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發展安排意見

時間:2022-01-04 08:54:00

導語:水利發展安排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水利發展安排意見

宣傳部門和各類新聞媒體要把水利納入公益性宣傳范圍,三十八動員全社會力量關心支持水利改革發展。加大宣傳力度。增強全民水患意識、節水意識、水資源保護意識和水土保持意識,動員全社會力量支持、參與水利建設。把加強農田水利建設作為農村基層開展創先爭優活動的重要內容,不斷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對在水利改革發展中取得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按規定給予表彰獎勵。

進一步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決定>和《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水利改革發展決定的實施意見>要求,為認真貫徹中央、全省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加快我縣水利改革發展步伐,切實增強水利支撐保障和防災減災能力,實現我縣水利事業的科學發展、跨越發展。現結合我縣實際,制定如下實施意見。

一、充分認識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多年平均水資源量為7.69億m3占全市水資源總量35.66億m321.56%人均占有量僅1636m3為全省人均占有量3700m344.2%為全市人均占有量1917m385.3%比全國人均占有量2200m3還要少564m3屬于嚴重缺水地區,一正確認識我縣水利的嚴峻形勢??h水資源極為緊缺。此種情形在國南方少有??h資源型缺水、工程型缺水和水質型缺水并存,且降水時空分布不均,暴雨、洪水、干旱等自然災害頻繁侵襲,防災抗災形勢十分嚴峻;水資源短缺、水資源利用效率低已成為制約上栗經濟與社會發展的瓶頸;農田水利建設滯后仍然是影響農業穩定發展的重要不利因素;河堤防洪標準不高等仍然是縣基礎設施的薄弱環節;水利設施薄弱仍然是縣水利建設的基本現實。隨著我縣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加強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增強防汛抗旱減災和供水保障能力的要求越來越迫切,強化水資源管理和保護工作任務越來越艱巨。為此,加快水利改革發展已刻不容緩。

不僅事關農業農村發展,二突出水利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加快水利改革發展。而且事關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不僅關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糧食安全,而且關系到生命安全、經濟安全、生態安全。因此,各鄉鎮和有關部門要從全局的戰略的高度把水利工作擺上全縣經濟社會發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實加大投入,加快步伐,努力實現水利工作的跨越式發展,為我縣推動城市轉型和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堅實的水利保障。

二、牢牢把握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總體要求和目標任務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三總體要求。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把水利作為全縣基礎設施建設的優先領域,把農田水利和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作為水利項目建設的重點任務,把嚴格水資源管理作為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戰略舉措,把優化水資源配置和重大水利工程建設作為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三化互動”重要支撐,堅持科學治水、依法治水、合力興水,突出加強薄弱環節建設,大力發展民生水利,不斷深化水利改革,加快建設節水型社會,實現從控制洪水向管理洪水轉變、從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轉變、從水資源開發利用為主向開發保護并重轉變,促進水利可持續發展。

基本建成“六大水利保障體系”從根本上扭轉水利建設明顯滯后的局面。四目標任務。力爭通過510年努力。

中小河流重要河段防洪能力明顯提高,防洪抗旱減災體系。淥水、栗水干流及主要支流重點河段堤防達到規劃標準。城區達到國家規定防洪標準,內澇問題得到妥善解決。水庫、重點山塘、大中型水閘全面完成除險加固任務,興建、提升改造23座小型水庫,抗旱水源工程數量和水量調蓄能力明顯提高,山洪災害防治體系基本建立。

灌區骨干工程配套率和完好率均達到75%以上,農田灌溉保障體系。十二五”期間。末級渠系和田間工程配套逐步完善。2020年,新增和恢復灌溉面積1.38萬畝,改善灌溉面積6.5萬畝,全縣有效灌溉面積達到15.63萬畝,農田灌溉水利用系數達到0.55以上。

全縣新增總供水能力0.0985億立方米,水資源合理配置和科學利用體系。十二五”期末。全社會年實際用水總量控制在2.1165億立方米以內,萬元GDP用水量比2010年下降20%萬元工業增加值耗水量比2010年下降20%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達到60%以上。

全縣河流水庫主要監控斷面Ⅲ類水以上達到100%全縣重要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達到100%水功能區達標率達到85%,水土生態環境體系。2015年。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面積、生態修復面積均達到635公頃以上,地下水管理得到加強,河湖生態環境狀況、農村水生態環境明顯改善;2020年,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面積、生態修復面積均達到1200公頃以上。

