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局推進依法管理的實施意見

時間:2022-05-31 08:19:00

導語:建設局推進依法管理的實施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建設局推進依法管理的實施意見

實行依法決策、依法管理、依法運行,是面向新世紀,全面完成**城市建設和管理工作目標以及各項任務的基本保證。為貫徹落實黨中央“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和**市委“依法治市”基本方針,認真執行《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依法行政的決定》、《**市進一步推進依法治市工作綱要》以及《**市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方案》,進一步加強法制建設,促進政府職能轉變,提高城市管理的質量和水平,實現到**年,**城市建設和管理的黨政機關和廣大職工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明顯增強,法律知識水平不斷提高;法律、法規、規章得到有效實施,行政執法得到加強;立法起草質量進一步提高;政府職能轉變取得成效,管理公共事務水平有新的提高;行政監督制度繼續完善,行政執法監督得到加強;決策、管理、運作的程序進一步法定化、規范化,依法管理的能力和水平進一步提高,保障和推進**城市建設和管理工作順利開展,特提出本實施意見

一、以提高質量為核心,做好立法工作。

1.強化立法調查研究。加強立法起草的前期調研、論證。抓緊開展對家庭居室裝飾裝修等社會熱點難點問題,以及市區生活垃圾分類收集、推行工程項目管理公司等改革舉措的立法調研。深入進行古樹名木、蘇州河環境、市容環境、景觀燈光、住房公積金、住宅建設、房地產經營、非居住房屋拆遷補償安置、居住物業服務用房、非居住物業管理、海域使用和海洋環境保護、地面沉降、建設工程招標投標、建設工程勘察設計、公路建筑控制區、道路管線、掘路、液化石油氣等管理的立法調研。

2.改進立法起草方式。加強立法起草工作中的協調。廣泛聽取和采納建設系統內外各部門、各行業、各企業有益的意見和建議,防止立法部門化的傾向。加強委與有關局的協調,力爭立法起草送審稿一般無重大爭議。嚴格按照機構改革后的“三定”規定,切實履行自身職責,加強與其他有關部門的溝通協調。

健全專家咨詢制度。各項法規、規章起草都要廣泛聽取專家、學者的意見和建議。建立建設系統立法專家庫名冊,充分發揮“外腦”的作用。

提高公眾參與度。起草涉及市民切身利益的法規規章,通過開展聽證活動、公開征詢意見等方式,組織市民廣泛參與。

3.抓緊起草法規規章。認真實施環境保護和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專業立法工作方案,做好綠化、市容環境衛生、生活垃圾、大氣污染防治、機動車污染防治、排污收費等管理的立法起草工作。

加大房地產市場和地質礦產、海洋資源、市政等管理的立法力度,起草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法》的地方性法規以及商品房銷售款監管、村鎮住宅建設管理等方面的政府規章。

4.堅持“立、改、廢”相結合。配合市人大、市政府有關部門,做好法規規章的修改、清理工作。根據政府機構改革后的“三定”規定,對原公用局、環衛局、園林局、房地局、地礦局、市政局、市政委辦作為實施主體的有關法規、規章進行修改、清理,重新明確相關法規、規章的實施主體及其職能范圍。

對主要內容與法律法規不一致或者與黨和國家新的方針政策、改革發展的新形勢不相適應,與政府職能轉變的精神不相符合的法規規章,及時開展廢止和修改工作。

適應城市管理綜合執法試點的進程,做好市容環衛、園林綠化、水務、市政、環保、違法建筑管理等有關法規、規章修改調整的準備工作。

5.加強規范性文件制定的歸口管理。建立健全制定規范性文件的管理制度,進一步實行法制部門對規范性文件歸口審查,防止規范性文件與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規定相抵觸,或者與其他規范性文件相矛盾,切實提高規范性文件的質量。

二、以深化改革為動力,加強執法工作。

推進城市建設和管理的依法管理工作,必須加大執法力度。要以推進城市管理綜合執法改革為契機,進一步理順執法體制和機制,促進綜合執法和專業管理有機結合,做到嚴格執法、規范執法。

