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招商引資總體意見
時間:2022-03-08 06:56:00
導語:全市招商引資總體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2012年是中原經濟區建設上升為國家發展戰略,站到更高的起點實現跨越發展的開局之年,更是我市對外開放招商引資工作鞏固成果、提升質量、實現新突破的關鍵一年。現對2012年全市對外開放招商引資工作提出安排意見如下: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七大、省九次黨代會、全省對外開放大會和市十次黨代會精神為指導,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全面落實《國務院關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設中原經濟區的指導意見》和《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的意見》,強力實施開放帶動主戰略,以招商選資、承接產業轉移和與央企、國內外500強開展戰略合作為重點,以集群招商和引進重大項目、龍頭企業為抓手,搶抓機遇,培育載體,優化環境,完善機制,凝聚合力,著力提升招商引資水平,拓寬開放領域,為我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大支撐。
二、目標任務
2012年,全市引進市外資金353億元,較上年計劃增長40%,其中省外資金314億元,較上年計劃增長47.4%;引進5000萬元以上項目161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100個(10億元以上項目15個)。實際利用外資3.6584億美元,較上年實際完成增長56%。外貿進出口3.22億美元,較上年實際完成增長16%;對外承包工程合同額5781萬美元,較上年實際完成增長15%,營業額完成5003萬美元,較上年實際完成增長15%;外派勞務人員2271人,較上年實際完成增長15%,對外直接投資350萬美元。
三、重點工作
(一)貫徹落實全省對外開放大會精神,繼續深入推進大招商活動,實現招商引資新跨越
繼續堅持把對外開放招商引資作為推動快速崛起的關鍵舉措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途徑,深入落實招商引資工作黨政“一把手”工程和“二分之一”工作法,深化認識,拓寬視野,搶抓產業轉移的歷史機遇,強力實施開放帶動主戰略,持續快速推進大招商活動,著力提升開放水平,拓寬開放領域,牢固樹立“大招商促進大開放,大開放促進大發展”的理念,建立和完善黨政齊抓、部門協作、各級聯動、要素傾斜、全社會參與的對外開放招商引資體制,再掀對外開放新高潮。強力打造“八個載體”,充分發揮產業集聚區在全市大招商活動中的主陣地作用,著力培育特色園區,大力承接境內外重大招商項目;加快新區發展,集合使用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等各類優惠政策,大力承接發展高端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形成中原經濟區最具活力的開放區域。緊盯“五個區域”,瞄準珠三角、閩三角、長三角、環渤海和港澳臺五個地區進行重點招商;搭建“四個平臺”,即招商引資政策支持平臺、服務保障平臺、信息引導平臺和融資保障平臺;破解“四個瓶頸”,努力破解土地、用工、融資和環境四大制約項目落地的瓶頸;力求“三大突破”,與央企合作實現新突破,與國內外500強企業合作實現新突破,與高新技術企業合作實現新突破;實現“八個目標”,全市新謀劃100個億元以上項目,新簽約100個投資億元以上項目,新開工100個投資億元以上項目;每個縣區至少引進一個投資在10億元以上的重大產業項目和一個大型外貿出口型企業、八個產業集聚區重點引進培育2-3個產業集群;開發區和五縣圍繞各自主導產業至少引進一個5000萬美元以上的外資項目,市內五區圍繞舊城改造、文化、旅游和城鎮化發展至少引進一個3000萬美元以上的外資項目。
(二)突出產業鏈和產業集群招商,打造特色產業基地