基本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城鄉供排水設施體系。十二五”期間。2020年基本實現農村、集鎮自來水全覆蓋。2015年,城市規劃區內,新建2萬噸/日水廠,城區供水能力達到4萬噸/日,基本建成“水源水量充足,水廠布局合理,管網連貫暢通”供水設施體系,水量、水質、水壓得到充分的保障,供水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十二五”期末,城區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100%2020年基本完成城區雨污分流改造工程。

水利工程良性運行機制基本建立,水利管理和科學發展制度體系。水利投入穩定增長機制進一步完善。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全面落實,水利一體化管理體制進一步穩固和完善,水利法制體系基本形成,基層水利服務體系基本建立,水利行業能力和公共服務能力顯著增強。

三、全面推進水利基礎設施“十大工程”建設

加快完善小型農田水利設施體系。2009年、2010年小農水重點縣建設的基礎上,五全面推進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1加快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建設。以重點縣建設為主要平臺。著力做好2011年工程建設,全面完成計劃內小農水建設任務,全縣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得到根本改善。2全面推進灌區節水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工程。實施好小農水重點縣項目,逐步完善“五小水利”工程的同時,大力推進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工程,2020年,全面完成黃土開、星亮等2座一般中型和桐木重點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啟動部分小型灌區節水改造。3積極發展高效節水灌溉。大力推廣管道輸水灌溉、噴灌、微灌等節水灌溉技術,建設一批節水規?;痉镀瑓^。十二五”期間,建設桐木城沖、雞冠山豆田、福田天綠等3個節水規?;痉镀瑓^,發展高效節水灌溉面積0.3萬畝,新增節水能力60萬立方米。

2012年年底前建成并投入運行。二是加快城區供水管網建設與改造。力爭城區主管道覆蓋率達100%供水覆蓋率達98%三是加強水質檢測,六全面推進城鄉供水工程建設。1加快城區供水工程建設與改造步伐。一是加快城區第二水廠(應急水源建設。完善水質檢測制度,提升水質檢測能力,加強人員培訓,嚴格檢測項目和頻次,確保城區供水安全。四是合理調整水價,促成科學合理的水價形成機制,確保城區供水經營可持續發展。2全面實施農村自來水工程。按照城鄉統籌和一體化供水要求,加快農村自來水工程建設,不斷提高農村自來水普及率。一是建設好一批千噸萬人和百噸千人集中供水工程,制定農村自來水管理辦法,落實建設與管護主體,加強農村自來水工程運行管理,確保工程長期發揮效益。二是將農村自來水工程建設規劃與城鎮供水發展規劃有效銜接,加快城市供水管網向農村延伸。三要優先安排農村自來水工程建設用地,貫徹落實國家有關建設、運行稅收優惠政策,農村供水用電執行居民生活或農業排灌用電價格,免收工程電力設備增容費。3完善學校供水設施系統。十二五”期間,加大對學校飲水安全工作力度,分步建設好學校飲水安全工程,加大對學校飲用水的水質監測,確保學校飲水安全,基本實現農村學校、城鎮學校自來水全覆蓋。

龍陂壩至雅溪栗水河支流金山河城區接口段治理工程任務;2020年前完成所有國家規劃內項目治理任務。2全面啟動重點支流治理工程。2012年完成湘江重要支流的淥水上栗段(彭高洪陂至東源宮江段治理工程前期工作,七全面推進河流治理與城市防洪工程建設。1繼續大力推進中小河流治理工程。2011年完成萍水河上栗縣彭高段防洪工程;2015年前全面完成中小河流栗水河重點河段(勝利橋至新建。2013年全面啟動實施,2015年前完成工程建設任務。3抓緊開展城市防洪和內澇治理工程建設。配合完成全省五河流域及其它河流防洪工程專項規劃編制工作,十二五”期間完成城區內澇治理方案確定的工程建設任務。結合重要支流治理工程建設,確保2020年前城區城市防洪工程措施體系健全到位。