1.推進綜合執法試點工作。根據市委社區工作會議精神,認真執行市人大《關于同意在本市進行城市管理綜合執法試點工作的決定》和市政府《**市城市管理綜合執法暫行規定》,積極穩妥地推進以市容市貌管理為主要內容的綜合執法試點,實現管理重心下移,促進管理方式轉變。

市建委在抓緊制定有關制度和規范的基礎上,認真組織好執法人員的培訓,做好協調重大事項、指導和監督綜合執法等工作。委和有關各局要加強對試點區綜合執法隊伍的業務指導,及時溝通信息,從行政管理的要求對綜合執法進行監督,并妥善處理綜合執法試點區與面上執法的銜接,以及專業部門與試點區綜合執法隊伍之間的銜接,促進專業管理與綜合執法有機結合。

2.規范行政執法行為。進一步完善執法程序,健全行政處罰聽證、罰繳分離等制度,確保行政執法程序合法,文書規范。繼續完善行政執法統計和備案制度。加強對行政執法的監督檢查,及時發現、糾正行政處罰中存在的顯失公正或者其他不當行為。

認真實行綜合執法隊伍的范圍和權限、性質、名稱、著裝和標志、執法程序和文書的“五個統一”,規范試點區綜合執法行為。

3.進一步推行行政執法責任制。以健全委和各局的工作制度為出發點,總結行政執法責任制試點的經驗,進一步完善行政執法責任制的目標、內容和措施。從實體、程序、文書等方面,明確行政執法的機關和人員尤其是行政首長的責任,層層分解,落實到崗。嚴格執法考核,不合格者,取消執法資格。推行行政執法過錯責任追究制,對違法行為者,根據情節輕重給予必要的經濟、行政等方面的處理措施,構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機關處理。

在總結有關局試點工作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試點范圍,將市建委建筑和建材業管理處列為執法責任制試點單位。對試點單位實行年終檢查驗收制度,并及時組織總結、研討和交流。

進一步健全行政執法責任制的配套制度,推進行政執法責任制度化、規范化。

4.日常執法和集中整治相結合。按照法律、法規、規章賦予的職責權限和規定的程序,把執法工作作為日常管理的重要內容,做到經常化、制度化。加大建筑建材市場、房地產市場、環境保護等的執法力度,加強住宅、海洋、古樹名木、燃氣、市管道路(公路)和橋梁及其附屬設施、掘路、市管河道整治和保護等方面的日常執法,及時查處違法行為。

結合重大節日和國際會議在滬召開的契機,適時組織開展集中整治,增強行政執法的社會效應。

三、以制度建設為抓手,推進行政監督。

1.加強層級監督檢查。進一步健全行政層級監督制度。委和各局要監督和檢查所屬部門及區相關專業部門嚴格按照法定職責和法定程序行使職權,并進一步規范政府行政許可特別是審批行為,合理運用自由裁量權。

2.加強社會監督。進一步推行政務公開,探索政務公開的新途徑,擴大政務公開的范圍。凡直接涉及到群眾切身利益的城市建設和管理部門,要公開行政執法的依據、權限、程序和辦事結果,自覺接受廣大群眾監督。新出臺的政策法規,凡是符合涉及社會管理規范的,應當根據政務公開的規定,及時公示。定期匯編政策法規,組織編寫典型案例,向社會公開發行。

建立社會監督反饋機制。進一步發揮現有社會監督員的作用,聘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行業代表、企業代表、社區代表、專家學者、法律專業人士等對行政管理和行政執法進行監督,并建立健全反饋機制和及時整改制度。

3.加強行政監察。認真執行行政監察法,依法檢查行政機關在執行法律、法規、規章中的問題,嚴肅處理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違反行政紀律的行為。建立健全行政職務行為和行政執法行為的內部監察制度。

4.認真實施行政復議制度。認真貫徹行政復議法,建立健全行政復議工作規范,完善行政復議工作程序。提高行政復議的嚴肅性和權威性,積極穩妥地做好區縣行政管理部門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復議受理工作,對依法作出變更撤銷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復議決定,要監督和協調區縣行政管理部門及時貫徹執行。積極探索,逐步建立上下左右順暢的溝通協調機制。

