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公文處理幾項意見

時間:2022-07-09 04:06:00

導語:基層公文處理幾項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基層公文處理幾項意見

對各鄉鎮、局部縣直機關單位的公文進行了抽查和評比,今年月。發現在工作制度、辦文程序、公文質量等方面存在著一些問題和不足。現依據《中國共產黨機關公文處置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和《國家行政機關公文處置方法》以下簡稱《方法》并結合實際,筆者就如何做好基層黨委、政府公文處置工作談幾點思考意見

傳達貫徹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黨政機關公文是黨政機關實施領導、處置公務的具有特定效力和規范格式的文書。安排布置黨政工作的重要手段。公文處置在黨政機關日常工作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做好公文處置工作是黨政機關管理工作高效運轉的重要保證。

一、基層黨政辦公文處理存在的突出問題

經過調查研究、分析歸納,我們發現部分基層黨委、政府在公文處理工作中存在以下幾個較為突出的問題:

㈠工作制度不健全。有的單位沒有建立健全公文處理工作制度,未能嚴格辦文程序,不能做到有章可依、照章辦事,沒有形成公文處理規范化的運行機制。辦文過程中存在較多的問題,如無發文稿紙,沒有明確的工作流程,沒有統一的公文格式,收發文登記本缺失等等。

㈡辦文程序不規范。沒有嚴格按程序辦文,越級呈報,文稿倒流。有的單位代擬稿沒有經過辦公室把關審核,就直接由業務股室或二級機構送交上級領導,導致一些文稿漏洞百出、質量不高,既未能體現出機關制文的意圖,又給上級領導在處理問題時增添了麻煩。

㈢公文質量不過關。在公文處理時沒有嚴格按照《條例》和《辦法》的要求來辦,不規范、不嚴謹,隨意性大,造成公文的內在質量低、外觀標識差。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公文格式不規范。

①發文字號不規范。發文字號是由發文機關代字、年度及發文順序號組成。主要有兩種情況:一是發文機關代字雷同,不能省略的省略了,如龍鳳鄉和龍潭鄉都寫成“龍發〔〕號”;二是括號不當,正確格式為“發〔〕號”,卻出現“發()號”、“發[]號”錯誤的格式。

②公文標題不規范。有的標題較長、字數較多時,移斷詞或詞組,特別是轉發文的標題,有的是病句,有的繁瑣冗長,不講求簡練。如鄉年號文件標題為《鄉年機關工作人員崗位職責管理辦法》,正確的表述應為《鄉關于印發〈年機關工作人員崗位職責管理辦法〉的通知》。

③標號使用不規范。在公文存在多個層次時,往往出現多級層次順序號使用混亂,同級小標題的標號不統一,格式也不統一。

④數字使用不規范。由黨委機關制發的公文中除定型詞、詞組、成語、慣用語、縮略語和具有修辭色彩的詞語中作為語素的數字必須使用漢字外,其他的數值一般都要使用阿拉伯數字,并使用法定計量單位,但我們抽查的文件有多處數字使用不規范。尤其是落款日期,基層單位經常出現標注錯誤,黨委發文落款日期應用阿拉伯數字卻使用了漢字,政府和局級機關單獨發文落款日期應用漢字卻又用了阿拉伯數字。

⑤印發傳達范圍不規范。在使用“決定”和“意見”等文體時,有的單位根本不標注主送機關或仍將主送機關標注在正文之前而沒有標注在成文日期下一行。

⑥印制版記不規范。有的版記格式不準確,如“送至”、“報”、“發至”、“發送”、“報送”,都應統一為“抄送”;黨委發文時印發機關左和印發日期右沒有按照要求空半個4號字;有的版記位置不準確,如在有附件的情況下,除非附件后無版面,印制版記均要寫在附件后,往往有的單位在使用雙文種公文時,把印制版記寫在公文首頁。

2.文種使用不規范。有兩種情況:一是該用“請示”而誤用“請示報告”,“請示”和“報告”是兩個不同的文種,不能放在一起用。“請示”是一文一事,上級部門必須要批復或答復,“報告”是一文一事或多事,可以答復或批復,也可不批復;二是該用“通知”而誤用“決定”。在公文的詞匯中只有任免通知、任免令而沒有任免決定的說法。

