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體育健身工程的意見
時間:2022-10-13 09:55:00
導語:農民體育健身工程的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貫徹落實中共十六屆(提醒您:請根據實際修改)五中全會精神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中發[2009]1號),在“十一五”期間推動實施農民體育健身工程,進一步加快新時期農村體育事業的發展,提出如下意見。一、充分認識實施農民體育健身工程的重要意義(一)我國是一個發展中的農業大國,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歷來受到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廣泛開展農村體育活動,對于增強廣大農民體質、豐富業余文化生活、建設文明和諧的新農村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長期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親切關懷下,有關部門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通過政策引導、競賽推動和激勵表彰機制,我國農村體育事業得到了較快發展。特別是國務院頒布《全民健身計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以來,農村體育進入了蓬勃發展的新階段。但是,農村體育仍然是我國體育事業的薄弱環節,特別是由于基礎薄弱,欠賬過多,投入較少,農村公共體育場地設施建設嚴重滯后,城鄉差距越來越大。農民日益增長的體育健身需求同農村公共體育場地設施嚴重不足的矛盾制約著農村體育活動的開展。隨著國家社會經濟的全面發展,我國農村體育工作的重點已從縣逐步轉移到鄉鎮,現在已經具備延伸到村莊的條件。進一步制定和完善我國農村體育事業發展的規劃和政策,抓住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歷史機遇,加大扶持力度,推動農村體育場地設施建設,是當前農村體育事業乃至全國體育事業發展的需要。(二)《綱要》提出,到2010年要基本建成具有中國特色的全民健身體系。構建全民健身服務體系重點在農村,難點也在農村。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時期體育工作的意見》明確提出,要加大對農村體育事業發展的扶持力度,建設好群眾健身場地,方便群眾就近參加體育活動。實施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大力推進農村體育場地設施建設是構建全民健身服務體系的重要內容。通過各級政府的投入和廣大農民群眾的參與,把體育場地建到農民身邊,提供最基本的健身條件,為農村體育組織的建立健全和活動的開展提供平臺,將有效地推進農村全民健身服務體系的建設,使廣大農民能
夠享受到基本的體育服務,有利于《綱要》規定的目標任務圓滿完成。(三)“十一五”時期是加速推進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的關鍵時期,黨的十六屆(提醒您:請根據實際修改)五中全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任務,要突出抓好的重點之一就是大力發展農村公共事業。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推動實施農民體育健身工程”,這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具體舉措,是政府為廣大農民辦的一件實事。通過強化政府對農村的體育公共服務,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農村的范圍,逐步縮小城鄉間體育公共服務差距,占領農村體育文化陣地,豐富農民文化生活,使之成為農民強身健體、更新觀念、發展經濟的有效載體,引導農民建立科學文明的生活方式,有效改善廣大農民的體質健康狀況,提高生產力水平和生活質量,促進農村三個文明建設,加快農村城鎮化和現代化進程,使和諧社會建設的基礎和基層政權更加牢固。二、實施農民體育健身工程的指導思想和目標任務(四)實施農民體育健身工程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堅持“面向基層、服務農民;因地制宜、分類指導;量力而行、注重實效;引導扶持,不包辦代替”。做到親民、便民、利民,真正使廣大農民受益。(五)農民體育健身工程以行政村為主要實施對象,以村級公共體育場地建設為重點,把場地建到農民身邊,把體育服務體系覆蓋到農村。要堅持從實際出發,科學規劃,在全國范圍有計劃、有步驟、有重點地逐步推進;實行各級政府扶持,社會力量支持,廣大農民積極參與,有關部門大力協同,各盡其職、各負其責;運用多種手段和杠桿,建立競爭和激勵機制,充分發揮各方面的積極性;制定基本的場地建設標準,不搞一刀切和統一模式。在建設中統籌體育與文化、教育、科技和青少年、老年活動場所的規劃和綜合利用,做到共建共享。在保證向農民開放并方便使用的條件下,可以與附近學校體育場地設施建設相結合。(六)“十一五”期間,每年在全國范圍一批有條件的行政村扶持建設公共體育場地設施,起到示范、帶動和輻射作用。在各級政府、有關部門、有關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到2010年,爭取占全國六分之一的行政村建有標準的公共體育場地設施,惠及約1.5億農民。以此
