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立非公有制企業黨建意見
時間:2022-06-16 10:34:00
導語:設立非公有制企業黨建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十七屆五中全會和上級有關精神,深入推進非公有制企業創先爭優活動,切實加強發展強、黨建強“雙品牌”建設,促進非公有制企業轉型升級、實現穩定持續較快發展,現就開展“雙強爭先、示范創建”活動,進一步加強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重要意義
非公有制企業是我市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吸納就業的主渠道和統籌發展的重要基礎,也是我市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創先爭優活動的重要領域。在全市非公有制企業中深入開展“雙強爭先、示范創建”活動、進一步加強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是堅持圍繞發展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促進非公有制企業科學發展,推動我市加快經濟轉型升級的現實需要;是新時期強化基層黨組織服務功能,推進服務型基層黨組織建設,提升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科學化水平的有效載體;是全面深化非公有制企業創先爭優活動,以企業黨組織創先爭優帶動企業創先爭優,實現企業黨建與企業發展相互促進、推動非公有制企業爭當先進企業的有力抓手。各地各單位要充分認識開展“雙強爭先、示范創建”活動、進一步加強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的重要意義,切實增強工作責任感和自覺性,采取有力措施,認真組織實施,確保取得實效。
二、主要舉措
按照“覆蓋立體化、制度規范化、活動正常化,干事有隊伍、工作有保障、發展有作為”的要求,全面推進非公有制企業“發展強、黨建強”建設。
1、健全立體化的黨建工作覆蓋網,切實擴大黨在非公有制企業的影響力
推進規模以下企業組建黨組織工作。在切實抓好規模以上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的同時,積極向規模以下非公有制企業拓展,做到80名職工以上企業建立黨組織、30名職工以上企業有黨員、其他企業都有黨的工作覆蓋。健全“隨報隨推”制度,加強組織、統戰、工商、稅務、工商聯等部門之間的聯系溝通,通過市場主體基礎信息平臺等,做到非公有制企業登記申報時推動組建黨組織工作,年檢年報年審時推動黨組織發揮作用。
推進黨建工作覆蓋網建設。積極依托農村、社區、工業園區、城市商圈和樓宇、行業協會和產業鏈等,通過村(社區)企聯建、樓宇合建、產業編組共建等形式,推進黨的組織和工作的區域化、園區化、行業化和產業化覆蓋。全面加強基層商會黨建工作,加大對商會重點企業黨建先進典型的培育力度,充分發揮基層商會黨組織在推進會員單位黨建工作中的作用。
推進黨群共建創先爭優。充分發揮非公有制企業黨組織的政治核心和組織引領作用,堅持黨建帶工建、團建、婦建,以“機構同步設置、人員交叉任職、工作同步開展”的方式,建立健全組織聯建、資源聯享、工作聯動的黨群共建機制,形成黨群共建齊爭共創、推進企業科學發展的生動局面。
2、開展“活力和諧先鋒”行動,積極拓展黨組織服務企業科學發展的途徑
服務企業轉型升級。組織動員基層黨組織和黨員以新型城市化為引領,深入開展干部服務企業活動,積極為企業科學發展服務。全力推進產業平臺開發建設,加強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動企業轉變發展方式,加快傳統產業改造提升,推進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發展具有較強競爭優勢的高新技術產業。組織制定企業發展戰略規劃,通過聯合兼并重組等方式,加快大企業大集團培育。鼓勵企業開拓國內外市場,拓展發展空間。加快培育工業循環經濟示范企業和示范園區,推廣節能新產品、新技術應用,推進實施一批節能減排重點項目,組織開展“節約型企業創建”、“爭做節能減排標兵”等活動,切實抓好節能降耗工作。
