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工作意見

時間:2022-03-24 08:56:00

導語:食品安全工作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食品安全工作意見

為切實做好本區的食品監管工作,保障人民群眾的飲食與健康安全,根據《市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市聯席會議辦公室<關于年本市食品安全工作意見>的通知》府辦發〔〕8號文)要求,結合本區實際,現提出年本區食品安全工作意見。

一、指導思想和總體要求

指導思想: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根據市政府的統一部署,圍繞區委、區政府提出的推進國際化工城建設、新一輪“三年翻番”、新郊區新農村建設和和諧建設要求,以“積極推進平安建設,大力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強化為民服務,改善人民生活”為目標,牢固樹立和實踐科學監管理念,有力有序有效開展各項監管工作,為公眾飲食安全提供有效保障。

總體要求:構建和諧的飲食安全環境,政府監管有力,社會監督廣泛,食品保障體系良性運轉,食品安全知識普及,企業自律意識增強、誠信度提高,居民飲食放心、滿意度提高。確保不發生有責任的重大食物中毒事故,確保食品質量評價性抽檢合格率達90%以上。加強基層食品安全監管隊伍建設,加強對食品違法違規案件查處和打擊的力度,加強對廣大居民食品安全知識的宣傳。提高政府對食品監管的責任意識,提高企業是食品質量第一責任人的意識,提高居民安全飲食的自我保護意識,提高監管隊伍科學監督監測的能力。發揮食安辦綜合協調的作用,繼續按照堵源頭、端窩點、嚴準入、強監管的方針,做好食品安全監管工作。

二、重點工作

以創建國家衛生區和創建市文明城區為重要契機,區域食品安全實行條塊結合,以塊為主、齊抓共管,推進區食品安全工作地落實、深化、創新和提高。

(一)狠抓源頭監管,促進農產品的安全

食品安全從源頭上控制污染和防止禁用物質的使用。

1、加強生產領域內食用農產品的監管,尤其是對農村散養戶上市動物的檢疫要進一步加大監管力度。

2、扎實開展農資、獸藥、飼料等打假護農工作,做好投入品的監督抽樣,積極開展對“瘦肉精”等違禁藥物的查處工作,保證食用農產品的上市安全。

3、緊緊圍繞創建“無公害農產品基地”,積極開展農產品產地認證和產品認定工作,創建一批品牌食用農產品。

4、開展流通消費領域食用農產品的安全監管工作,運用區域聯動、部門聯動機制,整頓食品經營市場秩序,尤其是肉品經營市場,加大對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保障老百姓的吃肉安全。

(區農委牽頭,區工商分局,各鎮、工業區配合)

(二)規范生產企業,保證食品生產質量

規范食品生產企業,控制食品安全質量,促進企業誠信生產,確保食品生產安全。

1、整治作坊,控制質量。根據本區食品生產小企業多、質量劣、管理水平低的現實情況,制定10人以下小企業、小作坊的專項整治辦法,落實整治措施。

2、全面監管,突出重點。在加強全面監管的同時,確保本區食品生產企業不出現嚴重食品安全事件的基礎上,重點監管風險較大、產品質量不夠穩定的肉制品生產企業,幫助提高質量保證的能力。加大對獲得生產許可的生產企業巡查監管力度,重點打擊無證生產食品添加劑的違法行為,保證食品添加劑產品質量安全。監督企業嚴格按規定使用食品添加劑,加強食品添加劑的檢測,重點打擊違規使用食品添加劑以及使用非食品原料違法行為。

3、鞏固成效,繼續追蹤。在連續兩年專項整治取得明顯成效的基礎上,繼續穩定桶裝飲用水生產企業的產品質量。

4、推進申辦,規范生產。進一步推進區食品生產許可證的申辦工作,規范食品生產行為,保證生產食品質量。

(區質量技監局負責)

(三)關注重點環節,提高消費流通領域食品安全度

狠抓重點食品、關鍵環節和高風險領域的監管,切實提高市民飲食安全保障水平,降低食源性疾病發生率、控制集體性食物中毒事故和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發生,將集體性食物中毒事故發生率控制在十萬分之八以內。

1、對肉類食品實行重點監管。加強本區屠宰場的監督檢查;繼續推進區政府主導的整治生豬私屠濫宰的試點,及時總結楓涇鎮試點整治私屠濫宰經驗,探索長效管理的新方法,逐步使區無證銷售“白胴豬”的問題得到改善。

