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貿服務業工作意見匯報
時間:2022-03-02 10:20:00
導語:商貿服務業工作意見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20*年基本情況及運行特點
(一)1-10月份主要指標完成情況及全年指標預測。
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0月完成174.7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4.5%;預計全年完成210億元,增長23.5%,完成市下達計劃的1*.4%。
2、流通應稅銷售額。1-10月完成293.98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0.8%;預計全年完成345億元,下降9.4%,完成市下達計劃的76.67%。
3、市場成交額。1-10月完成168.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0.9%;預計全年完成201億元,增長20.5%,完成市下達計劃的100.5%。
4、商貿服務業增加值。1-10月完成73.87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4.5%;預計全年完成90.5億元,增長24.1%。
5、商貿服務業投入。1-10月完成12.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7%;占全市服務業總投入的25%;預計全年完成15.5億元,增長4.7%。
(二)今年以來商貿服務業運行和發展特點
面對今年以來嚴峻的宏觀經濟形勢和嚴重的自然災害環境,我市商貿服務業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年度發展工作重點,咬定目標不動搖,攻堅克難求發展,有序調控保穩定,全市商貿服務業繼續顯現出健康、有序、快速發展的良好態勢,具體表現為:
1、消費總量持續增長。
今年以來,雖然受多種不利因素疊加的影響,但近年來由于我市在改善消費環境、提升業態功能以及激活節假日經濟等方面的努力,我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繼續呈現了總量持續增長、增幅不斷提升的發展態勢。從縱向看歷史最好。我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增幅在“十五期間”一直維持在14%左右,*年達到16.3%,07年上升到18.4%,而今年以來始終保持20%以上的增幅,最高增幅達到25%,刷新歷史記錄。從橫向看名列前茅。今年以來我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在無錫二市七區增幅排名中多次名列前茅,1-5月份以25%的增幅與新區并列無錫第一,1-8月份再次以24.6%的增幅與惠山區和崇安區并列無錫第一,1-10月份以24.5%的增幅排列無錫第二。從行業看餐飲居于榜首。據全市分行業統計資料顯示,1-10月份我市餐飲業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4.2億元,增幅達35.9%,超出全市平均增幅11.4個百分點,位居行業榜首。
2、貢獻份額逐步增大。
今年以來,我市商貿服務企業面對市場競爭多樣化,市場供給多元化、消費檔次提升化的消費需求,抓住發展機遇、完善經營業態、提升管理水平,企業效益逐步提高,對上貢獻份額也逐步增大。流通利潤高位增長。今年1-10月份全市商貿流通企業實現流通利潤10.8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58.7%,達到歷史最好水平。增加值持續增長。今年1-10月份我市商貿服務實現增加值73.87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4.5%,超出全市平均增幅3.4個百分點,占全市服務業增加值總量的40.1%,比上年提升1.1個百分點。上交稅收平穩增長。今年1-10月份商貿服務業實現各類稅收5.1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1.4%,占全市服務業稅收總量的33.3%,其中地方稅收完成2.36億元,同比增長29.7%,高出全市平均增幅4.6個百分點。
3、后勁投入強勢推進。
