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局落實安全管理意見

時間:2022-01-29 09:41:00

導語:衛生局落實安全管理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衛生局落實安全管理意見

縣、鎮、鄉各醫療衛生單位,社會辦醫療機構:

根據上級有關安全生產的總體部署,為切實抓好我縣衛生系統安全生產工作,有效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確保醫療衛生單位正常的工作、生活秩序,為人民生命健康提供良好的醫療衛生保障,為科學發展、安全發展,構建和諧社會作出新貢獻,特提出以下工作意見,請認真貫徹執行。

一、充分認識安全生產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安全生產關系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關系改革發展和社會穩定大局。堅持不懈地抓好安全生產工作,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統籌經濟和社會全面發展,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必然要求,是各單位管理工作中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衡量單位領導執政水平和領導能力的重要標志。醫療衛生機構的服務對象是廣大人民群眾,各醫療衛生單位要認真按照“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以對黨對人民群眾高度負責的精神,把消防安全、治安安全、醫療安全、血液安全、院感控制、疾病控制、緊急救治、執法監督等安全生產工作擺在重要位置,高度警覺,采取切實有效措施,堅決防止重大事故的發生,快速處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各醫療衛生單位要認真組織開展全國第個“安全生產月”、“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年”、“醫院管理年”及“安康杯”競賽等活動,全面實施“防火墻”工程,切實抓好安全生產工作。

二、認真開展培訓,提高從業人員防范事故的能力

各醫療衛生單位要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工作宣傳力度,組織開展醫院全員醫療安全知識培訓,尤其要對重點崗位、重點環節人員和事故易發人員(新畢業生、新調入人員、實習進修人員)進行強化培訓。定期開展醫療安全知識、法律法規水平測試和競賽,并把成績納入崗位責任制考核內容,獎優罰劣。要有計劃地開展醫療技術培訓,對新畢業人員加強畢業后醫學教育和“三基”培訓,對其他醫務人員要加強以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為內容的繼續醫學教育和外出進修學習,不斷提高他們的業務技術水平,防范技術性醫療事故和醫療糾紛的發生。衛生監督所要組織餐飲、職業病危害企業負責人和衛生管理人員集中培訓,明確衛生安全要求和各項工作規范,指導企業建立健全衛生安全管理責任制,提高企業自身管理水平,嚴防食物中毒和急性職業中毒事故發生。

三、全面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

各醫療衛生單位應建立以主要領導為第一責任人的安全生產責任制,并分解安全生產目標指標,逐級明確責任,層層落實,堅持做到“三個一”,即堅持“一把手”負責制;堅持黨政干部實行“一崗雙責”,各單位分管領導年終向主要領導進行安全生產工作述職,主要領導向局領導進行述職;堅持“安全生產”一票否決制,把安全生產納入政績業績考核,對目標任務定期督查、嚴格考核,建立適合本單位管理要求的安全生產監督機構,配備專兼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開展本單位的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工作。對由于責任不落實而造成重大安全事故、醫療事故、治安刑事案件以及火災事故等,導致人員傷亡的,要依法嚴肅追究有關領導及相關人員的責任。

四、突出重點抓源頭,專項整治查隱患

各醫療衛生單位要全面落實《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排查治理暫行規定》,檢查并督促本單位各崗位建立定期安全生產檢查制度,定期排查事故隱患,堵塞漏洞、消除隱患,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在檢查中要結合工作中的薄弱環節和重點部位進行全面排查。對檢查出的隱患,要加強督促,限期整改,逐一落實。檢查的重點包括:門診、病房等重點部位的消防設施、滅火器材和消防安全標志完好情況,緊急疏散通道暢通情況;鍋爐及其他壓力容器、壓力管道和配電室、電梯、水、電、氣等設備、設施安全保養情況;毒麻藥品管理、放射裝置管理、消毒隔離等重要環節的安全監管情況,其他有毒有害、易燃易爆危險物品的保管、應用情況;院感、消毒、血液管理、醫療垃圾處理情況;車輛安全使用等。做到有整改計劃、有整改措施、有整改責任人,并有檢查、整改記錄。對本單位新建、改建、擴建工程項目必須按規定經過安全性預評價以及“三同時”驗收。要求縣級醫療衛生單位每月開展一次自查,鄉鎮醫療單位每季開展一次自查。

五、切實提高緊急救治能力

各醫療衛生單位要建立健全監測預警機制,提高對危險源的監控能力,建立快速、高效應急反映救援機制,組織好各類應急救援演練。各醫療單位要針對可能發生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組織傷員搶救組,開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醫療救治預案的培訓和演練,確保本單位應急衛生救治隊伍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趕赴現場,對受傷人員進行緊急救治。同時要合理安排值班工作,確保聯系渠道暢通,及時處理緊急情況。醫療機構急診科要24小時保持工作狀態,在保證日常醫療急救工作的同時,確保能夠隨時開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醫療救治工作。

六、加強餐飲、飲水衛生、放射裝置的管理,切實履行公共衛生安全監管職能

衛生監督所要深入開展小餐飲衛生整治,加強對學校集體食堂、農家樂等重點人群和單位的監督檢查,加強經常性衛生監督管理及技術指導。要嚴格執行《食物中毒事故處理辦法》規定的食物中毒報告制度,做好應急救治工作的各項準備,特別是對重大食物中毒事故,要全力組織救治。要根據《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加強對供水單位的監督檢查。各醫療衛生單位要嚴格按照《職業病防治法》和《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放射防護條例》的要求,認真做好放射源監督管理,落實監控責任和監控措施。衛生監督所和疾控中心要加強控制與監管,確保放射源的安全和作業人員健康。

七、做好事故控制和處理工作

各醫療衛生單位應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建立完善各類安全操作規程,有效杜絕各類事故的發生。必須制定事故應急處理預案,本單位如發生重特大事故,主要領導應立即趕赴現場,組織救助和善后處理工作,同時迅速準確地向縣衛生局報告,不得虛報、瞞報、遲報或拖延不報。嚴格實行安全工作責任追究制度,對發生重大安全事故的,除對直接責任人進行嚴肅處理外,還要追究單位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的責任。縣屬醫療單位要確定一名安全生產工作信息員,按時上報安全生產信息、工作報表和安全生產工作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