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衛生基礎管理工作意見

時間:2022-02-23 04:14:00

導語:公共衛生基礎管理工作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公共衛生基礎管理工作意見

各縣、區人民政府,市直有關部門:

逐步實現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是國家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奮斗目標,是近三年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重點推進的五項任務之一。以城鄉居民人均15元經費實施三類九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項目,是實現城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的重要載體和主要措施。我市自啟動實施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以來,各縣(區)高度重視,相關部門協調配合,項目實施總體順利。但由于服務能力偏低等原因,不同程度存在項目推進緩慢、發展不平衡等問題。為加快推進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順利實施,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大、界四中全會精神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國家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精神,以實現城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為目標,扎實推進國家三類九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為全市各族人民提供生命健康安全保障服務。

二、目標任務

立足于全面完成省年度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各項指標,穩步推進省年度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規定目標任務,制定以下三類九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各項工作指標及項目績效評價目標。

(一)居民健康檔案:城市居民健康檔案建檔率達到40%,農村居民健康檔案建檔率達到20%。

(二)健康教育:以提高全市城鄉居民健康素養為目標,在全社會開展廣泛的全民健康教育。全面完成市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實施方案中規定的健康教育項目指標任務。

(三)兒童保健:以加強兒童保健為目標,對轄區內的0-36個月齡兒童建立《嬰幼兒保健手冊》,按照服務規范進行隨訪,管理率達到85%。

(四)孕產婦保健:以加強婦女保健為目標,對轄區內的孕產婦建立《孕產婦保健手冊》管理率達到85%。

(五)老年人保健:以關愛老年人健康保健為目標,對轄區內65歲以上的常住居民按照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要求實施健康管理,管理率達到60%以上。

(六)預防接種:以預防和控制傳染病的發生和流行為目標,對有預防手段的各種傳染病實施易感人群的疫苗接種。在全面完成國家規定的常規疫苗接種任務的同時,積極完成省衛生廳規定的乙肝疫苗、脊灰糖丸疫苗的接種任務。接種率達到95%以上。

(七)傳染病報告和處理:以及時、準確掌握各種疾病發生、流行狀況為目標,做好各種衛生應急工作。對轄區內發現的各種傳染病要進行登記并及時報告,積極開展現場疫情處理;開展艾滋病、結核病等傳染病和地方病健康知識宣傳和咨詢服務;大力推進基層衛生應急管理,加強基層衛生應急工作人員業務培訓,提高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現及處置能力;普及自救、互救等應急防護知識,提高公眾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綜合素質。

(八)慢性病管理:以高血壓、Ⅱ型糖尿病管理為重點,逐步開展各種影響人群健康的慢性病管理。對轄區內35歲以上居民進行高血壓和Ⅱ型糖尿病篩查,管理率達到90%以上。

(九)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以維護社會穩定、和諧為目標,做好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對轄區內診斷明確、在家居住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建立健康檔案,管理率達到95%以上。

(十)認真完成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績效評價工作:根據《財政部關于印發(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財預()76號)和《省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省省級財政支出績效評價暫行辦法的通知》(云政辦發()181號文件的相關要求,按照《省年度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績效評價工作方案》,對各縣(區)年度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開展績效評價。評價結果按時報市衛生局,由市衛生局配合市財政局負責完成市本級項目績效評價報告,并按上級要求及時上報省財政廳和省衛生廳。

三、主要工作措施

(一)提高認識,加強領導。各縣(區)、市直有關部門要進一步提高對國家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重要性、必要性、長期性的認識,切實加強組織領導。要成立項目實施領導小組,組建相應的工作機構,在市衛生局制定的實施方案和績效考核辦法基礎上,制定項目實施方案和具有可操作性的考核辦法,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確保項目順利實施。

(二)明確職責,落實責任。市、縣(區)衛生行政部門是實施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主體,負責制定項目實施方案,提出工作目標和要求,對各縣(區)項目執行情況進行指導和監督,負責對項目實施情況進行綜合績效評價。市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市婦幼保健院、市精神病院是實施基本公共衛生項目的專業指導機構,負責對三類九項基本公共衛生項目的技術服務指導,負責基層業務骨干培訓,負責完成轄區內的項目工作任務和相關項目的績效評價工作。縣(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婦幼保健院、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是基層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業務承辦機構,負責項目的具體實施,并完成項目實施情況的績效評價工作。各縣(區)要及時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職能明確下放到基層衛生服務機構。城鎮社區服務機構不健全的縣(區),其他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也可確定為服務機構。被確定為提供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機構,對三類九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必須按服務包提供,服務項目不得缺項,服務區域和人群不得留空白,做到全面提供服務項目、覆蓋城鄉全體居民。

(三)加強監督,規范管理

1.項目管理。各縣(區)要根據《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實施項目,健全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積極推進健康檔案電子化管理,完善公共衛生信息管理系統。市、縣(區)衛生行政部門要加強對項目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要每季度開展一次工作督察,并及時征求城鄉居民的意見建議,不斷總結完善工作,直覺主動接受社會監督,確保項目實施統一、規范、有效。

2.資金管理。市、縣(區)財政部門要會同衛生部門制定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經費管理使用辦法,包括資金使用范圍、內容、各項目成本核算及要求和考評辦法等。各縣(區)要根據《市財政局市衛生局關于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成本核算辦法(試行)》,合理劃分九項服務內容的服務成本,按照項目執行的質量、數量等情況兌現資金。資金使用按照先預撥、考核后結算的方式管理,預撥資金按80%的比例預撥,余下的20%經費待年終根據績效考核結果兌現。對于不能按要求完成任務的縣(區)要相應扣減資金并責成落實。各縣(區)、衛生、財政部門要加強經費使用情況的監督管理,做到專款專用,不得挪用項目資金。

3.監督管理。市、縣(區)衛生、財政部門要組建相應的監督管理機構,加強對項目執行情況的指導和管理,定期不定期開展聯合督促檢查,及時發現問題并督促整改。發現存在弄虛作假等違規行為的,要嚴肅追究項目執行單位責任人和上級主管領導的責任。

(四)強化績效考核,確保項目質量。市、縣(區)財政、衛生部門要根據《省年度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績效評價工作方案》,建立健全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管理制度,明確各類醫療衛生機構工作職責、目標和任務,考核其履行職責、提供公共衛生服務的數量和質量、社會滿意度等情況,保證公共衛生任務的落實和群眾受益。被確定為提供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機構,要按照《省財政廳、省衛生廳關于認真做好年度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績效評價工作的通知》要求,認真完成本機構承擔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自行評價工作,及時報告和提供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執行情況及相關信息,確保年度項目目標按期實現。

(五)強化培訓,提高能力。市、縣(區)衛生部門要加強對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培訓,形成工作制度,要大力培養公共衛生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提高服務質量和管理水平。在農村衛生人員和全科醫師、社區護士、村醫培訓中,要強化公共衛生知識和技能培訓,提高公共衛生服務能力。

(六)加強宣傳,強勢推進。實施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項目是各級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重大部署,是使城鄉居民獲得均等化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不斷提高全體居民健康水平,縮小城鄉和區域之間公共衛生服務差距的重大舉措,是國家對全體城鄉居民實施的惠民政策。各縣(區)要大力宣傳項目實施的重大意義,充分動員廣大居民的理解配合,提高居民參與度。要在自愿的基礎上,要通過門診、入戶、疾病篩查、健康體檢等多種形式,按照先婦女、兒童、老年人、殘疾人、慢性病人,再到全體居民的要求,集中一段時間重點完成居民健康檔案建立,兒童、孕產婦、老年人保健服務規范,慢性病患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規范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