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局完善內部體制工作意見
時間:2022-04-18 04:17:00
導語:財政局完善內部體制工作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近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財政部門積極履職,攻堅克難,財政收入蛋糕持續做大,財政支出結構不斷優化,民生保障水平逐步提高,財政管理改革深入推進,公共財政體系日趨完善,在保工資、保運轉、保民生、保必辦、促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十一五”期間全縣共實現地方一般預算收入61.67億元,年均增長率達34%,居全市第二位;民生資金投入總量達45億元;共爭取上級各類轉移支付資金51.33億元,較好地彌補了全縣經濟發展中的資金缺口;政府平臺融資46.07億元,其中財政平臺融資18.72億元,為全縣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展望“十二五”,財政工作面臨著新形勢、新起點、新要求,要開創新的局面,實現新的目標,在隊伍建設和內部管理體制方面還存在一些新的情況和亟需解決的問題,現專題匯報并提出相關建議意見:
一、隊伍建設和管理體制上存在的問題
⒈年齡老化,人手緊缺。目前,全系統共有256名財政干部,從年齡結構上看,以中老年為主,整體年齡較大,年齡斷層現象嚴重。全系統平均年齡46歲,鎮區財政干部平均年齡48歲。人員年齡段分布很不均勻,40歲以上人員占比超過60%。第一學歷是大專以上的人員較少,占系統總人數的13.06%,專業對口的比例更低。隊伍結構老化、業務技能弱化(基層財政部門中仍有相當一部分同志不懂電腦操作)、工作能力鈍化的問題比較嚴重。由于改革的深入,形勢的發展,財政部門的職能進一步增強,現有編制和人員已遠遠不能適應工作的實際需要,青黃不接、人手短缺的矛盾十分尖銳。
⒉交流不夠,牽制缺位。長期以來,囿于種種原因,財政系統內部的人員流動很少,除局機關內部曾按縣統一要求進行過幾次崗位交流和人員調整,基層財政所(局)人員基本處于固定不變的狀態。由于人員定期適度交流的機制尚未建立,一部分所長10多年未能交流,部門崗位多年未曾輪崗。內部人員流不動、崗位交流不到位的現象相對嚴重。造成部分同志安于現狀,不思進取,習慣于老經驗、老辦法,缺乏開拓創新意識。長期固化人員崗位,既不利于個人崗位適應能力和綜合素質的提升,也不利于內部牽制制度的推進和完善,甚至可能給民生資金發放、專項資金管理、一折通發放管理等財政工作帶來一定的風險。
⒊類型諸多,體制難順。在管理體制上,目前鎮區負責財政所人員的工資福利和日常管理。縣局行使對財政所(局)人員的錄用、考核、嘉獎、晉級、調配等職能。這種雙重管理體制雖有一定的優點,但也容易形成管理使用和任免考核“兩脫節”、“兩張皮”、“兩不管”現象,造成基層財政干部管理教育難、監督鄉鎮經濟活動的理財職能相對缺位、潛在風險較大等問題。在人員類型上,局機關人員性質類型較多,既有公務員、參照管理公務員,也有全額拔款事業人員、差額拔款事業人員、工人、臨時工等類型。目前基層財政人員基本上是鄉鎮公務員,管理方式的交叉和人員類型的差異,給實施財政精細化管理帶來不利影響。
⒋設施陳舊,管理滯后。我縣財政系統信息化建設相對滯后,信息資源尚未整合,硬件老化陳舊落后,軟件不能融合兼容,機房建設不符合規范要求、配套軟件版本較低、網速運行較慢。金財工程網絡的硬軟件配置還停留在幾年前的水平,對“金財工程”的順利有序推進帶來一定的影響。目前,部門預算、國庫集中支付、非稅收入收繳、鎮財縣管、財稅庫銀聯網、工資統發等財政的核心工作都依靠“金財工程”網絡的正常運行,迫切需要改造升級。局機關辦公設備陳舊,主體辦公大樓為1998年建造,交付使用后,從未進行過整體裝潢改造,部分墻體斑駁,配套設施經常出現問題。辦公桌椅、文件櫥等辦公用品也已使用了十多年。電腦雖然人手一臺,但購置時間多數在5年以上,配置普遍較低,急需更新換代。機關食堂設備條件較差,服務環境簡陋。基層財政所建設相對滯后,部分財政所沒有財政服務大廳和檔案室。
二、解決問題的建議意見
強化財政干部隊伍建設、進一步完善財政內部管理體制,克不容緩、勢在必行。根據上級的文件精神,結合財政的實際情況,提出如下建議意見:
⒈強化基層管理,完善內部體制。一是建立基層管理局(副科級建制)。鄉鎮財政作為直接服務人民群眾的最基層一級財政,職能多、任務重、要求高、風險大。建議設立基層財政管理局,賦予相應職能,加大對基層財政工作指導、管理、監督力度,促進基層財政管理工作規范有效。二是建立東安科技園區財政局(副科級建制)。針對我縣“十二五”規劃中“全力打造五大載體平臺、構建重點功能板塊”的科學定位和發展規劃,構建與五大載體平臺相呼應和融合的財政服務體系,建議設立東安科技園區財政局(副科級建制,其它四個開發區已建立副科級建制的財政局)。三是財政收入超億元的財政所改建財政分局(副科級建制)。財政收入是衡量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對人口規模大、工作任務重,管轄范圍廣、收入總量超億元的財政所改建財政分局,有利于更好推進城鎮化建設,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目前掘港、馬塘、河口均已達到。建議成立財政分局(副科級建制)。四是調整財會教育中心撥款方式。作為局直屬事業單位的財會教育中心,其工作職能正由社會辦學,逐步轉換到服務系統人員崗位培訓等方面,收入來源逐步萎縮,建議由差額拔款事業單位調整為全額拔款事業單位,以利其更好地發揮組織培訓財政干部等方面的職能作用。五是完善財監大隊組織架構。財監大隊是執法監督部門,為更好地組織開展財政監督稽查活動,規范執法活動行為,促進依法理財,建立一支文明、規范、高效的執法隊伍,建議增配財監大隊教導員一名(副科級)。
⒉增加人員編制,加大交流力度。當前財政收支規模不斷壯大,公共服務職能不斷完善,服務“三農”職責日益增多,落實財政政策和資金監管的任務日益繁重,隨著財政職能的調整、工作范圍的拓展、工作量的增加,原有確定的編制人員已遠遠不能適應和滿足工作的實際需要。一人多崗、無人頂崗、加班加點的現象較為普遍,既不利于建立相互制約的風險防控機制,也不利于工作的高效落實。為此,建議新增事業編制20個,公開招錄專業對口的本科畢業生,充實到基層財政一線,通過補充“新鮮血液”,解決財政系統人手不足的現實難題,進一步健全不相容崗位分離制度,優化崗位配置,嚴格崗位制衡,促進各項財政工作的順利推進和落實。
同時建立合理、順暢的系統內人員崗位交流制度,本著科學、適度的原則,在總體編制、管理機制、人員性質不變的前提下,對系統人員進行縱向橫向的交流和輪崗。總體原則是:中層干部3年小調整,5年大輪換,10年必須交流。同一崗位原則上3年輪換一次,5年必須換崗;同一單位原則上10年必須交流。通過交流制度的建立和實施,促進系統內機關與基層、單位之間、鎮區之間財政干部的合理流動,進一步提高財政干部的崗位適應能力和拒腐防變能力。
⒊加大培訓力度,提高整體素質。圍繞財政改革與發展目標,認真組織編制并實施財政干部三年培訓計劃,創新培訓機制,提升培訓質量,全面推行集預算編制、執行、監督、績效評價“四位一體”的財政精細化管理。建立起目標明確、內容具體、組織有力、實用有效的教育培訓體系,通過集中授課、以會代訓、外出學習考察、現代遠程培訓、參與研討班學習等方式和渠道,組織學習政策理論、學習財經法規、學習業務知識、學實用技能的“四學”活動,力爭對所有財政干部分三年輪訓一遍,使各種年齡層次的人都得到相應的培養和鍛煉,不斷增強廣大財政干部的責任意識、大局意識和服務意識,提高科學理財、依法理財、民主理財的能力,全面提升財政干部的理論、政策和業務知識水平。
⒋推進金財工程,完善基礎設施。圍繞金財工程,加強財政信息化建設,全面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建立與部門預算單位、財稅庫銀、財政所內部、縣鎮財政、鄉鎮財政與同級有關部門相互聯通的信息管理系統,主要包括:實現財政與部門預算單位橫向聯網全覆蓋;完善鎮區內部局域網建設,規范局域網建設構架和設備配置,實現鎮區財政工作的網絡化管理;完善“鎮財縣管”網絡體系,構建縣鎮一體的財政管理信息系統;逐步推進財政與國稅、地稅、銀行等部門的橫向聯網運行工作,同時研究制訂信息網絡管理辦法,確保網絡安全運行。在分類推進的基礎上,對“金財工程”的網絡子系統進行科學整合。根據需要補充一批硬件設備、升級配套軟件,使“金財工程”更好地成為我縣財政工作務實高效推進的平臺,成為推進各項財政改革、實現財政管理創新的有效載體,成為防范財政運行風險、完善內控機制的技術手段。同時,對財政局和基層所局的基礎設施進行必要的改造升級,更新硬件設施,優化服務環境,改進服務水平,提升服務品味,塑造良好的財政服務形象。
- 上一篇:衛生局考核分配工作意見
- 下一篇:司法局矛盾糾紛排查調解實施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