服務企業和諧穩定。引導和促進企業誠信合法經營,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全面深化和諧企業創建工程,創新非公有制企業管理服務機制。組織實施工資集體協商推進工程,健全市、鎮(街道)兩級協調勞動關系三方組織網絡。實施勞動爭議社會化調處工程,健全勞動爭議聯合調解組織網絡,完善矛盾糾紛排查機制。加強基層民主制度建設,完善職工代表大會制度,推行廠務公開,豐富民主管理制度,根據企業實際,開展民主懇談會、勞資協商會、職工議事會等形式的民主管理活動,切實保障職工的民主權利。推行“黨員思想政治工作責任區”制度,深入開展“四必談、四必訪”(職工情緒低落必談、出現矛盾必談、崗位變動必談、違章違紀必談;家庭糾紛必訪、出現意外必訪、生病住院必訪、婚喪嫁娶必訪)活動,及時了解員工思想動態,努力化解各類矛盾。深入開展結對共建活動,規模以上企業黨組織都要與1個以上村(社區)黨組織結成對子。有條件的企業要建立關愛資金(基金),及時幫助生活困難黨員和員工,參與社會公益和慈善事業,努力提升社會美譽度。
服務企業文化建設。認真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學習宣傳活動,幫助企業建設既秉承優良傳統又具有時代氣息的先進企業文化。積極推進“文化明珠企業”創建,實施文化人才隊伍、文化陣地、文化創作品牌、文化傳播載體等職工文化建設。充分利用企業報刊、廣播、網站和宣傳欄等載體,宣傳企業發展成就、生產經營理念、職工精神面貌、創先爭優活動成效,幫助企業培育先進企業精神。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不斷豐富職工業余文化生活,營造健康向上的工作環境和氛圍,促進凝心聚力、內部團結。
3、深化“黨員人才工程”建設,努力建設高素質的黨務工作者和黨員隊伍
加強企業人才隊伍建設。落實促進人才發展的系列政策,引導和推動人才向企業流動和集聚。積極開展“創建學習型企業、爭做知識型員工”等活動,實施青年創業人才培養工程,在日常生產經營中發現人才、培養人才、用好人才。實施“創二代”培育工程,重視非公有制企業接班人的引導和培養。建立藍領人才梯級培養制度,積極培養技工隊伍,提高企業職工整體技術素質。積極暢通高等院校、科研機構人才為企業服務的渠道,鼓勵企業引進海外優秀技術和管理人才。建立企業黨組織領導班子聯系人才制度,定期開展談心交心,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確保人才隊伍穩定。
加強企業黨務工作者隊伍建設。創新選拔培養機制,通過內部推優、組織選派、公開招聘、公推直選等形式,把思想政治素質好、懂經營管理、有黨務工作經驗、善于做群眾工作的黨員干部選配到企業黨組織書記崗位上來。注重把企業中學歷高、年紀輕、干勁足、能力強的黨員吸收到黨組織領導班子中來,優化企業黨務工作者隊伍結構。由黨員業主擔任黨組織書記的規模較大企業,一般要配備專職副書記。深化非公有制企業黨建顧問派駐工作,充分發揮退出現職領導崗位干部的優勢和作用,重點選派到“雙強爭先”示范點和創建單位。加強黨委組織員隊伍建設,發揮他們在推進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中的作用。根據工作需要,積極選派機關、事業單位和村(社區)的優秀黨員干部,到非公有制企業擔任黨組織書記或黨建工作指導員。建立企業黨務干部培訓制度,通過舉辦專題培訓班、學習考察等途徑,確保黨務工作者每年參加集中培訓不少于5天,不斷提升政治素質和業務能力。