要重點圍繞高成長性產業的培育、傳統優勢產業的改造提升和發展戰略新興產業三個方面做文章,著力引進培育一批超百億元的產業集群,形成一批新的經濟增長點。突出抓好汽車及零部件、裝備制造、化工、新材料、食品、紡織服裝、光伏、木業、生物醫藥、電子信息等十大產業集群發展,加大財稅政策扶持力度,有針對性地開展招商引資和承接產業轉移,促進其健康快速發展。堅持龍頭帶動、市場帶動、配套帶動、技術帶動,大力引進龍頭型、基地型企業,吸引配套企業和關聯企業集群發展,加快培育特色產業集群。以產業鏈整合提升為重點,逐行業論證梳理,繪制產業鏈圖譜,針對薄弱環節和產業鏈缺失開展招商,補齊缺失鏈條,補強薄弱鏈條,提升關鍵環節,完善配套能力,提高市場競爭力。以中國宋都古城文化產業園區為依托,加大文化旅游產業招商,打造具有風格、特色、氣派的國際文化旅游基地;以奇瑞汽車和海馬汽車零部件項目為依托,完善產業鏈,引進研發、檢測和貿易中心項目,打造中原汽車零部件產業基地;以河南煤化、中平能化、晉煤集團為依托,打造新型煤化工產業基地;以河南煤化大空分和重裝為依托,建設現代裝備制造基地;以龍宇化工聚甲醛和光氣產業園為依托,打造新材料產業基地;以富士康配套產業為依托,打造電子信息產業基地;以盛世中原家具產業園為依托,打造中部地區家具產業基地;以新大新材和東磁太陽能切片項目為依托,打造光伏產業基地;以禾豐、大用、雛鷹和匯源等項目為依托,打造中部食品和現代農牧產業化基地;以香港宏安、南京雨潤農副產品物流和華中金屬物流項目為依托,打造中原現代物流基地;以福甬紡織、銀基服裝、銀海棉業和宏達紡織等為依托,打造中部紡織服裝工業基地;以豫滬電動車產業園為依托,打造電動車產業基地等。
(三)突出招大引強
要緊緊圍繞市十次黨代會提出的“打好五大攻堅戰”的戰略目標,謀劃一批科技含量高、投資規模大、帶動能力強的重大項目,完善全市重大招商引資項目庫。緊盯世界500強、國內500強、央企和行業龍頭企業,加強對其產業布局、投資趨向分析,充實重要客商資源庫和知名企業信息庫。建立完善重點客商跟蹤制度,選擇有投資意向的大企業、大集團進行重點聯系、重點推介、重點跟蹤,爭取再引進一批標志性龍頭企業。分專題組織與央企深度對接,推動實施與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汽車零部件工業公司、中國中材集團公司、華潤集團有限公司、中國港中旅集團公司等一批重大合作項目。密切與已落地企業的聯系,大力開展以商招商,推進在更大規模和更廣范圍的戰略合作,放大二次招商效應。力爭2012年再引進3家以上世界500強企業,5家以上國內500強企業和3-5個央企合作項目。
(四)擴大對外合作領域
要按照新型工業化的要求,把“引進來”與推動自主創新、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結合起來,努力構建多元化現代產業體系,著力培育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提升產業發展質量。通過“引進來”促進本地資源與國際國內資源的產業對接與優勢互補,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通過“引進來”積極發展現代農業,用現代物質條件裝備農業,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農業,用現代經營形式推進農業,用現展理念引領農業。通過擴大開放和招商引資大力發展服務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要制定現代服務業發展規劃,明確支持現代服務業具體方向,突出重點,大力發展文化與旅游產業、積極發展現代金融業、做大做強現代物流業、加快發展信息服務業、完善教育和醫療業、加速推進生產性服務業與工農業的融合。通過擴大開放和招商引資促進產城融合發展。通過引進項目強化城鎮產業支撐,推動企業向園區集中、非農產業向城鎮集中、勞動力向城鎮轉移,使城鎮發展節奏和規模與產業聚集速度及程度有機結合,大力發展園區經濟,按照整合資源、提升功能、強化特色、增強競爭力的要求,使之成為外來投資的密集區和集約發展的示范區。鼓勵境內外資金參與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對外開放的力度,建立多元化城市基礎設施投融資機制,綜合運用集中成片開發、項目代建制、PPP(公共、民營、伙伴)、BOT(建設、運營、轉讓)、TOT(轉讓、運營、轉讓)、BT(建設、轉讓)等模式,吸引境內外資金參與交通、城鄉基礎設施建設。鼓勵境內外資金采取獨資、合資、合作等多種形式,參與市政公用設施建設、城中村和舊城區改造、房地產開發和保障性住房建設。
(五)創新招商引資方式,科學謀劃招商活動
