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用事業單位推行辦事公開意見

時間:2022-01-26 11:11:00

導語:公用事業單位推行辦事公開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公用事業單位推行辦事公開意見

一、推行辦事公開制度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一)指導思想

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加強行業作風建設,保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和合法權益為出發點,堅持“群眾利益無小事”的理念,按照公開便民、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原則,進一步完善公開內容,創新公開形式,規范辦事程序,強化辦事監督,切實提高公用事業單位的辦事效率和服務質量。

(二)基本原則

1.依法公開。依照國家法律、法規、規章和有關政策規定,除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外,都要向公眾公開。

2.真實公開。公開的內容應當真實全面,公開的形式應當靈活適用,辦事的結果應當公平公正。

3.注重實效。辦事公開應當以便民、利民,解決人民群眾關注的熱點問題為重點,講求實效,不搞形式主義。

4.有利監督。辦事公開要保障人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

二、推行辦事公開制度的范圍、內容、形式和程序

(一)實行辦事公開制度的范圍

1.市政建設、物業、自來水、供電、燃氣、供熱、公路運輸、客運、勞動就業、社保、醫保、郵政、通訊、金融、保險、各級各類學校和各類相關醫療服務機構等行業和單位;

2.其他與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公用事業單位。

(二)公開的內容

l.單位的職責權限、服務范圍及其工作人員職責、行為規范、廉潔自律規定;

2.辦事依據、辦事時限、辦事流程、辦事結果;

3.工作制度、行為準則、服務標準、服務承諾、違諾責任追究及處理辦法;

4.收費或處罰的依據、項目、標準及收繳辦法;

5.對工作人員違規、違紀的處理規定,便民服務電話與投訴、舉報監督電話;

6.與服務或執法對象密切相關的重要信息;

7.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決策的出臺與變更,如價格的制定和調整等;

8.對服務或執法對象造成不利影響的補償措施;

9.行政許可事項的審批依據、條件和期限;

10.法律、法規、規章規定須公開的及其他與廣大群眾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的事項;

11.各類教育機構的招生計劃、入學編班、收費依據、收費項目、收費標準等情況;

12.各類醫療機構的藥品招標采購、診療科目、收費標準等情況。

(三)實行辦事公開制度的主要形式

1.設立固定的辦事公開欄、電子顯示屏、計算機查詢、電子觸摸屏、聲訊電話;

2.設立咨詢服務臺和監督臺直接與群眾交流;

3.印發文件,制作《辦事公開指南》或便民卡;

4.利用各種新聞媒體,開辟辦事公開專欄或專題;

5.利用各類網站公開辦事內容和便民服務的基本信息;

6.采取召開聽證會、咨詢會和新聞會等適合行業特點的形式推行辦事公開;

7.結合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大力推行一站式辦公、一窗式辦理、一條龍服務。

(四)實行辦事公開制度的程序

1.對公開的事項,根據管理權限,事前要經過上級主管單位政務公開領導小組審核,把握公開的內容、范圍、形式和時間;

2.應該公開的事項,必須及時公開;不能公開或暫時不能公開的事項,必須說明理由;

3.公開事項變更、撤銷或終止,要按照規定的程序,及時告知公眾;

4.公民、法人和其他社會組織申請公開事項的,受理單位要進行登記并在規定的期限內做出答復,不能公開的,要做好解釋說明。

三、建立辦事公開的制度體系

加強制度建設,嚴格按照制度辦事,細化措施,規范運作,保障辦事公開制度落到實處。

(一)實行辦事承諾制。各公用事業單位要結合自身行業特點,針對服務對象的需求和群眾關心的熱點問題,公開切實可行的承諾,并在履行過程中嚴格踐諾。

(二)健全示證上崗制。在窗口單位擺放或由窗口工作人員佩帶有工作人員照片、崗位名稱、工作號等基本情況的崗位證,方便群眾監督。

(三)推行首問責任制。首問責任人必須能承擔首問責任,為前來辦事的群眾提供所辦事項的咨詢服務,并按有關規定全程。

(四)建立一次性告知制。工作人員受理申請事項時,要將必備申報材料、辦理程序、辦事時限等情況一次性告知服務對象。

(五)實行依法申請公開制。要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要求和規定的程序,認真受理群眾的申請,并及時公開群眾申請公開的事項,做到有問必答、有訴必應。對確實不能公開的事項,要做好解釋說明工作。對需要調查核實的問題,有結果后要及時反饋。

(六)建立考核評議制。要按照行業特點建立評議制度,制定考核標準,明確考核內容,定期組織測評。要經常征求群眾意見,接受社會和群眾評議,建立內外雙重監督機制。

(七)健全責任追究制。要明確辦事公開的責任部門和責任人。暢通群眾訴求渠道,通過設立舉報電話、互聯網舉報信箱等途徑受理群眾舉報。對已查實的違法違紀行為,嚴格依法依紀追究責任。

(八)實行聽證論證制。在制定和調整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重要決策、政策、規定前,要組織聽證論證,廣泛聽取社會各界的意見和建議,集中民智,防止發生損害群眾利益、影響行業形象的行為,并杜絕暗箱操作。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強領導,健全組織。推行公用事業單位辦事公開制度,是政務公開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此項工作由各級政務公開工作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統一領導,統一組織,統一檢查。各公用事業單位要將此項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健全組織,精心部署,明確責任,上下聯動,整體推進。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和領導干部崗位目標責任制,切實抓好辦事公開制度的實施工作。要及時研究和解決辦事公開制度推行中出現的新情況和新問題,不斷充實公開內容,創新公開形式和監督管理機制。

(二)突出重點,務求實效。辦事公開重點要放在與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內容上,放在基層和群眾最關心、反映最強烈以及最容易產生不正之風和滋生腐敗的事項上,放在權、錢、物、人的管理和使用等重要部位上,放在科學決策、規范執行、有效監督等關鍵環節上。教育系統要以治理亂收費、加強招生管理為重點,全面推行校務公開。衛生系統各醫療服務機構要以解決看病貴、看病難等為重點,推行院(站)務公開,切實改善和維護好醫療市場秩序。其它行業和單位要結合各自的特點,把推行辦事公開制度同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把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的問題作為重要切入點,認真加以解決,務求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

(三)嚴格考核,強化監督。縣政務公開辦公室會同縣監察局等有關部門對全縣公用事業單位推行辦事公開工作進行監督和考核。各行業主管部門要對所屬公用事業單位辦事公開的內容、形式、程序和制度建設等進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檢查,把群眾是否滿意作為檢查和考核的標準。監督檢查工作要常抓不懈,發現問題及時整改,并積極建立長效機制。要把辦事公開制度作為黨風廉政建設、軟環境建設、糾正行業不正之風和年度崗位目標責任制考評的重要內容,并將考核結果作為職務任免、職稱晉升和獎懲的重要依據。對工作開展不力的部門和單位,要進行批評教育,并在新聞媒體予以曝光;對弄虛作假、侵犯群眾合法權益的,要按照有關規定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

(四)對垂直管理的公用事業單位工作開展不力的,除采取上述方式進行處理外,縣政務公開辦公室還要將處理情況向其垂直管理單位主管部門進行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