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標強市建設工作意見
時間:2022-03-25 10:45:00
導語:商標強市建設工作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指導思想
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貫徹落實《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從我市實情出發,大力實施商標品牌戰略,推動我市各級各部門和各類企業提高商標品牌戰略意識和知識產權保護意識,積極應對品牌經濟挑戰,積極營造有利于商標發展的市場環境、政策環境和法治環境,實現我市由“商標大市”向“商標強市”的轉變,促進全市經濟科學發展、轉型發展、跨越發展。
二、主要目標
大力培育和發展注冊商標,積極爭創知名商標、著名商標和馳名商標。力爭到2010年末,全市注冊商標總量達到3500件,年申請量突破350件;擁有中國馳名商標8件以上、江蘇省著名商標35件以上、揚州市知名商標80件以上。今后每年實現一定比例的增長。
三、重點任務
按照市委、市政府關于實施品牌戰略的要求,以支柱產業和優勢產品為重點,堅持企業自主發展與政府引導推動相結合,實現企業商標品牌“縱向提升層次,橫向擴展陣容”。
(一)力爭制造加工業企業商標品牌建設有新突破。以經濟開發區、工業園區為重點區域,以“四大支柱產業”和傳統優勢行業為重點對象,引導企業在成立之初、壯大同時就做好商標品牌建設工作,通過培育、發展,使一批企業都擁有自己的注冊商標,逐步形成企業的知著馳名品牌,為全市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二)力爭農副業企業商標品牌建設有新突破。引導、扶持農產品生產走產業化、規模化經營的道路,大力推廣“公司+農戶(基地)+商標”的經營模式,鼓勵和支持從事農副土特產品及其加工品生產經營的農民申請注冊商標。對有一定生產規模和市場潛力的農副產品,引導龍頭企業、涉農企業、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等生產經營主體注冊、使用農產品商標。對具有原產地特征的農副產品,引導、支持相關管理機構、行業協會、經營單位申請注冊集體商標、證明商標和地理標志商標。鼓勵、支持具有地方特色的農副產品爭創知、著、馳名商標,培育一批品牌涉農企業和品牌農產品基地,走“商標支農、商標興農、商標富農”道路,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三)力爭現代服務業企業商標品牌建設有新突破。在繼續推進商貿、餐飲、住宿、沐浴、美容美發等傳統服務業商標品牌建設的同時,大力提倡現代服務業實施商標戰略,積極引導金融、法律、管理、文化、旅游、物流、中介服務、市場銷售、人力資源、工程設計、信息技術等服務業企業申請商標注冊。幫助企業引進先進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運用先進的服務技術和標準,不斷提高服務水平,盡快形成一批服務業著名、知名商標。
(四)力爭出口創匯型企業商標品牌建設有新突破。積極引導、幫助我市生產、經營具有國際競爭優勢的出口創匯型產品的企業深化商標品牌戰略,拓展國內防御性商標注冊,開展國際商標注冊,擴大我市優勢品牌的知名度。
四、工作措施
實施商標品牌戰略,以提升政府和企業創建、管理、保護和運營商標的能力為核心,建立完善多層次的商標發展推進體系、服務體系、宣傳體系、評估體系,調動社會各方重視和參與商標品牌建設的積極性,豐富城市經濟競爭的新內涵。
(一)提升思想認識。促使各鎮、各有關部門和各企業進一步統一思想,充分認識商標品牌對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對提高產品競爭力的現實意義,對區域經濟發展的長遠效應,切實增強緊迫感、責任心和主動性,采取有效措施,深化商標品牌戰略,推進“商標強市”建設工作,實現我市商標工作突破性增長,提高商標品牌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貢獻率。