要堅持主帥出征,高層推動,圍繞重點行業、重點區域、重點項目,結合區域特點、產業優勢、部門職能,進一步強化會展招商、以商招商、委托招商、配套招商、企業合作、增資招商、產權招商等。圍繞十大產業集群,集中整合資源和產業優勢,由市開放辦牽頭組建十個招商分隊,進一步加強與重要客商對接,大力開展專業招商、產業鏈招商、集群招商、區域招商和對口招商。堅持“活動豐富、主題鮮明、特色突出、實效明顯”的原則,以提升影響力、輻射力和競爭力為主線,以強力推進招商引資為目標,組織參加好上級舉辦的第七屆中國河南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第七屆中國中部投資貿易博覽會、第三屆中國鄭州產業轉移系列對接活動、2012中國(河南)-日本合作交流洽談會、豫魯經濟合作洽談會、豫蘇滬經濟合作洽談會、豫浙經濟合作交流洽談會、第十六屆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等經貿活動。全力組織好清明文化節和第30屆中國菊花節招商工作,突出抓好會前充分準備,會中宣傳對接,會后跟蹤鞏固三個環節,精心謀劃項目、廣泛聯絡客商、落實專人跟蹤、提升參會成效。今年菊花節招商活動除繼續辦好市情說明、項目推介暨簽約儀式和各縣區招商活動以外,還要安排系列專項活動:針對國內外500強、央企和知名上市公司等舉辦跨國公司對話會,爭取邀請100家企業高管參會,簽約20個10億元以上大項目。圍繞申報出口加工區,舉辦加工貿易發展論壇。舉辦汽車及零部件產業合作交流洽談會、電子信息產業投資洽談會、優勢企業承接技術轉移項目展示對接會、住房和城鄉建設項目招商會、“走出去”國際合作項目懇談會、文化旅游合作交流洽談會等。
(六)開展“招商引資項目落地年”活動
系統梳理2011年以來簽約項目,制定《2012年市對外開放和招商引資行動計劃》,完善招商引資項目推進工作機制。根據省政府安排,建立省、市、縣(區)三級從項目洽談、引進、簽約、開工、建設的全程跟蹤服務體系,實行招商引資項目總協調人制度,一個項目明確一名領導牽頭、一個班子聯系、一個部門負責、一條龍服務,明確責任單位、責任人,分級負責,跟蹤推進,嚴格落實進度考核制、跟蹤責任制、定期通報制。繼續開展由市領導牽頭負責推進的重大戰略性招商引資項目工作,重新選擇10個左右投資額10億元以上的在談重大招商引資項目和投資額50億元以上的特色專業園區項目,由市領導牽頭組成專門班子跟蹤推進。上半年在全市范圍內開展招商引資簽約項目大回訪活動,按照屬地管理和“誰簽約、誰負責”的原則,回訪到每一個簽約項目、每一個外來投資方,做到簽約項目“底數清、情況明、措施實”。加強對項目落地情況的督查考核,將簽約項目落地情況納入市政府重點督查范圍,對各級各類招商引資活動中簽約的億元以上重點項目由市政府開放辦每季度進行督查通報,將簽約項目“合同履約率、資金到位率、項目開工率”列為招商引資工作考核的重要內容,半年和年終組織全市招商引資項目落地情況觀摩活動,全年進行全市綜合評價,對項目落地好的縣、區進行表彰獎勵,對差的進行批評,確保已簽約項目早落地、早建設、早投產、早見效。
(七)拓展境外渠道,強化跟蹤服務,推進利用外資工作持續發展
一是開拓境外渠道招商。結合我市實際,有針對性的組織參加省政府舉辦的赴日本、韓國、東南亞及歐美等國家開展的境外招商活動,了解、收集境外企業的投資意向、貿易信息,將更多的境外企業“請進來”投資考察,提升全市利用外資工作水平。二是建立制度抓好跟蹤服務。擬建立由商務、工商、國地稅、外匯、環保、安監、消防等部門組成的聯審聯批工作機制,簡化審批程序和審批環節,縮短外商投資項目審批時間,充分發揮外商投資投訴中心職能作用,加強對當前已批、待批項目的服務跟蹤工作,主動與企業進行溝通聯系,及時幫助企業協調解決在設立、審批、登記、運營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三是加速優化利用外資結構調整。開發區、五縣圍繞各自主導產業,市內五區圍繞文化、旅游、商業、服務業和城鎮化發展,把世界500強、大財團、跨國公司作為主引進外資攻對象,重點引進資源節約型、科技創新型、產業帶動型、生態環保型和文化旅游產業項目,優化利用外資結構。
(八)培育基礎,把握“四個方向”,推進全市外貿出口結構持續優化