全面完成國家規劃內團結等4座?。ㄒ恍筒‰U水庫除險加固;全面完成杉山水庫等8座中央重點小(二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八全面推進病險水庫(閘除險加固工程建設。1加快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步伐。2012年汛前。2013年汛前全面完成合作化水庫等5座中央重點、院沖水庫等7座地方重點、多寶寺水庫等地方一般小(二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2014年汛前全面完成高塘水庫等2座中央重點、桐木西沖水庫等2座地方一般?。ǘ筒‰U水庫除險加固,2015年汛前全面完成金山西沖水庫等2座地方一般?。ǘ筒‰U水庫除險加固,2016年汛前全面完成雪子坡水庫1座地方一般?。ǘ筒‰U水庫除險加固。2推進大中型病險水閘除險加固,啟動病險山塘加固整治規劃。2015年前全面完成石板灘、印皇洲等3座大中型病險水閘除險加固和600座重點山塘加固達標任務。

縣城區規劃范圍內污水處理產能2015年達到1.5萬噸/日,2020年達到3.0萬噸/日;縣城區生活污水處理率在十二五”期末達到75%以上。2加快改造城區排水設施體系。新建城區的排水管網嚴格實行雨、污分流制系統,九全面推進城鎮排水和污水處理工程建設。1加快完善城區污水處理設施體系。按照上栗縣排水專項規劃(2008-2020要求。對已建成的雨污水合流系統,應隨著城市的改造和資金的投入,逐漸改造為雨、污分流系統,個別難以改造的地區可將雨污合流改造成截流式合流系統。縣城區污水分流改造工程在2015年基本完成;2020年前新建污水管網48.16公里、雨水管網27.85公里。

加快實施防災避讓和深山庫區移民搬遷,十全面推進山洪災害防治工程建設。抓緊完善專群結合的監測預警體系。開展山洪地質災害易發區重點治理。加快山洪地質災害防治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建設,全面完成水庫水情監測系統建設和山洪地質災害預警系統等非工程措施建設,縣財政落實系統運行維護預算30萬元。開展防汛抗旱指揮系統二期工程建設,嚴格實行洪水影響評價制度,加強防洪管理研究,不斷降低水旱災害對經濟社會的影響。

開工建設桐木鎮蕉源龍洞;長平鄉平基黃絲沖、明星分水坳、南源沖、石溪龍洞、淡塘長沖、塘上桑樹沖;福田鎮連陂;東源鄉宮江、喜鴨山、民主破塘;雞冠山鄉驛馬、恢柳;彭高鎮韶陂王古沖、旺勝泉塘下;上栗鎮達塘踏沖、大塘沖、水源、煙渚塘、夭埠水庫(城市防洪滯洪區金山鎮橫水;赤山鎮長睦、藕塘等23座小型水庫,十一全面推進水資源配置工程建設。積極推進以中小型水庫建設為主要內容的水資源配置工程建設。2020年。新增庫容600萬立方米。

大力實施封山育林,十二全面推進水土保持和水生態保護工程建設。1推進水土保持重點工程建設。大力實施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工程、崩崗綜合治理工程、小流域水土保持綜合治理工程、山洪地質災害易發區水土流失防治工程。建設水土保持林、水源涵養林。開展生態清潔型小流域建設,加大面源污染綜合防治和水土保持生態修復工作力度。2強化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監督管理。大力加強預防監督檢查力度,嚴格實施水土保持方案審批制度和水土保持“三同時”制度,嚴肅查處水土保持違法行為,有效控制人為水土流失,積極推進水土保持監督管理能力。3加強飲用水源地保護。大力實施棗木水庫、星亮水庫、新壩水庫飲用水源地保護工程,劃定保護范圍。加強聯合執法力度,大力查處工業、農業、服務業等方面破壞水質案件。嚴格許可審批,禁止在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新建、改建和擴建印染、造紙、電鍍、化工、冶煉、選礦等對水質有嚴重污染的建設項目,禁止或取締污水排放不達標的企業。為確??h城飲水安全,要特別加強栗水河自來水公司取水口上游河道內污水排放及傾倒垃圾的治理,同時加強栗水河上游各支流源頭水污染的治理。

