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實施意見

時間:2022-11-01 02:59:00

導語: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實施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實施意見

為進一步加強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創造良好的社會信用環境,根據《河北省人民政府關于河北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冀政〔2009〕90號),結合我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實際,制定本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實踐科學發展觀,以建立現代信用制度為核心,通過開展企業和個人的信用信息征集與信用等級評價,有步驟地推進我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努力營造守信光榮、失信可恥、守信得益、失信難行的良好社會信用環境,促進我市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二、基本原則

(一)政府推動,市場運作。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和推動作用,廣泛教育宣傳,整合信用資源,培育信用市場,動員社會各界積極參與信用體系建設。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完善信用服務體系,開發信用產品,擴大信用服務領域,發展現代信用服務產業。

(二)完善政策,統一標準。制定完善有關信用信息的采集、披露和使用,個人和企業權益保護,信用主體的行為規范,信用信息共享交換以及信用評價等法規制度和技術標準,實現信用體系建設的法制化、規范化、標準化。

(三)嚴格監管,保障安全。堅持規范和發展并重,嚴格市場準入,強化市場監管,維護信用市場秩序。規范信用服務機構的市場行為,依法保護個人隱私、商業秘密和國家信息安全,保障信用服務市場健康發展。

三、主要任務

(一)加快信用信息采集及相應數據庫建設

1.加強部門內部信息管理系統建設。建立完善銀行、保險、法院、公安、工商、稅務、質監、環保、建設、人勞等部門內部的信息管理系統,增加信用管理內容,大力推進行政管理的電子化、網絡化和標準化,加快各部門系統內部的信息聯通,為信用信息資源整合和共享創造條件。

2.建立企業和個人綜合信用檔案。按照國家管理社會征信業的法律法規,依托人民銀行全國聯網的企業和個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充分利用全市統一的信息交換與共享平臺,歸集政府相關部門、司法機關以及各金融機構的信用信息,建立以組織機構代碼、居民身份證號碼為企業和個人身份唯一標識,以信貸、納稅、合同履約、產品質量、社保參保繳費等方面的信用記錄為重點的企業、個人綜合信用檔案。

3.建立信用信息標準化管理和信息采集協作、共享機制。按照全省社會信用標準體系,逐步規范我市相關部門的信息數據庫建設,通過對信息的標準化管理,使各部門信用信息收集和實現實用性、通用性、兼容性和開放性兼顧。建立部門間信息采集協作和共享機制,由各成員單位及金融機構積極向人民銀行提供相關數據,保證人民銀行企業信用信息采集工作的開展及政府信用門戶網站和企業、個人綜合信用檔案的內容得到及時有效的收集和更新。

(二)實施信用促進工程

1.建立企業信用激勵和懲戒機制。綜合運用法律、行政、經濟、輿論等多種手段,制定配套政策措施,鼓勵守信行為,懲戒失信行為。建立健全對企業、擔保機構、金融市場產品的信用評級制度,對信用等級優良的企業在市場準入、土地使用、銀行貸款、出口退稅、政府采購、項目核準、工程招投標等方面給予傾斜和支持。有不良信用記錄的企業,不享受在財政貼息、擔保和政府扶持資金等方面的支持以及各項優惠政策。每年重點針對惡意拖欠和逃廢金融債務、逃稅騙稅、騙保、商業欺詐、制假售假、非法集資、拖欠職工工資等行為開展企業失信專項治理行動,建立行政機關、司法機關和社會組織的聯合制約和懲治機制。

2.提高企業信用水平。加強中小企業信用體系建設,依托人民銀行中小企業信用檔案征集工作,政府領導、部門配合,提高中小企業信用信息征集和更新力度,幫助中小企業樹立信用意識,積累信用財富。搭建銀企信用對接會、融資洽談會等多種平臺,將守信企業推薦給金融機構,幫助企業解決融資問題。開展形式多樣的信用企業、信用組織創建評選活動,多渠道、多角度樹立誠信企業典型,宣傳弘揚守信精神。

3.加強個人信用建設。多種形式、多種渠道開展面向社會大眾的征信知識宣傳,提高群眾對個人信用的關注度,引導大眾珍惜信用記錄,積累信用財富。加強個人信用報告查詢、報告解讀咨詢、異議處理等工作,幫助群眾正確理解信用報告,正確對待不良記錄,有效維護本人權益。開展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征集農戶基本信息,建立農戶信用檔案,提高廣大農民的信用意識。擴大個人信用報告使用范圍,引入對企業法定代表人、高管人員的信用報告查詢機制,將其守信情況納入審核范圍,在面向個人的招聘、評先、任職等活動中,加強對個人信用情況的考察,促使社會群眾將信用意識滲透到各種社會活動中,提高社會大眾的信用意識。公務員之家

(三)培育和規范多元化信用服務市場,推動征信市場健康發展

做好信用市場的“規劃、協調、引導、監督”工作,建立健全信用市場準入和退出機制。以建立完善信用評級體系為重點,發展以信用征集、信用咨詢、信用評估、信用擔保、信用保險和商帳追收等為主要內容的信用中介服務體系。政府相關部門、人民銀行和銀監辦等單位要加強合作,正確引導、大力扶持信用中介服務機構發展,支持和保障行業協會、同業公會等行業中介組織積極引導業內企業主動使用信用產品,規范交易行為,加強信用服務市場監管,促進信用服務市場健康、規范、有序發展。

(四)廣泛開展征信宣傳教育活動,營造良好的信用文化氛圍

針對目前社會信用觀念淡薄、信用制度尚不健全、信用管理不夠規范、失信懲戒和守信激勵機制不夠完善的實際,大力加強誠信宣傳教育工作,利用電視、網絡、報刊等媒體平臺,組織開展信用知識普及教育,樹立誠信典型,在全社會營造誠信得益、失信受制,一處失信、處處受制,一時失信、長期受制的良好社會氛圍。

四、實施步驟

(一)2010年9月底前,成立組織領導機構,明確各部門工作分工,分解任務目標。

(二)2011年3月底前,各有關部門建立完善內部信息管理系統,實現縣域信用信息聯通;征集各有關部門信用信息,建立企業和個人綜合信用檔案。

(三)2011年底前,基本健全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相關法規、政策和管理辦法;建成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和門戶網站,基本實現信用信息共享;信用產品開始廣泛使用,信用服務業、信用交易和信用消費市場顯現雛形。

(四)2012年底前,基本建成門類齊全、功能互補、依法經營、有市場公信力的信用服務體系和規范高效的市場監管體系,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制度框架基本建立。

五、保障措施

(一)成立領導機構。成立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領導小組,由政府常務副市長任組長,市政府辦公室主管副主任、人民銀行市支行行長任副組長,人民銀行市支行、法院、宣傳部、發改局、工促局、公安局、財政局、環保局、人勞局、商務局、工商局、國稅局、地稅局、質監局、銀監局辦事處等相關部門為成員單位。領導小組負責研究確定我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重要政策、重大事項和年度工作計劃,協調解決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中的重大問題。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人行市支行,主要負責統籌協調社會信用建設具體工作,組織落實領導小組決定事項,指導、督促、檢查有關政策的落實。

(二)加強協調配合。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市政府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密切配合,確保任務落實到位、取得實效。

(三)充分應用信用信息。建立信用等級評價使用制度,對優質信用企業金融機構要優先作為信貸支持對象,政府相關部門和社會其它組織要在項目立項、財稅政策、土地使用、技術改造與合作等方面給予優先扶持。財政部門對于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必要經費給予適當補助。

(四)建立監督考核機制。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領導小組定期組織對各級各有關部門進行監督考核,確保各項任務目標如期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