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原創:全縣養殖業發展的建議與對策
時間:2022-07-20 02:18:00
導語:獨家原創:全縣養殖業發展的建議與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近年來,我縣養殖業生產在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下,得以蓬勃興起,全縣養殖業生產形勢一片看好,形成了以養牛、養豬業為主,果桑棚栽為補充,以規模生產為基礎,以科技為依托的產業格局,我縣發展畜牧業的鮮明優勢,是其他地區無法攀比的。為了進一步推動全縣養殖業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努力實現增長方式轉變,把養殖業建設成為我縣增加農民收入,促進新農村建設的優勢產業。結合我縣養殖業發展現狀,特提出建議和對策如下:
1、加強宣傳引導,營造發展氛圍。緊緊抓住國家出臺扶持發展養殖業生產穩定市場供應的系列政策的機遇,采取多種宣傳手段,多角度、多層次地開展宣傳,宣傳國家扶持發展養殖業生產的政策,提供養殖經濟市場信息,進一步提高廣大干部群眾對養殖業發展認識,增強養殖信心,充分調動養殖戶的積極性,營造上下聯動齊心抓發展的良好氛圍。
2、科學合理布局,強化規范管理。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有關養殖業生產發展的文件精神,全面落實行政領導負責制,認真編制養殖業生產發展規劃,正確處理好發展養殖業生產與環境保護的關系,做到發展與保護并重,積極推進養殖業生產的產業化、規模化、標準化和現代化,從政策上鼓勵和扶持有條件的農民和農業龍頭企業發展養殖業生產。要依法規范養殖場管理,對現有養殖場進行整治和規范,扶持其健康發展。凡符合建設沼氣工程條件的養殖戶應全部建設沼氣池并使用沼氣,推廣養殖業和種植業相結合的生產模式,鼓勵養殖場(戶)充分利用魚塘、農田等消納養殖廢料廢水,推行健康養殖、生態養殖和標準化生產。
3、建立長效機制,鼓勵做大做強。在不折不扣貫徹落實好國家和省、市有關鼓勵扶持生豬生產發展政策的同時,要對發展規模養殖場(戶)或養殖業龍頭企業在項目、稅收、基地建設等方面給予優惠傾斜,特別要積極為符合國家標準要求的養殖場(戶)爭取國家生豬標準化扶持建設資金,更好地擴大和發展生產;要積極幫助解決用水、用電、交通難等問題。不少規模養殖場(戶)都是分布在山塘附近或較偏僻的山坡上,普遍存在用水、用電、交通難問題,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積極幫助解決困難,從根本上改善養豬生產條件;要適時推出“保護價”政策。對存欄5000頭以上,符合標準化養殖要求且具有較強的帶動能力的生豬養殖場(戶),當出售肉豬的價格低于一定的價格時,按保護價給予補貼,并將該資金列入每年的財政預算;要強化龍頭企業帶動,培育發展養殖業龍頭企業。目前,全縣存欄——頭(按當地規模養殖場的標準填寫)以上的養豬場(戶)已達——家,存欄——頭以上的養牛場(戶)已達——家,但是成為龍頭企業的只有——家。因此,我們建議縣政府應挑選3-5家生產條件較好、管理能力較強、發展潛力大的養殖場(戶),采取“公司帶動農戶”的生產模式,結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經濟共同體,要在政策和資金等方面給予傾斜,把他們培育成龍頭企業,提高生產的組織化程度,擴大生產規模。通過扶優扶強,促進規模生產,引導扶持養殖場(戶)做大做強,增強幅射帶動發展能力、抗御市場風險以及市場競爭力,推進產業化經營,提高生豬生產效益,增加農民收入;各有關職能部門和屠宰場要增強服務意識,牢固樹立為農服務的思想,積極為養殖場(戶)排憂解難,提供盡職的服務,保護養殖業生產者的積極性,促進養殖業生產又好又快發展。
