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委住村聯心指導意見
時間:2022-05-11 09:56:00
導語:紀委住村聯心指導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進一步整合基層維穩工作力量,維護社會和諧穩定,扎實推進“兩年”活動各項目標任務的落實,促進“四型”建設,特制定本實施意見。
一、住村工作指導思想
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構建“和諧”為總目標,以化解社會矛盾為總任務,進一步延伸“住村聯心”工作,強化鄉鎮住村工作職能;健全基層社會管理機構,創新工作機制,突出工作重點,暢通工作渠道,深入開展矛盾糾紛和信訪問題排查調處工作,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矛盾糾紛,防止因矛盾積淀、激化而引發越級訪、集體訪等信訪突出問題,防止嚴重影響社會穩定的重大群體性事件發生,切實維護社會穩定。
二、住村干部職責任務
(一)規范基層治保調解信訪工作
1、建立健全機構。不斷強化村(居、社區)綜治工作室(站)工作職能,指導和幫助村(居、社區)建立健全綜治、治保、調解、信訪組織,充分發揮人民治保、調解組織和信訪員的作用,將各類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解決在萌芽狀態。
2、強化人員配置。切實解決治保、調解、信訪組織建設和隊伍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幫助配齊配強村(居、社區)治保員、調解員、信訪員。
3、加強工作保障。協調、指導所住村(居、社區)充分利用村(居、社區)辦公場所,設立基層治保、調解、信訪工作場所,配置必要的辦公設備,為做好基層治保、調解、信訪工作提供有力的工作保障。
4、規范臺帳管理。指導村(居、社區)建立健全以下五類工作臺帳:(1)排查調處矛盾糾紛工作情況;(2)糾紛登記薄;(3)治保、調解、信訪例會記錄;(4)治保、調解、信訪工作記錄;(5)其它一村一檔相關工作記錄。
(二)強化矛盾糾紛排查調處
I、及時掌握社情民意。每位住村干部都應物色與工作任務相適應的情報信息員,建立村(居、社區)維護社會穩定的群眾性信息網絡,做到情報信息及時、真實、動態化。要及時收集上報下列信息并建立臺帳:(1)群眾對各級黨委政府涉及群眾利益的政策、措施的反映;(2)群眾對重大政治事件的看法、言論;(3)涉及社會政治穩定大局的其他信息。
2、及時調處矛盾糾紛。住村干部每半個月要對其所住村(居、社區)開展一次走訪,認真排查下列矛盾糾紛和不穩定因素:(1)土地、山林、水利、建房等糾紛引起的矛盾;(2)有可能影響社會穩定的突出治安問題;(3)有可能引發影響社會穩定的各類信訪問題;(4)有可能發生重大治安、災害事故的苗頭、隱患;(5)群眾比較關注、反映強烈的熱點、難點問題;(6)村(居、社區)內可能引發群體性事件的不穩定因素。
對排查出來的各類矛盾糾紛和不穩定因素,住村干部要及時會同村(居、社區)綜治工作室(站),治保、調解組織和村(居、社區)干部
或積極配合有關部門認真加以調處。對可能引發群體性事件的不穩定因素,要迅速查明原因、為首者和積極參與人員、發展趨勢、可能造成的后果等情況,并及時預測預警。要堅決防止因調處不及時、調處不當、穩控措施不到位而造成下列嚴重后果:(1)使民間糾紛轉化為刑事案件:(2)引起自殺事件;(3)發生打砸搶燒等行為;(4)發生聚眾沖擊鄉鎮以上黨政機關等嚴重影響機關正常工作秩序的事件;(5)引發越級赴省進京上訪、重大群體性事件,造成惡劣政治影響。若發生了上述1-3項中一項以上(含其中一項)嚴重后果的,給予該住村干部黃牌警告;若發生了上述4—5項中一項以上(含其中一項)嚴重后果的,該住村干部的年度考核將被一票否決。