制定與新農村建設、城鄉一體化和生態環境保護相協調的農村水環境綜合整治方案,十三全面推進農村水環境整治工程建設。加強農村地區環境保護。實施污水管網和溝渠、氧化塘、污水凈化池、人工濕地等建設工程,推進農村地區生活污水簡易處理,大力開展農村水環境整治。禁止水庫化肥養魚,倡導生態健康養殖模式,改善水庫水質。嚴格控制水庫周邊規模養殖活動,加大規?;B殖污染治理力度,禁止養殖污染物向江、河、湖、水庫直接排放。2020年,基本實現農村溝渠門塘疏浚、水系連通,防洪、灌溉及排澇能力明顯增強,農村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加快水能資源開發利用,十四合理推進高效開發利用水能資源工程建設。統籌兼顧防洪、灌溉、供水、發電等功能。加強水能資源管理,規范開發許可,強化安全監管。大力發展農村水電,積極開展新農村電氣化建設和小水電代燃料生態保護工程建設。鼓勵、引導和扶持民間資本投資興辦小水電站,實現農村水電全額上網。改革上網電價形成機制,實行市場定價,實現同網同質同價。

四、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

實行用水總量控制制度。2011年,十五確立水資源開發利用控制紅線。完成對全縣行業用水量的分配。2015年,全縣用水總量控制在2.2億m3以內。將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節水“三同時”入河排污口設置論證、防洪影響評價、水土保持方案審批等審批事項納入縣重大產業項目審批通道,涉及上述行政審批事項且未通過的項目,投資主管部門一律不得審批或核準。積極開展上栗縣城市總體規劃和重大產業布局水資源論證工作,爭取列入水利部試點。實行水資源區域限批制度,對全縣取用水總量接近或達到水量分配總量的90%則限制審批新增取水項目,對全縣超過水量分配的總量,則暫停審批新增取水建設項目;對全縣節水工作做得好和用水總量控制得力的項目,可從縣用水總量調配指標中給予獎勵支持。嚴格地下水特別是禁采區、限采區的管理和保護,建立地下水動態監測網絡。

實行用水效率控制制度。嚴格禁止高耗水工業項目和超過用水定額的生產項目落戶縣工業園,十六確立用水效率控制紅線。凡達不到用水定額標準的新上生產項目,一律不得批準興建。加大農業和工業項目節水改造,加強計劃用水和節約用水管理,積極推進節水“三同時”制度,加強節水方案和節水設施竣工驗收。大力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建設一批農業、工業和城市生活節水示范工程,推廣應用先進實用的節水技術產品,逐步淘汰落后的耗水量高的用水工藝、設備和產品,積極推行工業企業用水平衡測試,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

實行水(環境功能區限制納污制度。確定水(環境功能區限制納污紅線,十七確立水功能區納污控制紅線。從嚴核定水(環境功能區水域納污總量。全省限制排污總量方案正式出臺后,嚴格執行萍鄉水域納污能力核算和排污總量意見。加強水(環境功能區限制排污總量控制監督管理,按照市水務局劃定的水功能區,2015年我縣水功能區達標率達到83%其中一級水功能區達標率達到85%以上;二級水功能區達標率達到80%以上;飲用水源區達標率達到100%實行水(環境功能區達標限制總量雙控制。禁止高能耗、高污染和水污染項目建設。積極推進入河排污口設置審批管理和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加強水(環境功能區和重點排污口的監督管理,建立水質監測評價體系,加快建設和完善城市飲用水水源地、重要河流斷面和界河水質水量監測站網。

五、切實加強水利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能力建設

健全防汛抗旱責任追究制度。建立專業化和社會化相結合的搶險救援隊伍,十八全面提高防汛抗旱應急能力。建立防汛抗旱督察工作制度。著力推進縣、鄉(鎮兩級防汛抗旱服務組織建設,健全防汛抗旱應急物資儲備體系,加強防汛抗旱設施、設備及物資的配備和儲備。進一步加強防辦能力建設,縣防辦設副科級專門機構,配備專職干部,健全內部職能機構,提高各級防辦應急反應能力??h財政每年安排防汛、抗旱專項經費預算50萬元,鄉(鎮財政也應該列出專門的防汛、抗旱預算經費。新建一批抗旱應急水源工程,建立應對持續、特大干旱和突發水安全事件的水源儲備制度,確保城鄉居民飲水安全。加強人工增雨作業示范區建設,提高人工增雨能力,有效利用空中云水資源。

縣水務局成立河道管理站,十九強化河湖水域管理。建立健全河湖管理體系。對全縣河道進行統一管理;實行“河湖藍線”管理制度,全面推行河道管理“河長制”嚴格河湖水域管理,落實占用補償措施。岸線開發利用必須符合防洪規劃、水功能區管理要求,明確開發利用控制條件和保護措施,維護水利工程安全和能力。加強河湖水域岸線管理,提高河湖疏導和調蓄洪水能力。嚴格實行水工程建設規劃同意書、河湖管理范圍內建設項目審批和防洪影響評價制度。加強河道采砂管理,嚴厲打擊非法采砂行為。

