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資源服務管理工作意見

時間:2022-11-30 02:19:00

導語:衛生資源服務管理工作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衛生資源服務管理工作意見

為大力推進我區社區衛生服務工作,提高區域衛生綜合服務能力,滿足全區人民群眾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需求,現就如何進一步科學調配區域衛生資源,完善全區社區衛生服務管理體系,提出以下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貫徹落實十七大精神,以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為目標,以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為宗旨,以全區醫療衛生資源整合為抓手,堅持政府主導,部門協同,創新體制,積極構建完善的社區醫療保健等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努力為人民群眾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經濟的醫療、預防、保健、康復、計劃生育、健康教育等服務。

二、總體目標

按照《市政府關于加快推進城市社區衛生服務八項重點工作的決定》(錫政發[20*]284號)和《市政府關于加快區級衛生資源整合,大力推進社區衛生工作的意見》(錫政發[20*]402號),緊密結合我區實際,科學規劃、合理配置醫療衛生資源,年內完成現有衛生資源的調整和配置,區級醫院向功能輻射全市的康復特色醫院轉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面實行“人、財、物”三獨立,理順管理體制,創新運行機制,進一步構建以公共衛生、社區衛生、特色康復醫療服務為主體的城市一級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更好地為居民群眾提供預防保健和基本醫療等服務。

三、基本原則

1、堅持政府主導,部門協同,有序實施的原則;

2、堅持因地制宜,合理規劃,優化配置,健全體系的原則;

3、堅持理順體制,創新機制,促進可持續發展的原則。

四、具體措施

(一)進一步實施*醫院轉型建設工作

按照“三轉兩調整”要求,區級醫院與市殘聯合作,轉型為“市康復醫院”,同時掛“市殘疾人康復中心”牌子,年底前完成轉型改建并正式掛牌運作。調整*醫院編制床位和編制人員,調出的床位和人員編制放至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區醫院轉型后與原承辦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及所屬服務站脫鉤,實行自主經營的法人治理結構,政府對其實行委托管理。

(二)進一步實施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三獨立”工作

1、關于機構設置及管理

(1)根據《*市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設置和編制標準方案》(錫政發(20*)411號)要求,各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由區政府設置,為建立獨立法人、單獨核算的公益性事業單位,隸屬區衛生行政部門管理。中心與站實行一體化管理。

(2)區衛生系統建立健全基層黨委、行政和工團組織,負責對全區衛生系統黨、政、工、團的統一領導和組織管理。區衛生局內設立專門科室,配置專門人員,對全區的社區衛生服務統一實施業務和行政管理,具體負責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人員和技術服務項目的準入及退出進行管理;建立健全社區衛生服務各項管理制度、工作職責、技術操作規程等,強化基礎管理;組織實施人員培訓、雙向轉診、信息系統建設,負責數據資料的管理、上報和公示;建立社區衛生服務工作綜合目標責任制和科學的考核評價體系,核撥各項專項經費;負責社區衛生服務執業管理,規范服務機構依法執業,確保醫療安全。

(3)各街道成立社區衛生服務促進委員會,加強社區衛生服務的協調和推進工作,把社區衛生服務納入街道經濟社會發展統籌,按照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設置規劃和布局要求,將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納入居民小區公共服務的配套設施。

2、關于人員配置及管理

(1)在不突破現有醫療衛生機構687名編制總數的基礎上,核定全區社區衛生服務編制人員358名,并根據各中心規模及現有在編在職人員、業務量等情況,明確各中心編制人員數。

(2)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實行“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在核定的編制和人員結構比例范圍內,按有關規定合理配備各類專業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和后勤保障人員。進入各中心編制的人員須經區衛生行政部門同意,報區人事和勞動部門批準。由街道衛生院轉型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現有在編在職人員可納入核定的公益性事業單位編制。由區醫院承辦的兩中心及所屬站的在職人員,由區醫院編制調整為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編制,兩中心不分擔區醫院債務及離退休人員有關費用,自中心獨立后的退休人員由中心承擔相應費用。

