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群眾住房工作實施意見

時間:2022-07-08 05:21:00

導語:農村群眾住房工作實施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群眾住房工作實施意見

為解決農村困難群眾住房問題,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根據《*省人民政府關于解決農村困難群眾住房問題的意見》,結合*市實際,提出本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全會精神、“*”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實現城鄉統籌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逐步構建城鄉一體的社會住房保障機制為目標,以界定對象、明確標準、規范程序、科學管理為重點,有效改善農村困難群眾居住條件。

二、任務目標

2009年正式啟動農村困難群眾住房解困工作(以下簡稱解困工作),當年解決550戶,至2012年底解決3000戶。其中,清徐縣150戶,古交市130戶,陽曲縣30戶,婁煩縣100戶,小店區40戶,杏花嶺區35戶,尖草坪區15戶,萬柏林區30戶,晉源區20戶。通過解困工作,實現農村困難群眾住有居所目標。

三、基本原則

科學規劃,統籌建設,先易后難,分批解決,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政府主導,社會參與,一戶一宅,節約用地。

四、政策措施

(一)解困對象

生活在農村貧困線以下,居住在上世紀50年代前建造,不能保障安全的簡易土窯洞、簡陋土坯房的住戶或房屋已經倒塌的無房戶。包括:經縣級民政部門確認的農村低保戶,不宜集中供養、享受國家定期撫恤補助的農村重點優撫對象;

經縣級人民政府確認的農村低保邊緣和因災因病返貧的住房困難戶。

違反計劃生育政策的困難家庭,子女有經濟能力但不履行贍養義務的住房困難戶,不在此次解決范圍。

(二)解困對象認定

1.農村低保戶和優撫對象,由縣級民政部門審查認定;

2.農村低保戶和優撫對象中的住房困難戶,由縣級建設部門審查認定;

3.農村低保邊緣和因災因病返貧的住房困難戶,由縣級建設部門會同民政部門審查后,報縣級人民政府認定。

市轄六區納入城中村改造和縣城規劃區的農村住房困難戶不在此次解決范圍;已經或正在規劃的地質災害治理搬遷村、整體移民搬遷村困難群眾住房問題在整村搬遷時一并解決;已在殘疾人危房改造中解決了住房的農村貧困殘疾人不再重復解決。今后解決經民政部門認定的扶貧搬遷和殘疾人困難群眾住房問題時,可適用農村困難群眾住房政策,但不能重復適用其他優惠政策。

(三)解困方式

解困資金由個人自籌與政府補助相結合,多方多渠道籌集。解困工作堅持舊房利用與新房建設相結合,多方式多手段推進;統一組織建設維修與住戶自行修繕相結合,多途徑多方法完成。與新農村建設、村莊整治、土地整理、村莊綠化相結合,優先考慮新農村建設試點村和重點推進村困難群眾住房問題。

各縣(市、區)可結合本地實際,積極探索切實可行的農村住房解困方法,報市建管委、省建設廳綜合認定推廣。

(四)解困要求

1.建筑面積。新建和改建住房的,建筑面積可按困難群眾戶籍人口確定,一般控制在25-45平方米之間;修繕住房的,按現有住房面積修繕;置換住房的,參照新建住房面積標準掌握。

2.質量標準。以改變房屋院落面貌、消除房屋安全隱患,“安全、實用、經濟”為前提。具體要求:新建和改建住房的,為一層磚混或磚木結構平房,鋪水泥地面,刷內外墻壁;修繕住房的,根據實際情況選做墻壁維護、屋頂維修、鋪水泥地面、刷內外墻壁;置換住房的,購買置換一層磚混或磚木結構平房,鋪水泥地面,刷內外墻壁。

3.補助標準。省、市、縣三級財政平均每戶補助11000元,具體每戶補助標準由各縣(市、區)人民政府根據當地實際按照新建、改建、修繕、置換、租賃、人口、面積等情況具體測算確定。

(五)資金籌措與管理

1.解困資金籌措。解困補助資金原則上由省、市、縣財政按照4∶3∶3比例配套解決。2009年省安排242萬元,市和縣(市、區)各安排182萬元(以后隨著解困任務的擴大增加安排),專項用于農村困難群眾住房補助。各縣(市、區)財政補助數額根據各自年度目標任務安排,解困工作摸底調查、建立檔案、工作培訓、監督管理等工作經費由財政專項列支。

