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局患者醫療救治工作意見
時間:2022-07-08 03:31:00
導語:醫療局患者醫療救治工作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解決好個別地方出現的遺棄特困患者問題,進一步推進城鄉醫療救助體系建設,現就做好全省特困患者醫療救治工作提出以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做好特困患者醫療救治工作的重要性。特困患者是指未參加城鎮基本醫療保險的城市低保對象、農村五保戶、農村低保戶中的患者。認真做好特困患者的醫療救治工作是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也是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實際行動,對于加快*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促進建設“大而強、富而美”的社會主義新*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各級、各有關部門要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從踐行“*”重要思想,維護社會發展和穩定的高度出發,充分認識做好特困患者醫療救治工作的重要意義,將其列入各級、各部門的重要議事日程,建立健全特困患者醫療救治工作運行機制,解決好個別地方出現的有人將特困患者遺棄在醫院或救助站等地的問題,有效維護特困患者基本健康權益,切實為特困患者辦實事、辦好事。各級政府要將開展特困患者醫療救治情況納入工作考核目標。
二、抓好醫療救助政策的貫徹落實,為特困患者的醫療救治提供制度保障。各級、各部門要認真貫徹《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衛生工作的決定》(魯發〔20*〕3號)、《民政部衛生部財政部關于實施農村醫療救助的意見》(民發〔20*〕158號)、《民政部衛生部財政部關于加快推進農村醫療救助工作的通知》(民發〔20*〕121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省衛生廳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做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的通知》(魯政辦發〔20*〕17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社會救助體系建設的意見》(魯政辦發〔20*〕42號)等一系列文件精神,將各項醫療救助措施確實落到實處,為各醫療機構對特困患者及時醫療救治提供制度保障。一是要不斷完善農村醫療救助體系及相關政策。積極籌措醫療救助資金,在財政將其列入預算的同時,堅持每年從省級留成的福利彩票公益金中提取3%用于農村醫療救助。資助特困農民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并為患大病的農村特困患者提供一定的醫療費用補助,對患特種傳染病的農民按有關規定給予補助。二是對城市特困患者,要按照《*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省民政廳等部門關于建立城市醫療救助制度試點工作的意見的通知》(魯政辦發〔20*〕40號)精神,由當地政府根據被救助者個人實際支出的醫療費用數額,按比例給予限額救濟補助。特困患者申請城市和農村醫療救助和救助金額,按當地政府有關規定執行。三是各級衛生部門和醫院都要總結過去救治“三無病人”的經驗做法,積極爭取建立一批特困患者救治定點醫院,并完善相應的救助辦法。
三、加快醫療保障制度建設步伐。各級要按照省政府要求,進一步擴大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兌現財政補助資金,加大工作力度,完善工作措施,力爭20*年省級新農合試點縣要達到全省農業縣(市、區)總數的80%以上,擴大農民的受益面。建立健全社區衛生服務網絡,在目前已覆蓋城市人口42%的基礎上,20*年社區衛生服務的覆蓋率達到80%以上,更好地滿足城市居民基本醫療服務需求。進一步擴大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覆蓋面,努力做到應保盡保。積極探索城鎮居民包括兒童、學生等群體醫療保障的辦法和途徑,逐步將其納入城鎮醫療保障覆蓋范圍。鼓勵開展城市居民合作醫療試點。
四、對特困患者的醫療救治實行屬地管理、分級負責。各地都要充分發揮新農合和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綜合協調領導組織的作用,及時協調解決當地出現的特困患者救治困難問題。各級都要建立責任制,抓緊制訂切實可行的救治措施,并隨著經濟的發展逐步完善醫療救治制度,保障醫療救治順利進行。對個別無理取鬧,擾亂醫院正常醫療秩序的,要弄清事實,依法依規嚴肅處理,保證社會穩定。各級財政要根據實際需要和財力情況安排資金,用于特困患者大病醫療費用補助,并資助醫療救助對象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各地要盡快出臺文件,明確責任,抓好救治工作,讓特困患者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
五、醫院要及時為特困患者提供便捷的基本醫療服務。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和廣大醫務工作者要秉承救死扶傷、治病救人的服務宗旨,按照分級負責的原則,切實做好特困患者的醫療救治工作。要嚴格執行首診負責制,不得推諉甚至拒診拒治特困患者。要進一步推進惠民醫療服務工作,除二級以上醫療機構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外,列入“360工程”的重點衛生院也要積極開展。要深入開展醫療質量管理效益年活動,認真貫徹《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醫療服務的通知》(魯衛醫發〔20*〕19號)、《關于印發〈*省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工作人員行為規范〉、〈*省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十大窗口服務規范〉的通知》(魯衛醫字〔20*〕66號)等文件精神,嚴格執行單病種質量控制、檢驗結果一單通等減輕群眾就醫負擔的系列措施,加強管理,改進服務,規范行為,促進醫療質量和服務水平不斷提高。
六、規范特困患者的救治標準和救治方式。對特困患者的醫療救治,要本著盡力救治的原則,原則上要根據城鎮或農村不同的特困患者,按照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或新農合用藥目錄、診療項目目錄、醫療服務設施目錄提供基本醫療服務。全省二級以上醫療機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實施“360工程”的重點中心鎮衛生院,要按照省衛生廳《關于在全省開展惠民醫療服務工作的意見》(魯衛醫發〔20*〕4號)規定,對特困患者實行診療費用優惠政策,切實減輕特困患者的就醫負擔。
七、切實加強對醫療救治工作的領導。特困患者的醫療救治工作政策性強,涉及面廣,與群眾切實利益密切相關。各級民政、財政、勞動與保障、衛生等部門要認真履行職責,按照分級負責的原則,積極配合,共同做好特困患者醫療救治工作。各有關部門和醫院、救助站等要建立相關的應急處置機制,一旦發現被遺棄的特困患者,立即組織救治,并做好相應的工作。衛生部門要加強對定點醫療機構服務行為的監督管理,使被救治的特困患者享受到基本的醫療服務。民政部門要落實特困患者醫療救助政策,完善醫療救助的日常管理,對符合條件的城市和農村特困患者要及時受理申請、辦結審批手續、發放救助資金,實行醫療救助公示制度,接受社會和群眾監督。勞動保障部門要做好醫療救助與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銜接工作,對參保的特困患者給予政策優惠,減輕大病、重病患者經濟負擔。財政部門要兌現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補助和醫療救助資金,對當地政府確定的實行醫療救治特困患者的定點醫療機構給予適當補償。凡對特困患者見死不救、情節嚴重、造成不良社會影響的,不僅要追究相關醫療機構的責任,也要追究有關政府領導和政府部門負責人的責任。
- 上一篇:市人大批評和意見情況的報告
- 下一篇:人大執法檢查衛生法的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