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保供養服務發展實施意見
時間:2022-12-29 09:50:00
導語:五保供養服務發展實施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促進農村五保供養事業的健康發展,結合我市實際。為規范全市農村五保供養服務機構的建設、管理和服務。根據《農村五保供養工作條例》國務院令第456號)農村五保供養服務機構管理辦法》民政部令第37號)及省、市有關規定。現就加強農村五保供養服務機構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規范入院申請、審批和備案程序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安排專人負責記錄五保對象的口頭申請,1申請:五保對象本人向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提出書面或口頭申請。提出口頭申請時。并在向五保對象宣讀后確認其意愿。
統籌安排入住。審批時間一般不應超過20個工作日。2審批: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根據五保對象申請和本地農村五保供養服務機構供養能力。
應于10個工作日內向縣級民政部門備案。3備案: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做出同意安排五保對象集中供養的申請后。
二、簽訂供養服務協議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與農村五保供養服務機構簽訂供養服務協議,五保對象入住農村五保供養服務機構時。委托其為五保對象提供供養服務。協議由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農村五保供養服務機構、五保對象本人、五保對象住所地村(居)委會共同簽訂,約定相關責任和義務。
集中供養服務協議一般應包括以下內容:
1五保對象本人申請。其中屬口頭申請的應有口頭申請記錄及23名知情人的證明。
2農村五保供養服務機構、村(居)委會、直系近親屬的姓名(名稱)和地址;
3服務內容、供養標準和零用錢發放數額;
4協議簽訂人的責任和義務;
5協議變更、解除與終止的條件;
按集中供養服務協議處理。6五保對象個人財產(含動產和不動產)清單及處分辦法。要尊重五保對象合法使用、處分個人財產的自由。禁止將是否把財產交給集體或國家作為能否進入農村五保供養服務機構的前提條件。集中供養的五保對象需要代管的財產和死亡后遺產。
三、制定服務規范
主要包括:農村五保供養服務機構應根據實際情況制定服務規范。
一)膳食服務規范
做到清潔、衛生;每周有食譜,1五保對象的飲食按照食品衛生要求操作。葷素、干稀搭配合理,注重膳食營養;
保證開水供應;2一日三餐適時開飯。
制作軟食、流質及特殊飲食,3根據五保對象特殊需求或不同飲食習慣。尊重少數民族的飲食習俗。
二)護理服務規范
對生活不能自理的供養服務對象提供特殊護理,1對五保對象實行分級、分類護理。對能自理的供養服務對象實行常規護理。對重病號實行晝夜值班服務,為行走不便的供養服務對象配備拐杖、輪椅等輔助器具;
2實行程序化個案護理;
3保護女性五保對象和殘障五保對象的人身權益不受侵犯;
4提倡和促進五保對象自我服務、相互扶助。
三)醫療、康復服務規范
提高處置各種突發性疾病和其他緊急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1農村五保供養服務機構與當地專門醫療服務機構建立協作關系。
2農村五保供養服務機構配有常規器械設備和常見病藥物。設醫務室或診所的醫務人員應具有執業證書;
定期體檢,3及時了解五保對象的健康狀況。建立五保對象病歷檔案;
開展健身鍛煉和康復活動;4定期組織五保對象進行健康教育和自我保健、自我護理知識的學習。
5做好休養區和院內公共場所的消毒滅菌工作;
6對患病者及時檢查、合理用藥、妥善治療;
以既不影響他人又尊重病患五保對象為原則進行隔離治療。7對患有傳染病的采取特殊保護措施。
四)心理疏導服務規范
1開展各種有益于五保對象身心健康的文化娛樂、體育健身活動;
2組織、引導五保對象參加力所能及的生產勞動、公益活動或其他社會活動;
3調解五保對象之間矛盾和糾紛;
聯系工、青、婦、團等組織和志愿者建立幫扶制度。4適時聘請專業人員進行個案化心理疏導和精神慰藉。
四、規范服務人員結構和聘用方式