3.公文用語不規范。一方面有的語句模棱兩可,讓人產生歧義,另外錯別字較多,標點符號使用不當,校對不認真,打印不整潔,裝訂不整齊,紙張不齊整,也是公文中常見的毛病,嚴重影響了文件的莊重嚴肅性。

4.結構層次不清晰。有的公文思路不明,條理不清,觀點不鮮,邏輯不強,幾個層次和觀點相互重復、包含,給人感覺不知所云,甚至產生歧義。

二、關于做好基層黨政辦公文處理工作的幾點建議

針對基層黨委、政府在公文處理中存在的問題,結合自身工作實際,就如何做好公文處理工作提出以下幾個建議:

㈠把好“五關”,切實提高公文處理質量

在公文處理中應注重把握好公文的“五關”即政策關、結構關、文字關、格式關、程序關,努力提高公文處理質量。

1.講求“法理”,把好政策關。公文具有很強的政策性。公文所反映和體現的基本立場和觀點,所提出的意見、措施、辦法和要求一定要符合上級有關規定,不能與現行的政策相矛盾。做到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于法有理”,能經得起法律的檢驗、政策的檢驗、事實的檢驗。

2.注重“嚴謹”,把好結構關。這是從公文的邏輯、結構、布局上提出的要求,即公文的開頭、主體和結尾及各部分的段落、層次安排須井然有序,環環緊扣,脈絡清晰,層次分明,無贅述、無交叉,無重復,無矛盾,全文構成一個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

3.力求“準確”,把好文字關。在公文中有“一字入公文,九牛拔不出”的說法,文字的準確表達在公文中尤為重要。要力求使文稿準確運用公文語體,達到以記述為核心,以實用為目的,把準確性、簡潔性作為最基本的要求,使每一個字都有每一個字的作用,每一句話都有每一句話的力度。確保主題旗幟鮮明,內容言之有物、切合實際,語句符合邏輯,字詞使用恰當,標點符號使用正確,引用事例、數據準確。力求把文字藝術問題處理在領導簽發之前。

4.著力“規范”,把好格式關。要嚴格按照《條例》、《辦法》的要求,選擇使用合適的文種,行文方式要準確,公文格式要規范,標題、發文字號、主送機關、抄送機關、印制版記、附件、數字、計量單位、字體、頁碼等細節要準確到位,并進行逐項審核,確保公文格式規范。

5.嚴格“流程”,把好程序關。要嚴格執行辦文程序。公文制作要經過起草、校核、送審、復核、登記等這樣一個基本流程。對起草的公文稿須進行充分的會簽、審核后才由領導簽發,未經過校對、核實的不送領導簽發,且不能越級呈報。

㈡搞好三個“加強”,努力提升秘書整體素質

從一定意義上講,秘書人員的素質決定著公文的質量。為確保公文質量,關鍵要搞好三個“加強”,全面加強秘書隊伍建設,注重培養和提升秘書人員的綜合素質。

一是加強業務培訓。通過開展辦公室系統優質服務競賽活動和舉辦辦公室主任、秘書業務培訓班等形式,組織秘書人員學習公文處理業務,不斷提高辦文水平,積極促進公文處理工作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

二是加強作風建設。增強秘書人員從事公文處理工作的光榮感、責任感,形成和保持求真務實、雷厲風行、無私奉獻的良好作風。

三是加強制度建設。建立健全四個制度:工作制度,嚴格依照《條例》和《辦法》建立健全公文處理工作制度,嚴格辦文程序、公文格式等,做到有章可循;定期匯報制度,秘書人員應定期向領導匯報工作、溝通想法,爭取領導重視和支持;跟班學習制度,通過基層秘書人員在“兩辦”的跟班學習,提高業務能力;激勵制度,對秘書人員的工作成績及時給予充分肯定,在評先晉級時優先考慮,營造爭先創優的良好氛圍,從而激發秘書人員的工作積極性。

總之,基層秘書工作者要有大局之眼、細致之心,嚴格執行公文辦理程序,不斷探索公文處理工作的新途徑、新方法,切實提高公文質量。只有這樣,才能為公文處理不斷地適應新形勢下的基層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才能充分發揮基層公文應有的效用,才能使基層公文處理工作為黨政中心工作和經濟社會事業發展提供優質高效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