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技術標準發展戰略意見
時間:2022-03-23 04:47:00
導語:實施技術標準發展戰略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各市、縣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充分發揮技術標準對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全面提升我省產品和產業綜合競爭力,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經省政府同意,現就實施技術標準發展戰略提出以下意見:
一、實施技術標準發展戰略的重要意義
技術標準是企業進行生產技術活動的基本依據。技術標準戰略就是通過建立和推廣技術標準,在技術競爭和市場競爭中謀求利益最大化的策略。近年來,技術標準已經成為世界各國發展貿易、保護民族產業、規范市場秩序、推動技術進步和實現高新技術產業化的重要手段,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實施技術標準發展戰略,有利于為我省發展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和現代農業提供重要技術支撐;有利于保護和發展我省特色優勢產業,形成新的競爭優勢;有利于優化我省產業結構,快速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有利于實現產業聚集和完善產業鏈,提高產業競爭力。
二、實施技術標準發展戰略的基本原則
(一)堅持政府推動、社會參與的原則。政府加強對標準化工作的組織領導,發揮企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中介組織開展技術標準研究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全社會重視和參與標準化工作。
(二)堅持企業為主、市場引導的原則。技術標準研制以企業為主,以市場為導向,推進標準化與市場的聯系,為經濟發展和市場需求提供技術支撐。鼓勵支柱產業、傳統優勢產業及重點骨干企業形成技術標準聯盟,加大自主知識產權標準研制力度,盡快形成優勢產業技術標準。
(三)堅持技術創新、資源整合的原則。以技術創新為重點,實現優勢特色產業關鍵技術的突破,形成一批具有核心技術和專利技術的產品標準。充分整合利用各類資源,充分挖掘全社會的人才、技術、設備、資金潛力,建立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標準化工作機制。
三、實施技術標準發展戰略的主要任務
我省實施技術標準發展戰略的主要任務是:實施三大工程,即重要技術標準研制推進工程、技術性貿易壁壘突破工程、技術標準發展戰略示范工程;建設三大體系,即農業(食品)質量安全保障體系、公共服務技術支撐體系、標準化政策法規體系。
(一)實施重要技術標準研制推進工程。
1.積極推動我省優勢龍頭企業、科研機構參與ISO、IEC等國際標準化組織及其活動,爭取在國際標準化組織中的話語權。
2.積極申報組建國家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參與國際標準化活動,積極跟蹤和參與國際標準、國家標準制(修)訂工作,及時將自主知識產權融入國際標準、國家標準。到“**”末,全省爭取申報組建全國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TC)和分技術委員會(SC)30個。
3.鼓勵企事業單位、行業協會、標準化技術組織、大專院校和科研機構,緊緊圍繞我省優勢產業,主持或參與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的制(修)訂工作,大力推進專利技術向技術標準轉化,建立健全基本滿足我省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的技術標準體系。到“**”末,爭取主導或參與新制(修)訂國家標準的數量超過120項;制(修)訂省地方標準1000項以上。
4.鼓勵企業積極采用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建立以技術標準為核心,包括管理標準和工作標準在內的企業標準體系。到“**”末,力爭全省規模工業企業主導產品采標率達到80%以上;全省工業產品標準覆蓋率達到100%;中國名牌產品、國家免檢產品、**名牌產品生產企業100%建立較為完善的企業標準體系,并通過“標準化良好行為企業”確認;爭創AAAA級“標準化良好行為企業”20家。
5.積極開展標準項目的研究。組織有競爭力、技術含量高、符合國家發展要求(如食品安全、節能降耗、節能減排等)的項目申報國家標準科研項目、省科技攻關項目。積極爭創“中國標準創新貢獻獎”、“科技成果獎”等。
(二)實施技術性貿易壁壘突破工程。
1.加強對技術性貿易壁壘的研究,建立包括收集與反饋系統、調查系統、分析系統、研究與咨詢系統等在內的技術性貿易壁壘防范和應對體系。
2.建立技術性貿易壁壘信息傳遞網絡。以報刊、網絡等為載體建立基本覆蓋全省主要出口企業的信息傳遞網絡。