按照管理服務人員與能夠自理的服務對象比例不低于110管理服務人員與不能自理服務對象比例不低于13比例配備。農村五保供養服務機構服務人員主要由院長、會計、出納員、衛生員、護理員、炊事員、保管員等組成。農村五保供養服務機構根據供養服務人數。
其他工作人員由農村五保供養服務機構聘用。部分管理服務人員可從身體健康、素質良好的集中供養五保對象中選舉產生。農村五保供養服務機構負責人由主辦機關聘任。
并報縣級民政部門備案。農村五保供養服務機構或者其主辦機關應當保障工作人員的工資待遇不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農村五保供養服務機構或者其主辦機關應當與工作人員訂立聘用合同或者勞動合同。并為其辦理相應的養老、醫療、工傷等社會保險。
五、設立院務管理委員會
由供養服務對象代表和管理服務人員代表組成,農村五保供養服務機構設院務管理委員會。供養服務對象代表必須達到二分之一以上。其主要職責是
1監督本機構各項規章制度的執行情況;
2監督本機構財務收支和管理情況;
3監督院長和工作人員的工作;
4調解五保對象之間的矛盾糾紛;
5組織協調五保對象開展自我服務和自我管理;
6其他院務管理職責。
六、制定各項服務制度
農村五保供養服務機構應根據實際情況制定服務制度。應包括:
一)民主管理制度
1院民大會和院務管理委員會制度;
2服務對象和服務人員互相評議制度;
3院民互助制度;
4院務定期公開、公布、公示制度。
二)服務人員管理制度
1考勤制度;
2政治學習、業務培訓制度;
3崗位責任制度;
4考核獎懲制度;
5廉政建設和效能建設制度;
三)財務管理制度
1公用資產和個人資產登記制度;
2一支筆審批和重大財務支出院務管理委員會集體討論制度;
3物品采購制度;
4負責人離任審計和財務人員離職移交制度;
5財務定期公開、公布和公示制度。
四)安全管理制度
1安全知識學習、安全應急預案演練制度;
224小時值班、領導帶班和查房制度;
3外出人員和來訪人員登記制度;
4易燃、易爆、易腐、劇毒等危險品專庫存放和專人保管制度;
5安全隱患排查和整改制度;
6安全管理責任和責任追究制度;
7五保對象矛盾調解和心理疏導制度。
五)衛生保潔制度
1衛生區責任包干制度;
2公共區消毒滅菌制度;
3衛生檢查評比制度。
六)護理服務制度
1五保對象個人健康檔案制度;
2定期體檢制度;
3分級、分類護理制度;
4日常保健制度。
七)食堂管理制度
1膳食委員會制度;
2炊具和公共物品專人負責保管制度;
3葷、素食品24小時留樣備查制度;
4食譜公布制度。
八)生產經營制度
1生產經營收入使用制度;
2生產經營收入記賬制度;
3鼓勵勞動制度。
九)其他
1文明院民評比及獎懲制度;
2文體活動制度;
3檔案管理和信息管理制度。
七、加強資金管理
經審核后從財政預算中安排。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應當每年從本級福利彩票公益金中安排一定數量,農村五保供養服務機構的建設資金和管理資金應當按照財政預算管理程序申報。用于支持農村五保供養服務機構建設和維護。
主要包括工作人員工資、辦公經費、設備設施購置維護經費和水電燃料費等。五保對象的集中供養資金應當按照當地人民政府公布的集中供養標準,管理資金是指維持農村五保供養服務機構正常運轉必需支出的各項費用。納入財政專項保障,并按時撥付到農村五保供養服務機構。農村五保供養服務機構應當將集中供養資金全部用于為五保對象提供供養服務,不得挪作他用。集中供養五保對象應納入新農合醫療保險范圍,參合費用和報銷范圍以外的費用由醫療救助資金解決。
八、規范行政行為
農村五保供養服務機構工作人員有下列行為之一的予以批評教育;情節嚴重的予以辭退;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1私分、挪用、截留農村五保供養款物的
2私分、挪用農副業生產經營收入的
3辱罵、毆打、虐待農村五保對象的
4盜竊、侵占農村五保對象或者農村五保供養服務機構財產的
5其他違反本意見的行為。
農村五保對象有下列行為之一的予以批評教育;情節嚴重的停止集中供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擾亂正常生活秩序的1違反農村五保供養服務機構的規定。
造成他人身體傷害的2打架、斗毆。
3損毀、盜竊、侵占農村五保供養服務機構或者其他農村五保對象財產的。
- 上一篇:民政局村務公開實施意見
- 下一篇:鎮老年人運動會閉幕式講話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