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建立村級便民服務中心的建議

時間:2022-06-09 03:21:00

導語:縣建立村級便民服務中心的建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縣建立村級便民服務中心的建議

為切實加強我縣村級便民服務中心建設,根據省市統一部署,現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為指導,全面貫徹"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理念,進一步深化365服務中心功能,緊緊圍繞"秀美鄉村、和諧家園"建設,按照有利于轉變機關作風、有利于提高服務效率、有利于方便群眾辦事的工作目標,創新社會管理方式,有效整合各種資源,拓展完善服務功能,著力推進村級便民服務中心的標準化建設、規范化管理、人性化服務,構建上下聯動、層級清晰、橫向到邊、縱向到底,覆蓋城鄉的縣、鄉(鎮)、村三級便民服務體系。

二、建設目標

根據我縣人口、鄉鎮村布局情況,采取"多村一中心"、"一村一中心"相結合的建設模式,對人口少、地處偏遠的村,設置便民服務室或代辦點,力爭到5月底前基本建成縣、鄉(鎮)、村三級便民服務網絡體系,6月底前實現便民服務全覆蓋。

三、建設要求

按照"合理布局、方便實用"的原則,把村級便民服務中心建設與村級黨組織活動陣地建設、農村社區服務中心建設,以及其他各類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等有機結合起來,實現陣地共建、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在軟硬件設施建設上做到"十個一",即"一個場所、一塊牌子、一套制度、一本臺賬、一部電話、一臺電腦、一個公示欄、一名以上代辦員、一套辦事須知、一張便民服務卡"。

村級便民服務中心建設分為示范型、標準型、簡易型三種類型:

(1)示范型:辦事窗口面積在60平方米(含)以上,應配備室內或室外電子顯示器、電腦觸摸屏"三資"查詢系統,設2名代辦員。

(2)標準型:辦事窗口面積在30平方米(含)以上,設1名代辦員。

(3)簡易型:有一固定的服務場所,設1名代辦員。

四、服務內容

各職能部門、各鄉鎮要切實轉變作風,進一步下放權力,提高服務水平,做到服務重心下移。根據我縣鄉鎮、村實際,要將以下五類內容納入村級便民服務中心服務內容:

1.政策咨詢類:圍繞涉農政策宣傳,開展國土、規劃、新農村建設等相關政策、法律咨詢服務。

2.致富發展類:圍繞助農增收致富,提供中藥材、香菇等技術服務,招工等市場信息,幫助聯系農產品銷售等服務。

3.健康文體類:圍繞提升群眾生活品質,為村民提供安全價廉的醫療、保健、康復、健康教育、計劃生育指導以及文化體育等服務。

4.社會和諧類:圍繞農村事務管理,開展各類矛盾糾紛排查調處、義務消防、殯葬管理等服務。

5.扶貧幫困類:圍繞弱勢群體需求,開展文書,老年優待證、殘疾證辦理,戶口本、身份證、醫保卡丟失補辦等直接(協助)代辦事項服務。

各鄉鎮、村根據實際情況,服務內容可作相應調整。

五、職責分工

縣紀委監察局:負責村級便民服務中心建設的組織協調工作,整合部門力量,形成共建合力,推進工作開展。

縣委組織部:負責建立村兩委干部值班制度,落實大學生村官到示范型村級便民服務中心窗口工作,切實解決村級便民服務中心"有人辦事"問題。

縣民政局:牽頭做好村級便民服務中心建設的指導工作,負責村級便民服務中心考核、驗收工作。

縣財政局:統籌整合部門扶持專項資金,逐步增加財政投入,為推進村級便民服務中心建設提供必要的財力保障;加強對村級便民服務中心建設經費的監督和管理。

縣農辦:將村級便民服務中心建設列入"秀美鄉村、和諧家園"建設內容,不斷加大扶持力度。

縣人勞社保局:將村(社區)勞動就業社會保障服務站納入村級便民服務中心建設內容,協助開展轄區內勞動力資源登記和就業服務、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人員資格認證、死亡人員終止養老保險關系等工作,負責做好職業供求、培訓及相關政策信息工作。

