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合作醫療實施辦法意見
時間:2022-02-22 02:22:00
導語:農村合作醫療實施辦法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第一條凡持有本縣農村戶口戶籍的公民(包括外出務工、經商的農民)、選聘到村任職的高校畢業生(在任職期間)均為參合對象。非農村戶口戶籍、非本縣農村戶口戶籍的公民一律不得參加本縣新農合。
參合農民必須遵守新農合的各項規章制度,必須以家庭(戶口簿上的人數)為單位自愿參加,并在規定時間內,按本年度新農合籌資標準足額繳納新農合基金。
第二條新農合資金堅持“以收定支、保障適度、略有結余”,充分體現互助共濟,以大病統籌為主的基本原則。新農合實行個人繳費、集體扶持和政府資助相結合的籌資機制。
2010年新農合籌資水平為每人每年150元,其中各級財政對參合農民的配套補助資金為120元/人(其中,中央財政60元,省財政57元,縣財政3元),參加新農合農民個人繳費為每人每年30元。
60周歲以上的老人必須列入到其有承受能力子女的家庭成員參加新農合;農村低保對象、五保供養對象、重點優扶等對象參加新農合,個人自繳費用按相關文件要求執行;2009年參加無償獻血的農民,其本人或親屬參加2010年新農合,個人繳費按《關于落實農民無償獻血免交新農合參合自繳費用的通知》(贛獻血辦字〔2008〕2號)要求執行。
第三條新農合每年度實行一次性籌資,籌資時間截止后,中途不再吸收農民參合(新生兒除外)。新生兒出生30天內,在全額交納當年政府配套資金和個人應繳資金后,享受參合農民同等待遇。
新農合運行時間為每年的1月1日起至12月31日。
第四條新農合的基金分三個部分,即風險基金、大病統籌基金和門診基金,新農合基金不再單獨設立其他基金。
風險基金:風險基金是從新農合總基金中提取和新農合基金結余中劃轉的,用于彌補新農合基金非正常超支的專項儲備資金,每年從籌集的新農合基金總額中按3%的比例提取,基金結余較多時也可按結余資金的50%劃入風險基金。風險基金的規模保持在年籌資總額的10%,達到規定的規模后,不再繼續提取。風險基金的管理按《江西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縣風險基金管理辦法》(贛財社[2004]124號)執行。
大病統籌基金:各級財政對參合農民的配套補助資金及參合農民自繳資金中的12元資金全部納入大病統籌基金。大病統籌基金用于對參合農民住院可報費用達到起付線標準的補償、規定的門診大病(慢性病)補償、住院分娩補償和門診統籌補助。
門診基金(家庭賬戶基金):農民參加新農合的自繳費用計入大病統籌基金后,剩余的18元資金為參合農民本人的家庭賬戶基金。
第五條門診家庭賬戶基金的使用:家庭賬戶(門診醫療券)由家庭成員共同使用,可用于住院醫藥費用的自付部分和健康體檢。家庭賬戶內的金額可一次性用完,當年結余部分可轉入下一年度使用,但不得用于充抵下一年度參加新農合繳費資金。
第六條大病統籌基金的使用:
(一)住院補償標準:
二)農村孕產婦計劃內分娩,其住院分娩補助:
根據《江西省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補助實施意見(試行)》(贛衛婦社字〔2009〕3號)的限價規定,新農合對基本服務項目實行定額補助。
1、正常分娩。參合農民在鄉級定點醫療機構和非定點醫療機構正常分娩補助200元、在縣及縣以上定點醫療機構正常分娩補助400元。
2、剖宮產。參合農民在鄉級定點醫療機構實施剖宮產手術,以1800元標準計入可報費用,縣(及縣以上)定點和非定點醫療機構,以2000元標準計入可報費用,按對應醫療機構級別的住院補償標準進行補償。
3、陰道手術助產。參合農民在鄉級定點醫療機構和非定點醫療機構陰道手術助產補助300元、縣及縣以上定點醫療機構補助400元。
4、雙胎新農合增加補助150元。
(三)門診大病(慢性病)補償:
以下疾病列入門診大病(慢性病)補償范圍:精神病、糖尿病、心臟病、Ⅱ期以上高血壓、慢性腎病、腦卒中后遺癥、惡性腫瘤、再生障礙性貧血、系統性紅斑狼瘡、結核病、肝硬化。
門診大病的補償比為40%,起付線為0元、封頂線為3000元。
(四)“光明·微笑”工程補助:
參加新農合的白內障患者在定點醫療機構進行手術治療,其補助方法按《關于印發<江西省“光明·微笑”工程實施方案>的通知》(贛衛醫字〔2009〕48號)要求執行。
(五)愛心醫療救助對象補助:
新農合對愛心救助對象補助按《關于做好愛心醫療救助對象住院費用補助有關工作的通知》(贛民發〔2009〕8號)要求執行。
第七條因打架、斗毆、酗酒、自傷、自殘、自殺、戒毒、違法犯罪、性傳播疾病和交通事故、工傷事故、醫療事故以及其他責任事故引發的診療項目費用,以及未批準的其他醫療費用按《江西省新農合統籌基金不予支付和支付部分費用的診療項目與醫療服務設施范圍》(修訂稿)(贛合醫辦字[2007]31號)文件執行。
第八條政府另行安排的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大病醫療救助和由計劃生育部門承擔的計劃生育費用(上環、結扎、人流、引產)等不列入新農合補償范圍。