(二)加強組織領導。市政府成立“商標強市”建設領導小組,由市政府有關分管領導任組長,發改委、經發委、農工辦、商貿局、外經貿局、工商局、質監局、財政局、農林局、文化局、科技局等部門為成員單位,并下設辦公室,負責協調指導、組織規劃和督促實施。各鎮、有關部門要進一步加強對商標品牌建設工作的領導,把商標品牌建設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工作項目和考核內容,建立完善組織體系,形成統一協調、責任明確、齊抓共管、運轉高效的工作機制。
(三)深化輿論宣傳。各鎮、各有關部門要充分發揮新聞媒體輿論引導和監督的作用,宣傳創立品牌的典型,弘揚創新發展的精神,放大創優建設的效應。工商行政管理等職能部門要注重搭建高層次的宣傳平臺,開展有影響的宣傳活動,加大對商標法律法規的宣傳深度,加大對注冊商標申辦標準的宣傳廣度,加大對馳、著、知名商標企業的宣傳力度,努力營造“品牌富民、品牌興企、品牌強市”的濃厚氛圍。
(四)拓展權益保護。以工商行政管理等職能部門為主體,以商標企業、行業協會和消費者為基礎,以保護馳名、著名、知名商標及注冊商標專用權為重點,工商、法院、檢察院、公安、質監、知識產權等多部門加強配合,積極開展打假行動,規范商標印制及商標使用行為,從源頭上遏制商標侵權行為的發生,為全市商標品牌建設健康、可持續發展創造條件。
(五)挖掘商標資源。認真開展對全市商標品牌的統計調查,及時分析、準確把握本地發展和品牌的潛在資源,有計劃有目標分層次地推進商標品牌建設工作,認真做好商標續展和改制企業的商標所有權變更。引導企業進行必要的商標防御性注冊,防止他人惡意搶注。大力盤活閑置商標,鼓勵和幫助企業通過兼并收購、特許經營、有償轉讓和有償使用等方式盤活現有商標資源,充分激活我市已有的一些老品牌和老字號,不斷挖掘其品牌價值,防止商標資源的閑置、失效和流失。
(六)加大扶持力度。加快運用信息技術手段搭建商標品牌建設信息平臺,為社會提供商標查詢、轉讓、許可等方面的服務。市財政每年安排一定的商標品牌建設專項資金,對經行政認定獲得“中國馳名商標”、“江蘇省著名商標”、“揚州市知名商標”以及注冊為證明商標和集體商標的企業予以獎勵,對農副產品加工企業、農村種養殖專業戶、農村經紀人、農產品行業協會等申請農產品商標注冊的予以資金補助。對獲得馳名商標、著名商標和知名商標認定的企業,有關部門在技術改造、融資貸款、重點物資運輸、用電安排、技改貸款貼息等方面給予優先安排。對商標成績突出的企業,應優先推薦參加省優秀企業評選,并推薦其經營者參加省優秀企業和國家、省、市級勞動模范評選。對商標工作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
(七)放大品牌效應。按照“地市知名、全省著名、中國馳名”的梯次發展思路,引導企業加強商標管理,制定商標發展培育規劃,認真做好企業商標品牌創優策劃,提高產品質量,積極爭創知名商標、著名商標和馳名商標,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和產品(服務)的市場信譽,不斷增強商標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鼓勵馳名、著名商標企業以商標品牌為載體,在產業鏈中發揮集聚作用,以資金、技術和市場優勢,整合生產要素,吸引戰略投資,實現品牌資源跨地區、跨部門、跨行業、跨所有制的聯合重組,全面提升我市品牌輻射力和區域經濟競爭力。
(八)形成長效機制。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要按照“培育一批、扶持一批、推薦一批”的原則,做好馳名、著名、知名商標品牌的孵化工作,指導企業以創牌促科技創新、管理創新和服務創新,提升產品的檔次和商標品牌的知名度,引導龍頭企業、利稅大戶爭創馳名、著名、知名商標,做大做強企業,促進經濟發展。
各鎮、各有關部門要根據本意見精神,結合實際制定具體實施辦法,并認真抓好落實。
- 上一篇:車輛超限超載治理工作方案
- 下一篇:藝術設計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