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級集體經濟的實施意見

時間:2022-06-19 08:25:00

導語:村級集體經濟的實施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村級集體經濟的實施意見

根據縣委九屆八次全委(擴大)會議安排部署,為認真貫徹落實黨的*精神,進一步完善農村雙層經營體制,穩步推進農村稅費改革、減輕農民負擔、實現共同富裕,增強集體經濟組織服務功能,做到村級有人辦事、有錢辦事,全面加快農村小康建設步伐,保持農村社會穩定,夯實基層組織建設基礎,努力實現我縣農村經濟健康穩步發展,結合我縣實際,就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提出以下實施意見:

一、我縣村級集體經濟的現狀

據調查統計,20*年全縣負債村占85.1%,其中:負債2萬元以下的占42.5%,2-5萬元的占7.5%,5-10萬元的占17.5%,10萬元以上的占32.5%;“空殼村”占48.9%。從調查情況來看,全縣大部分村(隊)集體經濟比較薄弱,村集體“無錢辦事”的問題還相當突出,如何盡快實現村集體增收,在當前顯得尤為迫切。因此,各基層黨組織要高度重視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工作,切實加強領導,理清思路,明確工作責任,進一步推動村級集體經濟的發展。

二、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指導思想和目標任務

1、指導思想: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的*精神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縣委九屆八次全委(擴大)會議精神,以增加集體收入、減輕農民負擔為目的,從轉變觀念、廣辟財源、加強管理、完善體制入手,立足本地優勢,充分調動村級組織尤其是農民群眾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積極性,先易后難,逐步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提高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為把基層組織建設成“三個代表”的組織者、推動者、實踐者打下物質基礎。

2、目標任務:采取強有力的措施,力爭在三到五年的時間內,使絕大多數村(隊)集體經濟年收入達到5萬元以上,半數以上的村集體經濟達到年收入10萬元左右,其余的村(隊)集體積累全部達到2萬元以上,爭取三年內消滅“空殼村”,真正使集體富起來,切實減輕農民負擔,改善干群關系,增強以黨支部為核心的村級組織的凝聚力和集體經濟服務能力,逐步形成村級各項工作正常運轉,經費有保障的良性循環機制,促進農村各項事業協調發展,社會全面進步。

三、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具體措施和有效途徑

(一)配齊配強班子,選準帶頭人,大力加強村級組織建設

增強村級集體經濟實力,關鍵是要有一個好的村級領導班子。各鄉黨委要按照基層黨組織應當成為“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組織者、推動者和實踐者的要求,配強村級領導班子,大力加強村級組織建設。一是要進行細致的摸底調查,對村隊班子分類排隊,在遵循有關政策法規的前提下,按照政治強、懂經營、會管理、肯奉獻的標準,對軟弱渙散的班子采取下派干部掛職、交叉任職等多種措施及時進行調整,配齊配強村隊領導班子。同時,根據縣委《關于裕民縣下派村隊干部選拔、培養、使用管理辦法》,加強對班子中掛職干部的跟蹤管理,充分調動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切實在發展農村經濟中發揮帶頭作用。二是結合“雙重培養”活動,做好村隊黨支部書記的選拔培養工作,切實提高村支部書記帶領群眾致富的本領和發展經濟的能力。三是加強后備干部的選拔培養,采取組織推薦、民主推薦、群眾評選等方式,重點從回鄉務農的大中專畢業生、優秀退伍軍人、當地致富大戶和熟悉農業農村工作的機關干部中選拔一批后備干部,每個村至少要培養3名后備干部。切實加強班子建設,夯實村級組織建設。

(二)積極穩妥地開展村級債權債務清欠,切實加強村集體資產管理

1、全面清理資產,依法清收債權,落實債務,努力降低村級負債。各鄉黨委要統一組織、實事求是地對村隊各類資產、債權債務進行全面清理,摸清家底,做到帳實相符,心中有數。依法清收債權,對于農民欠集體的款項,要根據實際承受能力制定各項清欠政策,采取合法、有效的措施,加以收回。清理債務,對于不合理的合同、村集體債務要依法進行核銷,合理的要制定出具體的還款計劃,逐步還清,一般不要把全年收入都用于還債,拿出一部分資金用于發展。

