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信息化優化調整意見

時間:2022-02-22 08:23:00

導語:工業信息化優化調整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工業信息化優化調整意見

年,是承前啟后的關鍵之年,是“十二五”的開局之年,也是加快全州產業結構調整,優化產業升級的重要之年,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全省工業信息化工作會議、全省節能工作會議、州“兩會”精神,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進經濟結構調整,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大力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的融合,促進我州信息產業加快發展,實現“十二五”工業經濟與信息化工作的良好開局,特提出如下意見。

一、年指導思想和目標

指導思想:年,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州上下要繼續堅定不移地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促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繼續擴大工業經濟總量,大力調整優化結構,加快轉變發展方式,著力把調整結構與擴大總量結合起來,把提升傳統產業與發展新興產業結合起來,把較快增長與節能減排結合起來,在發展中加快調整,在調整中謀求發展。

工作目標:年,力爭全部工業增加值增長18%;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2%;工業固定資產投增長10%;單位GDP能耗下降1.9%。

二、工作重點

(一)大力推進產業結構優化調整

加大對礦山的整合力度。礦冶工業要充分發揮資源優勢,走礦電結合的路子,減少和杜絕原礦出境,在境內實現加工增值。切實改變當前礦山企業“多、小、散”的局面,使礦山開局趨于合理,礦山企業結構不斷優化,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水平明顯提高,礦山安全生產條件和礦區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加大中小水電建設力度。大力推進、電站建設,在小水電建設過程中,協調解決好土地林地征用、環保、移民拆遷等方面的問題,探索征地移民的產業扶持、土地入股等發展措施,推進電力工業的發展。

著力推進建材項目的實施。繼續做好100萬噸水泥生產項目前期工作,重點推進項目的實施;重點推進福貢縣花崗石改擴建項目。

大力開發生物產業加工。全力打造以木蠟、草果、核桃、油茶等特色生物產業加工基地。

推進重片馬產業園的建設。立足片馬口岸優勢,做好建設片馬重化工特色產業園的各項工作,特別要做好片馬年產300萬噸生鐵冶煉項目的前期工作。

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各縣要切實加強對淘汰落后產能工作的領導,有效組織和調動各有關部門齊抓共管,形成全力,加強淘汰落后產能工作的政策支持和研究,共同推進淘汰落后產能工作。

(二)進一步抓好經濟運行監測與調節

加強工業經濟責任目標管理。推行目標責任制,層層分解責任目標,強化目標責任考核,落實責任目標獎懲,確保目標責任的完成,同時,加大企業監測工作力度,監測分析主要指標變化情況,科學地搞好調度分析,進一步發揮重點企業的龍頭帶動和輻射作用。

加強經濟運行分析監測工作。加強月度、季度工業經濟運行監測分析,做好生產、銷售、價格和庫存等微觀指標的監測分析,密切關注經濟運行中出現的新變化,及時發現苗頭性和傾向性問題,提高預警預測力,提出具有前瞻性、可行性的意見建議。

加強工業經濟運行協調服務工作。制定經濟運行分析會制度,加強部門之間的溝通聯系;加強經濟運行的綜合協調和服務,加大對煤電油運及資金的運行協調工作;抓好規下企業的監測和促進成長達規工作,同時,提高工業經濟運行質量,努力提高增加值率;密切關注分析國家出臺的經濟政策措施,積極應對,做好協調服務工作。

(三)進一步抓好工業投資。

抓緊做好項目前期工作。進一步增強機遇意識,對工業項目進行策劃、論證和梳理,推進前期工作,有計劃、有組織、有針對性地強化項目對接和爭取,力爭一些新的重點項目落戶我州。

抓好新開工項目建設。加強溝通銜接,加快完善審批核準等手續,確保項目盡快開工建設。重點推進金鼎公司日處理6000噸選礦生產線,工業園區的8萬噸工業硅生產項目建設;繼續推進江鎢浩源礦業有限公司2000噸選礦項目,加大中小水電開發,力爭新增裝機10萬千瓦;做好、電站、220KV崇仁輸變電二期項目實施、220KV福貢至劍川輸電線路工程建設、以及110KV中心變二期增容改造,110KV亞谷至稱稈、崇仁至六庫中心變、崇仁至稱稈輸電線路和馬阿線接入220KV福貢變線路工程建設的協調服務工作,推進建設力度。同時,實施優勢農產品加工推進工程,培育壯大加工龍頭企業。

抓好工業項目儲備。緊緊抓住編制“十二五”規劃的重要機遇,對接好國家和省的相關政策,加大前期工作力度,結合我州資源型產業的升級和產業鏈延伸等重點,抓好行業規劃和項目策劃,抓好項目的儲備工作。