一是把握引進和出口聯動發展方向,培育新的增長點。在招商引資上注重引進有助于拉長我市產業鏈條、增強我市出口水平的大型出口型項目,培育一批新的出口增長點。二是把握高能耗粗放生產向科技環保型生產轉變方向,優化出口產品結構。完善大宗商品進出口協調機制,鼓勵引進先進技術設備、國內短缺原材料和資源,引導企業進行國際質量體系認證、環保體系認證、綠色食品認證和有機認證,進一步提升高新技術、高附加值和自主品牌的產品出口能力,積極發展服務貿易,逐步提高服務貿易在進出口貿易中的比重,培育知名品牌,優化產品結構。三是把握政策指導方向,增強出口積極性。繼續執行國家、省、市頒布的各項對外貿易促進政策,強化對企業的服務指導,尤其抓住2012年國家中小企業國際市場開拓資金、外經貿區域協調發展資金由往年省管理改為市管理的有利機遇,重點抓好國家財政、省財政下撥的各類專項資金使用導向,提高企業的出口積極性。四是把握拓展渠道方向,擴大出口規模。積極組織企業參加國家、省組織的外經貿交流活動及省貿促會開展的境外活動平臺,拓展合作渠道;加快農產品出口基地和輕工業產品出口基地建設步伐,向省政府申請加快在我市設立出口加工區及海關、商檢等機構;積極籌備我市對外貿易電子商務平臺;抓好我市重點出口企業的促進工作,平衡出口成本,壯大我市出口主體。
(九)拓寬思路,打好五張牌,推進“走出去”工作步伐持續加快
一是打好境外承包工程業務牌,擴大國際市場份額。推進全市有資質的對外承包工程企業積極承攬技術含量高、能帶動我市設備和技術出口的大型工程項目;鼓勵外經貿企業按市場化運作模式,聯合參與國際項目的競標,并在深度開拓非洲、中東傳統市場的同時,積極開拓歐洲、北美及南美、中亞等發達國家市場和新興國家市場。二是打好農業資源技術輸出優勢牌,加快農業“走出去”步伐。充分發揮我市農業的比較優勢,鼓勵建設境外農業科技示范園區,帶動全市農業技術、農藥、種子、農機等涉農產品的出口。以此為契機,搶抓國家支持建設援外農業示范中心的機遇,積極幫助企業申請承建國家級農業示范中心。鼓勵有能力的優勢農業企業到境外購地、租地、興辦農場、開展農業種植、建設農產品加工基地,開展農產品加工貿易,重點抓好中贊農林開發有限公司在贊比亞的農業投資項目。三是打好資源合作開發牌,加快推進企業優勢轉化深度和廣度。鼓勵企業在境外鐵礦、鋁工礦、鋁鋅礦、木材等資源和能源短缺領域進行聯合開發,鼓勵資源性、高耗能制造業生產環節向境外能源、資源豐富的國家轉移,選擇重點國家和地區進行資源開發。鼓勵企業通過“以工程換資源”、“以項目換資源”等多種方式開展合作。重點抓好天源工業氣體有限公司在南非投資合作開發鐵礦項目,將資金優勢、技術優勢轉化為資源優勢。四是打好“重點外經企業培育工程”牌,發揮龍頭企業的示范效應。組織我市有能力并且有對外投資意向的企業到省內優秀海外工程項目現場學習借鑒經驗,并精選我市工業、建筑、農業等行業,特別是民營重點企業進行重點培育,積極壯大我市“走出去”隊伍規模。五是打好勞務資源牌,努力開拓外派勞務國際市場。積極申報《省級外派勞務基地》和《省級外派勞務培訓基地》,拓寬溝通外派勞務渠道,規范和整頓我市外派勞務市場秩序,對全市外派勞務人員實施定點招收、定點培訓、定點管理機制,夯實基礎,做大做強外派勞務隊伍。
(十)進一步優化發展環境
一是繼續開展優化經濟發展環境集中整頓行動。針對投資者普遍反應的影響我市聲譽和發展的熱點、難點問題,制定切實可行的方案,集中精力、下大力氣解決好,努力營造整潔、文明、和諧和尊商、安商、親商的開放氛圍,讓外來投資者安心、舒心、放心發展,形成“引進一個、建好一個、帶來一批”的“聯動效應”。二是深化“涉企收費一費制”和“項目制”等服務措施,嚴格執行“首問負責制”和“責任追究制”,進一步簡化辦事程序,壓縮收費項目,提高服務質量和辦事效率,打造廉潔高效的政務環境,增強客商的投資信心。對全市重大招商引資項目,有關部門要提前介入,根據實際情況搞好政策咨詢、溝通協調,可以實行先辦理后完善的特別流程,提高工作效能,促進項目早落地、早開工、早見效。三是建立完善外商權益保護長效機制。將市外客商來汴投資發生的投訴案件全部納入受理范圍,全面實行外商投訴處理領導對口協調制、案件分級負責制、案件進展情況定期通報制、外商投訴處理工作聯系點制度等工作制度,使外商投訴權益保護工作更加規范有序。設立市、縣兩級外來客商投訴舉報咨詢服務電話并對外公布,將12312商務舉報投訴電話受理范圍擴展到外來客商投訴咨詢服務領域,接受在汴投資客商的有關投訴并提供咨詢服務,做好外來客商投訴咨詢事項的登記、轉交和辦理工作,做到有投必受,有受必理,有理必果,有果必復,增強客商投訴處理和提供咨詢服務的及時性、有效性。加大投訴案件處理力度,嚴格責任追究。各級各部門“一把手”要對本縣區、本單位投資環境建設負總責,把改善投資環境作為發展開放型經濟和推進大招商活動的一件大事來抓,對重大投訴案件直接過問,親自處理,強力推進,限期解決,提高政府公信力。
- 上一篇:稅收增長機制構建指導意見
- 下一篇:機關津貼補助工作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