和依法行政能力。建立健全行政執法責任制,促進行政行為的規范化和法制化。加快電子政務建設,整合公共管理部門數據信息資源,完善政府公共信息平臺。加強政府部門、街道的網站建設,增強行政透明度和公眾參與度,進一步推進政務公開和社務公開工作。完善公共財政體系,優化支出結構,重點保障科技、教育、文化、醫療衛生、社會治安、社會保障、生態環境建設等方面的投入。加強財政管理和審計監督,及時研究解決街道資金收支兩條線管理(統收統支)實施中出現的問題。加強國有資產管理,穩妥推進國有、集體企業轉制改革工作。加強廉政建設和行政監察,強化行政效能監察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切實加強對全區重要工作推進情況的監督檢查。
同志們,新的形勢催人奮進,新的事業任重道遠,我們有決心、有信心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正確領導下,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深入貫徹黨的**精神,為建設海珠現代化中心城區作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