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型農業發展指導意見

時間:2022-04-02 05:16:00

導語:開放型農業發展指導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開放型農業發展指導意見

2011年,是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為了大力促進全市開放型農業的發展,通過進一步對外開放發展現代農業和綠色食品生產加工項目,不斷提高我市農產品市場競爭力,以實現通過擴大農業產業化經營促進農民增收的目標,特提出2011年全市開放型農業工作意見。

1、聚焦重點目標,引進重點項目。根據市政府要求,今年每個縣(市、區)在抓好常規農業項目引進的同時,重點抓好新引進以下分別投資5000萬元(或外資500萬美元)的重點產業項目:即13個重點圍繞現代農業產業投資項目,13個重點圍繞糧食、茶葉、蔬菜、水果、水產、畜牧等農產品綠色食品生產加工投資項目,全市今年力爭完成農業招商引資內資11.3億元、外資2260萬美元、農業出口創匯4150萬美元的目標任務。

2、借助招商平臺,開展招商活動。今年繼續以引進長珠閩等沿海發達地區項目為重點,以引進農業外資項目為突破口,在積極引進省外投資項目的同時,千方百計引進港澳臺、東南亞等外資項目,圍繞重點項目今年將組織參加省、市在上述地區舉辦的以下幾個重大招商活動。一是組織企業參加(香港)招商活動周;二是贛臺經貿合作研討會;三是中國(廈門)投資貿易洽談會,同時積極做好第七屆優質農產品(上海)展示展銷會的采購商邀請工作。此外,各地可根據工作需要自行組織參加其它農業招商活動,力爭在與客商對接中取得新的成果。

3、強化項目建設,力抓項目推介。項目包裝是招商引資的基礎性工作,今年要重點精選一批新的規模大、具有發展潛力、幅射帶動力強、無污染的農業產業化項目和休閑農業項目,經過精心包裝后由我局統一登載至《農業信息網》“開放型農業”欄目和上報省開放辦對外宣傳推介。

4、搶抓創匯機遇,拓展創匯新路。以強企業、創品牌、建基地為主抓手,一是培育產業龍頭,重點抓好省、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一村一品”及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農業出口創匯建設工程,做大農業企業龍頭,增強其出口創匯能力;二是支持企業創名牌和出口創匯,重點培育壯大大米、烏雞、板鴨、生豬、火腿、肉雞、鮰魚、無公害蔬菜等我市主導產品品牌,并力爭申辦企業自營進出口經營權,以暢通出口渠道,擴大農產品知名度。尤其要搶抓今年日本農產品生產因核幅射污染受限制時機,力爭向日本出口更多的優質農產品。三是重點扶持和建立農產品規模化、標準化生產出口基地,支持企業開展國際質量標準認證,不斷增加我市農業出口創匯份額。

5、加強考評督查,嚴格考評制度。能否及時上報各縣(市、區)農業招商引資投資項目,是界定是否完成開放型農業任務的重要體現,要求每兩個月上報一次農業招商引資進資表,半年上報一次出口創匯情況,并全部實現網上申報,今年凡未及時準確按要求上報本地所引進的招商項目者,不參與評先。今年繼續將開放型農業工作列入縣(市、區)農業局綜合工作目標管理和設立單項獎考核評比,各縣(市、區)農業局年底考評分數優秀者將評為先進單位進行通報表彰,同時將評選出若干名先進個人分別在本局表彰和推薦省農業廳表彰。對完成任務突出的局屬單位評選為招商引資先進單位并進行通報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