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教育攻堅計劃意見
時間:2022-02-01 03:39:00
導語:職業教育攻堅計劃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穩步擴大職業教育規模
擴大中等職業教育規模是加快普及高中階段教育的重要舉措。要統籌規劃高中階段教育發展,按照中等職業教育與普通高中教育在校生規模1∶1的要求,調整優化教育結構。在穩定現有普通高中規模的基礎上,確保高中階段教育招生增量部分用于擴大中等職業教育規模。到2012年,全市職業教育(含技工學校,下同)在校生規模達到32萬人。其中,中等職業教育在校生規模達到20萬人;高等職業教育在校生規模達到12萬人。大力開展農村勞動力轉移、農村實用人才、城鎮職工就業和再就業等各類職業培訓,完成各類成人職業培訓225萬人次的任務。
二、加強職業學校基礎能力建設
全面加強職業學校基礎能力建設,改善辦學條件,實施示范性職業院校建設工程。利用好中央、省、市職教攻堅經費,重點建設一批省(市)級示范性職業院校,帶動職業教育發展。支持一批薄弱中等職業學校達標建設,力爭職業院校的生均校園占地面積、校舍建筑面積、圖書、儀器設備及生師比達到國家規定標準。
加快推進*職業教育園區建設。到2012年,基本建成*職業教育園區,形成我市職業教育的綜合實驗區、現代職業教育的聚集園區、資源共享和產學研緊密結合的教研園區,成為中西部地區的區域性職業教育培訓基地。
制定《*市市直中等職業學校改造遷建規劃》,根據規劃目標,抓住省中等職業教育布局調整的契機,加快推進市直中等職業學校改造、遷建工作。遷建、改造工作可以和職業教育園區建設項目統籌規劃、同步實施,也可由各個學校獨立建設,分步實施。獨立建設的學校要與當地中小學校建設相結合,原則上由所在區政府統籌規劃,遷出的原校舍用于當地的義務教育。各區政府要按職責做好土地征用、學校建設等工作。
強力實施職業教育實驗實訓基地建設工程。圍繞我市支柱產業、高成長性產業和新興產業對人才的需求,在重點專業(如計算機應用、汽車、紡織、旅游、機電、武術等)領域建成20個省級標準的裝備水平高、輻射范圍廣、服務技能型人才培養培訓的職業教育實訓基地。鼓勵企業與職業院校合作共建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實現“校內基地生產化,校外基地教學化”。
通過職業教育攻堅,切實建成一批符合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特色專業,使人才培養真正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為*市建設“現代化、國際化、信息化和生態型、創新型”城市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
三、推進縣域農村職業教育發展
繼續開展職業教育強縣(市)創建活動,提升職業教育服務縣域經濟的能力。縣(市)政府要集中力量,重點辦好1-2所在校生規模達到3000人以上的中等職業學校或職教中心。鄉(鎮)政府要積極利用農村教育資源,辦好鄉(鎮)成人文化技術學校。形成以縣級職教中心為龍頭、鄉(鎮)成人文化技術學校為骨干、村級成人學校為基礎、各類培訓機構積極參與的農村職業教育和成人培訓網絡。
四、促進民辦職業教育快速發展
認真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及其實施條例,落實支持民辦職業教育發展的各項政策。鼓勵社會力量舉辦中等職業教育。選擇一批辦學基礎好、學生就業率高、發展潛力大的民辦職業學校給予重點扶持,支持其擴大辦學規模。依法加強對民辦職業院校的管理,確保其依法辦學、健康發展。
五、深化職業教育體制和教育教學改革
積極推進職業教育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根據*實際,對市屬職業教育進行統籌規劃,資源整合,規模發展,形成特色,改變當前分散辦學,不成規模,多頭管理,重復建設的現狀。辦學模式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不斷深化,擴大城鄉聯姻、校企合作共同育人的試點,進一步采取靈活的學制,積極推進工學結合和校企合作等多種形式的育人模式。選擇1-2所中等職業學校進行辦學體制改革試點,取得成功經驗后逐步推廣。