第九條新農合統籌基金當年結余原則上控制在15%以內,累計結余不超過當年統籌基金的25%。
第十條參合農民患者享受新農合補償時所需材料及報帳程序:
(一)參合農民攜帶的材料
1、參合農民在縣外非定點醫療機構住院治療享受新農合補償需攜帶的材料:新農合醫療證、身份證(16歲以下小孩除外)、戶口本,此三證需原件審核后復印存底;有效住院發票、費用清單、出院小結。
2、參合農民在省、市定點醫療機構住院治療享受新農合補償需攜帶的材料:新農合醫療證、身份證(16歲以下小孩除外)、戶口本,此三證需原件審核后復印存底,縣農醫中心開具的轉院證明。
3、參合農民在縣內定點醫療機構住院治療享受新農合補償需攜帶的材料:新農合醫療證、身份證(16歲以下小孩除外)、戶口本,此三證需原件審核后復印存底。
4、參合農民在本縣境內定點醫療機構門診就診時,應攜帶新農合醫療證,定點醫療機構直接減免門醫藥診費用。
5、患門診大病(慢性病)的參合農民在當地規定時間內攜帶新農合醫療證、身份證、戶口本、縣級以上疾病診斷證明書、疾病相關檢查報告單、門診發票及門診處方、門診大病(慢性病)申請審批表到指定地點辦理補償手續。
(二)補償的程序
1、參合農民在縣內、省、市定點醫療機構住院,定點醫療機構審核參合農民的資料齊全后,對參合農民住院發生的醫療費用按《*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實施辦法》進行初審,并直接向參合農民墊付應補助的金額。
2、在縣外非定點醫療機構住院,參合農民出院后攜帶所需材料,到縣農醫中心直報大廳審核補償。
(三)補償模式
我縣實行“門診家庭賬戶補償+住院可報費用按比例補償+門診大病(慢性病)補償”模式。
(四)其它規定
1、參合農民在縣內定點醫療機構住院不須辦理轉診手續;到縣外定點醫療機構住院須憑新農合醫療證、戶口薄、身份證到縣農醫中心辦理轉診手續;急診和在外地務工參合農民患病在當地住院治療,需在7個工作日內通知縣農醫中心。
2、對參加了商業保險等保險的參合農民,出院后既要商業保險賠付又要新農合補償時,參合農民可將住院發票原件交商業保險公司履行賠付手續,新農合縣級經辦機構使用商業保險公司注明“與原件核對一致”并加蓋公章的發票復印件和賠付清單原件對參合農民進行補償。
3、參合農民急診在門診檢查后隨即住院,當日門診檢查和治療費用可納入統籌基金補償范圍,在住院期間因病情需要到上一級醫院檢查,其發生的檢查費用按在檢查醫院級別對應的補償比計算。
4、對參合患者在一年內患同一種疾病連續轉院治療的,可只計算其中最高級別醫療機構的一次起付線。
5、統籌基金不予支付和支付部分費用的診療項目,按《江西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統籌基金不予支付和支付部分費用的診療項目與醫療服務設施范圍(修訂稿)》(贛合醫辦字〔2007〕31號)執行,支付部分費用的診療項目費用按70%列入可報費用。
第十一條對參加新農合的人員報銷診療項目和醫療服務項目,嚴格執行《江西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本用藥目錄》、《江西省新農合統籌基金不予支付和支付部分費用的診療項目與醫療服務設施范圍(修訂稿)》(贛合醫辦字〔2007〕31號)等規定。
第十二條新農合定點醫療機構應增強服務功能,提高服務質量,為參合農民提供良好的服務。要嚴格執行“因病施治、合理檢查、合理用藥”的原則。嚴格執行收費標準,不開搭車藥,不搭車檢查,不開大處方。在醫療服務中未經患者或家屬同意簽名使用《江西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本用藥目錄》、《江西省新農合統籌基金不予支付和支付部分費用的診療項目與醫療服務設施范圍(修訂稿)》(贛合醫辦字〔2007〕31號)以外的藥品費用、診療、服務費用,超出目錄外用藥在15%以上部分,由定點醫療機構承擔。根據病情需要,出院時限帶治療本次住院疾病5個品種之內的5日量口服藥。否則視為門診用藥,不予報銷,并由定點醫療機構承擔。
第十三條新農合定點醫療機構應設置新農合管理科室,配備新農合專職審核、報帳人員。要在新農合服務中逐步建立和完善參合農民健康檔案,并逐步實行定點醫療機構的his管理系統(或收費系統)與縣級新農合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相連,費用自動審核結報、即時結報的微機管理。
第十四條縣農醫中心、鄉(鎮)農醫所要逐步建立微機網絡管理系統,努力使參合農民住院的醫療服務項目、費用實行網上實時監控和網上審核報帳。
第十五條本意見自2010年1月1日起實施。原《2009年度*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住院醫療費用補償標準》(全府辦發〔2008〕88號)同時廢止。
- 上一篇:確認銷售收入分析論文
- 下一篇:物業稅分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