商貿服務業的持續發展和水平提升,關鍵在于后勁投入,著力點是重點項目的強勢推進。1-10月份全市商貿服務業完成后勁投入12.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7%,高出全市服務業總投入增幅1.2%,其中“三城三中心”6個重點項目完成工作量3.2億元。從在建項目情況看:項目單體規模大。我市涌現出一批單體投資額較大的商貿服務業項目,如中國宜興金屬城,總投資額達10億元,三幢綜合辦公交易區已經竣工,9.5萬平方米的倉儲體系即將開工建設;中國宜興國際環保城,總投資額為6億元,交易區已封頂,招商開盤良好,科技大廈于10月26日舉行了開工儀式;東來國際商務中心,總投資額超5億元,地下工程建設即將完工。項目發展前景好。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我市在建的一些商貿服務業項目服務功能有了提升,中國陶都陶瓷城集購物、會展、旅游等功能于一體,將打造成為全國13個陶瓷產區的展示平臺和銷售中心;中國(宜興)金屬城、中國(宜興)國際環保城等項目也都是集交易、研發、倉儲、物流等功能于一體的現代化專業市場集聚區。
4、現代物流快速起步。
先進制造業的發展和商貿流通的繁榮為宜興現代物流發展奠定了基礎,我市現代物流已由起步走向務實推進、快速提升的發展新階段。基地建設初見成效。以旺達物流有限公司為主體,以國家水路二類口岸為依托,以公共型保稅倉庫為基礎,集報關、驗關、運輸、倉儲等功能于一體的“江蘇省重點物流基地”正在迅猛發展,開辟了宜興至江陰港、宜興至上海港的水上貨物運輸航線,1-10月份完成內外貿貨運7.1萬噸,同比增長31%,進出口標箱5586件,同比增長21%,進場通關企業達189家,為我市現代物流業發展打下良好基礎。物流項目務實推進。一批以商品配送、農產品配送為主的物流項目正在務實推進中,總投資1.3億元的無錫匯全物流項目,一期已建設完工,投入運營;總投資4800萬元的雙目橋6萬噸糧食倉儲物流工程,目前一期6幢建筑面積達6000平方米的倉庫用房已全部建好;林凱物流中心、農產品現代物流配送中心等項目,前期準備工作均已就緒,待拆遷結束后即可開工建設。重點物流企業脫穎而出。經過近幾年的扶持培育,一批重點物流企業正在快速崛起,旺達物流已被評選為“江蘇省重點物流企業”,成為我市物流行業的領頭羊,久通物流、匯全物流也已列入無錫市重點物流的預選名單,即將成為無錫市重點物流企業。
5、專業市場前景良好。
依托有效規劃,承接產業優勢,借助科學管理,我市專業市場的集聚效應正在不斷放大,基本形成了“一群”(融達建材裝璜市場群)、“二街”(長橋河休閑步行街、陽羨茶文化街)、“三城”(華東石材城、融達汽車城、陶都陶瓷城)的專業市場格局。規模市場交易活躍。融達建材裝潢市場、和橋輕紡建材市場、瑞德蔬果批發市場等6個年成交額超10億元市場1-10月份實現市場成交額101.1億元,同比增長18%,占全市總量的60.1%。特色市場魅力初現。長橋河步行街連接華地、和信、新東方、大統華等商場、超市,形成了熱鬧繁華的人民中路商圈,已成為宜興城區新的觀光休閑景點;集文化、旅游、購物于一體的陽羨茶文化街傾力打造陽羨茶品牌,彰顯陶都深厚的茶文化底蘊和茶產業優勢。
6、規模企業不斷壯大。
我市本土商貿規模企業無論是發展檔次、經營業態、還是零售網絡、銷售規模都取得了長足發展,宜興華地百貨和新蘇南商廈分別列入“2007年江蘇省零售企業營業收入30強”第14位和第27位,江蘇三木廢品回收公司列入“2007年江蘇省批發企業營業收入30強”第30位。規模企業份額提升。根據2007年流通應稅銷售確定的200強企業1-10月份流通應稅銷售完成260.92億元,占全市流通應稅銷售總量的88.8%,比上年同期提升1.5個百分點,剔除廢舊金屬回收行業政策影響,同行業同口徑相比,實際增長達23.9%。總部企業平穩增長。江蘇華地企業集團有限公司走規模化、集約化發展之路,目前市內外經營門店已達21家,并向一線城市南京、馬鞍山進駐,發展前景看好,1-10月份集團實現總銷售35.1億元,同比增長10.7%,目前企業上市的前期各項準備工作基本就緒,可望擇機上市。連鎖企業網點增多。宜興市宜客隆超市有限公司走本土連鎖化發展之路,實行中心標準超市和社區便利店相結合的經營方式,不斷拓展市內零售連鎖網絡,目前城鄉分布宜客隆超市連鎖門店18家,比上年凈增13家,并且還在不斷增加中,為居民提供了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
7、市場保供調控有序。