深化教學模式改革,在重點專業領域探索兩年制中等職業教育,完善頂崗實習、半工半讀制度,全面推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職業學校要面向進城務工人員、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人員,通過舉辦農民工夜校、周末學校、送教上門等多種形式,進行學歷教育或技能培訓,提高就業和創業能力。深化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改革,建設精品課程,打造品牌專業,培育特色學校。突出實踐性教學環節,通過開展職業技能競賽活動,提高職業院校師生實踐能力和職業技能水平。切實加強職業指導和就業服務工作,不斷提高畢業生就業質量。支持有條件的學校建立職業技能鑒定機構,開展職業技能鑒定,加快推進學生獲取職業資格證書工作。高級技工學校獲得高級工職業資格的畢業生在企業從事本專業(工種)的,在工資、福利等方面參照大專學歷人員待遇執行。用工單位招錄職工必須嚴格執行“先培訓,后就業”、“先培訓、后上崗”的規定,從取得職業院校學歷證書、職業資格證書和職業培訓合格證書的人員中優先錄用。
六、加強職業院校師資隊伍建設
堅持精干高效、結構合理、專兼結合的原則,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核定教職工編制。新增教職工編制主要用于補充缺額教師和增加“雙師型”教師。在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專業技術職務系列中增設正高級專業技術職務崗位。落實國家和省相關文件精神,按鄉鎮總人口每萬人1名專職教師的比例配備鄉鎮成人學校專職教師。全面推行職教教師到企業實踐鍛煉制度,制定并落實社會特聘教師政府補貼制度,鼓勵企事業單位工程技術人員、高技能人才擔任職業院校教師。
建設一支素質較高、結構合理、實踐能力較強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加強教學改革,促進職業教育供給與企業用工需求的銜接,促進職業院校學歷教育內容與職業標準的銜接,進一步增強職業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到2012年,職業院校“雙師型”教師比例達到40%以上,畢業生獲得職業資格證書率達到85%以上,學生就業率穩固在95%以上。
七、建立完善職業教育攻堅經費保障機制
各級政府及各有關部門要加大資金籌措、投入力度,多渠道籌措經費,積極引導行業、企業和民間資金舉辦職業教育,努力爭取國家、省的項目資金支持。支持學校利用銀行貸款加快學校建設,改善辦學條件。
職教攻堅期間,全市多渠道籌措攻堅經費10億元(含財政專項資金投入、教育費附加投入、社會籌資、職業院校學費投入)。城市教育費附加用于職業教育的比例不得低于30%,職業院校收入的學費用于職業教育攻堅的比例不低于30%。
攻堅經費管理使用堅持分級管理、政府統籌、社會參與的原則。市財政職業教育專項經費應保證國家、省級項目的資金配套,主要用于中央和省(市)級示范性職業院校、省(市)級職業教育實訓基地、薄弱中等職業學校建設,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職業教育強縣(市)創建活動、職業教育攻堅工作獎勵等。各縣(市)、區職業教育專項經費、城市教育費附加主要用于本地區實施職業教育攻堅計劃,改善辦學條件和教師培訓。行業、企業、社會力量和職業院校籌措的職業教育資金,主要用于所辦職業院校改善辦學條件和教師培訓。
政府和辦學主管部門不得以學費沖抵財政撥款,或以任何方式提留、擠占和挪用學費。從2009年起,對具有*市農村戶籍在市屬及縣(市)、區屬職業學校就讀的學生,在享受國家助學金的基礎上,每生每年再補貼學費1000元。
八、落實促進職業教育發展的各項優惠政策
根據《河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實施職業教育攻堅計劃的決定》(豫政〔2008〕64號)規定,經批準的職業院校基本建設項目,免收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房屋拆遷管理費和河道管理費等。對經批準用于教學用房、實驗室、操場、圖書館、辦公室及師生員工食堂、宿舍征用的耕地,免征耕地占用稅。對國家撥付事業經費和企業辦的職業院校自用房產、土地,免征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按照國家有關部門的規定,職業院校教學設施和學生生活用水、用電、用氣執行居民生活用水、用電、用氣價格。
九、切實加強職業教育攻堅的組織領導
為切實加強對職業教育攻堅工作的領導,市政府決定成立*市職業教育攻堅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地點設在市教育局。各縣(市)、區政府也要成立相應的組織機構。
市政府和各縣(市)、區政府要簽訂攻堅目標責任書,將攻堅任務納入目標管理,作為對政府主要領導和有關部門主要負責人考核的重要內容。市政府每年對縣級政府攻堅工作進行一次專項督導檢查。攻堅計劃結束后,市政府將對職業教育攻堅工作進行評估驗收,對成效顯著的予以表彰獎勵。
- 上一篇:世博會籌備工作方案
- 下一篇:民政局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