強化項目監督考核。制定重點工業項目獎懲辦法,強化對項目前期工作和建設進度的監督考核。分解年度工業投資任務,與各縣和重點企業簽訂投資目標責任書,制定投資進度計劃。

(四)大力推進企業技術改造與創新

加快改造提升傳統產業。進一步發揮技術改造專項資金的投資引導作用,積極支持運用先進適用技術和信息技術對冶金、生物制品、農特產品深加工、環保及資源綜合利用等重點領域的企業,進行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全面提升企業精深加工、新產品開發、節能降耗、防治污染、技術裝備等水平,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

抓好重點技改項目。重點推進金鼎公司加壓清除5萬噸電鋅技改項目、6000噸低品位礦選廠、宏盛錦盟3條工業硅生產線改擴建工程的實施,促進礦產結構調整和可持續發展。推進建設日產2000噸以上熟料水泥生產線,加快淘汰機立窯落后生產線。推進福貢花崗石生產加工項目的改擴建。大力發展以四個百萬畝基地為主的生物資源開發生物工業,積極推動應用先進的發酵、保鮮、無菌加工等農產品生產技術。重點抓好木臘、茶、核桃、草果等深加工項目的實施。

著力抓好企業技術創新體系建設。推進企業技術中心、工程技術中心等建設。切實增強企業技術的創新能力,為推進技術改造提供技術支撐。鼓勵企業加強與省內外科研院所和高校合作,加快轉化科技成果。引導企業引進國內外的先進技術、設備、工藝進行更新改造,推廣應用行業關鍵共性技術,解決行業發展的技術瓶頸制約因素。

(五)加快工業園區建設

加強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按照“適度超前、分期推進”的原則,繼續抓好工業園區的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優化土地、資本、勞動力、技術等資源配置,提高園區的承載能力,滿足工業園區企業的生產生活需要。

加強工業園區的軟環境建設。做好協調服務工作,為企業提供良好的生產經營環境,提高園區規范化、制度化管理水平;建立工業園區統計調查制度,加強園區經濟運行分析監測,開展對園區的考核評價,建立動態管理機制。

強化園區招商引資工作。做好入園項目的儲備和推介,推動和承接產業轉移,推進企業集中、產業聚集和生產方式集約發展。

(六)加快中小企業和非公經濟的發展

抓好非公經濟發展政策的貫徹落實。繼續貫徹落實好《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決定》(云發〔〕9號)和《省人民政府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若干意見〉的實施意見》(云政發〔2010〕55號)以及(國發〔2010〕13號)文件,組織開展督查活動,確保相關政策措施真正落實到位。各級各部門要認真貫徹落實非公經濟發展的相關政策,同時,要用足用活政策,收到成效。

著力解決融資難問題。繼續加快推進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建設,完善信用評價和風險分擔機制,推動銀企業合作,著力解決中小企業貸款難、擔保難問題。積極爭取省級對非公經濟、中小企業的流動資金和固定資產貼息資金的扶持,為企業減輕資金緊張的壓力。

積極支持和引導非公經濟發展。加快實施中小企業成長培育工程,加快企業技術改造,實施重組整合,加強企業管理,著力培育一批“專、精、特、新”產業,積極支持和鼓勵非公經濟中小企業向“專、精、特、新”的方向發展。著力推進中小企業產業集群發展,引導中小企業到工業園區集中。建立健全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做好“一站式”服務。

建立完善中小企業運行監測體系。在健全和完善州、縣、鄉三級非公經濟統計監測體系的基礎上,配合統計部門逐步建立中小企業統計、監測、分析和制度,加強規模以下企業的統計分析工作,全面真實地反映我州中小企業暨非公經濟的發展狀況。

加強教育培訓工作。繼續組織參加中小企業職業經理人資質培訓認證和中小企業銀河培訓工程,提高企業員工素質。

(七)進一步抓好節能降耗工作

加強目標責任考核,嚴格實行行政問責。重點對各縣2010年度節能目標和“十一五”目標完成情況進行考核,評價考核結果向社會公告,并根據考核結果實施獎優罰劣,嚴格實行節能減排行政問責。根據“十二五”總體目標要求,制定年全州節能目標任務分解方案,組織各縣簽訂年度節能目標責任書。

