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調研報告

時間:2022-06-04 03:42:00

導語: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調研報告

在新的時代條件下,我們黨在發展戰略和執政理念方面先后進行了重大的理論創新。其中,提出要樹立以人為本科學發展觀就是就這些理論成果的突出代表。

通過在培訓班的學習并結合自己的思考,我認為要使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能夠得到真正的落實,就必須要回答這樣三個問題:一是應如何迅速提高發展程度和發展水平的問題;二是應如何讓發展成果惠及最大多數人民的問題;三是要最終依靠什么力量來推動發展的問題。

一、迅速提高發展程度和發展水平是以人為本的發展之路的重要基礎。

迅速提高發展程度和發展水平的問題早在改革開放的初期就引起了黨的高度重視。鄧小平再三告誡全黨,要不失時機地加快發展速度,不斷提高我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發展是硬道路”命題的提出,表現了小平同志對于加快發展問題的高度重視。此后,我們黨續深化著在這一問題上的識。黨的十五大提出了要把發展當作我們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最為關注的也是如何在新的歷史時期加快發展先進生產力和先進的文化。黨的*報告也用了大量的篇幅來論證加快發展的問題。從政策和制度的層面看,各種有利于加快發展的政策和制度也在理論創新的推動下不斷出臺并逐步得到完善。市場經濟可以看作是加快發展最為基礎的制度性條件。各項有助于完善市場經濟和加快發展的政策正在逐步得到實施。可以說,正是這些理論、政策和制度構成了我國二十多年來一直能夠維持保持較高經濟增長速度的最為重要的條件之一。

我的看法是,今后要繼續提高發展程度和發展水平,其基礎性的工作就是要繼續推動市場經濟的制度建設。以往我們在認識市場經濟方面存在著一些誤區,例如過分強調了它工具性目標的一面而忽視了它在重塑社會經濟政治關系方面的作用;過分迷信市場經濟可以帶來即時性效益而忽視了它本身所存在的弊端;過分強調了市場經濟的一些外在形式方面的制度因素而忽視了一些更為根本的制度建設,尤其是忽視了對產權制度的建設。今后要著力扭轉以政府投資為主體的投資格局;政府投資必須要以服務于公共利益為基本目標。

二、讓發展成果為最廣大的人民所享有,是以人為本的發展道路的本質要求之一。

如果說在經過了幾十年的宣傳和教育后,加快發展的觀念已經成為社會的普遍共識的話,那么如何讓發展的成果能夠為最大多數的人民享有則在很大程度上還沒有引起人們的足夠重視。實際上,如果發展的成果在分配上出現了嚴重的傾斜,從而造成嚴重的社會不公,那么我們也可以說這種發展不是以人為本的發展道路。近幾年來,在國民財富的分配領域出現了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突出表現為分配收入的差距在擴大;而收入的差距又是以地區差距、行業差距、城鄉差距等等多種形式體現出來的。最近的統計顯示,我國的基尼系數大幅攀升,已經遠遠超過了世界的平均水平。分配和收入領域內的不公平現象必然會成為其他領域內的不公平現象劇增的重要根源,導致教育資源和就業機會的畸形分布,從而進一步加劇和強化著收入和分配領域內的差距。就此所可能產生的各種社會問題,著名國情專家胡鞍鋼和香港中文大學教授王紹光曾聯合撰文指出,要高度警惕經濟高度發展背后的危機。這些建議受到了黨中央領導人的高度重視。如果仔細分析一下備受關注的“三農”問題,它實際上就是一個涉及收入、教育、就業和法律政治地位等等多個領域內的城鄉差距問題。一個國家如果讓占人口大多數的人群淪為社會的弱勢群體,就難于真正走上以人為本的發展之路。

自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正式提出發展要以人為本,要堅持全面發展、協調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之后,縮小收入差距,減少不公正現象,確保弱勢群體享有基本人權的保障,維護他們的切身利益就成了黨和國家政策的重點調節任務。以“三農”問題為例,黨中央了支持農業和農村發展一號文件,顯示了中央對于農民這個最大的弱勢群體的關注。相關的支農宏觀經濟政策也紛紛出臺。例如僅糧食直補、良種補貼、農機補貼和減免農業稅的“三補一減”政策,就可使全國農民人均直接增收50元左右,拉動收入增長2個百分點。通過這些政策的推動,今年我國首次扭轉了農民收入連續七年徘徊的局面。據報道,在今年一季度,全國農民人均現金收入實際增長9·2%。同時,在政治和法律領域內的也出現了有利于農民的改革措施。例如,各地在戶籍制度改革方面大都進展順利;村民自治制度繼續在各地得到實施和完善,從而極大地提高了農民的政治地位和參與當地公共事務的熱情,并在客觀上起到了民主啟蒙的作用。

三、以人為本的發展觀意味著必須實施人才強國戰略

所謂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就是要抓住和利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應對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的必然要求,它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必然要求,是增強黨的執政能力、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的必然要求。

以人為本的發展觀必然要求要實施和推動人才強國戰略。實際上,人才強國戰略回答了在發展的最終依靠力量是什么的問題。人才強國戰略意味著發展的主體是人才。現代各國日益重視人力資源的開發和管理,從而使得知識經濟有了堅實的智力依托。

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但由于在以往的發展過程中存在著嚴重的非均衡性特征。因此,人口大國并沒有轉化為人力資源和人才優勢。現代科技是經濟發展和提高國際競爭力的關鍵因素;而科技是需要人來研發和使用的。

對此,同志在最近的一段時間連續發表了一系列有關人才強國戰略的論述,充分顯示了我們黨在這一問題上的重大觀念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