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就業工作的若干政策意見
時間:2022-11-29 01:12:00
導語:區就業工作的若干政策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目前,我區正處于加快城市化進程的特殊歷史時期,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與農村失地農民、失廠職工轉移就業相互交織,就業工作任務艱巨。為進一步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再就業工作會議精神,妥善解決我區城市化建設中城鎮失業人員、農村失地農民、失廠職工的就業問題,加快實現“富民亮點工程”的目標任務,現提出如下政策意見:
一、強化崗位開發,拓寬就業渠道
1、搬遷企業帶走一批。在城市化建設過程中,鼓勵企業拆遷后進行異地復建,并安置原¬有本區職工,安置比例一般不得低于70%。
2、新老企業吸納一批。大力發展園區經¬濟,吸引社會資本到開發區投資建廠。在重大項目投資立項時,必須統籌考慮就業容量,并將就業容量在協¬議、合同中予以明確。園區新辦企業吸納本區職工一般不得低于15%。同時,鼓勵老企業通過擴大規模,挖掘崗位吸納本區職工。
3、異地務農轉移一批。通過在異地(本鎮、開發區以外)購買、租賃土地、水面等農業生產資料,或承包重點道路兩側綠化帶,建設集苗圃、花卉、果園等一體的現代農業、觀光農業基地,安排部分失地農民繼續從事農業生產。
4、發展商貿容納一批。發揮我區的旅游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旅游業、商貿業,創造崗位吸納本區職工。新辟“創業市場”或在各類市場中開辟“創業專柜”,為本區失業人員從事商貿提供經¬營場所。
5、社區管理招收一批。大力開發社區管理崗位,招收一批本區失業人員進入保安、保潔、保綠、物業管理等崗位。結合“大學城”、“蠡湖新城”等城市建設重點工程,創建“大學城后勤服務基地”、“蠡湖新城綜合服務中心”等社區勞動組織。
6、就業培訓促進一批。建立政府購買職介、培訓成果機制。全區各類職業培訓機構要按照“學校出菜單、企業出訂單、政府來買單”的培訓模式,免費為失業人員提供職業指導培訓、技能培訓、創業培訓、“訂單式”培訓。通過培訓,提高失業人員的就業技能,更好地促進失業人員上崗就業。
7、靈活就業解決一批。大力培育鎮(開發區)、街道和社區勞務派遣公司和非正規勞動組織,通過勞務派遣公司和非正規勞動組織組織失業人員、失地農民、失廠職工從事各項靈活就業項目。今后兩年,各鎮(開發區)、街道都要建立2家靈活就業組織。
8、購買崗位安置一批。政府要推出公益性崗位購買計劃(今后兩年每年要購買2000個公益性崗位),大力開發道路保潔保綠員、就業援助員、公共衛生協¬管員、外來人口協¬管員等公益性崗位,并實行政府全額買單。鼓勵全區機關、事業單位騰崗安置本區失業人員進入后勤服務崗位。
9、自主創業鼓勵一批。通過項目援助、小額貸款、創業獎勵等優惠政策,鼓勵失業人員自主創業。通過面向社會征集創業“金點子”,推出一批適合失業人員創業的項目,積極引導有創業愿望的失業人員自主創業。
10、結對幫困援助一批。建立就業幫扶機制,對特困人員實施托底安置。對夫妻雙失業、失業且單親有子女上學、享受低保的失業人員,區、鎮(開發區)、街道機關要開展一對一就業幫扶活動。要利用機關干部的信息渠道,完成對特困人員的推薦上崗。同時,鼓勵企事業單位、個體工商戶對特困人員開展一對一就業幫扶活動。
二、強化政策扶持,加大資金投入
1、搬遷企業補貼政策。搬遷企業吸收原¬有本區職工,并與其簽訂1年以上期限勞動合同、繳納社會保險費的,經¬區、鎮(開發區)勞動保障、財政部門審核后,按其吸收原¬有本區職工人數給予交通補貼,補貼標準為:鎮(開發區)內搬遷一次性給予企業適當補貼,區內搬遷每人每年1500元,以解決職工的交通費用。
2、異地務農補貼政策。對我區部分年齡大、文化低、在種養殖業方面有一技之長的失地農民,征地后在異地繼續從事養殖業、種植經¬濟作物且有一定規模的,經¬區、鎮(開發區)勞動保障、財政部門審核后,給予異地務農補貼,補貼標準為每人每年2000元。
3、社會保險補貼政策。用人單位新增崗位新招收我區農村失業人員,并與其簽訂1年以上期限勞動合同、繳納社會保險費的,經¬區、鎮(開發區)勞動保障、財政部門審核后,按招用人數給予用人單位社會保險補貼,補貼標準為每人每年1000元。
4、就業崗位補貼政策。用人單位新增崗位新招收我區農村“4045”大齡失業人員,并與其簽訂1年以上期限勞動合同、繳納社會保險費的,經¬區、鎮(開發區)勞動保障、財政部門審核后,按招用人數給予用人單位崗位補貼,補貼標準為每人每月200元。
5、公益崗位補貼政策。全區機關、事業單位招收本區農村“4045”大齡失業人員從事公益性崗位,并簽訂1年以上期限勞動合同、繳納社會保險費的,經¬區、鎮(開發區)勞動保障、財政部門審核后,按招用人數給予用人單位崗位補貼,補貼標準為每人每月400元。
