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基層黨組織設置意見
時間:2022-02-21 02:52:00
導語:農村基層黨組織設置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根據《中國共產黨章程》和有關規定,現就進一步調整和完善農村基層黨組織設置,提出如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調整和完善農村基層黨組織設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近年來,全省各級黨組織按照中央、省委部署,以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為重點,以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和執政地位為目標,扎實開展農村黨的建設“三級聯創”活動和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農村基層黨組織設置方式、領導方式和工作方式不斷改進,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不斷增強,推動了農村經濟社會又快又好發展。
隨著改革開放的逐步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完善,農村經濟社會發生了深刻變化。農村經濟成分和社會組織結構呈現多元化、新型化的發展趨勢,農村黨員從業狀況呈現流動性、分散性的特點,農村基層黨組織的職能、作用和黨員教育管理面臨的新情況,對農村基層黨組織設置提出了新要求。適應農村經濟社會和黨建工作形勢任務的發展變化,及時調整和完善農村基層黨組織設置,對于擴大黨的覆蓋面,鞏固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對于轉變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方式和工作方式,加強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對于鞏固和擴大農村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成果,進一步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對于整合各類社會資源,調動各方力量,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都具有重要意義。各級黨委要把調整和完善農村基層黨組織設置作為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基礎性工作,作為農村黨員先進性長效機制建設的重要內容,切實抓緊抓好。
二、明確調整和完善農村基層黨組織設置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調整和完善農村基層黨組織設置,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拓寬領域、強化功能,積極探索適合農村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的黨組織設置方式,逐步健全鄉鎮、村黨組織為主體,產業鏈條、龍頭企業、行業協會等領域黨組織為骨干的農村基層黨組織體系,創新活動內容,改進領導方式,完善推進格局,形成工作合力,努力為貫徹落實黨在農村的方針政策,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
調整和完善農村基層黨組織設置,應堅持以下基本原則:
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緊緊圍繞發展第一要務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著眼提高黨的執政能力、保持黨員先進性,找準黨組織設置與黨的中心工作的結合點,更直接、更有效地服務農村經濟社會發展。
以人為本,服務群眾。尊重黨員民主權利和現實需求,為農村黨員提高素質、全面發展、發揮作用創造條件,促使他們更加便捷有效地聯系群眾和服務群眾。
因地制宜,分類指導。適應農村生產力發展和農村經濟結構、組織形式變革要求,根據本地產業特點、經濟規模和黨員分布等情況,靈活設置黨的基層組織。
積極穩妥,適時推進。在堅持以行政村為主設置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同時,積極探索適應農村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的新的黨組織設置方式。注意保持農村基層黨組織設置的穩定性,允許多種設置模式的黨組織并存和發展。
統籌兼顧,講求實效。以加強黨的領導為目標,以加強黨員教育管理為立足點,以發揮黨組織和黨員作用為著力點,把調整和完善農村基層黨組織設置,與加強社區、企業、新經濟組織和新社會組織黨建工作有機結合起來,不斷增強基層黨組織建設的系統性、整體性和實效性。
三、適應農業產業化發展要求,創新農村基層黨組織設置方式