2、建立完善制度,加強村集體資金管理。一是按照《自治區村級組織規范》的要求,建立和完善《村級財務管理》、《村級民主管理》、《村級民主監督》等村級財務監管制度,堅持村有鄉管縣監督的管理體制,發揮好村民會議、村民代表會議以及村民理財小組的作用,對村民委員會的財產收支及公開情況實施檢查和監督,堵塞財務管理漏洞。二是對非生產性開支進行壓縮。對村干部工資、補助等,積極推廣“費用包干,定項限額”的辦法,根據各村經濟、人口規模、合理確定村組干部人數和補貼標準;對村級招待費實行零控制,嚴格審批程序,使集體積累逐年得到增加,杜絕不良集體債務發生。對于貪污挪用、無償占用及揮霍浪費村集體資產、稅費改革后挪用上級轉移支付給村里的財力的行為,要依法或按照有關規定給予嚴肅處理。

3、盤活固定資產,確保集體資產保值增值。一是在經過村民會議和村民代表大會同意后,對村集體所有的房屋、機械設備、水利設施、場地、林地等資產,依法采取招標、拍賣、租賃、參股經營以及有償轉讓等多種形式,實行企業化管理和商業化運作。如:投資商或農民在村內興辦企業、小加工廠或養殖小區時,村集體可以把房屋、土地等固定資產作為股份入股,或進行有償租賃使用,通過按股分紅或收費,增加村集體收入。二是對集體發包經營的土地、草場,由鄉里統一組織規范發包辦法和價格,公開進行招投標。機動地和草場原則上一年一包,最長不得超過三年,并簽訂規范的合同。同時,依法對以往簽訂的不合理承包合同進行清理,清收土地和草場,重新發包。國家在村投資的基礎設施和其他組織以及個人無償資助歸集體使用的資產,要建帳登記,加強管理,切實提高使用效益。

(三)以服務農民增收為目的,以科技示范為手段,因地制宜,多措并舉,選準一條能取得實效的集體經濟發展路子

各基層黨組織要按照“五個一”(一塊地、一片園、一群畜、一口井、一個企業)工程的要求,以市場為導向,立足本地資源優勢,圍繞服務農牧民增收,科技示范,宜林則林,宜牧則牧,宜草則草,為每個村選準一條能取得實效的集體經濟發展路子。

1、積極開展有償服務,增加集體積累。一是村兩委班子要樹立“強化服務、群眾受益、集體創利、實現雙贏”的意識,通過分析市場,摸清行情,建立和農村經濟相適應的集體服務組織。如:由村集體組織成立營銷協會、創辦服務實體,發揮中介服務作用,統一組織購進生產資料和銷售農付產品、牲畜,通過收取中介服務費不斷增加集體經濟。同時,解決農民買難賣難問題,降低生產成本,確保產品銷售價格,增加農民收入。或由村集體出資統一購進一批粉草機、選種機等在農村較實用的農牧業生產機械,以有償租賃的方式為農牧民提供服務,逐步增加村集體收入。二是組織農村富余勞動力外出務工創收,對輸出人員要進行統一管理,跟蹤問效,搞好輸后服務。村里在進行水利建設、土地治理、農產品加工時,盡可能由村集體統一組織進行,努力實現集體經濟實力增強和農民收入同步增長。

2、加快荒山、荒灘、荒溝、荒丘或夾荒地、撂荒地等“四荒”資源的開發利用,擴大集體經濟發展基礎。對村集體所有的和國家所有依法由集體使用的“四荒”等資源,以公開招投標、承包、拍賣、租賃或股份合作等形式轉讓給專業經營大戶、工商企業及其他投資主體。同時,按照縣委確定的產業區、產業帶、產業群布局,發展巴什拜羊、紅花、禽類養殖、中草藥種植、經濟林等科技含量高的特色種養殖項目,集體通過收取費用增加收入。

3、按照縣委提出的大力發展畜牧業的總體思路,發展集體畜群,實現集體增收。鄉村黨組織要結合實際,通過貸款收購、以畜抵債、群眾入股等多種方式,建立以巴什拜羊為主體的集體畜群。