3.完善“WTO/TBT”信息資源數據庫。在國家三大信息資源數據庫(技術標準數據庫、技術法規數據庫、WTO/TBT—SPS通報數據庫)的基礎上,繼續完善我省WTO/TBT技術標準專題數據庫,提高WTO/TBT專題技術標準數據庫在全社會的應用水平。
(三)實施技術標準發展戰略示范工程。到“**”末,力爭建立6—8個實施技術標準戰略示范市,培育30家具有自主創新優勢的標準化示范企業,扶持5—6家節能減排示范企業,建立20個國家級、200個省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基地)和50個農產品標準化批發市場,建設40個標準化農產品出口示范基地,建立綠色飯店、標準化服務社區等300個。
(四)建立健全農業(食品)質量安全保障體系。
1.進一步完善農產品質量標準體系。圍繞我省農業十大主導產業和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基地)建設,建立健全以優質、特色、生態農產品質量標準為主體的省農業標準體系。到“**”末,制(修)訂省級農業地方標準200項以上。
2.以食品標準為重點,建立農產品安全質量溯源體系。按照《**食品企業產品標準備案管理辦法》的規定,加強對食品生產企業標準備案的管理。建立從種植養殖、生產加工、流通銷售到餐飲消費的食品全過程安全質量溯源的標準化體系。
3.建立農產品安全質量標準體系和動植物防疫體系。制定農產品市場準入技術要求、農業投入品風險評估技術要求、環境和動植物安全風險評估要求等;推廣和實施有機、綠色、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加工技術標準;積極推廣良好農業規范認證(GAP認證),到“**”末,通過良好農業規范認證的企業達到60家。
(五)建立健全公共服務技術支撐體系。加強標準信息服務平臺建設,整合全省標準信息資源,建立以**標準化研究院為龍頭,覆蓋全省的標準信息服務網;加強產品檢測體系建設,圍繞安徽經濟社會發展,建立以安徽(國家)農業標準化與檢測中心、**產品質量監督檢驗院等國家級、省級檢測機構為龍頭,聯合全省專業質檢機構,覆蓋我省主要工業產品的產品檢測、標準驗證網絡。
(六)建立健全標準化政策法規體系。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實施條例》及相關法律法規為依據,爭取完善標準化地方法規和規章體系,到“**”末,形成較為完善的標準化政策法規體系。根據實際情況,報請修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辦法》、《**商品條碼管理辦法》、《**組織機構代碼管理辦法》等地方法規和規章。
四、實施技術標準發展戰略的主要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級政府要將技術標準發展戰略納入本地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統一領導轄區內技術標準發展戰略的實施工作。質監和科技部門負責對技術標準發展戰略實施的組織、協調和指導。工業、農業、文化、旅游、商務、環保、衛生、安全和社會公共服務等部門負責本部門、本行業技術標準發展戰略的制定與實施工作。各大中型企業特別是省屬重點企業和科技創新型企業要確定專業性機構履行標準化工作職責,開展相應活動。
(二)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實施標準化繼續教育工程,構建以質監、科技及相關行業主管部門為主體,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業技術研發中心為骨干的培訓網絡,鼓勵標準化人才積極參與國內外標準化活動。有關大專院校要積極探索
(三)建立協調和激勵機制。建立科技部門、標準化主管部門和有關管理部門協調配合的工作機制,引導和鼓勵科研單位、企業等積極參與標準研制。承擔重大產業研發項目和創新產品項目的單位,同步進行標準研制與科技項目的研究,加快科研成果和自主知識產權向標準轉化進程,促進科研成果產業化。對采用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技術的項目,優先列入高新技術產業化、工業結構調整、科技發展等規劃。將先進的地方標準、企業標準列入省科技進步獎評定范圍,將重要技術標準的研制成果納入省科技進步獎獎勵范疇。
(四)加大資金支持力度。各級政府要建立實施技術標準戰略的資金投入機制,重點支持科研機構和高新技術企業通過原創性自主知識產權形成的國際標準或國家標準的項目。對企事業單位組建全國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參與國際標準、國家標準、地方標準制(修)訂予以資助。鼓勵企事業單位設立必要的標準化專項經費,加大對標準化工作的投入。
(五)營造良好輿論氛圍。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雜志、互聯網等媒體,加大宣傳力度,普及標準化知識。加強對在標準研制和采標等方面做出突出成績的企業的宣傳,引導企業走標準化管理和質量效益型道路。組織好“世界標準日”、“科普日”、“科技周”等重大主題宣傳活動,提高全社會的標準化意識。
- 上一篇:名牌產品生產企業獎勵制度
- 下一篇:公益類科研機構加快發展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