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體制革新工作意見
時間:2022-02-06 10:16:00
導語:文化體制革新工作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關于文化體制改革的總體部署和要求,確保按時完成文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和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改革,力爭今明兩年基本完成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改革和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企改制工作,進一步增強我縣文化軟實力。根據《關于加快推進各市州文化體制改革工作的若干意見》(宣字〔2012〕11號)、《關于進一步加快推進各市州文化體制改革工作的通知》(宣字〔2012〕l5號)和《關于加快推進市文化體制改革工作的若干意見》(辦〔〕6號)精神,經縣委常委會議和縣長辦公會議研究,現就進一步加快我縣文化體制改革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總體目標
(一)指導思想。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根據總書記“三加快一加強”的總體要求和按照中央、省、市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總體部署,牢牢把握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全面推進文化體制機制創新,進一步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基本原則。堅持黨對文化工作的領導,確保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確保文化安全;堅持勇于實踐、大膽創新,樹立與時俱進的新的文化發展觀;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統一;堅持“兩手抓、兩加強”,實現文化事業與產業協調發展;堅持積極推進、穩妥操作;堅持上行下效、學習借鑒;堅持區別對待、分類指導、人隨事走、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的工作方法;按程序報批。
(三)總體目標。以發展為主題,以改革為動力,以創新體制機制為重點,建立起黨委領導、政府管理、行業自律、企事業單位依法運營的管理體制和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文化市場體系。
二、積極推進文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和政府職能轉變
(一)合并現有的文化局(新聞出版局)、廣播電視局,組建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以下簡稱文廣新局,加掛縣版權局牌子),為縣政府工作部門,統一履行原文化局(新聞出版局)、廣播電視局的行政管理職能??h“掃黃打非”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的日常工作由新組建的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承擔。
(二)合并現有的廣播電臺、電視臺,組建廣播電視臺,為縣屬正科級事業單位,電視臺設立總編室,編輯委員會接受縣委宣傳部的指導和協調,確保正確導向,增強發展活力,提高輿論引導力??h廣電局機關現已登記為參照公務員管理身份的人員,到縣廣播電視臺工作的,可保留參照公務員管理身份,按有關規定允許在參管單位和公務員單位流動;選擇到縣文廣新局、縣文化市場綜合執法大隊工作的,其身份在哪個單位就按哪種身份對待。體制改革后,新進縣廣播電視臺的工作人員一律按事業編制管理。農村網絡中心(含羊車嶺差轉站〈電視臺的內設機構〉)歸口縣廣播電視臺管理,縣廣播電視臺的人員由現廣電局的員工雙向選擇組成。
(三)整合現有的文化、廣播影視和新聞出版執法隊伍,組建文化市場綜合執法大隊,為正科級事業單位,由縣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委托執法。其人員由現縣文化局、廣播電視局的公務員、參管人員和具有執法資格或有執法經歷的工作人員組成。切實保障業務經費和執法裝備,所需經費列入財政預算。同時,成立文化市場管理工作領導小組,統一領導全縣文化市場管理和綜合執法工作,領導小組由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劉素萍任組長,縣人民政府副縣長趙七秀任副組長,領導小組在文化市場綜合執法大隊設立辦公室。文化市場綜合執法大隊為縣“掃黃打非”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其主要負責同志任領導小組副組長,分管的負責同志任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落實“掃黃打非”相關執法任務。
(四)整合各鄉鎮現有的文化站、廣播電視站等職能,建立綜合文化站,其經費來源渠道和管理不變(即經費列入縣財政預算,業務由縣文廣新局指導,歸口所在鄉鎮管理)。
改革后的文廣新局、廣播電視臺、文化綜合執法大隊的人員編制、經費來源渠道、內設機構按要求另外拿出方案進行研究。
三、抓好主要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國有文化事業單位改革
(一)主要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國有文化事業單位的認定。主要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國有文化事業單位是指面向市場從事文化產品生產和提供文化服務的經營性單位。主要包括電影公司、影劇院、文藝團體以及可從新聞媒體剝離出來的廣告、發行、印務、網絡等經營部門。轉制為企業的主要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國有文化事業單位,由主管部門提出,縣編委辦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中發〔〕14號)、中編辦發〔〕94號、編辦〔〕37號確定的分類標準進行審核,按程序報批。
