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術產業化工作意見

時間:2022-11-30 09:43:00

導語:高新技術產業化工作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貫徹全國技術創新大會精神,深入實施科教興省戰略,大力推進高新技術產業化進程,加快形成以高新技術為主導的經濟發展新格局,根據我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現狀和比較優勢,特制定本實施意見

一、高新技術產業化工作的指導思想和主要目標

(一)指導思想

按照市場經濟運行規律和實現技術跨越式發展的要求,建立以技術創新為先導,以企業為主體,以人才為根本,以多元化投資為支撐,以電子信息、新材料、生物技術與新醫藥和機電一體化四大高新技術新興產業及沿江火炬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帶為重點的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格局,全面推進高新技術及其產業化進程,促進全省經濟的結構優化和持續快速發展。

(二)主要目標

到2002年,全省高新技術及產業發展繼續保持國內領先水平,高新技術在重點領域取得新突破,高新技術產業形成規模,沿江火炬帶成為我省參與2l世紀國際競爭的戰略基地,為我省經濟結構調整打下堅實的基礎。具體目標是:

全省高新技術產業產值達3000-3500億元,占全省工業總產值的20%;沿江火炬帶成為國內高新技術產業最集中的區域,火炬帶內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工業總產值的22%-25%;電子信息、新材料、生物技術與新醫藥和機電一體化四大高新技術新興產業產值占全省高新技術產業總產值的70%,并形成20個以自主知識產權為主導、產業特色鮮明、科技水平高、輻射能力強、競爭優勢明顯的高新技術產品群;全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達50-60億美元,占外貿出口額的20-25%,并建成2-3個年出口10億美元以上的國家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基地;切實抓好400家省市重點企業集團建設,認定1300家高新技術企業以及1000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與較強技術創新能力的民營科技企業;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和支柱產業取得顯著成效,工業經濟增長中科技貢獻份額達到42%左右,農業經濟增長中科技貢獻份額達到55%左右。

二、高新技術產業化工作的重點任務

(一)加強技術創新體系建設

把建立企業的技術創新機制作為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重要內容,建立健全企業研究開發機構,重點抓好“一站兩中心“(即企業博士后工作站、企業技術中心和工程研究中心)建設,加大技術開發力度,加快科技成果轉化速度。省、市重點企業集團都要建立健全技術中心,爭取有20-30家重點企業建設博士后工作站或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在有條件的高新技術企業(集團)、民營科技企業(集團)、轉制后的科研院所中建設一批國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實施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工程,積極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特別是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民營科技企業的技術創新工作,選擇80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機制靈活、產品附加值高、發展潛力大的科技型中小企業進行重點扶持。鼓勵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和科技人員以自有專利、專有技術創辦民營科技企業,積極探索建立民營科技企業貸款擔保機制。提高民營科技企業的管理水平和素質,規范運作,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到2002年,培育80家具有持續自主創新能力、銷售收入超過1億元的民營科技企業。

進一步深化科研、教育體制改革,建立以重點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為基地的知識、創新體系。按照市場化、企業化、產業化的要求,加快省屬科研院所結構調整與定位轉制步伐,促進科技經濟一體化,到2000年全部完成改革和轉制任務。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切實提高高等學校的知識創新能力和科研成果的轉化速度。同時,統籌協調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各類科技力量,加快建設“農藥創制“、“專用集成電路“、“超細粉體“等一批重點實驗室,力爭取得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或對我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有重大帶動作用的科研成果,提高發明專利的比重,為技術創新儲備后勁。

建立社會化的科技創新服務體系。加快生產力促進中心、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新技術推廣中心、科技信息中心、技術市場、農業科技推廣服務機構等科技中介服務機構建設,充分發揮項目庫、專利庫、載體庫的作用,面向市場,開展社會化服務,同時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創建科技服務機構,建立起結構合理、功能齊全、運行有序的科技服務機構體系,增強服務功能。

(二)加快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園區建設

加快培育高新園區的特色主導產業。規劃引導各高新園區在現有產業、人才、技術優勢的基礎上,結合當地經濟與科技發展的需要,培育主導產業,發展拳頭產品,辦出產業特色,形成合理布局,增強高新園區的整體競爭能力;到2002年,南京、蘇州、*、常州四個國家級高新區形成以參與國際競爭為目標的產業分工格局,省級高新園區完成以提升地方產業結構為目標的產業部署。

努力提高高新園區技術創新能力。積極推進園區內科研開發機構、特色科技園和創業服務中心的建設,增強高新園區科技創新能力,逐步實現工作重點由“招商引資“為主向“招商引資“、“招才引智“并重轉移。高新園區內高新技術企業都要建立科研開發機構,推進30家科研開發機構進入高新園區,吸引30家國外大企業的科研開發機構落戶高新園區;在國家級高新區內建設4個國家級軟件產業基地;建設18個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及留學回國人員創業園,形成6家專業性科技企業孵化器,建設2-3個國家級大學科技園;同時,探索建立高新技術創業基金和信息網絡。充分發揮高新園區在經濟結構調整中的作用。到2002年,爭取使全省高新園區技工貿總收入突破2000億元,其中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60%以上,國家級高新園區工業總增加值年增長率保持在30%左右。