加強企業黨員隊伍建設。建立健全黨員發展推優制、雙重考察制、雙重公示制、票決制、責任追究制,以生產經營骨干、技術骨干和一線職工為重點,認真做好企業發展黨員工作。企業發展的新黨員要經過戶籍所在鎮(街道)、村(社區)黨組織的政治審查,并同時在企業和戶籍所在村(社區)進行公示。推行“雙聯系、雙登記”制度,對居住在農村(社區)、工作在企業的黨員實行工作和居住地的雙重管理服務。健全流動黨員“查、建、聯、管、用”全程動態管理機制,實現流動黨員教育管理服務全覆蓋,充分調動他們參與企業黨建工作的積極性。深化“三培養兩推薦”工作,努力把生產經營技術骨干培養成黨員,把黨員培養成生產經營技術骨干,把優秀黨員培養成黨組織帶頭人;把黨員生產經營骨干推薦為班組長,把黨員中層管理骨干推薦為管理決策人員。全面推行黨員亮相承諾制度,廣泛開展黨員責任區、黨員示范崗、黨員突擊隊、黨員志愿服務等活動,為黨員發揮作用、展示才干搭建有效平臺。
4、構建科學有效的運行機制,全面提升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水平
健全黨組織工作制度。根據企業實際,認真落實“”、民主評議黨員等工作制度。堅持和完善黨組織書記列席企業經營決策會議、重大事項黨組織建議等制度。建立健全非公有制企業黨組織與上級黨組織經常性溝通、企業黨組織書記定期例會、區域黨建聯系會議等制度,大力推進企業黨務公開,不斷提高企業黨建工作質量和水平。
健全經費和保障機制。因地制宜、因企制宜建立企業規范化黨組織活動場所,有條件的企業可建立區域性黨組織活動中心。認真落實企業黨建工作經費,按照本企業職工工資總額的5‰至8‰確定,在稅前列支。加強對企業主的教育引導,鼓勵和要求他們主動支持黨的建設,為黨組織開展活動創造條件、提供保障。要把企業主支持黨建和所在企業加強黨建工作的情況,作為推選其擔任黨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或者參與推優評優時的重要依據。
健全黨建工作平臺建設。依托黨內信息管理系統,推行黨員管理IC卡,建立企業黨建信息化管理的全覆蓋。探索網絡黨建工作,通過建立黨員QQ群、網絡支部、網上黨校等形式,運用信息網絡技術活躍黨內生活、開展黨的活動。拓展黨員服務中心功能,積極為區域內非公有制企業黨組織提供有效的服務和指導。依托現代遠程教育網絡,在企業設立遠程教育終端接收站點,實行聯網運行,為企業黨員提供內容豐富、實際實用的共享型的黨員教育平臺。
三、組織領導
1、落實領導責任。各地各相關單位要切實履行領導責任,把這項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認真制定開展“雙強爭先、示范創建”活動的實施意見和計劃,有步驟、有重點地組織實施。市委成立新經濟與新社會組織工作委員會,發揮牽頭協調作用,黨委組織部門和相關部門要發揮職能優勢,齊抓共管、合力推進。各地各相關單位抓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的情況,列入黨建工作考核和述職的重要內容。
2、注重典型培育。各地要在深入調查、科學分析的基礎上,精心確定一批重點培育單位,原則上要求是百強企業、上市公司或行業領軍、龍頭企業等。要實施項目化管理,堅持“一企一策”,幫助指導企業制定開展活動的具體方案,明確爭創目標和重點,落實有力措施,真正使活動過程成為促進企業發展、夯實黨建基礎的過程。全市確定200家左右企業,其中市級50家,進行重點培育,實行星級管理。
3、加強督促檢查。各地各相關單位要根據不同領域、不同類型、不同層次企業的情況,通過專題調研、召開座談會、經常性督查和隨機抽查等形式,加強分類指導,不斷推動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任務的落實。要把“雙強爭先、示范創建”活動開展情況列入創先爭優活動督查點評的重要內容,對思想不重視、工作不得力的,上級黨組織要及時提出批評,限期抓好整改。
4、強化宣傳引導。充分利用報刊、電視、廣播、網絡、黨建工作手機信息平臺等載體,大力宣傳“雙強爭先、示范創建”活動、深化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的重要意義,宣傳推廣成功做法和典型經驗,宣傳活動中涌現出的先進企業、企業主和優秀黨組織書記,努力營造非公有制企業齊爭共創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