4、強化科技服務,提升發展水平。要建立和完善縣、鄉、村三級服務網絡,加強畜牧獸醫專業技術人員業務培訓,增強服務本領,組織技術人員進場入戶,實行互聯對接,提供快捷有效服務,及時幫助養殖戶解決生產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實施科教興牧戰略,大力推廣品種改良、標準化生產、動物疫病防治等技術,提高農民科技素質。加大科技培訓力度,對青年農民進行現代技術、現代管理理念、現代經營理念全方位培訓,培育出一批觀念新、懂管理、懂技術、會經營的科學養殖能手。
5、加強疫病防控,筑牢發展保障。近年來,我國家畜疫病流行有所增加,養殖風險加大,直接影響農戶養殖的積極性。因此,我們必須堅持預防為主,全面落實以口蹄疫為主的強制免疫措施,確保免疫到位,積極推行動物二維碼標識制度,建立可追塑制度。加強產地檢疫、屠宰檢疫、市場檢疫工作,嚴格把好監測、檢疫、消毒關,切實加強交易市場的監督管理,嚴禁病死牛、豬及其產品進入流通環節,防止疫情傳播和擴散;要引導和組織養殖場(戶)進行標準化生產,嚴格實行封閉式管理,推進養殖方式轉變,改善防疫條件,大力推進監管執法力度,推行獸藥、飼料市場準入制度,建立牛、豬產品質量安全標準體系,不斷提高產品質量,增強市場競爭力。
6、加強屠宰管理,嚴厲打擊私屠濫宰行為。近年來,特別是近兩年來,我縣認真貫徹國務院關于生豬屠宰管理條例和省、市有關文件精神,嚴格實行定點屠宰、集中檢疫、統一納稅、分散經營的制度,進一步規范屠宰經營管理取得了較好成效。但由于屠宰管理涉及范圍廣、難度大,鑒于目前我縣仍存在私屠濫宰現象實際,應進一步加大管理力度,切實保證牛、豬產品質量,保障人民身體健康:一要抓好宣傳。采取各種有效的宣傳形式,向消費者宣傳消費私屠濫宰、未經檢疫豬、牛肉的危害性,增強自我保護意識,杜絕消費未經檢疫銷售的豬、牛肉;二要責任到位。各鎮各職能部門要各負其責,通力協作,齊抓共管,確保工作落實到位。三要加大對私屠濫宰行為的打擊力度。在縣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從經貿、畜牧、工商、國稅、地稅、衛生、食監、公安等有關部門抽調力量組成強力工作組,加強對肉食品市場的巡查,發現不法經營者,要嚴格依法打擊,進一步規范和維護好我縣屠宰管理,確保人民群眾吃上放心肉
因不知道你縣養牛產業是以養黃牛為主還是奶牛為主,特別提供奶牛養殖業發展對策建議如下:
1、搭建奶牛養殖業發展的公共技術平臺。奶牛養殖涉及一系列的技術問題。諸如奶牛的品種,飼料營養和飼喂技術,配種繁育技術,疾病的防治和擠奶技術等。要使這一系列的技術為奶農所掌握,就需要政府部門搞好服務,成立配套組織機構,搭建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包括奶牛自繁體系建設、青貯料貯化技術集成與推廣、規模化養殖技術與疫病防治、公共科技信息服務體系等。只有如此才能支撐奶牛養殖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2、加強人才引進和技術培訓工作。建議整合科技、農業、勞動等部門培訓資源,系統開展專門人才培養和從業人員培訓;同時,積極與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以高校和科研院所為依托培訓技術人員。
3、建立奶牛養殖業循環經濟鏈,實現經濟效益與生態環境的協同發展。針對目前我縣200頭以上規模的小型養殖場或養殖專業戶,開發并推廣適用于這類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的沼氣技術及污水處理技術,將牛糞、牛尿經生化處理后供農田種值作肥料,廢水經凈化后再循環用于沖洗牛舍、養魚或灌溉農田作物果蔬,或者用作沼氣發電。有資料顯示,利用牛糞養蚯蚓,培育蘑菇,其渣為上好有機肥。政府應對養殖小區(場)的糞污處理設施建設給予適當補助。
同時,各奶牛養殖區應合理地布局奶源基地,建立產業一體化機制,利用棄耕地、荒地進行草田輪作,既可解決草資源問題,又可提高土地可種性。此外,要發展草場,進行放牧式養殖
- 上一篇:獨家原創:黨校可持續發展研究報告
- 下一篇:獨家原創:公司推廣策劃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