今年我市商品市場供應受國際市場供求矛盾突現、商品價格多變以及國內自然災害多發的影響,曾出現商品短缺、物價上漲、供應緊張的現象,我局積極采取有效措施,確保市場供應有序。快速應對雪災危機。今年年初我市出現了百年難遇的雪災危機,道路封凍,運輸受阻,又恰逢春節來臨,為切實做好抗雪救災、保障供應,我局快速成立了應急組織網絡,一方面針對大棚農貿市場的不安全因素,迅速組織人員撤離現場,確保安全,另一方面積極組織春節物資供應市場,基本滿足了市民的消費需求。有效保障食用油供應。3月份我市食用油受大環境影響,價格上漲,品種短缺,為保障市場供應,我局及時與相關企業建立監測、聯系制度,組織相關職能部門開展監督檢查,確保市場供應不斷檔、不脫銷。積極調配油品資源。為有效應對5月份成品油市場“價格倒掛、供應緊缺、排隊加油”的嚴峻形勢,我局加強了市場供應的日常監測,積極協調中石化、中石油兩大集團宜興管理機構組織向上級主管部門申請增加成品油宜興市場投放量,維護了市場秩序,穩定了社會環境。及時處置奶制品問題。針對“三鹿”牌嬰幼兒奶粉引起的突發事件,我局通過轉發文件、電話督促、市場監測,較好地完成了零售批發企業問題奶制品的下架封存和放心奶制品上架供應的保障工作。
(三)主要存在問題
今年是國際市場多變、發展困難多聚、宏觀形勢嚴峻的一年,從當前以及下階段商貿服務業發展態勢分析,我市商貿服務業主要面臨以下一些問題和制約:
1、政策剛性制約。由于受國家宏觀調控和稅收政策調整的影響,今年我市流通應稅銷售出現了“平開低走、逐步下滑”的現象,1-10月份全市流通應稅銷售完成293.98億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0.8%,僅完成年度計劃的65.3%,總量凈減35.5億元。經我局對廢舊金屬回收行業的調查分析,今年1-10月份全市廢舊金屬回收比上年同期下降36%,凈減量達到68.5億元,全市有4個鎮受廢舊金屬回收稅收政策的影響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但下降總量較大,大大影響了全市完成情況。按照目前形勢分析,必然要影響今年我市流通應稅銷售年度計劃的完成。
2、土地拆遷制約。受土地制約和拆遷影響,一些商貿服務業待建項目遲遲不能開工建設,如融達商品城、林凱物流中心、匯景時代百貨、農產品現代物流配送中心等;另有一些在建項目也受其影響,建設進度有所放慢,如中國(宜興)金屬城等。再加上銀根緊縮、產業政策制約等因素影響,商貿服務業后續項目減少,后勁投入乏力,進度有所放緩,將影響到下階段我市商貿服務業經濟的快速發展。
3、市場環境制約。由于受原材料上漲、人民幣升值、用工成本上升、外貿出口受阻(簡稱“四把刀子”)和信貸收緊(簡稱“一根繩子”)的影響,經營企業的勞動力成本、融資成本、運輸成本等經營成本明顯上升,利潤空間相對減小,經營企業困難加大。
二、20*年工作總體思路、主要舉措。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指引,堅持科學發展觀,緊緊抓住分稅制財政管理體制調整的契機,大力發展商貿服務業,充分發揮商貿流通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推動作用、持續有效擴大內需的拉動作用、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的帶動作用和服務國計民生的保障作用,努力實現我市商貿服務業新突破。
(二)主要目標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6%,計劃指標243.6億元。
——流通應稅銷售收入增長18%,計劃指標407億元。
——市場成交額增長20%,計劃指標240億元。
——商貿服務業增加值增長20%,計劃指標1*億元。
——商貿服務業投入增長10%,計劃完成17億元.
(三)重點工作和主要舉措
1、著力推進一批重點項目,增強發展后勁。
緊緊抓住后勁投入的著力點——重大項目建設,根據不同業態調查研究、科學論證確定一批“20*年商貿服務業重點項目”,建立“定人聯系、定期溝通、每月上報”跟蹤服務聯系制度,盡最大努力幫助協調解決建設中的困難和問題,尤其抓好中國宜興國際環保城、中國宜興金屬城、東來國際商務中心3個總投資超5億元項目,促使信息項目早落實、落實項目早開工、在建項目早竣工、竣工項目早運營,培育我市商貿經濟新的增長點。
2、組織開展二次對接活動,營造發展氛圍。
一是組織開展一次物流業務對接活動。20*年上半年籌劃召開“20*年宜興市物流業務對接會”,積極組織我市工業企業、商貿企業與物流企業的供需對接,充分利用我市工業制造業較為發達的優勢,帶動我市現代物流業發展,形成制造業與物流業的聯動發展。二是組織開展一次農副產品供需對接活動。20*年下半年籌劃召開“20*年宜興農副、土特產品與大中型連鎖超市的商品供需對接會”,通過供需對接平臺,促進我市更多的名、特、優農副產品和土特商品進入大中型連鎖超市銷售,發展“訂單農業”,在農產品基地與零售店之間建立產地—配送—銷售—消費的有機鏈,提高農副產品的附加值,增加農民收入,活躍農村市場。