按照有利于加強黨員教育管理、有利于發揮黨組織作用、有利于擴大黨組織覆蓋面、有利于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原則,以經濟關系和社會聯系為紐帶,以各種組織形式和產業鏈條為依托,探索適應農業產業化發展要求的黨組織設置方式,健全完善農村黨的基層組織體系。
根據黨章規定和實際需要,生產經營范圍集中、產業鏈條清晰、凝聚力和帶動力較強的產業化組織、行業,有正式黨員3人以上的,應建立黨支部,具備條件的可組建黨總支或黨委;黨員人數不足3人的,可就近與相同或相關產業經營組織建立聯合黨組織。具體可采取以下黨組織設置方式:
l.產業黨組織。對已形成一定規模,在產、供、銷等環節聯系比較緊密的農業產業,可以依托產業建立黨的組織。同時,根據產業內部分工和黨員數量及分布,在產業鏈點建立黨支部或黨小組。
2.行業協會黨組織。各類行業協會可按照就近、方便的原則,把一定范圍內從事種植、養殖、加工、運輸、商貿等行業的會員黨員組織起來,建立黨的組織。
3.經濟合作組織黨組織。對從事農產品產、供、銷服務,規模較大的各種經濟合作組織,可把業務相近的合作戶黨員組織起來,建立黨的組織。
4.龍頭企業黨組織。以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為依托,聯合生產基地和農戶黨員,形成“公司黨委+基地支部+黨員”的黨組織設置方式。
5.示范服務基地黨組織。在從業人員相對穩定、技術人員相對集中的示范服務基地建立黨組織,更好地發揮推廣新技術、新品種和發展新產業等作用。
6.經濟園區黨組織。在鄉鎮、村的農業園區或工業項目聚集區建立黨組織,把園區內從事種植、養殖和加工的黨員組織起來。也可根據園區內不同行業、項目規模及黨員人數,分別建立黨組織。
7.市場黨組織。在一些規模較大的專業批發市場或農貿市場,可以依托市場管理機構,將在市場內固定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黨員組織起來,建立黨的組織。
8.駐外黨組織。外出黨員相對集中的鄉鎮、村,可在外出務工黨員集中地建立黨組織,由鄉鎮、村黨組織領導,也可委托黨員務工所在地黨組織領導。
9.外來流動人員黨組織。在經濟發展較快、外來務工黨員較多的鄉鎮、村(居)建立黨組織,負責接收、管理流動黨員。
根據農村經濟發展狀況、村莊規模和村級黨組織管理黨員人數的變化,及時調整村級黨組織設置。可以按照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和黨員群眾的意愿,突破地域和行業界限,通過村村聯合、村企聯合、村居聯合等方式,建立聯合黨組織,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具備成立黨總支或黨委條件的,應及時改建為黨總支或黨委。一般情況下,黨員50人以上的村,或黨員雖不足50人,但村屬企業、單位或產業化組織較多的村,經上級黨組織批準,可以成立黨總支。黨員100人以上,經濟發展具備一定規模的村,經縣(市、區)黨委批準,可以成立基層黨委,隸屬鄉鎮(街道)黨(工)委領導。
四、嚴格標準,規范程序,積極推進調整和完善農村基層黨組織設置工作
調整和完善農村基層黨組織設置,要按照黨章和有關規定,嚴格執行黨組織設置的標準、條件和程序。
1.嚴格執行黨組織設置的程序規定。調整農村黨組織設置,要按照逐級審批的原則,認真履行呈報、審核和批復程序。跨區域設立或調整黨組織的,要由為主一方所在地的上一級黨組織審批。對行政村黨委的設置,縣(市、區)黨委要認真審查,從嚴掌握。
2.合理確定黨組織隸屬關系。新建農村基層黨組織,原則上以屬地管理為主。行政村內的黨組織,一般應由所在村黨組織管理;具有一定規模、活動范圍或黨員管理跨行政村的新建黨組織,可由鄉鎮(街道)黨(工)委管理或指定黨組織管理;規模較大、活動范圍或黨員管理跨鄉鎮(街道)的新建黨組織,可由縣(市、區)主管部門黨組織歸口管理,也可由縣(市、區)黨委與有關方面協商確定其隸屬關系。
3.加強黨員組織關系管理。按照有利于發揮黨員特長、有利于加強黨員教育管理、個人自愿和組織安排相結合的原則,做好黨員組織關系接轉工作。對暫時不愿將組織關系轉入新建黨組織的黨員,可將其組織關系保留在原行政村(居)黨組織,向其所在的新建黨組織轉移臨時黨組織關系,接受村(居)黨組織和新建黨組織的雙重管理。
五、加強領導,統籌安排,確保調整和完善農村基層黨組織設置工作的實效
調整和完善農村基層黨組織設置,政策性、程序性強。各地一定要高度重視,加強領導,精心組織,統籌安排,確保扎實穩步推進。市、縣(市、區)黨委和職能部門,要深入調查研究,研究和解決農村基層黨組織設置面臨的情況和問題。要從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和黨建工作需要出發,明確農村各類基層黨組織的職能定位,賦予其相應職責和任務。要高度重視新建黨組織建設,選好配強新建黨組織領導班子特別是黨組織書記,注意為村級黨組織發現、培養和積蓄人才。鄉鎮黨委、村級黨組織要加強組織協調,支持各類組織依法、遵章工作,充分發揮作用。注意搞好新建黨組織與所在鄉鎮黨委、村黨組織的聯系和銜接,認真抓好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班子成員和黨員的教育培訓,搞好活動陣地建設,完善激勵保障機制,有針對性地選擇、培育、扶持一批先進典型,充分發揮示范帶動作用,提高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整體水平。
- 上一篇:黨員教育轉化處置意見
- 下一篇:無職黨員設崗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