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局針織工業發展工作意見
時間:2022-04-24 04:31:00
導語:經濟局針織工業發展工作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加快針織工業自主創新、轉型提升,進一步鞏固“中國針織名城”地位,激發企業創業創新熱情,提高針織工業綜合競爭力,特制定本意見:
一、總體要求和發展目標
(一)總體要求: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實現針織工業自我突破、轉型提升為目的,加快轉變針織工業發展方式,致力于改變我縣針織工業產品附加值低、科技含量不高、抵御市場風險能力弱的狀態,鼓勵支持各類企業加快科技應用步伐,加強企業文化建設,著力提高勞動者素質,全面創新管理模式,切實增強國際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再創“中國針織名城”新輝煌。
(二)發展目標(至2011年):
(1)規模以上針織企業達到320家,其中總產值20億元企業1家,10億元企業5家;
(2)規模以上針織工業總產值實現150億元;
(3)拓寬內銷渠道,銷售比例達15%以上;
(4)創國家級品牌2只、省級品牌5只、市級品牌6只。
二、扶持重點和標準
鼓勵企業做大做強做精,走集約規模化之路;鼓勵企業引進關鍵技術裝備,加快工藝改造;鼓勵企業重視品牌經營,積極創建自主品牌;鼓勵企業開展聯合攻關,建設公共服務平臺。
(一)鼓勵做大規模,推進聯合重組。
1、設立上臺階獎。對在本縣內計稅銷售收入(針織品及相關產業鏈)首次突破20億元、10億元,且環比增幅在20%以上的企業,分別給予30萬元、15萬元的獎勵。對針織品及相關產業鏈實繳稅金和利潤總額超1000萬元的生產企業,實行“一廠一策”。
2、鼓勵兼并、重組。對通過企業兼并、聯合、重組等途徑組建集團公司,能夠發揮龍頭帶頭作用,重組后總資產超2億元、且負債率不超過70%的企業,給予一次性20萬元的獎勵,對其所涉及權證變更過戶的各項稅費,縣可得部分全部獎勵給企業。對擴張兼并、收購縣內小企業,資產規模在5000萬元以上的企業,實行“一廠一策”。
(二)鼓勵技術改造,促進節能降耗。
1、支持引進關鍵設備。對新購單體臺套在30萬元以上的設備,按3%給予一次性補助;單體臺套在100萬元以上的進口設備和縣針織行業重點扶持的關鍵設備,按5%給予一次性補助;單體臺套在200萬元以上的設備(對行業發展、結構調整起關鍵作用的),按8%給予一次性補助;該項最高補助額為300萬元。
2、實施節能、節水工程。對針織、印染企業實施節能、節水改造,經市節能中心鑒定,節能、節水率在20%以上的,按項目主要設備投資額12%給予補助,最高補助額為60萬元。對關閉落后生產工藝、分散排污的印染企業,經批準可享受“退城進園”的政策。鼓勵企業開展節能、節水技術的研發,對其節能、節水技術達到國內同行業先進水平的,經有關行業主管部門認定,一次性給予20萬元的獎勵。
3、推進清潔生產。鼓勵企業開展清潔生產審核,對企業的清潔生產審核費,給予60%的補貼;對通過清潔生產審核驗收的企業,按其實施的中高費方案的實際投資額的10%給予補助,最高補助額為50萬元。同一項目不得重復補助和獎勵。
(三)鼓勵自主創新,加強品牌建設。
1、支持品牌經營。對自主品牌獲得國家級、省級、市級名牌或馳名(著名、知名)商標的,分別給予50萬元、10萬元、5萬元的獎勵(同一產品在同一年度獲得多項榮譽稱號按最高級別獎勵);對以自主品牌、聯合創牌進行銷售的,且計稅銷售收入超1000萬元,經財稅部門認定,其實繳增值稅和所得稅比上年遞增20%以上部分,縣可得部分的60%獎勵給企業;對創建并獲得國家級、省級、市級的公共行業性品牌的企業、單位,分別獎勵50萬元、30萬元、15萬元。設立品牌創建風險基金,對獲得國家級公共行業性品牌,對針織行業起到較好帶動、示范和促進作用,對提升我縣針織產業作出特殊貢獻的企業,給予適當獎勵。
2、大力開發新產品。對首次在縣內開發、并成功投放市場的針紡織新種類,當年計稅銷售收入占全部計稅銷售收入的40%或年計稅銷售2000萬元以上,給予該產品的當年計稅銷售收入的1%獎勵;在境內開辦生產新產品的新辦企業,自投產之日起至2011年底止(二年內),企業實繳增值稅和所得稅縣可得部分60%給予獎勵,同一年度不得重復獎勵;對總投資在5000萬元以上的企業,實施“一廠一策”。
3、鼓勵對外合作。對收購國外研發、設計、營銷等機構,利用國外智力、技術、營銷渠道等為我縣企業服務,產生明顯經濟效益的,按其實際產生的銷售收入給予1%的獎勵,該項最高獎額為50萬元。
4、拓展內銷渠道。在國內縣外設專賣店或在大型商場內設專賣柜,且每個點的年銷售額在100萬元以上,經主管部門認定,給予10萬元補助;對自主開展電子商務方式營銷的,且年銷售額在50萬元以上,經主管部門認定,給予2萬元的補助。
5、擴大行業宣傳。立足現有基礎、營造行業特色、精心設計載體、加大宣傳力度,進一步加強對“中國針織名城”的宣傳、包裝和推介,每年給予20萬元的宣傳經費。
(四)鼓勵平臺建設,強化服務支撐。
1、籌建科技服務平臺。圍繞針織行業的發展方向、共性問題和關鍵技術,積極引導企業參與建設檢測中心、研發中心、信息中心,縣財政在3年內安排500萬元資金用于三大中心的創建。對針織品獲國家級、省級、市級新產品稱號的,分別給予20萬元、2萬元、1萬元的獎勵。
2、完善公共服務平臺。整合提高現有培訓中心、產品展示中心、針織行業協會的服務平臺,對獨立核算、正常運行、服務于全行業的公共服務平臺,服務業績在15家企業以上,每年給予每個平臺20萬元的經費補助。
3、對在縣外建立勞動力技術培訓基地或與職業技術學校合作建立專業人才輸送基地,且年引進人員在200人以上的,經縣經濟發展局核準,給予10萬元的經費補助。
4、優化發展環境。各級各部門要對針織行業提供高效優質的管理與服務,加強調查研究,及時掌握行業發展動態。針對針織工業面臨的困難和問題,要千方百計加以幫助解決。行業協會要依法、規范運作,進一步發揮牽頭作用,制訂行之有效的用工制度、勞動力引進、就業培訓、勞動保障的行為自律措施,促進職工隊伍穩定,為企業發展營造良好環境;對不接受行業自律措施的企業,不得享受縣政府出臺的各類優惠政策和中小企業擔保中心的信貸擔保。
- 上一篇:談論巖土勘探常見問題
- 下一篇:經濟局調結構強服務工作意見
精品范文
10經濟效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