3、及時反饋調處信息。各住村干部對自行或所住村(居、社區)排查出來的矛盾糾紛及調處情況,要及時書面報送鄉鎮綜治辦。各鄉鎮綜治辦匯總后,認真填寫《縣鄉鎮、部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每月情況專報表》,并于每月25日前報送縣維穩辦和縣信訪局。遇有重大、緊急情況,立即上報鄉鎮綜治辦,各鄉鎮綜治辦立即上報縣維穩辦或縣信訪局,不得遲報、漏報或隱瞞不報。沒有發現問題的,也要實行“零報告”制度。
(三)組織開展安全防范工作。
1、加大宣傳教育力度。指導各村(居、社區)充分利用村(居、社
區)宣傳欄、廣播等宣傳工具,以宣傳法律法規、治安動態、防范常識等為主要內容,適時、有針對性地開展與群眾生活息息相關的防火、防盜、防搶、防詐騙等常識宣傳,提高群眾的法制意識和防范意識。
2、加大治保防范力度。充分依靠村(居、社區)各類基層組織,指導治保會、義務巡邏隊等開展治安巡邏和鄰里守望活動,形成嚴密的群防群治防控體系,督促安全防范制度和各項措施的落實,及時發現和整改安全隱患,預防和減少各類治安案件和生產事故的發生。
3、提高群眾文化素養。大力宣傳國家有關查禁黃賭毒的法律規定,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幫助群眾自覺抵制不良社會風氣。積極向公安機關提供涉案線索,并主動配合做好查處工作,對有黃賭毒傾向和苗頭的群眾,及時做好勸告和說服工作。
(四)協助相關部門加強重點對象監督管理。
1、掌握村(居、社區)內五種監管對象、勞教所外執行對象等四類人員的底數,并建立相應的基礎臺帳。協助建立健全基礎幫教和監管組織,積極參與幫教和監管工作。對五種監管對象、勞教所外執行對象要掌握其活動和現實表現情況,并做到每個月談話不少于一次;對重點人口、輕微違法人員要了解現實表現,做到每個季度談話不少于一次,并有書面記錄。
2、開展流動人口管理工作,排查掌握轄區內流動人口和出租房屋的底數。經常性地了解流動人口的表現情況,并做好服務工作。加強對有違法犯罪嫌疑的流動人口管理,配合有關部門做好嫌疑情況調查。
3、掌握村(居、社區)特殊群體的底數。了解他們的活動情況和現實表現,認真做好教育和疏導工作,做到底數清、情況明。要及時發現不良苗頭,并上報縣維穩辦和縣信訪局等相關部門,防止赴省進京上訪滋事事件的發生。對“”等邪教重點人員做好控制工作,防止邪教類案件發生。
三、住村工作組織領導
(一)統一思想認識。各鄉鎮要進一步把“住村聯心”維穩延伸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鄉鎮“一把手”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班子成員要起模范表率作用,帶頭住村,帶頭履行職責,維護社會和諧穩定。要加強對住村干部的教育培訓,每年至少舉辦一期住村干部培訓班,提高住村干部對維護社會穩定重要意義的認識,強化矛盾糾紛和信訪問題排查工作的責任心,提高掌控和調處能力,形成“層層有人管,事事有人管”的綜治和信訪工作格局。
(二)加強組織協調。縣委組織部、縣委政法委、縣信訪局負責對“住村聯心”維穩延伸工作的協調、指導和督查。各鄉鎮要切實把“住村聯心”工作與維護社會穩定、落實農村各項工作結合起來,真正使“住村聯心”工作成為各鄉鎮加強對村(居、社區)日常管理、推進基層平安創建的有效載體。
(三)抓好工作落實。各鄉鎮黨委分管領導要召集綜治辦和信訪辦,每個月召開一次全體住村干部參加的社會穩定形勢分析例會,聽取綜治和信訪工作情況匯報,掌握轄區內各村(居、社區)矛盾糾紛和信訪問題排查調處情況并做好會議記錄。對排查出來的各類矛盾糾紛隱患,要分析情況、研究對策,制訂重大矛盾糾紛調處方案。要采取領導分工負責制,組織干部逐村(居、社區)落實排查任務,同時抽調得力人員對重點村(居、社區)、重點案件、重點事件、重點場所開展調處化解工作。
四、住村工作管理、考核辦法
本實施意見要分別納入各鄉鎮的綜合治理考核及信訪工作考核。各鄉鎮必須將本實施意見工作納入住村干部的年終考核,并占考核總分的1/3以上。對已制定下發考核意見的鄉鎮,也必須根據本實施意見的工作內容,對原有考核意見加以補充完善并下發執行。
- 上一篇:金融經濟和諧發展研討
- 下一篇:深究會計穩健性經濟后果