5.自覺接受人大等方面的監督。自覺接受市人大的監督和檢查。配合市人大常委會,采取抽查和指定檢查相結合、實體與程序相結合的辦法,對新頒布的有關法規實施情況進行執法監督檢查,及時發現問題,采取整改措施。自覺接受政協和派的民主監督,司法機關的司法監督,以及新聞媒體的輿論監督。

四、以分類指導為前提,加大法制宣傳教育力度。

1.加強法制教育培訓。重點抓好領導干部的法律知識學習,不斷增強領導干部法制意識,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健全領導干部定期學法制度,將法律培訓列入黨校學習內容,在領導干部中深入學習依法治市工作綱要、市場經濟和法制建設、依法行政理論和實踐、科技進步和法制以及與WTO有關的國際法律知識。

加強企事業單位經營管理人員的法律培訓。結合法律法規頒布實施的當年或實施的周年紀念日,安排學習與本行業、本職工作相關的法律、法規和規章,提高企業遵守法律規范的自覺性,增強企業依法保護自身合法權益意識。

強化公務員和執法人員的集中培訓。以《行政訴訟法》、《行政復議法》、《行政處罰法》、《國家賠償法》以及與城市建設管理相關的法律法規為培訓重點內容,培訓率力爭達到100%。認真抓好法制部門工作人員的業務學習,定期舉辦業務講座,增強法制工作人員的素質。組織執法人員定期輪訓《行政執法行為學》、《行政管理人員法律責任》,努力提高執法人員的素質和水平。

2.認真做好普法工作。根據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做好“三五”普法的總結驗收和“四五”普法的啟動準備工作。結合實行政務公開,圍繞與市民生活工作關系密切的新法律、法規或規章的出臺,通過各種渠道,普及城市建設和管理的法律知識,增強市民的守法意識和依法進行自我保護的意識。

五、加強依法管理工作的組織領導。

依法決策、依法管理、依法運行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到委和各局工作的方方面面,貫穿于城市建設和管理的各行各業,各級黨委要加強對法制工作的領導,在思想、組織、力量上推進法制工作,努力開創建設系統法制工作新局面。

1.加強依法管理工作的領導。進一步加強建設黨委、建委對法制工作的領導,建立黨政主要領導親自抓法制建設的領導責任制。調整、充實建設系統法制工作領導小組,建立與各局、區縣領導聯席會議制度,切實加強依法行政工作的統籌規劃、組織協調和督促檢查。各級黨政組織要增強法制意識,把法制工作放到重要議事日程,專題研究,明確目標任務,明確領導責任和責任部門,在領導和組織上給予充分保證。同時,要加強宣傳教育,增強干部職工的法制觀念,形成良好的法制工作氛圍。此外,要把領導干部對法制工作的關心度、工作目標完成度、工作經費保證度以及工作創新度等綜合指標,列為對領導干部年度考核的重要內容。

2.加強機構和隊伍建設。統籌規劃,確保委和各局都有相應的法制工作部門和法制工作人員。各局在機構改革中,法制工作人員編制原則上不能減少,有條件的應根據工作需要酌情增加。市建委建筑和建材業管理處也要指定專人從事法制工作。各級領導要充分發揮法制工作部門在依法行政中的參謀、助手作用,法制工作人員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質,適應全面推進依法行政的需要。

要強化對執法人員的專業培訓和繼續教育。對執法人員繼續實行培訓上崗和持證上崗制度,持證上崗率要達到100%。積極進行執法人事制度改革,進一步推進執法人員競爭上崗、公開招聘等工作,充實調整執法隊伍。以執法實績考核為基礎,對執法人員試行末位淘汰制度。

3.提供必要的法制工作經費和裝備保障。以落實立法經費為重點,堅持立法“定項目、定人員、定進度、定經費”的“四定”做法。在嚴格實行收支兩條線和罰繳分離制度的同時,為執法部門提供充足的經費和必要的裝備。根據有關規定,落實行政復議專項資金。

此外,要注意加強法制的基礎性研究。組織開展“健全行政復議程序”、“建設系統依法行政回顧和展望”、“城市建設和管理法規框架比較研究”等課題研究,還要組織對“執法行為的合法性合理性”、“建立法制評估體系”等問題專題研討,為城市建設和管理推進依法決策、依法管理、依法運行提供理論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