補充調整和完善行政區界、重要水功能區、地下水、跨界河流區域和城市水文監測站網,二十提高氣象水文監測預報能力。全面加強氣象水文基礎設施建設。著力增強防洪重點地區、重點水功能區、地下水超采區的水文監測能力;加快水量水質自動監測、水文氣象應急機動監測和信息處理能力建設,建立健全現代化的水文信息采集、傳輸和處理及預報會商體系。同時,加強氣象監測預報預警能力建設,提高氣象公共服務水平。

建立水利科技投入穩定增長機制。加強水利科技人才隊伍建設,二十一增強水利科技支撐能力。加大水利科技經費投入。加大水利先進技術引進和推廣應用力度,建立健全水利科技推廣體系,提高水利發展的科技含量。推進水利信息化建設,全面實施“金水工程”加快建設防汛抗旱指揮系統和水資源管理信息系統,提高水資源調控、水利管理和工程運行的信息化水平,以水利信息化引領和帶動水利現代化。

六、強化水利建設資金投入保障

充實水利項目儲備庫,二十二加大公共財政對水利的投入。1積極爭取中央、省、市加大對我縣水利的投入??茖W編制水利及相關配套規劃。加快項目前期準備工作,積極爭取中央、省級投資和補助資金。2加大縣、鄉(鎮兩級財政對水利投入。按照項目建設主體責任劃分,結合年度投資計劃,縣、鄉(鎮財政嚴格落實總投資約3%前期工作經費和規定比例的地方建設配套資金預算,并及時劃撥到位。要根據水利工程建設年度投資計劃,做好工程建設各類規費、稅收的匡算,將該部分資金地方所得提取全額用于水利前期工作和重點民生水利工程建設。3有效整合各類資金投入。對以工代賑、新增千億斤糧食基地建設、農業綜合開發、扶貧開發等專項資金進行有效整合,確保各類建設規劃計劃與水利規劃計劃科學銜接,各類資金統籌用于農田水利設施建設。4優化水利投資結構。財政安排的各類水利資金要充分考慮投資結構的優化,要統籌考慮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的投資,項目前期與項目建設的投資,要著力保障重點,著力解決基礎性、影響長遠的問題,要切實解決“重建輕管”等突出問題。

要提前做好相關測算和統計工作,二十三強化政策性投入。1發揮土地整治資金的綜合效益??h政府從土地出讓收益中提取10%用于農田水利建設。待省政府相關規定出臺后及時制定我縣實施細則,確保政策及時落實到位。從土地出讓金中提取的農業土地開發資金,要按規定比例進行提取,與其他各類資金統籌用于農田水利建設。同時要充分發揮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等土地整治資金的綜合效益。2提取一定比例的城市建設維護稅專項用于城市防洪治澇和水源工程建設。充分發揮城市建設維護稅在實施城市防洪排澇和水源保障工程建設方面的重要作用,未來十年內,按照30%比例進行計提,主要用于補充縣城防洪工程以及城市供水水源(行政中心人工湖管網改造工程建設。

現明確延長征收年限至2020年。根據江西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江西省水利建設基金籌集和使用管理辦法>通知》贛府發[1998]5號和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我省水利改革發展的實施意見》贛發[2011]10號文件精神,二十四足額征收水利規費。1開征水利建設基金。原規定水利建設基金征收政策自1997年至2010年執行。決定征收水利建設基金。要在2011年底前完成水利建設基金征收所有準備工作,確保2012年全面開征。2加強防洪保安資金的征收和管理使用。做好防洪保安資金征收政策延期執行的宣傳工作,繼續加大防洪保安資金征收力度,增加資金規模;要將防洪保安資金納入水利建設基金管理,增強中央、省補助重大水利項目的地方配套能力和地方自主建設水利項目的投資能力以及前期工作保障能力。3提高水資源費征收標準和規模。待《江西省水資源費征收使用管理辦法》萍鄉市水資源費征收使用管理實施細則》正式出臺后,出臺相應的征收辦法,使得水資源費征收標準和規模有一個較大幅度的提高。4加強其它規費的征收。加強水土保持補償費、河道灘地臨時占用費、污水處理費、河道砂石資源費等規費征收管理,不得擅自減免,嚴禁截留挪用。盡快開征河道工程修建維護管理費。

