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局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意見

時間:2022-06-04 03:42:00

導語:信用局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信用局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意見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各直屬單位:

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家和省關于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意見,加快我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步伐,全面推進“誠信**”建設,創造良好的社會信用環境,推動全市經濟和社會和諧發展,根據《**省企業信用信息征集使用辦法》(省政府第220號令)等有關規定,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目標和進程安排

(一)總體目標。構筑“誠信**”形象,到20**年,基本建成以“一個保障、一大平臺和三大體系”為主要內容的**市社會信用體系基本框架,即建立和完善地方性信用制度,提供制度保障;建立信用基礎信息平臺,提供服務與應用的技術支撐;構建政府、企業、個人信用管理三大體系。形成一套比較完備的信用制度和信用激勵、約束機制,使政府的公信力得到加強,企業信用意識和信用管理水平得到普遍提高,公民的誠信意識明顯增加,守信獎勵和失信懲罰機制發揮作用,市場經濟秩序逐步規范,誠實守信成為社會風尚。

(二)進程安排。在目前以市信息中心為依托,完成**誠信信息平臺一期工程項目論證和審批的基礎上,具體分3個階段實施。

1項目建設階段(20**年):出臺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意見,建立組織協調機構。編制**誠信信息平臺一期工程建設項目的初步設計,在專家論證基礎上,報投資主管部門完成項目審批。以市政府門戶網站為依托,開展信用數據基礎平臺建設。

2建立數據交換中心階段(20**年):按照《**省企業信用信息征集使用辦法》等要求,完善我市信用數據基礎平臺。建立全市企業和個人信用信息數據庫,廣泛開展征信宣傳和培訓工作。整合各有關行業、部門信用信息,建立同業征信、聯合征信的信息平臺,并聯網運行。培育信用市場,促進信用服務機構健康協調發展。

3鞏固完善階段(20**年):打造實現“一個中心、一個網站,一個平臺、兩個系統,三個數據庫、三大體系”。即:建設全市信用數據交換中心;“信用**”門戶網站;企業、個人信用征信平臺;企業、個人信用查詢系統,信用評價系統;企業、個人信用數據庫,源數據備份數據庫;構建政府、企業、個人信用管理體系,初步形成**市社會信用體系的基本框架。

二、工作任務

(一)建立政府信用管理體系。著重從決策、執行、監督、服務、商務等方面,加強政府信用建設,逐步形成政府信用體系,樹立政府信用形象,建立廉潔高效的行政管理體制,創建現代化誠信服務型政府。建立政府信用信息系統和政府部門、行業管理部門的信用檔案,推動部門、行業之間的信用信息系統的互聯互通,實現信用資源共享并依法向社會公開。

(二)建立企業信用管理體系。逐步整合分散在各部門和行業的信用信息資源,開展企業信用征信工作,建立企業信用檔案,并將信用信息匯集到全市的企業信用數據庫。制定企業征信評估標準和監管辦法,建立健全各項信用管理制度,大力開展行業誠信建設工作,提高企業信用管理水平。

(三)推進個人信用建設,建立個人信用收集、使用、披露及個人隱私權保護為主要內容的個人信用信息系統。從企業法人代表、個體工商戶、會計師、評估師、注冊造價師等入手,以從業活動、稅費繳納、違法違規及違約記錄等個人信息為主要內容,開展個人信用征信工作,建立個人信用檔案。

三、工作要求和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協調機構。成立**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市發改委,在市打造“誠信**”工作領導小組的宏觀指導下,主要負責全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特別是征信平臺建設和日常管理工作。各縣(市)區、各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將此項工作納入目標責任制。各有關部門要制定措施,工作到位,按全市統一布置,按時保質完成任務。

(二)搭建征信平臺,整合信用信息數據資源。由市信息中心建設**市信用信息數據交換中心,為全市社會信用體系提供統一的信用信息征集平臺和應用的技術支撐,對與信用監管相關的信用信息進行歸集和有序。各有關部門在完成對信用信息數據源同業征信的基礎上,積極向市信用信息平臺無償傳送并及時更新相關信息,實現聯合征信。同時,建立政府特許、具有法定資格的信用管理平臺,為信用征集、信用評估、信用查詢、信用公示、信用披露、信用管理等提供規范的服務。公共的信用信息通過“信用**”網站向外和披露。

(三)培育信用市場,發展信用交易。為促進信用市場的發展,各級政府及各有關部門要充分利用信用產品和相關服務開展工作,在政府投資補助、行政許可、政府采購、項目招投標、征地審批、資質認定、年審年檢、產權交易、評獎等方面積極使用企業信用報告和評估資料、企業和個人的信用記錄。對上市公司發行股票、企業發行債券和已上市公司的信用狀況等,要實行信用強制評估。在畢業生就業、公務員錄用中使用個人信用資料。提倡企業在簽訂合同、合資合作等商業活動中,更多地利用信用服務,降低交易風險,鼓勵企業擴大信用銷售,鼓勵個人信用消費行為,鼓勵金融機構在企業信貸、個人信用卡投放中,積極使用信用信息數據和信用產品。積極引導各行業擴大信用需求、發展信用交易,擴大信用經濟規模。

(四)發展和完善信用中介服務業。逐步建立以信用征集、信用咨詢、信用評估、信用擔保、信用保險和商賬追索為主要內容的信用中介服務體系,促進信用中介服務業健康、有序發展。要對信用中介服務機構強化日常監管,規范發展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提高信用擔保能力,推動建立與各銀行穩固的互信協作關系。鼓勵和扶持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師事務所、資產評估機構等專業化中介機構發展,規范中介機構服務職能,提高審計、會計以及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五)建立失信懲戒機制。各縣(市)區、各有關部門要運用激勵和懲戒手段,對企業和個人信用行為進行引導和規范。各有關部門要結合工作實際,對失信行為給予信息披露、限制消費、限制市場準入、降低信用等級等行政處罰和經濟制裁,特別嚴重的,要追究失信者法律責任。支持金融機構依法維護金融債權,嚴厲打擊金融欺詐、惡意逃廢銀行債務的行為。充分發揮法律和市場對失信行為的雙重懲罰機制,逐步形成守信受益、失信受損的金融生態環境。

(六)加大對信用體系建設的扶持力度。在全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起步階段,要充分發揮政府的組織和推動作用,特別是信用數據庫等公共基礎項目,屬公共財政支出范圍,要逐步納入財政預算統籌安排。在積極爭取上級建設資金補助的同時,市財政確保信用基礎平臺建設資金及運行費用及時到位。待信用體系建設市場化運作時機成熟,及時推向市場。對信用征信等服務機構的建立要給予適當的資金支持。

(七)確保信用信息安全。依法征信,確保信用信息安全。嚴格依法采集和披露信用信息,確保政府政務機密、企業商務機密及其他相關信用信息不被隨意泄露,確保公民個人隱私權不受侵犯。加強信用信息的安全防護,在信用信息的采集、數據處理和存儲以及信息的查詢公示、等級評定活動中,要建立完備的業務流程,嚴格規范操作,規避相關信用信息隨意泄露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