為契機,搭建農村體育公共服務平臺,構建面向廣大農民的體育服務體系,帶動農村體育組織建設和體育活動的開展,引導廣大農民形成健康、科學、文明的生活方式,使我國農村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明顯增加。三、農村公共體育場地設施建設的項目、建設要求、實施對象、投資原則和方式(七)農村公共體育場地設施建設的基本標準是:一塊混凝土標準籃球場,配備一副標準籃球架和2張室外乒乓球臺。在此基礎上,提倡經濟條件較好,人口較多的地區在尊重農民意愿的前提下,增加面積、器材及設施,形成體育文化廣場,更好地滿足農村體育文化生活需求。(八)農村公共體育場地設施以符合建設條件,有積極性和主動性,能夠認真履行建設、使用、管理職責的行政村為實施對象,采取申報審核方式擇優確定。實施對象需具備以下條件:無標準體育場地設施;重視體育工作,群眾參加體育健身活動熱情高、有傳統,村民對建設體育場地有積極性,自愿義務投工投勞;有場地設施建設用地;能自行解決部分配套資金;對體育場地設施的管理、維護、使用有措施。(九)農村公共體育場地設施建設要結合當地發展規劃,建在方便村民使用的地帶,與綠化、美化相結合,起到改善環境的作用。混凝土標準籃球場按照建設部、國家體育總局《體育建筑設計規范》進行設計施工。在標準籃球場的四周,各向外開辟不少于5米的平整空地,便于群眾觀看比賽和開展健身操(舞)等其它體育活動。(十)農村公共體育場地設施建設以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共同投入為主,社會集資為輔,體育彩票公益金主要在器材配置上予以支持。實施對象在不攤派,不增加農民負擔的前提下自籌經費作為補充,引導農民自愿投工投勞。形成合理、穩定和有效的資金投入機制,做到投資渠道多元化。(十一)通過資金和器材補助或“以獎代補”等方式,不同地區采取不同的投入機制,國家資金重點向中西部地區和貧困地區傾斜。四、積極穩步推進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十二)農村公共體育場地設施建設事關農村體育事業的長遠發展,事關實施全民健身計劃的大局,各級體育部門要從戰略和全局的高度出發,將其作為“十一五”期間體育工
作的一項重要任務。積極爭取當地黨委、政府的重視和支持,將實施農民體育健身工程納入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納入當地政府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總體規劃,納入財政支出預算,列入相關評價體系。會同發改委、財政、農業、文化等部門,充分發揮村委會的組織實施作用,調動和激發農民參與建設的積極性和熱情,形成國家、省、地、縣、鄉、村各司其職,齊抓共建的工作局面。(十三)實施農民體育健身工程是一項長期任務,涉及面寬,要深入進行調查研究,摸清情況,科學地制定發展規劃和年度實施方案,有計劃、有步驟、有重點地逐步推進實施工作。2009年要全面啟動實施工作,做好規劃制定,部署實施工作,做好宣傳發動,明確建設思路,規范操作程序,嚴明工作要求,為實施工作打好思想、組織和工作基礎。做到精心規劃、周密組織、認真部署、扎實推進。(十四)農民體育健身工程是一項政府工程,要保證扶持資金和配備的器材及時到位,取信于民。同時要嚴格資金使用監督與審計制度,確保專款專用。要通過簽訂援建協議書,使實施對象認真履行權力和義務,確保建設質量,并按規定時間完成建設項目。將援建資金、設施和器材落到單位產權管理范圍,防止資產的流失,保護其完整與安全,并承擔起維護和管理的職責。(十五)農民體育健身工程是構建農村體育服務體系的一項系統工程。在著重抓好公共體育場地設施建設的同時,各級體育部門要全面加大農村體育工作力度。推進農村各類體育組織和體育活動站(點)的建設,培養和建立以社會體育指導員為主體的農村體育骨干隊伍,發揮其對開展農村體育活動的組織、帶動和指導作用。利用傳統節日和農閑季節,組織開展體育下鄉活動,堅持與生產勞動和文化活動相結合,組織開展具有地方特色、農民喜聞樂見、易于參與的體育健身和競賽活動,并形成制度。做到組織到位、骨干到位、活動到位,引導更多的農民群眾投身到體育健身活動中來,切實發揮體育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積極作用。(十六)國家體育總局將建立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實施工作評估管理機制;編發簡報,及時交流各地經驗和進展情況;建立電子信息管理系統,及時收集和匯總實施情況;組織有關人員對各地實施情況進行督查;對實施
- 上一篇:樓宇對講通信網中安全技術研究論文
- 下一篇:低壓電器新技術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