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二十五落實稅收優惠政策。落實水利工程耕地占用稅和農村水電增值稅優惠政策。鼓勵建立水利融資平臺。適當放寬政策。有效整合資源,通過綜合開發和市場辦法解決準公益性和經營性水利項目建設資金。積極探索建立工程效益補償機制,對國家投資建成的項目合理提取增值資金,對國家擬投資建設的工程預先支取增值資金,統一管理,滾動投入。

建立起多元化、多層次、多渠道的水利項目投融資長效增長新機制,二十六加強金融支持。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鼓勵金融機構對經營性水利項目積極開展收益權質押貸款;對公益性水利項目參照中央基本建設貸款項目貼息標準給予支持,由管轄工程的所在地政府財政負責支持,可以當地未來土地出讓受益作為還本付息來源,解決公益性水利項目現金流不足的問題;借助省水利投資公司、萍鄉水利有限公司、縣嘉和投資公司等融資平臺,大力引導金融機構增加水利信貸資金規模。支持農業發展銀行開展水利建設中長期政策性貸款業務。鼓勵開發銀行、農業銀行、農村信用社、郵政儲蓄銀行等銀行業金融機構進一步增加水利建設的信貸資金。逐步提高農村信用社用于水利建設的貸款占全部涉農貸款的比例。積極推動條件成熟的水利、水電、城市供水企業對外直接融資,支持符合條件的水利企業發行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和企業債券。

拓寬水利投融資渠道,二十七廣泛吸納社會資金。鼓勵符合條件的政府融資平臺公司通過直接、間接融資方式。吸引社會資金參與水利建設。積極穩妥推進經營性水利項目市場融資。推進農村小型水利工程產權改革,明晰所有權和使用權,放開經營權和收益權,鼓勵農民投資自建,企業和社會人士捐建并賦予冠名權,充分調動農民興修水利的積極性。

力爭今后10年全縣水利建設總投入達到20億元,通過以上措施。年平均水利投入比2010年高出一倍。

七、大力創新水利發展體制機制

必須強化城鄉水資源的統一管理。實現對轄區范圍內的防洪、水源、供水、用水、節水、排水、污水處理等涉水行政事務的一體化管理,二十八積極推進水資源管理體制改革。為保障水資源優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促進水資源的優化配置。政府統一領導下,加強部門之間的協調,建立事權清晰、分工明確、行為規范、動作協調的水資源管理工作機制。建立健全水資源保護、水污染防治和水環境治理協調機制。

列入本級財政預算。穩妥推進人員分流,二十九全面推進水利工程建設和管理體制改革。2011年底前按規定全面落實國有水管單位的人員經費和工程維修養護經費。妥善解決水管單位分流人員社會保障問題,給予分流失業人員自主創業工商登記、稅費等政策優惠。對公益性小型水利工程維修養護經費給予補助,探索社會化和專業化的多種水利工程管理模式。優化水管單位人員結構,按國家規定落實水利專業技術人員。建立堤防安全責任制度,縣財政部門要按國家有關規定核定并安排縣水務局河道管理站的人員經費和工程維修養護經費;對于未建立專門管理機構的堤防,根據堤防管理需要建立巡防管理和安全責任追究制,縣財政根據實際情況按一定的標準對堤防管理進行補助。進一步完善水利工程建設“四制”推行非經營性政策投資項目代建制。加快水利工程確權劃界步伐,2012年底前完成確權劃界發證任務。

根據流域或者區域特點和水利工作任務,三十健全基層水利服務體系。抓緊研究制定基層水利服務機構建設方案。規定的機構限額內,科學組建鄉鎮水務站,強化公益性職能。全縣鄉鎮水務站在2011年底前全面組建到位,落實3-4個獨立編制,水務站由水務局垂直管理,所需經費列入縣級財政預算予以保障。健全完善鄉鎮防辦機構,鄉鎮防辦可與水務站合署辦公,實現機構與職能有機統一。建立村級水管員制度,每個行政村設立一名兼職水管員,并適當給予補貼,所需經費列入鄉鎮財政預算予以保障。

規范農民用水合作組織建設。加大財政對農民用水組織的扶持力度,三十一健全小型水利工程管理制度。引導受益群眾組建農民用水合作組織。鼓勵農民用水戶協會自建自管自用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充分發揮農民群眾主體作用,制定從事農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設施工隊伍選擇管理辦法,降低資質門檻,規范施工管理,建立施工隊伍考核淘汰制度。