6、特困人員援助政策。對夫妻雙方失業、失業且單親有子女上學、享受低保的本區農村失業人員,只要本人不挑不揀,應在一周內安排其就業。對與上述三種就業困難對象簽訂1年以上期限勞動合同、繳納社會保險費的用人單位,經¬區、鎮(開發區)勞動保障、財政部門審核后,按安置人數給予用人單位特困援助崗位補貼,補貼標準為每人每月400元。特困援助崗位補貼應直接用于增加特困人員工資,用人單位另支付工資部分不得低于300元。
7、自主創業獎勵政策。對我區農村失業人員從事個體經¬營或創辦小企業的,經¬區、鎮(開發區)勞動保障、財政部門審核后,給予創業獎勵,標準為每年2000元。區政府每年在全區失業人員中開展“十佳創業明星”評比活動,對創業明星給予一次性創業獎勵10000元。
8、小額創業貸款政策。我區失業人員自謀職業、自主創業、合伙經¬營與組織起來就業或創辦小企業的,其自籌資金不足部分,可向區中小企業貸款擔保公司申請小額貸款,貸款金額一般為2萬元,期限不超過2年。對失業人員貸款從事微利項目的,給予全額貼息;對從事其它項目的,貼息60%。
9、職業介紹補貼政策。鼓勵各類職業介紹機構對我區失業人員開展免費職業指導和職業介紹。對介紹我區失業人員上崗就業,并與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合同,參加社會保險的,經¬區、鎮(開發區)勞動保障、財政部門審核后,按介紹成功的人數給予職業介紹補貼,補貼標準為每人30元。
10、就業培訓補貼政策。鼓勵全區各類培訓機構對我區失業人員開展多層次、多樣式的免費就業培訓,特別是“訂單式培訓”。對培訓后實現就業的,經¬區、鎮(開發區)勞動保障、財政部門審核后,按培訓人數給予就業培訓補貼,補貼標準為每人50元。
以上享受優惠政策的用人單位,其職工工資水平不得低于*市最低工資水平。以上所需資金在區、鎮(開發區)就業保障基金中列支,并按區、鎮(開發區)3∶7的比例進行分擔(區級機關提供崗位的補貼費用由區財政全額承擔)。就業保障基金主要從各類經¬營性土地拍賣、土地出讓、工程征地收益中籌集,其中:區財政每年安排就業保障基金2000萬元,各鎮(開發區)每年安排就業保障基金300萬元。
三、強化市場建設,發揮主導作用
1、建設一支隊伍,即“就業援助員”隊伍。全區各村(居)委都要確定1-2名專(兼)職就業援助員,通過就業援助員完成“挖崗”、“騰崗”、“送崗”等工作,掌握轄區內企業的用人信息、失業人員的求職信息以及就業困難群體的基本情況。
2、建設一個網絡,即勞動力市場供需信息網絡。區、鎮(開發區)、街道、社區勞動保障工作平臺都要建立勞動力市場供需信息庫,并實現聯網運行,建成一個開放的、共享的、動態的、有效的勞動力市場供需信息網絡。
3、成立一個中心,即就業服務咨詢中心。區成立就業服務咨詢中心,完善“800免費咨詢電話”服務內容,為失業人員提供職業指導、崗位信息、政策咨詢等服務。通過提高就業服務水平,把我區各級就業服務機構建成失業人員再就業的快速通道。
4、搞好一個活動,即“就業援助日”活動。區繼續搞好每月28日的“就業援助日”活動,由區、鎮(開發區)聯動開展免費招聘活動,使“就業援助日”成為我區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的主渠道。
5、開展一項服務,即“一站式”服務。區、鎮(開發區)、街道、社區各級就業服務機構一律實行求職登記、職業指導、職業介紹、培訓申請、檔案管理、社會保險關系接續等“一站式”服務;對就業困難群體,實行上門服務、跟蹤服務、及時服務、承諾服務,免費提供三次適合本人的上崗機會,1周內落實就業崗位。
四、強化責任機制,加大考核力度
1、堅持把就業工作確立為經¬濟和社會發展全局的優先目標,把各級黨政組織確立為就業工作的第一責任主體,把“一把手”確立為就業工作的第一責任人,“一把手”對就業工作要親自抓,要親自檢查督促目標任務的完成。各鎮(開發區)要將區委、區政府確定的2003-20*年就業目標逐一細化、量化、硬化,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就業工作機制。
2、堅持把就業工作的成效作為工作目標考核的重要內容,將就業工作的8項指標(開發就業崗位、政府購買公益性崗位、安置失業人員、安置大齡人員、安置特困人員、成立創業基地、實際就業率、籌措就業基金)完成情況作為各鎮(開發區)兩文明考核的主要內容,適當增加分值,加大考核力度。建立就業工作考核機制,對各鎮(開發區)核定實現就業指標,并列入單項考核。
3、堅持年終考核與平時監督檢查相結合,繼續推進和落實就業工作部門聯席會議制度、就業工作進展通報制度、就業政策落實監督檢查制度,對各鎮(開發區)就業工作目標任務完成進度情況每季度進行檢查,年終進行綜合考核。
五、本意見由區人事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負責解釋,并制定實施細則。
六、本意見從2004年1月1日起實施。
- 上一篇:國有資產結構優化配置研究論文
- 下一篇:我國經濟形勢分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