縣365行政服務中心:建立縣、鄉(鎮)、村三級便民服務中心運行聯動機制,做好鄉(鎮)、村兩級便民服務中心代辦員的業務培訓工作。

縣農業局:建立村級農技服務站,利用科技文化講堂對農民進行實用技術培訓,提供農業技術咨詢、土地流轉、農產品供求信息等服務,負責做好農村集體"三資"多媒體平臺向村級延伸工作。

縣國土局:負責國土資源管理的法律、法規等相關政策及礦山、地質災害防治等知識宣傳。

縣林業局:負責森林防火宣傳、臨時性生產用火的申請受理。

縣水務局:負責防訊、防臺、山洪災害防治知識宣傳。

縣司法局:組織排查不穩定因素,及時調處各類民間矛盾糾紛。

縣科技局:負責科技下鄉服務工作。

縣文廣新局:指導農村創建文化活動中心,因地制宜地組織開展文化活動。

縣體育局:幫助建立村級體育健身場所,引入全民健身設備,組織開展體育健身活動。

縣衛生局:建立便民衛生室,宣傳衛生知識,為村民提供預防、保健、醫療、健康教育、康復等服務。

縣人口計生局:開展育齡婦女普查、計生藥具發放、生育咨詢、計生法律法規政策及科普知識宣傳等工作。

縣公安局:設立便民警務室,負責轄區內治安并做好指導"農家樂"的住宿旅客信息系統安裝、登記工作。

縣供銷社:幫助和指導村級便民服務中心經營類項目建設。

六、保障措施

1.組織保障。建立由縣長任組長,紀委書記、組織部長、分管農口副縣長為副組長,縣紀委監察局總體協調,縣民政局、縣365行政服務中心具體負責,相關部門各司其責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鄉鎮黨委、政府對村級便民服務中心建設工作負領導責任,組建相應的領導機構和工作班子,制定工作方案,在抓好鄉鎮365便民服務中心規范化建設的基礎上,積極指導和支持村級便民服務中心開展正常工作,主動幫助解決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便民服務中心所在地村負責中心日常管理工作。

2.資金保障。一是整合部門專項資金。整合縣農辦、民政、人勞社保、農業、科技等部門專項資金用于村級便民服務中心建設。按照村級便民服務中心建設標準,經驗收合格的,縣財政給予一次性創辦經費補助,鄉鎮視財政情況給予適當補貼。同時,加大對示范型便民服務中心建設的扶持力度,要安排專項資金,用于政策宣傳、農村"三資"管理向村級延伸所必備的室內或室外電子顯示器、電腦觸摸屏查詢系統等硬件設施投入。二是給予辦公經費保障。縣財政每年安排一定的補助資金用于村級便民服務中心的日常運作。

3.人員保障。按照"為民、利民、便民"的要求,由各鄉鎮負責將各村公共安全協管員、調解員、計生服務員、公共衛生聯絡員、報賬員、勞動保障員、殯葬管理員、流動人口協管員、禁毒協管員、幫教工作專管員、消防工作協管員、維穩工作信息員等12員進行職能歸并人員整合,建立以綜治、計生、報賬3員為主的多員整合工作機制。"三員"的確定由村兩委集體推薦,報鄉鎮黨委、政府審定后聘用;經鄉鎮村(居)年度考核不合格的,給予調整,考核合格的可繼續聘用,不受換屆選舉等因素影響。其中,示范型便民服務中心所設的代辦員,1名為大學生村官,另1名由村干部或整合后的"三員"擔任;標準型所設的1名代辦員,由村干部或整合后的"三員"擔任;簡易型指定1名村干部為代辦員;便民服務室或代辦點也要指定1名村干部為代辦員或聯絡員。

4.制度保障。一是建立考核評價制度。將村級便民服務中心建設工作納入"秀美鄉村、和諧家園"建設考核評價體系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考核的重要內容。二是建立縣領導聯系督查制度。定期不定期對所聯系鄉鎮村級便民服務中心建設進展情況進行指導、督查。三是建立績效管理制度。各鄉鎮要結合本地實際,落實村兩委干部輪流值班制度,將值班考勤結果、村級便民服務中心管理運行情況與村(居)干部績效考核掛鉤。四是建立工作督查通報制度。要及時通報各鄉鎮建設進展情況,確保按期完成建設目標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