4、積極發揮地緣資源優勢,加快招商引資步伐,尋求集體經濟發展新突破。各鄉場要牢固樹立“放水養魚、欲取先予”的戰略意識和“你來投資、我來服務”的市場意識。充分利用現有的地緣資源優勢,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擴大招商引資渠道,采取提供服務、出臺優惠政策等措施,吸引外來投資,鼓勵當地農民投資。如:山區村隊可以依托豐富的草場、森林、河溝等資源優勢,按照規劃,積極發展旅游業、特色養殖業、民族特色食品及手工藝品加工銷售;山前平原的村隊可積極發展商品流通業、飲食服務業、交通運輸業;井灌區村隊可以發揮集體土地資源優勢,發展農副產品加工、特色種植業,可抓住退耕還林有利時機,積極開展育林育苗、開辦小苗圃,增加集體收入,不斷壯大集體經濟實力。

(四)出臺優惠政策,加大扶貧力度,拓寬集體經濟增收渠道

積極申報爭取上級扶貧開發項目。一是各鄉黨委是項目責任人,要積極申報和爭取農業扶貧開發、基礎設施建設、農業綜合開發等項目,通過項目的申報實施,積極協調資金,夯實發展基礎,增強發展后勁,帶動和促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二是鄉場要積極協調資金,幫助發展集體經濟,對集體經濟薄弱的村要給予傾斜。農業銀行、農村信用社等金融部門,要優先對信用較好的村提供集體經濟發展的信貸資金扶持;工商、稅收等管理部門,要出臺優惠政策,對村級集體企業應交的各種稅收和管理費適當給予減免。

(五)落實部門包扶責任制、共聯共建,加強對發展村集體經濟的扶持

一是落實縣部門包村(隊)幫扶責任制和激勵機制。每個包村部門實行包點到人,督查到人,目標責任到人,一包到底,幫助包點村隊理清集體經濟發展思路,制定發展規劃,從資金、信息、人才、技術、項目等方面提供幫助,做到經濟不達標,幫扶不脫鉤。對包扶經濟任務完成較好的單位,給予表彰獎勵,對于不能按時完成任務的單位,進行通報批評,切實把各項扶貧幫困制度落到實處。二是各鄉黨委要對集體經濟薄弱村和空殼村進行梳理,確定出重點幫扶村隊,按照“雙方自愿、優勢互補、相互促進、共同提高”的原則,組織引導集體經濟實力較強的村與集體經濟薄弱的村結成互聯共建村(隊)。同時,落實鄉(場)領導聯系和站所幫扶責任制,通過班子幫帶、路子引導、資金技術扶持等措施,促進后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

四、加強領導,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1、各鄉(場)黨委要高度重視,把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在認真分析研究的基礎上,制定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規劃和政策,明確目標,加強考核,狠抓落實。要把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的實力,作為開展“三級聯創”的重要內容。鄉(場)主要領導作為責任人,要切實承擔起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的職責,具體實施、具體指導,按先易后難進行3-5年,達到目標與縣委目標任務一致。

2、加強協作,形成分工負責、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縣委經工辦、組織部、農業局要加強指導、監督、協調和服務。基層組織建設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要密切配合,形成齊抓共促的合力。

3、建立黨支部崗位目標責任制,嚴格獎懲,增強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自覺性。各鄉(場)黨委要把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列入村(隊)干部任期目標管理責任制,把村集體經濟發展狀況作為考核村(隊)干部實績的一個重要內容,并與效益掛鉤,與獎懲掛鉤,年終按考核實績進行獎懲。對實績突出的要給予表揚和獎勵,對責任心不強,不能開拓進取,致使村集體經濟發展緩慢的,要給予批評教育,進一步激發村干部抓集體經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推進村級集體經濟的健康發展。

4、切實加強教育和宣傳。要加強對農民的宣傳教育,教育農民理解和正確處理國家、集體與個人三者關系,積極支持、參與和維護村集體經濟的發展。對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好典型,要認真進行總結,對成效顯著的集體和個人,要進行大力表彰,并通過各種媒體大力宣傳,樹典型,抓示范,以點帶面,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