2、繼續加強食用農產品批發市場、集貿市場、大型超市、大賣場等關鍵環節食品安全監管,確保主渠道供應食品安全。加強對超市和大賣場內銷售的熟食和直接入口散裝食品安全監管,加大抽檢力度,繼續實施錯時隱蔽監督制和巡回監督檢查制,定期公示檢查結果。

3、加強對集體供餐企業、大型餐飲業、學校食堂和建筑工地供餐等高風險領域的監管,嚴防集體食物中毒。繼續實施餐飲企業量化分級管理,實施大型餐飲單位的三色標簽公示制度;加大對無證盒飯制售點的打擊處罰力度;同時開展桶飯企業(小型企業)外送試點工作,努力緩解供需矛盾;加強企事業單位及工地食堂的管理,配合鎮事業辦加強宣傳、培訓,規范管理;推進農村自辦酒席戶申報登記制度,實施農村家庭自辦酒席廚師分批培訓考核發證;繼續開展農藥殘留、獸藥殘留、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等污染物監測,做好集體食物中毒預警工作。

4、結合節令等重點時期在高風險領域開展食品安全專項行動。在元旦、春節等重大節日和重大敏感時期,開展針對超市賣場、集體供餐等領域及重點食品的專項檢查行動,確保期間不發生食品安全事故。

5、細致做好世界特奧會等重大賽事、重大活動的食品安全保障工作。

6、加強對保健食品的監管。加強市售產品及廣告監管。積極開展市售保健食品安全抽檢工作,規范保健食品經營行為和廣告,重點打擊擅自添加藥物和以所謂的“免費體檢”、“試用”等欺騙手段以及夸大宣傳、誤導消費等違法違規行為。

(區食品藥品監管分局負責,工商分局、區經委配合)

(四)整治市場環境,規范食品市場秩序

1、進一步加大對無證照經營活動查處取締和內部督查力度,以加強出租房屋管理等為手段,堅決取締無證照食品生產加工經營窩點。進一步加大整治生豬的私屠濫宰的力度,減少私屠濫宰現象。

(區工商分局牽頭,區質量技監局、食品藥品監管分局、公安分局配合,各鎮、街道、工業區負責)

2、繼續開展標準化農貿市場的建設,加快肉類、活雞流通安全信息追溯技術的市場普及應用,加強標準化菜市場信息追溯管理系統建設。

(區經委負責,區農委、食品藥品監管分局、質量技監局、工商分局配合)

3、加強巡查,依法取締占路無證食品攤點,有效控制無證食品亂設攤現象,努力消除中心城區、學校周邊無證食品攤點。

(區城管大隊牽頭,區食品藥品監管分局、工商分局、公安分局配合,各鎮、街道、工業區負責)

三、具體措施

繼續發揮區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綜合監督、組織協調、依法查處大案的作用,使食品安全監管工作在原有的基礎上進一步得到提高,杜絕有責任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發生。進一步健全工作制度,完善工作職責,發揮成員單位監管作用,不斷凈化食品市場。

(一)進一步完善食品安全考評機制,落實食品安全屬地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

1、增加區政府對各鎮、街道、工業區年終食品安全綜合考評的分值比重,對各鎮、街道、工業區食品安全考核深化,以日常考核為主,年終考核為輔,及時完成臨時性任務給予加分。

以鎮級食品安全綜合評價為抓手,加強對各鎮、街道、工業區食品安全監管的指導,把2006年存在的薄弱環節作為年的工作重點,各鎮、街道、工業區對食品安全長效監管機制的建立進行著重考核,如私屠濫宰、地下食品生產加工窩點、無證無照食品經營等。

2、繼續與成員單位,各鎮、街道、工業區簽訂食品安全目標責任書。與區監察委聯合開展行政效能監察,推進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二)夯實基礎,扎實推進基層監管網絡建設

充分發揮“兩級政府、三級管理、四級網絡”的體制優勢,堅持“條塊結合、以塊為主、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扎實推進“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食品安全監管網絡建設。

1、基層機構建設。加強機構建設,在換屆選舉后,及時調整協調領導小組人員。完善、強化基層食品安全管理網絡,各鎮、街道、工業區要落實機構或專職人員,村(居)委會落實信息員,確保區域食品安全監管扎實有效地開展。