(二)改革的重點任務。一是加快完成縣電影公司轉企改制工作。二是新聞媒體實行宣傳、經營“兩分開”,電臺、電視臺要制播分離,頻道、頻率資源不能變相進入市場。
(三)嚴格規范轉企改制工作。被確定為轉企改制的單位,在制定改革實施方案時,要嚴格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文化體制改革中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制為企業和支持文化企業發展兩個規定的通知》國辦發〔〕114號規定執行。改革方案要經過職工代表大會討論通過,并報縣財政、人事、勞動保障、機構編制等部門審核同意,經行政主管部門同意后報縣文化體制改革和文化產業發展領導小組批準實施。轉企改制單位要在清產核資的基礎上,合理界定產權歸屬,做好資產評估、財務審計和產權登記等工作,明確出資人身份,保障出資人權益,確保經營性文化資產保值增值,同時要嚴格按照有關文件精神,加強國有文化資產管理。
(四)制定改革配套政策措施。要在落實中央和省、市出臺的政策基礎上,結合藍山實際,制定支持改革的具體配套政策,妥善安置分流人員,確保改革相關費用的支付。對轉企改制的文化單位,在核定資產的過程中,凡能夠核銷的債務或報停、報損的設備,經縣人民政府批準,可作一次性解決;因固定資產、土地性質和名稱變更引起的稅費,經財政、稅務部門批準給予免征。及時做好機構和事業編制的核銷與工商、稅務登記工作,依法簽訂勞動合同。轉企改制后的文化企業可享受國家及省規定的稅收等優惠政策。在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企改制過程中,可按政策規定吸納民營資本參股;對轉企改制的國有主要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文化事業單位,轉企前已經離退休的人員,按原政策規定的離退休費待遇不變。轉企后,原享受事業性質身份的人員,按事業身份享受待遇。
四、深化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改革
(一)主要從事公益性服務的文化事業單位的認定。主要從事公益服務的文化事業單位是不以盈利為目的、面向公眾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要文化陣地,是實現和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的主要途徑,其認定、審核、報批工作,由縣編委辦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中發〔〕14號)、中編辦發〔〕94號確定的分類標準進行審核,按程序報批。這類單位主要包括文化館、圖書館、文物所、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文藝團體等。
(二)重點推進人事、收入分配、社會保障三項制度改革。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改革,在人事管理方面,要實行全員聘用(任),做到人員能進能出、職務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在收入分配方面,應嚴格按國家有關事業單位實行崗位績效工資制度的要求,實行以崗定酬、績酬掛鉤、按績取酬,合理拉開收入分配差距;在社會保障方面,嚴格按照國辦發〔〕114號精神,依法參加社會保險,享受相關社會保險待遇。體制改革前離退休人員劃歸文廣新局管理。通過主要從事公益服務的文化事業單位轉換機制、增加投入、增強活力、改善服務,逐步形成設施完備、功能齊全、服務優良、引導有力的公共文化事業主體。
(三)切實加大文化事業的扶持力度。要保證主要從事公益性服務的文化事業單位的財政投入總量持續增長。改變財政投入結構和方式,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公共財政重點扶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特別是圖書館、文物所、文化館,廣播電視臺的建設。對確定繼續保留的主要從事公益性服務的文化事業單位,要根據形勢的發展和情況的變化,進一步明確和界定其職能;對改革中整合的主要從事公益性服務的文化事業單位,要按照整合后的機構確定職能、核定編制。具有一定面向市場能力的主要從事公益性服務的文化事業單位,積極推行企業化管理,可保留事業單位性質,財政繼續給予扶持。新建的公益性文化設施所需用地實行劃撥供地。國有文化單位轉讓國有土地使用權的,轉讓所得要依法繳納、補繳土地價款和相關稅費后的剩余部分,納入縣財政管理,用于支持文化事業建設。完善鼓勵企業和個人捐贈、興辦公益性文化事業的機制,引導全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
五、加強文化體制改革工作的組織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文化體制改革涉及面廣,影響大,必須建立健全黨委統一領導、政府組織實施、宣傳部門協調指導、行政主管部門具體落實、有關部門密切配合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確保改革與發展雙贏。成立藍山縣文化體制改革和文化產業發展領導小組,負責日常工作,切實抓好文化體制改革工作。文化體制改革和文化產業發展領導小組要切實擔負起領導責任,宣傳部門要擔負起牽頭責任,組織相關職能部門盡快制定、出臺改革方案,全面組織實施,確保改革工作有序進行。涉及改革的單位也要成立相應工作班子。縣財政要切實保障相關工作經費。
(二)加大政策解釋力度。全縣宣傳文化系統各單位要加強對文化體制改革工作政策的宣傳,積極引導干部群眾和改革單位干部職工正確認識改革的形勢和任務,正確認識改革的政策措施,為保證改革任務的落實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要切實開展好思想政治工作,及時了解和掌握干部群眾的思想動態,解疑釋惑,理順情緒,化解矛盾。要及時處理和解決好改革中出現的傾向性問題,讓廣大干部職工共享改革成果,維護好改革發展穩定大局,發展和繁榮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三)加強指導與督查。縣文化體制改革和文化產業發展領導小組要加強對縣文化體制改革工作的指導和督查??h直各有關部門要統一思想,整合資源,形成合力,扎實推進,嚴格按照宣字〔2012〕11號、15號、辦〔〕6號規定和縣委、縣政府的安排部署,制定好路線圖、時間表、任務書,確保全縣文化體制改革工作任務如期保質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