3、切實抓好三個產業融合,轉變發展方式。
一是切實抓好商工融合。堅持現代物流業與先進制造業的互動并進,把發展生產性服務業放在首位,結合省級財稅管理體制調整的機遇,大力發展第三方物流,鼓勵工業企業(集團)剝離物流業務,整合組建財務獨立核算、具有法人資格的第三方物流企業,為我市制造業企業提供全方位、系統化的產品研發、原輔材料供應、產成品倉儲和經銷服務,實現工商企業生產成本的降低和生產效率的提高。二是切實抓好商農融合。積極參與農業產業化工作,強化對農產品產前、產中、產后的服務工作,重點對農產品土特產基地建設、集中收購、定牌加工和對外銷售上進行探索,創辦種植、加工、銷售一條龍的聯合體,要努力在青梅、茶葉、竹筍、板粟、百合等土特產品種上求得突破,提高農民收入。三是切實抓好商旅融合。加快商貿業與旅游業的互動發展,以商業氛圍促進旅游興旺,以旅游興旺帶動商貿增長,利用中國陶都陶瓷城的陶文化和陽羨茶文化街的茶文化,開辟旅游商品的購物點、旅游班車的停靠點,逐步發展成為商旅結合的觀光點。
4、加快推進四種新興業態,提升發展水平。
一是鼓勵發展連鎖經濟。扶持培育本土或以本土為主的骨干商貿流通企業發展連鎖經濟,鼓勵連鎖經營以直營連鎖為主向加盟連鎖和特許連鎖發展,不斷提高連鎖經營銷售額在全市社消額中所占的比重。二是努力開拓樓宇經濟。結合宜興國際經貿大廈、東來國際商務中心等商務樓宇的建設,積極發展樓宇經濟,拓展城區發展空間,實現城區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改變,打造現代服務業發展的新平臺、新載體。三是扶持培育總部經濟。大力支持江蘇華地集團積極拓展市外門店、開拓市外市場、開發多種業態,發展總部經濟;出臺獎勵政策,支持中國陶都陶瓷城吸引全國13個陶瓷產區企業來宜設立“總經銷、總”機構,成為長三角區域的陶瓷經銷總部;支持中國宜興國際環保城吸引國際、國內環保科技單位來宜設立環保研發機構,成為服務全中國、輻射全世界,具有國際化的“環保信息交流平臺、環保產業融資平臺、環保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平臺、環保產品交易展示平臺和環保產業采購加工服務平臺”。四是積極促進品牌經濟。鼓勵我市商貿企業爭創品牌,重點扶持和橋豆腐干、丁蜀紫砂壺、徐舍小酥糖、高塍豬婆肉等傳統特色產業爭創“中華老字號”、“無錫老字號”品牌,提升企業競爭力。
5、貫徹落實五個管理措施,提升發展水平。
一是扶持培育的政策措施。借鑒外地先進經驗,結合前幾年我市扶持培育的實際情況,著手研究制訂20*年“進一步促進我市商貿服務業快速發展”的扶持培育政策措施,著力培育商貿服務業財稅貢獻新的增長點。二是市場運行的監測措施。加強與各商貿企業、物流企業和專業市場的溝通聯系,根據不同區域、不同業態、不同商品設立商品供需監測點,建立市場監測制度,完善市場監測報表,對企業具體責任人(統計員)設立獎懲制度,通過市場運行監測及時了解掌握全市商貿企業及專業市場經營情況,根據供需情況及時調劑商品保障市場供應工作,滿足不同消費層次的消費需求。三是擴大內需的刺激措施。抓住國家休假制度調整的商機,適應居民休閑時間增多、生活質量提高的要求,圍繞“清明祭祖”、“端午紀念”、“中秋團圓”、“國慶慶典”、“春節喜慶”等中國傳統節日的特色,組織商貿流通企業開展”民族風俗消費節”等形式多樣的創意消費活動,適時推出流行商品和時尚商品,刺激消費,擴大內需;結合城市亮化工程,挖掘夜間消費的潛力,注重周末市場的開拓,延長鬧市區和特色店的營業時間,引導商品消費、文化消費和服務消費共同發展,努力保持消費市場的持續增長。四是突發事件的應對措施。切實研究制訂重點生活必需品供應的各類應急預案,針對各類自然災害和突發事件的發生,迅速起動應急預案,強化對突發事件的預警監測,做到信息早掌握、情況早了解、工作早安排、措施早落實,努力減少突發事件造成的經濟損失和引起的負面影響,確保社會穩定和群眾生活安定。五是消費環境的安全措施。切實抓好商場(超市)、專業市場等人員密集場所的消防安全、食品安全和零售促銷安全的行業監督管理工作,結合人民群眾反映和關心的熱點、難點、焦點等問題,加強市場經營秩序的規范整頓工作,實施“專項整治與綜合檢查相結合、執法檢查與日常監督相結合、重點整治與長效管理相結合”的辦法,凈化市場環境和交易秩序,積極推行“三綠工程”(培育綠色市場、建立綠色通道、倡導綠色消費),營造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
- 上一篇:商貿服務業工作意見匯報
- 下一篇:溫針灸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探討論文
精品范文
10商貿實訓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