(3)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副主任由區衛生行政部門經考察公示后聘任,報區人事和勞動部門備案。聘期一般為2至3年。

(4)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對本中心及一體化管理的服務站進編人員進行聘任聘用;對聘用的退休或外單位醫務人員,仍按非編聘用人員管理有關規定執行;對新招聘的業務人員,采取人事制,實行合同聘用;對確需進編的人員,須經區衛生和人事勞動部門批準。

3、關于資產配置及管理

由區公有資產管理和財政、審計部門核定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包括所屬服務站)的資產,建立各中心單位法人財產管理制度,調整原資產隸屬和管理關系。區政府有關部門對各中心的公有資產負有投資發展責任和履行監管職能,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對其公有資產負有保值增值的責任。

4、關于投入補償機制

按照市有關規定,逐步建立成本核算,項目補償,以考定量,以量定補的投入補償機制,將社區衛生服務各項專項補助列入財政預算,并根據經濟發展情況,逐年有所提高。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租用業務用房,按有關規定實行減免租金或實行全額補助;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參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和對特殊群體實行“兩免四減半”等優惠服務的,按市有關規定給予專項補助;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基本建設、房屋修繕、設備配置、人員培訓等的投入給予補助。區財政、審計等部門負責對各類專項經費的管理使用進行監督和審計。

(三)進一步實施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設置和內涵建設

1、關于機構設置。根據本轄區老城改造、新城建設和人員流動等情況,將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設置納入舊城改造、住宅小區新建公共配套設施進行統一規劃,重點對新建居民住宅小區、城郊結合部且居住人口較多的地區增設服務機構,對建筑面積不足3000平方米,位置較偏,周邊居民不多,交通不便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重新選址,按50張床位3500平米以上建筑面積規劃建設。

2、關于職能分配。進一步調整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職能,將婦幼保健、傳染病管理等公共衛生服務職能劃歸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承擔,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加強業務指導和質量監控,不斷完善和增強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六位一體”的綜合服務功能。

3、關于內涵建設。加強社區衛生人才隊伍建設,著力抓好“四個一批”工作(即加快培訓一批機構在職人員,用好一批市級醫院對口支援社區下派的醫務人員,聘用一批退休的醫療衛生技術人員,引進一批大學畢業生或年輕有為的專業技術人員),盡快建立一支具有較高素質的社區衛生人才隊伍;加強社區衛生服務信息管理系統建設,進一步建立健全各中心、站的計算機網絡,并與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市、區衛生局聯網,實行居民健康信息網絡化動態管理;加強雙向轉診機制貫徹實施,推進“小病在社區,大病進醫院,康復回社區”的分級醫療服務摸式,全面推行團隊式服務和家庭責任醫生制度;加強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防治體系建設,完善應急機制,加強物資儲備,定期進行實戰演練,提高應急能力;加強醫療服務基礎管理,健全管理制度和管理體系,規范服務程序,提高醫療技術水平,確保醫療安全。

五、組織保障

1、成立由區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區委、區政府分管領導任副組長,區委、區政府各有關部門和各街道主要負責人組成的“區級衛生資源整合工作領導小組”,統一領導、組織實施資源整合工作,并在區衛生局設立領導小組辦公室。區將社區衛生服務有關內容列入對各街道年度重點目標考核之一。

2、各街道、區各有關部門及單位,應在區級衛生資源整合工作領導小組的領導下,積極參與資源整合工作,協同領導小組辦公室制定、完善方案,協調解決具體實施過程中的有關問題。

3、區級衛生資源整合工作按照調查摸底、制定方案(11月底前完成,包括方案論證、確定、上報等),組織實施(12月中旬前完成),回顧總結(12月底前完成)三個階段進行,確保資源整合工作年底前全面完成,2008年起按照新的體制和機制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