2.解困資金管理。省、市兩級財政專項補助資金分兩次下達,上半年先行下達補助總額的70%,下半年經檢查驗收再下達其余30%。省、市兩級財政專項補助資金下達后,連同各縣補助資金一并專戶儲存管理,由各縣級建設部門根據各鄉(鎮)、村工作進度按程序撥付。上年結余部分可滾動到下年繼續使用。五、申請審批程序

(一)個人申請。符合解決農村困難群眾住房條件的家庭向村民委員會提出書面申請,填寫《*省解決農村困難群眾住房問題申請表》,并提供戶籍、住房和低保等證明材料。

(二)評議公示。解困申請經村民代表會議評議初步認定并予以公示,廣泛聽取群眾意見。評議公示后,符合解困條件的,村民委員會簽署意見報鄉鎮(街辦);不符合條件的,向申請人說明情況和依據。(三)審查公示。鄉鎮(街辦)對村民委員會上報的申請材料進行審查,必要時采取入戶調查、鄰里訪問、信函索證等方式對申請人住房和家庭經濟情況等進行調查核實。符合條件的,報縣級建設、民政部門審批;不符合條件的,將材料退回村委會并說明原因。審查結果在鄉鎮(街辦)政務公開欄進行公示。(四)核準上報。縣級建設部門會同民政部門對鄉鎮(街辦)上報的申請材料進行匯總復核。民政部門主要對低保戶和優撫對象進行復核,建設部門主要對住房困難情況進行復核。符合條件的,核準其享受住房解困優惠政策,并按本地實際情況提出分年、分批解困計劃,報縣級人民政府批準后組織實施。同時,縣級人民政府向市建設部門、民政部門申請補助。

六、實施步驟

(一)3月底完成調查摸底對象確定和審批手續。2月底前由各縣(市、區)建設部門牽頭會同民政部門組織各鄉鎮(街辦)對轄區內農村困難群眾住房進行調查摸底,確定改造對象,按照申請、評議、公示、審查、核準等程序和2009年解困目標責任要求數量確定解困對象,并提出本級財政補助和向上級財政申請補助資金計劃。

(二)5月底前完成規劃、土地審批和解困房設計施工方案制定。

(三)6至10月組織施工,縣(市、區)和鄉鎮(街辦)、村(居)委會逐級簽訂解困工作目標責任書,明確職責分工、運作程序、資金使用管理和施工標準等。鄉鎮(街辦)和村(居)委會具體負責工程質量監督、施工進度和工程資金使用,要確保施工質量和資金專款專用。

(四)11月底前完成檢查驗收。由縣(市、區)組織有關職能部門按工程質量標準逐戶驗收,質量不達標的,督促整改;新建房驗收合格的,拍照存檔;進行工程款結算。市對各縣(市、區)驗收完成情況進行檢查。

七、組織領導

(一)加強組織領導。成立由市政府領導負責,市直有關部門(市建管委、市財政局、市民政局、市國土資源局、市審計局、市扶貧辦、市殘聯等)負責人參加的農村困難群眾住房解困工作領導組。各縣(市、區)政府也應建立相應機構,各鄉鎮(街辦)要有專人負責,安排相應工作經費、配備必要交通工具和辦公設備,積極推進農村困難群眾住房解困工作。

(二)明確工作責任。解困工作實行目標責任制管理。市政府將解困任務分解落實到各縣(市、區)政府,市建管委負責解困工作規劃、指導、協調、組織實施;市財政局負責按照年度解困任務安排解困資金,監管解困資金使用;市民政局負責認定農村低保戶和優撫對象等困難群眾,協助市建管委搞好具體組織實施工作;市國土資源局負責落實解困住房宅基地用地計劃指標,解決列入計劃的農村地質災害治理村困難群眾住房問題,并將有關信息提供給領導組;市審計局負責解困資金的審計監督;市扶貧辦負責解決移民搬遷村困難群眾住房問題;市殘聯負責解決農村殘疾人困難群眾住房問題。市政府定期對各縣(市、區)解困工作完成情況進行檢查通報。

各縣(市、區)要嚴格按照省、市要求,認真組織落實本地解困工作,建立相應的工作目標和責任追究制度。在上一年第四季度完成下一年農村住房解困申請、評議、審查、核準等工作,年初確定本地區農村住房解困任務、工作計劃和實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