抓好節能對標管理工作。全州重點用能企業實施能效對標管理,主要工業產品單位能耗指標逐步達到國內較好水平。

完善政策法規,加強監管能力建設。進一步完善節能降耗統計、監測和考核體系,加強節能指標監測和運行分析工作,及時研究解決出現的問題。推進節能管理、執法監察和節能服務三位一體的節能管理體系建設,為節能工作深入持久推進提供組織保障;加強基層和企業能源統計工作,培養建設一支適應節能工作需要的能源統計隊伍。

抓好建筑、交通、商業、農村、公共機構等重點領域節能降耗。及時研究建筑、交通、商業、農村、公共機構等領域能耗特點,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進一步強化工作措施,加強行業監督管理,確保各領域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平。根據實際,切實掌握本地區各種資源綜合利用情況,重點抓好工業“三廢”綜合利用以及廢舊金屬、廢紙、廢塑料等再生資源的利用。建立和完善三廢統計報告體系,建設資源綜合利用信息分級報送網絡。加強對企業開展資源綜合利用工作及認定指導、服務和監督,加強廢舊物資綜合利用集散點建設。

抓好節能宣傳。積極倡導低碳消費理念和低碳生產方式。開展“節能宣傳周”、“節能服務下企業”等活動,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網絡和報紙等媒體,深入宣傳和推進節能降耗、低碳減排、綠色產業等理念。

(八)加強質量管理

認真貫徹落實質量管理法規。全面貫徹落實《工業產品質量責任條例》和相關政策法規,著力推動企業建立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質量管理體系和質量誠信體系,著力推動企業產品開發、質量提升、品牌創建和服務改善工作,結合我州實際重點抓好冶金、建材等行業的質量管理工作,培育質量管理示范企業。

抓好工業產品質量興州工作。充分利用產業政策管理、結構調整管理、工業投資管理、市場準入管理、技術升級管理、淘汰落后產能管理等行政手段提升工業產品質量水平。規劃、引導、監管、服務相結合,把工業領域質量興州工作落到實處。

抓好質量管理體系論證工作。全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全面推行ISO900等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工作。

(九)加強鹽務管理工作

加快推進我州鹽業管理體制的理順工作。按照上下對口,歸口管理的原則,以機構改革為契機,進一步理順各縣的鹽業管理體制,建立健全鹽業行政管理機構,構建管理順暢、有效監管、高效運行的鹽業行政管理秩序。

繼續加大鹽政執法和強化市場監管。加大對假鹽私鹽的查處力度,組織食鹽市場專項整治行動,杜絕私鹽、假鹽流入食鹽市場。加強鹽產品在銷售中的流轉管控,全面清理整頓食鹽批發經營企業,強化專營,加強市場準入監督。

加大宣傳力度。認真組織好“5.15”防治碘缺乏病宣傳日活動,利用網絡、電視、廣播、報紙等宣傳媒體,加大宣傳鹽業法規知識和碘鹽健康安全知識,提高全民健康意識,營造食鹽安全氛圍。

加強執法隊伍建設。繼續加強我州鹽政執法隊伍的建設,積極組織鹽政執法的法律法規學習培訓,提升我州鹽政執法隊伍整體素質,提高我州鹽政執法隊伍的辦案質量。

(十)編制好“十二五”工業發展規劃和信息化發展規劃

編制好《州“十二五”工業發展規劃綱要》,以及“十二五”節能和信息化兩個專題規劃。使規劃成為指導工業發展、規劃重大項目、制定工業相關政策、信息化建設的依據,并具有前瞻性、指導性和操作性,在未來五年能夠有效地指導全州的工業和信息化發展與布局。

(十一)推進信息化工作

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的融合,抓好企業經營管理逐步網絡化,生產過程自動化改造,以及適用的企業信息化建設項目;推進3G網絡、三網融合、無線電及數字城市、農村無線覆蓋等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推進“96128”政務查詢專線建設,提升服務能力,完善服務功能,打造服務品牌。

(十二)抓好無線電管理工作

加快無線電管理法制建設,強化綜合執法效力;大力開展無線電管理法規的宣傳與普及,積極營造依法管理無線電、依法使用無線電的社會氛圍;強化無線電頻率資源和無線電臺站管理;加大無線電監測力度,健全完善定期監測制度。

(十三)加強干部隊伍建設

全州工信委系統要著力加強干部隊伍建設,主動適應形勢變化,積極改進工作機制,強化調查研究和理論學習,提高干部隊伍的政治素質、理論素質和業務素質,更好地為企業服務。繼續深化“創先爭優”活動,建設學習型組織,鞏固先進性教育成果。按照“一崗雙責”的要求,加強基層黨組織和黨風廉政建設,落實反腐倡廉措施。加強法制宣傳教育,提高依法行政能力。繼續推進法制、責任、陽光和效能政府“四項制度”的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