全省各類開發區都要十分重視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和技術創新工作。有條件的經濟技術開發區建立高新技術創業中心,努力提高開發區內企業的科技含量。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要在提高區內技術創新能力、招才引智方面做好表率。充分發揮開發區在推動當地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和技術創新方面的示范、帶動和輻射作用

(三)積極實施高新技術產業化重點項目

在我省高新技術產業領域,著力抓好50個重大高新技產業化項目,集中精干力量,精心組織實施,項目完成后年新增銷售收入約100元。

進一步提高實施火炬計劃項目的組織程度。強化火炬計劃項目與“863“計劃、國家和省科技攻關計劃等重大科技計劃的有機銜接。2000-2002年,全省組織實施600項火炬計劃項目,爭取國家級火炬計劃項目200項以上,投入100億元,年新增銷售收入400億元。

加大技術改造項目的組織實施力度。重點實施500項重大高新技術產業化升級項目,完成投資250億元,新增銷售收入600億元。突出抓好列入國家“雙高一優“計劃的重點項目,促進產品結構調整和產業開發。

(四)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新技術產品群

加快培育數字通信、計算機網絡設備、數字化視聽設備、軟件及系統集成、生物技術藥物、新型高效農藥、超細及納米材料、新型中成藥、新型電子元器件與新材料、新型高性能金屬材料、新型復合材料、汽車關鍵零部件及其新材料、新型輸變電設備等20個高新技術產品群;圍繞高新技術產品群的培育,認定高新技術企業300家、高新技術產品800項,集中實施100項科技攻關項目(課題)及一批高新技術產業化項目,提高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新技術產品在我省高新技術產業中的份額。

以建立持續自主創新能力、獲得自主知識產權為目標,組織實施“三藥“(新醫藥、新農藥、新獸藥)科技示范工程。加強“三藥“創制重點實驗室和科技產業化基地、以及“三藥“共用評價和條件保障設施建設;探索利用風險投資支持知識生產,開發10-15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藥。

(五)大力推進新的農業科技革命

制定實施《江蘇省推進新的農業科技革命實施方案》,重點抓好首批三大項目30個課題的研究開發工作,力爭使生物技術、信息技術和其他高新技術在我省農業上的應用取得突破性進展,形成10個左右在國內外有一定影響的農業高新技術成果。

加快農業科技示范園建設。突出重點、合理布局,把農業科技示范園建設成為以高新技術改造傳統農業、促進全省農業現代化的基地。重點實施并推廣智能化設施農業技術、信息技術在農業上的應用、節水排灌設備系統、優質抗病蟲種子產業化技術、動物基因工程疫苗、航天園藝育種等現代農業技術,結合引進國外農業新技術加以吸收和創新,促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開展農業重大科技攻關。重點實施農作物優質抗病高產品種的培育、現代化抗病抗災節約高效農業技術、優質果樹林木花卉品種創新和高效新品種選育、畜禽魚動物優質高效品種的培育和動物防病技術、生態重建與農業環境保護技術、農業后備資源的可持續開發利用技術、智能化設施農業生產技術及裝備等一批農業攻關項目,培育農業新品種(系、組合)50個,創新農業新技術20項,示范應用面積1000萬畝。

(六)加快運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的步伐

實施制造業信息化示范工程。繼續抓好計算機輔助設計應用推廣和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應用示范試點。到2002年,建立各類計算機輔助設計、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示范企業150家,抓好揚州、常州兩個示范市和工程勘探設計示范行業的計算機輔助設計推廣工作;在此基礎上,啟動以國產的“企業資源計劃“、“工程數據管理“為主要應用軟件,以中小企業、鄉鎮企業為主要對象的中小企業信息化試點,帶動制造業信息化進程;同時,推進快速原型制造技術、虛擬制造技術、敏捷供應鏈技術、模糊控制技術等先進制造技術在制造業中的應用,培育市場化、社會化運作的制造業信息化咨詢服務機構。

加快推廣應用高新技術提升支柱產業、改造傳統產業。機械行業重點發展智能化、復合化、精密化、多樣化、高速化的精密機床,加快發展新型農用機械及大型機電一體化工程機械及關鍵基礎件、環保設備以及重大裝備;汽車行業重點發展高檔客車、小型乘用車、輕型車、專用車及關鍵零部件;化工行業重點發展有機化工原料、合成材料及其深度加工和綜合利用、高濃度化肥及新品種農藥、高等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