工業和服務業用水要逐步實行超定額累進加價制度,三十二加大水價改革力度。充分發揮水價調節作用。拉開高耗水行業與其他行業的水價差。逐步提高城市居民生活用水和污水處理費價格,推行階梯式水價制度。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逐步推行農業灌溉用水實施支渠口及以下計量收費,農業灌排工程運行管理費用由財政適當補助,降低農民水費支出。探索實行農民定額內用水享受優惠水價、超定額用水累進加價的辦法。合理提高工程水價,加強工程水費征收,確保水利工程良性運行。

對破壞水土保持、水功能區等水生態環境服務功能和水源涵養功能以及建設項目占用濕地、水域和水利工程設施的單位和個人征收補償費,三十三探索健全水生態環境補償制度。按照“誰受益、誰補償”原則。用于水生態環境補償。對征占用濕地、利用濕地資源、排放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等單位或個人征收補償費,對因保護濕地生態環境而造成經濟損失或生產生活成本增加的單位和個人進行補償。

八、切實加強水利工作的組織領導

建立行政領導任期水利工作目標責任制。實行防汛抗旱、農田水利建管、飲水安全保障、水資源管理和保護、水庫安全管理、水土保持、河道采砂管理行政首長負責制。發展改革部門要把水利改革發展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三十四落實黨委政府責任??h、鄉(鎮黨委政府要將水利建設和改革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組織編制水利發展中長期規劃和年度指導性計劃。發改、財政、水利等部門要加大對水利投資計劃執行和項目實施情況的監督檢查力度。財政部門要按照《預算法》要求抓好水利資金預算執行的監督管理。組織人事、教育部門要把防汛應急反應、節約用水、保護水環境、水土保持等作為各級領導干部和公務員教育培訓的重要內容,納入國民素質教育體系和中小學教育課程。國土資源部門要優先保證國家和省重點水利工程的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指導項目單位及時辦理工程建設用地報批手續。建設、規劃、城管、交通、國土等部門要結合各自職能,配合和服務好城市水網規劃項目的實施。

縣政府將水利改革發展納入對鄉、鎮政府考核評價體系,三十五加強檢查考核。2011年起。鄉鎮黨委、政府也要把水利改革發展納入目標考核內容,對水利建設、管理、改革等各項水利工作任務以及水利投入政策落實情況、配套資金到位情況等有關政策進行督查和考核,考核結果作為干部綜合考核評價的重要依據。加強水利專項資金監督管理,強化財政、審計、紀檢監察部門的監督檢查責任??h政府定期和不定期組織開展專項督查,確保各項水利工作落到實處。

嚴格落實政策??h政府進一步加強水政執法隊伍和執法保障能力建設,三十六推進依法治水??h將積極出臺相應的實施辦法。水行政執法隊伍納入全額撥款事業單位管理,執法經費由縣財政予以保障。繼續深化水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進一步明確管理執法權限,規范執法程序。進一步完善執法網絡,完善水利與有關執法部門、市縣聯動的執法工作機制,重點懲治在水庫、河流藥魚、電魚、炸魚等破壞水質、損害人民群眾生命健康的違法行為。重點加大對非法取水、非法侵占河湖水域、人為造成水土流失和非法采砂等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確保違法水事案件得到及時、有力查處,維護全縣良好的水事秩序。完善流域、區域水利規劃體系,強化水利規劃對涉水活動的管理和約束作用。

選好配強領導班子,三十七加強隊伍建設。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水利人才隊伍建設。全面提升人員素質,有計劃地培養、引進一批水利專業人才,提高科學治水、依法管水能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新增編制優先用于引進水利專業技術人才。縣委、縣政府將加大對水利專業本科及以上畢業生的招聘和考錄力度,近兩年內水務局至少引進3名水利類本科專業技術干部,基層水管單位也要有計劃招聘和考錄水利類大中專畢業生,確保每座大中型水利工程至少有1名本科以上水利專業技術人才。給予縣水務局編制政策,對接上級政策,相應落實水政監察大隊、防辦、河道管理站人員編制。切實解決基層水利職工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困難,吸引水利專業技術人員到縣、鄉從事水利工作。完善人才評價、流動、激勵和使用機制。抓好基層水利從業人員的繼續教育,加大水利職工培訓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