2、監管重心下移。堅持“以塊為主”,將責任落實到基層政府,將監管重心下沉到一線,充分利用各鎮、街道、工業區以及村(居)委會的力量。區食品藥品監督所、區食品生產監督所分別負責對食品生產(兼)協管員隊伍的培訓、指導和管理,保證隊伍運作正常,并將食品生產(兼)協管員對食品安全監管工作列入年度考核內容。

(三)講求實效,提高抽檢的系統性、針對性和有效性

針對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及時進行食品專項安全評價性抽檢,加強食品安全風險分析、消費預警和趨勢預報工作;針對易發生質量問題的品種、質量信譽度較差的企業,進行目標明確的監督抽檢;不定期組織突擊檢查,繼續廣泛開展飛行抽檢;對與群眾密切相關的食品,加強源頭抽檢,全年完成各項抽檢1600件。

(四)面對不同群體,開展切合實際形式多樣的立體宣傳

1、面向相對人的誠信教育宣傳。提高企業誠信意識和責任意識,建立完善誠信承諾制。一線監管人員要“既當監督員又當宣傳員”,爭取做到“檢查監管一次,宣傳服務一片”。

2、面向公眾的認知宣傳。從源頭上加強對農民種植養殖安全的宣傳教育;繼續深入開展“食品安全宣傳進社區”系列活動;在超市、集貿市場實地設立食品安全宣傳欄,指導消費者安全正確消費;根據食物中毒的特點,在媒體上,食品安全預警公告、公示檢測抽驗結果;編輯通俗易懂的《農村食品藥品安全須知》發放到每戶農民家庭。

(五)積極引導企業自律

發揮企業作為保障食品安全的第一責任人的作用,引導企業建立和落實進貨驗貨索證制度、購銷臺賬登記制度、食品質量承諾制度、缺陷食品召回制度等,積極推進GMP、HACCP、ISO22000等管理規范的實施。充分調動餐飲協會辦事處等社會組織的積極性,發揮其建立行業規范、組織行業活動,樹立行業典范、制約行業不良行為、為政府提供行業咨詢意見的積極作用。加大扶優扶強力度,落實名牌發展戰略,形成一批本區食品行業的優秀企業、優質產品和優良品牌,推動整個食品行業質量安全水平的提高。

(六)積極創新監管機制,不斷提高綜合監管能力

1、實行相對人培訓考核辦法。依據《食品衛生法》等法律法規要求,組織食品生產企業負責人、質量管理人員、從業人員分層次、分類別進行業務培訓,經考核合格后,頒發執業資格認定證書,作為上崗從業依據。

2、完善主動發現機制。暢通投訴舉報渠道,繼續落實對舉報獎勵制度的宣傳和實施,充分發揮基層協管員和群眾監督的作用,加強重點環節和薄弱環節的監控力度,及時匯總分析食品信息,主動發現問題,做出科學判斷,提前在萌芽狀態化解安全風險。

3、實施召回制度。根據“缺陷食品”召回制度,按照具體操作辦法,落實責任人,使制度落到實處。

4、全面推行監督公告機制。對在日常監督檢查或專項抽查中,發現企業有嚴重違法違規行為,危害公眾飲食安全的,在經濟處罰的同時,還要在其違法地張貼公告,警示企業,提醒消費者。

(七)嚴格執法,全面提升行政執法的威懾力

探索試行目標管理制、分工負責制、責任追究制、行政效能監察制度等,提高行政執法的效能。

一方面調動一線執法人員積極行政、主動執法;另一方面監督執法效能,加大執法力度,努力改變目前重經濟處罰輕行為處罰的現象。對于嚴重違反相關法規危害公眾飲食安全的企業,在經濟處罰的同時,還要在行為處罰上予以警告、責令召回、現場公示、限期整改、停業整頓、依法吊證以及媒體曝光等。對難點問題和重大事件充分發揮區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統籌協調作用,牽頭聯合執法,形成合力。通過嚴厲的法律制裁和行政處罰措施,對違法經營者形成足夠的威懾力,提高監管部門的執行力和公信力。

(八)進一步完善快速高效的食品安全事件應急管理體系

全面完成應急指揮中心組建、應急指揮網絡編織和有關設備裝備配置。對應急管理體系實施運作,組織對應急預案的培訓,加強應急處置機動隊伍的演練工作,使應急管理體系真正能發揮有效預防、積極應對、及時控制食品安全事故的作用,提高應對食品安全危機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